萎縮性胃炎很常見,不必當做洪水猛獸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

因其與胃癌的發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不少患者將其視為“洪水猛獸”:

有人從此落下心病,時刻擔心會癌變;

有人四處就醫,希望能徹底治癒疾病。

那麼,萎縮性胃炎到底有沒有那麼“很嚇人”呢?

萎縮性胃炎很常見

在我國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發病率很高的一類疾病,發病與年齡、幽門螺桿菌、吸菸、酗酒、急性胃炎遷延等因素有關,做胃鏡約有13.8%的人檢出萎縮性胃炎,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

在各種因素(抽菸、喝酒、幽門螺桿菌等)的作用下,胃粘膜出現慢性炎症,若胃粘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久而久之導致胃分泌腺體萎縮。

胃鏡下看,胃粘膜顏色變淺、變薄、血管顯露,胃酸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胃蠕動功能失調等,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很常見,不必當做洪水猛獸

非萎縮性(淺表性)胃炎VS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徵的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佔慢性胃炎的10%~20%。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

主要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燒心,上腹持續或間斷性脹滿或隱痛,少數患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等情況。

慢性萎縮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縮性(B型)兩種,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


萎縮性胃炎很常見,不必當做洪水猛獸

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概率有多大?

​目前認為,絕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預後良好,僅少數會癌變(多數研究發現癌變率不超過3%)。

有一點值得注意:

一旦胃黏膜出現不典型增生,癌變機會明顯增加。

有學者發現,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處理,將在8個月內進展為早期胃癌。

所以,單純的萎縮,不必要緊張害怕。

萎縮性胃炎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麼?停止傷胃的行為

如果把胃粘膜比喻為土壤,把幽門螺桿菌、吸菸、酗酒、年齡等因素比喻成破壞土地的因素,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胃就像水土流失,胃粘膜變薄,胃的消化能力下降,所以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包括早飽、胃痛、反酸、噯氣等。

萎縮性胃炎很常見,不必當做洪水猛獸

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不論其病因如何,都應停止傷胃的行為,保護已變薄的土壤,杜絕煙、酒、高鹽、濃茶等常見易“傷胃”的食物或行為。

避免或調整使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激素等“止痛消炎藥物。

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例如辛辣的調料。

關於怎麼補其實,並沒有那麼講究,食品新鮮、各種營養成分充足即可,例如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

不必當作“洪水猛獸”

聽說這個病會癌變,心裡總有個負擔,該怎麼辦?

確實有癌變的幾率,但並不高,而且完全可以通過定期檢查來預防腫瘤的出現。

不應籠統地說萎縮性胃炎就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癌變風險大小主要看是否出現不典型增生及程度。

對萎縮性胃炎伴有不完全性結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要重視,並要定期隨訪,對完全性小腸化,因其無重要臨床意義,故無需緊張。

萎縮性胃炎很常見,不必當做洪水猛獸

定期檢查才是理性做法

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要定期複查胃鏡,預防癌前疾病的進展。具體隨訪時間應該視個體因素和治療情況等決定。

  • 建議複查的時間,一般萎縮性胃炎3-5年1次;
  • 伴不完全性結腸型腸化或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左右1次。
  • 如果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應按癌變對待,可予內鏡下完整切除或手術切除。

因此萎縮性胃炎不必當作“洪水猛獸”,定期檢查自己心中有數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