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实现“防贫保”覆盖全国的“千县计划”,中国太保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上海力量”

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中国太保集团旗下中国太保产险于10月23日在沪举行2019年脱贫攻坚表彰暨"防贫保"工作经验交流会,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银保监会、上海市

政府及40个省、市、县扶贫部门与会,共同探讨在国家扶贫防贫整体工作要求下,如何齐心协力参与保险扶贫,全力做好金融扶贫这篇大文章。

在日前召开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中国太保凭借在防贫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显著成效,获颁本年度组织创新奖,这也是全国扶贫领域的最高奖项。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在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太保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身上,以实际行动投身到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中。中国太保创新推出的"防贫保"产品,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攻坚期内的绝对贫困贡献保险力量,也为国家在2020年之后建立"脱贫不返贫"长效机制、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在会上表示,保险业如何以保险保障为切入点,发挥主业优势,这既是我们与地方政府群策群力、联手创办"防贫保"的初心,正是太保人助力国家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的责任与使命。

探索国内首款商业防贫保险

2017年10月,针对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存在的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沙漏式"扶贫难题,中国太保产险聚焦"因病、因灾、因学"三大致贫、返贫成因,在河北邯郸魏县推出国内首款商业防贫保险。

"防贫保"以上年度国家贫困线的1.5倍为基准,针对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分类设置防贫保障线和救助标准。当受助群体因以上三种灾因导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防贫保障线时,保险公司按程序对受助群体情况进行核查,确认自付费用或损失超过救助标准后,对超出部分分段按比例实施医疗、灾害、教育特别救助,提供防贫托底保障,使受助群体实际经济状况回升至防贫保障线以上,真正解决了临贫、易贫人群因个人抗风险能力薄弱导致的致贫、返贫问题,逐步探索形成了"政保联办、群体参保、基金管理、阳光操作"的产品运作模式。

"防贫保"项目由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展,中国太保产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只留取保费收入很小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开支成本,

政府对资金进行有效的运营管理。在保险期限结束后,如扣除赔款及运营费用后有结余,则结余资金将全部返还给政府或顺延为下一年度保费;如运营中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则由政府及时注资补足。

根据统计,临贫、易贫群体约占农村人口的10%左右。中国太保产险与魏县政府拓宽思路,针对返贫、骤贫对象难以事先框定的情况,确定"防贫保"不事先识别对象,使被保险人由"某个人"转为"一类人",实现了险种由"定人定量"到"群体共享"的突破性转变。

根据约定,地方政府和中国太保产险采用基金管理方式运作"防贫保",由政府出资为这10%的临贫、易贫人群购买保险,并制定防贫补助政策,保险公司根据政府需求制定保险方案,提供保险服务。

"防贫保"已提供超2万亿元保障

2018年以来,"防贫保"模式在全国迅速铺开,为国家建立"脱贫不返贫"政策提供解决方案。在23日脱贫攻坚表彰暨"防贫保"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太保产险党委书记、董事长顾越表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防止致贫、返贫问题。保险业应当发挥主业优势,不忘初心和使命,为脱贫攻坚战装上产品栓和安全阀。"

2018年4月,湖北蕲春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太保蕲春支公司合作"防贫保"。通过采取"政府+保险"保障方式,由县政府从精准扶贫整合中列支"防贫保"保费,为全县农村贫困边缘户购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保障保险,用于因病造成的住院费用保障。防贫保保障对象是辖区内的全体居民。通过政府大数据对临贫易贫人口进行监测,通过入户调查,筛选出符合防贫保保障标准的人群,然后按照脱贫所需额度进行赔偿。

"防贫保"的应运而生,拓展了现行扶贫手段大多以稳定增收为目的的"开源"行为,作为有效控制家庭支出的"节流"行为,其意义在于发现并填补了扶贫领域的空白点,当风险无可回避时,中国太保通过有效的支出管理,确保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相对稳定,有效打破了脱贫基础不稳固、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沙漏式"扶贫困局。

截至9月底,中国太保开展的农险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等各类扶贫项目共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约598万人,为贫困地区提供总保额2.32万亿元风险保障;"防贫保"为全国16省140个县逾5000余万临贫、易贫人群提供总保额2.35万亿元防贫保障。

10月17日,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当天,中国太保产险凭借在防贫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显著成效,获颁全国扶贫领域最高奖项--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深化扶贫长效机制,践行国企责任

"防贫保"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快速发展正是中国太保助推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缩影。

作为总部设在上海的企业,中国太保近年来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将企业社会责任充分融入经营发展中,积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两镇三村"结对帮扶地区等重点区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依托"精准脱贫"与"精准防贫"双轮驱动,深化具有中国太保特色的保险扶贫长效机制,履行行业义务,彰显国企责任。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太保共有224名优秀干部在全国24省153个定点村开展驻村帮扶,其中47人任第一书记

2017年11月,中国太保上线"彩虹"精准扶贫公益平台,集中销售来自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截至目前,"彩虹"平台已累计上线全国17省115款农副产品,累计实现总帮扶金额2041万元。

同时,"彩虹"平台以可追溯、可定位的方式精准开展消费扶贫,所有上线产品均与建档立卡户挂钩,所有帮扶对象信息在平台上真实可查,通过市场手段倒逼贫困地区农产品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并以平台为纽带,辐射带动其他扶贫领域的长效发展。

据介绍,在后续更为关键的推广落地阶段,中国太保将有针对性地定制符合地方实际、彰显太保特色的防贫保障方案,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防贫保"覆盖全国1000个县区的"千县计划",让"脱贫不返贫"的长效保障惠及更多临贫、易贫人群,并在现有防贫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防贫保"与农业保险、产业扶贫的深度融合,真正变"输血"为"造血",从而更好地发挥

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夯实稳定脱贫的基础,释放出更为长久的精准扶贫民生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