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堂巡禮;雲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9月20日,陽光明媚、微風輕拂。

清早,筆者就和班利教會的段牧師、還有其他兩位弟兄一起,驅車一個多小時,前往糯福教堂。

一路上,叢叢綠樹、低矮的平房、起伏的山坡和玉米莊稼地一一從眼前掠過,儘管小路崎嶇、山路十八彎,但清新的空氣、山鄉村野的美景讓人沉醉。

世界教堂巡禮;雲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到了糯福鄉,筆者和教會同工去探訪了一戶拉祜族信徒家庭,那個村宛如世外桃源,民居依山而建,四周樹林茂盛,均為一層半的木質小樓,是竹木結構的木樁斜頂房。

靠近地面的半層為堆放木材等雜物的地方,上樓後有客廳、臥室和廚房,飲食起居都在一層,客廳的一側是居室,另一側有火塘,以便做飯和取暖。

他們都是講拉祜語,筆者聽不懂,只在主人家熱情的招呼下喝了茶水、吃了山上摘的野果,瞭解到當地人在山腳種很多檸檬來為生。

在一位拉祜族小姑娘的帶領下,我們在村裡走了走,地上有成群的小雞在啄食,屋前種著蔬菜和花兒,村政府前的場子上曬著稻穀。

沿著一個陡坡往上走、再登臺階,就會到當地的教堂,它在較高的山上,站在那裡,整個村莊的景色盡收眼底。這位姑娘十分健談,在聊天中得知,她曾在拉祜族基督教培訓中心讀書,成績優異,有舞蹈天賦、又活潑開朗,很想去雲南神學院繼續讀神學又擔心自己考不上,更難的是,她的母親不希望她離開家。這也是段牧師和同工前去探訪的原因,想鼓勵這個家庭,帶著信心讓女兒出去深造。

“你可以去學建築學,回來後把村裡的建築改建成更高檔的民宿,發展旅遊業,這地方環境多好啊。”一位弟兄這樣建議,他很希望這位拉祜族的小妹妹能走出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也能給這個村帶來改變的可能。

離開了那個信徒家,我們在路邊吃了午飯,隨後就去糯福教堂。這座教堂也是建在山上,沿著臺階上去、穿過樹林,就看到了那座傳說中的拉祜族建築風格的教堂。黃色的外觀在藍色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耀眼,但四周十分安靜,野草和綠樹叢生,能聽到鳥鳴。在野外,小蟲子也很多,和筆者一同前去的攝影師就被蚊子咬了幾個大包,但看到這麼美的教堂,驚歎之餘,他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拿著相機、選取不同的角度拍個不停。

糯福教堂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糯福鄉政府西北小山上,於民國11年(1922)由美國浸信會牧師威廉·馬庫斯·永 (William Marcus Young),(中文名為永偉裡)來傳教時建。

據悉,中緬甸邊境地區瀾滄、西盟、耿馬、雙江各縣的基督教浸信會,都是美國傳教士永偉裡傳教所及,他在數十年間建立的傳教網絡,中心是糯福教堂。

該教堂總建築面積為506.6平方米,平面佈局呈縱向雙十字形相連之木構架,平掛瓦屋面,內有禮拜堂、拉祜文教室、牧師休息室,曾在戰爭時期遭到部分破壞。

世界教堂巡禮;雲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這是座拉祜族杆欄式圍廊建築,平面呈縱向雙十字形。百餘根一米高的梅花形腳柱支撐底部,四周為木板壁,中為禮拜堂,左右四面耳室為拉祜文教室。教堂內部裝修為歐美教堂風格,有歐美式三角形窗子,半圓形門。建築風格獨特,雄偉壯觀,隱匿在小山之巔的叢林之中。

教堂內有聖臺,上面擺著花和聖經,前方貼著信仰主題的畫,整個會場十分寬敞,擺了一排排長木椅後還剩下很大的空間。

世界教堂巡禮;雲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可是,四圍空無一人,見不到守望者的痕跡。“令人感到難過的是,教堂裡沒有專職負責人,只是偶爾有位同工去打掃一下,平時都鎖著門,儘管禮拜天也有人聚會。真的無法想象,如果那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被別人怎樣對待。”後來講起糯福教堂,攝影師也略帶嘆息地說。

1985年3月,該教堂稱為瀾滄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經雲南省文化廳撥款作過一次修繕。

世界教堂巡禮;雲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拉祜百年教堂,拉祜族、佤族福音發源之堂。”在參觀間隙,段牧師於朋友圈發了一張教堂照片,寫了這句話。

瀾滄縣是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其中基督徒最多的地方為糯福鄉和東回鄉班利村。

內容來自 福音時報

世界教堂巡禮;雲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