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是在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决胜时刻,由坚持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爱国人士集结在协商建国旗帜下成立的。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革先辈在国民党军政界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他们有的积极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有的亲自率领部队奔赴光明,还有的为此身陷囹圄甚至付出生命。总之,民革先辈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民革创始人李济深

瓦解敌军,“民革不在策反方面做出成绩,将何以交待新政协”

1948年元旦,民革正式在香港成立。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统一,早日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李济深提出民革的当务之急是“尽力瓦解蒋介石的军队,来配合中共的军事进攻”。他说:“民革不在策反方面做出成绩,将何以交待新政协?何以交待联合政府。”民革即时发表《告蒋管区本党同志书》,号召国民党“忠贞之士,坚强团结,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允宜率先起义,早得挣脱魔掌”。

济南是蒋介石集团支撑华北残局的一个战略要点。整编第96军负责城区西部防守,军长吴化文西北军出身,并不愿意死心塌地跟着南京政府打到底。早在1946年夏,他就通过冯玉祥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国民党民主派接触,表达了寻找光明的意愿。

李济深在上海与董必武会面,提请中共对吴化文在政策上开导,前途上照顾。董必武相当重视,当即电告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华东军区、鲁南军区派人接洽。后来,冯玉祥、李济深又通过吴化文的老师、知名民主人士刘子衡居中开导劝说。

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抗战时期的吴化文(左二)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攻坚战,吴化文尽管有过一些犹豫,但在关键时刻带着2万余人撤离战场,让出了防御阵地。朱德评价说:“吴化文对我们打下济南起了相当作用,今后的作战就需要有这样的起义。”

解放战争后期,李宗仁、白崇禧掌握着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拥有兵力40余万人,李济深利用与桂系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对李、白做了很多策反工作。“革命进展至此,似不应再有所徘徊观望之余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望站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立场,依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反独裁、反戡乱主张,赞成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联合政府,立即行动,其功不在先哲蔡松坡(蔡鄂)之下也。”不过白崇禧执迷不悟,一心幻想与中共划江而治,最后兵败广西,逃往台湾。

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白崇禧拒绝起义,逃往台湾

揭竿起事,“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能在党的领导下率部起义”

1948年下半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蒋介石授意国防部参谋次长林蔚,在长江以南建立30个新军,用于填补北方战场的巨大损耗。新军急需一批初级军官,林蔚找到了国防部预备干部管理局少将代局长贾亦斌:“兵源问题可用征集办法解决,就是缺乏下级干部,你们预干局能够召集多少干部?”贾亦斌爽快接过任务:“复员青年军部分分散在嘉兴、杭州、重庆、汉中四所青年中学,召集万人不成问题。”

贾亦斌是蒋经国一手提拔的亲信干部,曾经对小蒋抱有希望,“倘若国民党中做官的都能如他那样,也许不致于把国家弄到这般境地”。然而1948年秋,蒋经国主导的上海反腐运动遭到孔家、宋家严重干扰,最终不得不黯然收场。贾亦斌彻底看透了豪门政治的黑暗内幕,从此决心同“蒋家王朝”决裂,去寻找新的道路。

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1946年冬,贾亦斌在东北视察时留影

组建“预干总队”伺机起事不正是一次革新机会吗?通过好朋友,军务局高级参谋段伯宇(中共地下党员)转辗奔走,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书记张执一指定专人负责对接。由于起义骨干中混入了奸细,预干总队不稳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国防部下令免去贾亦斌本兼各职,队伍交由副总队长黎天铎接管。变化突如其来,策反委员会陷入沉思,贾亦斌决心毫不动摇:“

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能在党的领导下,率领这支部队起义,请组织放心!”

1949年4月7日,预干总队官兵3千余人离开驻地嘉兴,面对强敌环伺的险恶局面,起义将士冲破乌镇包围圈,有的牺牲、被俘,有的走失、冲散,贾亦斌历尽艰辛到达位于安徽省宁国县境内的中共苏浙皖边区所在地。1957年8月,贾亦斌成为一名民革党员,晚年追忆往事,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可以鲜明地划分为在旧中国度过的前半生和在新中国的后半生。在后半生,他无怨无悔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管如何风吹浪打,从未有过丝毫的政治动摇,一本起义之初衷。

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抗战后期,贾亦斌(左一)与陆军大学同学合影

成仁取义,“革命何须问死生,将身许国倍光荣”

1949年3月3日,江南原本应该是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国民党《中央日报》的一则新闻却令人不寒而栗,“京沪阴谋暴动案主犯王葆真在沪就逮,同犯吴荣亦捕获,余党追缉中”。消息传来,李济深立马托人带信转告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当德邻兄力主和平解决国事并释放政治犯以取信于国人之时,尚有此违法人民意志之行动,闻之不胜愤慨,望即饬令上海军警机关迅予释放为荷。”

民革成立之初非常注重军事策反工作,在第二次中央执监委全体会议上秘密成立了军事小组,由李济深兼任组长,成员有冯玉祥、龙云、蔡廷锴、谭平山、杨杰、王葆真、朱蕴山、梅龚彬等人。1948年6月,王葆真以民革中央常委兼华中军事特派员身份赴沪主持策反活动,他利用广泛的人脉关系,积极联络国民党上层民主人士,很快建立上海、南京地下民革组织,吸纳了包括上海市财政局田赋科科长吴荣在内的多位委员,掌握了宪兵第7团5000多人的武装力量。

大策反与大倒戈:浅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特殊功绩

李济深、冯玉祥、王葆真在革命约定书上签名

1949年1月,蒋介石通电下野,王葆真领导的团队计划京沪暴动,试图控制飞机场,占领车站码头,策动驻南京的国民党军警起义,扣留李宗仁、何应钦等军政要员,然后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协助成立人民解放委员会。不幸的是,京沪暴动方案被国民党特务侦悉,20多名民革成员先后身陷囹圄。

在狱中,70岁高龄的王葆真咬紧牙关,几次刑讯晕过去,醒来仍是大义凛然:“关于军事问题,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与别人无关。”南京民革分会主委孟士衡、成员吴士文、肖俭魁英勇就义。迫于各方压力,南京当局虽然判处王葆真死刑,但缓予执行。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王葆真在解放军代表和民革负责人朱蕴山迎接下出狱,拖着虚弱的身体,他感慨地说:“没有共产党和解放军的到来,我早就命归西天了,今后要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协力来完成伟大的革命事业。”

正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革命赞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参考文献:

1、民革中央宣传部编:《民革前辈与新中国》,团结出版社2019年版。

2、民革中央宣传部编:《民革与新中国的建立》,团结出版社2019年版。

3、《王葆真文集》,团结出版社1992年版。

4、《半生风雨录:贾亦斌自述》,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

5、《吴化文起义资料》,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