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就不能活的太舒服

年輕的時候就不能活的太舒服

初讀此文,可能會帶來不適。但是如果你還有不適感,表明還有救。有空就多讀幾遍。

01.

這世界上有一類人很奇怪。

他們喜歡看雞湯,看完雞湯之後又噴雞湯不給勺子,然後彷彿大夢初醒,浪子回頭一般的去尋找所謂的乾貨。但是他們找到了乾貨,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藏,收藏了之後卻不看。因為乾貨太難下嚥,他們沒這個勇氣去啃,總想著以後再說。選一個合適的日子,自己真正需要、真正想學的時候再來看,然後所謂的乾貨就在收藏夾裡一放好多年。

這種人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高不成低不就,俗稱半吊子。為什麼他們會這樣,理由很簡單,兩個詞,自卑又自負。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擔心自己做不成一件事之後受到嘲笑,因而失去了勇往直前的氣概,這是所謂自卑;又因為自詡有些許才智,總想著追求所謂的“捷徑”,對那些努力拼搏,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嗤之以鼻,這是所謂自負。

而他們往往還有另一個特點:讓自己活的舒服。

身邊太多這樣的人了。

大一大二的時候不好好學習,美名其曰學這個有什麼用?出去工作和學校裡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我現在學這個畢業了也沒用。輕輕鬆鬆的就把自己說服了,然後繼續窩在宿舍裡打遊戲,逛淘寶,看韓劇。期末的時候抱抱佛腳考試都過了,還不是美滋滋,舒服。

大三大四的時候,明白自己前兩年過的就是一坨屎,不該荒廢那麼多時間,心裡有點不舒服了。但是沒關係,馬上又能找到新的理由來安慰自己。現在讀xx專業根本不行,現在是互聯網/金融/XX的大時代,聽說上一屆有個誰誰誰轉行去做XX了,幹得不錯。我也準備轉行了,你看我機器學習/CFA/XXX的教材都買好了。於是心安理得的讓自己接受了沒有把本專業學好的現狀,其實想都不用想就能猜到,買來的教材看過十頁之後就在書架上吃灰了。

畢業之後上班了一段時間,想提升自己,經常網絡上看文章。噴心靈雞湯,噴完雞湯之後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踏踏實實的有為青年,心滿意足的繼續刷朋友圈刷知乎,舒服;找乾貨,找了乾貨稍微啃了一點點,就感慨好累哦,要放鬆一下,拍個照發個朋友圈,啪啪啪收穫一堆贊,舒服。

相信多年之後的聚會,我們還能遇到他說自己現在正在研究XXX,準備抓一波機會去做XXX。沒事,那個時候我們一定要笑的誠懇,連連稱讚他:兄弟你現在不簡單啊,以後出息了記得拉我一把,我現在是沒啥希望就指望你了。他肯定會連連擺手,謙虛那麼一二句,不敢當不敢當。然而他心裡美滋滋著呢,舒服。

他們總想讓自己活的舒服,他們總覺得自己能夠舒服的活著。通過各種理由來獲取廉價的成就感,滿足自己可憐的自尊心,這樣的人生不要太廉價。

02.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懶。

第一種是懶得動手,能動腦子解決的事情不喜歡下苦功夫,喜歡尋找捷徑。這種人通常比較聰明,因為一個人從小就又懶又笨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他小時候人們就發現他笨,是不會直接告訴他你很笨的,而是會教育說你要努力要勤奮。於是在多年的教育薰陶下,他會變成第二種懶。

第二種是懶得動腦。這種人通常看上去還挺“勤奮”的,踏踏實實的讀書、工作,然而卻不見到什麼起色。他們通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那我還能怎麼樣呢?意思是我已經努力了,但我的天賦就只有這樣,我也沒辦法,至少我奮鬥過了,我心安。而實際上,他往往並沒有真的奮鬥過。只是付出了時間,卻沒有花費心思。這就和男女吵架的時候,經常讓女生炸毛的一句話是一個出發點:你要是這麼想我也沒有辦法。撇清干係,是我不可改變的因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這一種,往往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而究其本質,無論是哪一種人,他們都只是想讓自己過得舒服、過的心安理得。而我最想警示的一點就是:不要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理由很簡單,優秀的人往往最喜歡和自己過不去,這是成長的根本,也是人生樂趣的來源。

有一句毛主席語錄,以訛傳訛的被人們聽了好多年,我覺得反而很應這個題:

與人鬥,其樂無窮。

這裡的人,指的是自己。我見識過很多厲害的人,他們通常在一段時間裡很喜歡折磨自己。直至有一天觸摸到了天花板,於是看開了,放手了,不再和自己過不去了,他們也就不再成長了。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大多數人的天花板三四十歲才會來。所以我看到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天天唸叨著安逸、穩定,還有什麼小確幸的生活,我就覺得很暴躁,小確幸,確NMGB啊。我比較認可的一句話是:

年輕的時候,就不該是有錢的時候。

換句話說,年輕的時候,就不該是享受的時候,不該是舒服的時候。

我從小就沒有偶像,但是曾有過佩服的人,科比是其中一個。很簡單,因為他折磨自己的那股子狠勁,我很喜歡。科比還是二年級生的時候,有一場季後賽奧尼爾被罰出去了。科比試圖接管比賽,卻連續三次投出三不沾,甚至最後的絕殺球都是三不沾。但是沒有人責怪他,禪師賽後說,當時科比是場上唯一一個還敢出手的人。然而,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賽後科比一個人去加訓,在他投丟絕殺的那個位置,又進行了2000次投籃。一個自尊心、求勝心那麼強的人,硬生生要再砍自己兩千刀,你說他怎麼可能不優秀?

第二個人,說起來不好意思,是瞿老大(大學生涯唯一掛科拜他所賜。但我還是覺得一個自控到這樣程度的人,簡直可以說是偏執,他如果沒有如今的成就才是沒道理。我絲毫沒有怨念過他,我覺得他是很厲害的老師,很值得我學習。

這其中的道理在於,讓人們感到痛苦,感到不舒服的,往往是自己的缺陷、是自己的無能。當你選擇逃避的時候,是可以讓自己過得舒服,卻也錯過了成長的機會。直面自己,本就是人生中最艱難的幾件事情之一,要不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迷茫,那麼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你就是慫,你就是懦弱。

再放一次我以前寫過的:

人往往都是趨利避害,本能的去規避痛苦。可是,人之所以為人,就因為我還有理性。我不願屈服於我自己的天性,那個懦弱、自私的天性。因為我知道,增加我生命分量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那些虛妄的快樂,而是那些本可逃避的痛苦。更何況,古人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實則是學如百舸爭流,進慢則退。

而我,偏要勉強。

這個世上誰都可以說我不行,唯有我自己不可以;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說我行,還是唯有我自己不可以。敢不敢,跟自己比一比?

03.

本文為了闡述觀點,用了比較偏激的一些語言和描述方式。確實有刻意誇張,但是希望各位能夠理解,不用因此來和我討論來噴我。講道理而已,我只是選擇了一個比較陡峭的立場。

說我是寫雞湯的,我認啊,我沒說不是雞湯。只不過我覺得太多人根本就沒有自制力,也不可能靠自制力走下去,那你現在又不願靠雞湯來打打雞血,那你告訴我,你的前進動力究竟是啥呢。最後不能成為了不起的人,我覺得不是你雞湯看得太多,是你雞湯看的還不夠多。

所以,別瞎琢磨了,這篇文章裡說的那些人,就是你。你是想舒服的活著,還是想沒那麼舒服的活著?

《山月記》裡有一段話,作為總結:

因為害怕自己並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為有幾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與瓦礫碌碌為伍,遂逐漸遠離世間,疏避人群,結果在內心不斷地用憤懣和羞怒飼育著自己懦弱的自尊心。世上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匹猛獸,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對我而言,猛獸就是這自大的羞恥心了。老虎正是它。我折損自己,施苦妻兒,傷害朋友。末了,我就變成了這副與內心一致的模樣。

如今想起來,我真是空費了自己那一點僅有的才能,徒然在口頭上賣弄著什麼“人生一事不為則太長,欲為一事則太短”的警句,可事實是,唯恐暴露才華不足的卑怯的畏懼,和厭惡鑽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了。但遠比我缺乏才華,可由於專念磨礪而成就堂堂詩家的,也頗不乏其人。成為老虎後的今天,我才總算看到了這一點。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汪曾祺的,我很喜歡: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先有周旋,才有我。(這句謎之搞笑不好意思寫到這裡我笑場了,周璇是誰)

共勉。


在港漂泊數年

期待與你相遇


年輕的時候就不能活的太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