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所謂說,凡事應成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足鼎立之勢才能成就一件事業,所以人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

很多人在生活中,做事的時候只考慮眼前的一得一失,卻不考慮長久的一個“仁德”,而“仁德”就是“得民心”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所以我們時常強調:一個人要注重大智慧,而非注重小聰明。

小聰明的人,會利用狡詐之心獲得當下的一得一失的短小利益,而這個行為,喪失的是“仁德”。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而大智慧,或許會喪失眼前的利益,但是成就的是大的恩德和功業,而恩德與民心相輔相成,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恩德就是最好的基礎。

在《易經》智慧中,多次強調“以人心為重”的一個智慧理念。

《易經》屯卦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這句話的釋義就是說:九五爻:囤積財富,詢問小事則吉利,詢問大事則兇險。

而《象傳》中解釋說,“囤積財富”就是指沒有把恩惠施於別人。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自古以來,有舍就有得,捨去的是小的利益,得到的是大的仁德,如果一個人把所有利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沒有施捨給別人的時候,喪失的一定是人心。

“九五”是屬於中正位,也是尊貴的五位,但是如果四周都是小人包圍,難以發揮作用。事業的成功離不開人的支持,如果只顧得自己佔取便宜,結果就會背離人心,以失敗而告終。

人生中,我們做事的時候要懂得以“仁”為本,有仁慈之心,聚斂民心,讓人能夠更好的歸順和支持自己,時間久了便能壯大自己的事業,否則就是給自己預埋禍根。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在三國時期,孫策當時佔領了江東地區,又轉戰千里。

這個時候他聽說曹操和袁紹兩夥人在官渡相持不下,打算偷襲許都,後來曹操的部下聽了就很害怕。

這個時候曹操部隊的郭嘉卻說:“孫策兼併了江都,被他誅殺的是英雄豪傑,這些人都是能讓人為他效命的人,而孫策很大意,卻不加防備。他雖然有百萬雄兵,但是他和孤身一人獨行,並沒有什麼區別,如果有埋伏的人出現,一個人就可以對付他,他的結局一定會死在匹夫手裡。”

當時孫策的手下也去勸孫策說:“您經常私下私自外出,將士們都為您擔心,白龍化為魚形出遊都會被漁夫捉住。白蛇擋路,劉邦一見就把它殺了,你也要多加留意啊。”

孫策聽了覺得也很有道理,但是還是不能改掉這些問題,後來有一次,孫策到江邊沒有渡江就被許貢的人殺了。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孫策的死有三分天意,但是更多的是人事幹預,孫策就是因為不得人心,縱有百萬雄師也和一人獨行沒什麼區別。

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一人獨行,不簡單的只是“孤獨”,而且也是“無助”。

做事必須符合天時地利人和,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特別是現在一個團隊協作的時代。

“天時”代表的是政策和趨勢,“地利”代表的是環境和條件,而“人和”代表的就是人生的人際關係,無論面對著什麼樣的局面,人際關係都極為重要,掌握不好人際關係的平衡,不但難以成事,還會因此敗事。

所以永遠記住一句話:心存仁德者才能得民心,這樣的人能笑到最後。

《易經》:以仁為本,塑造“人和”的優勢,方為大格局

那一些只顧眼前利益得一得一失,不在乎仁德的人,最後的名聲一定是會敗在自己的薄情寡義之上。

自己的人生是自己所塑造和謀劃的,重視自己的人生,重視仁德。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