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在我所受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都告诉我,当老实人,做老实事,福报就在后边。那时候,“老实过人终得福”“傻人有傻福”等俗语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进入社会后,发现并非如此。当你老老实实做人时,不仅会被人视为迂腐,还会失去很多机会。

我们村有两个家境相同的家庭,家里都很穷,都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和一个三十多岁没有媳妇的光棍。

现在三十多岁没有老婆,很正常,很多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何况晚婚?

但上世纪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如果谁家有光棍,全家就抬不起头来。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那时候时兴媒人进家说媒,为的是得到一顿酒菜招待。媒人先去了好一点的赵家,说这个家没个女人不行啊,邻村有个女人刚死了男人,三十多岁,正合适。赵家光棍就跟着媒人去见女方了。

一见面,赵家光棍就说:“我家里有一个瘫痪老娘,你要嫁过去,就得端屎端尿。”

女人说:“我可以下地干活,但这事我做不来,看到那污物我就恶心呕吐。”

赵家光棍说:“那我还娶你干什么,就图多口人吃饭?我不干。”结果没成功。

媒人接着又去了王家,说了同样的话。王家光棍也听说了赵家光棍相亲的事情,就请教族里一个有文化的长者,见面时怎么说才能成。老者想了想,告诉他几句话。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几天后相亲,王家光棍说:“我实话实说,我家里有个瘫痪老爹,需要人照顾。但你放心,如果咱俩成了,不用你伺候,你就是做做饭就行。地里的活也不用你干,你就在家待着,看着老爹,给他倒杯水啥的。如果老爹需要排便,你就去地里叫我,几分钟的事情,一切我来处理。”女方一听,不用干活,也不用伺候老人,觉得光棍就是穷点,也不难看,就答应了。

结果,王家光棍说到做到,娶进门真不让老婆下地干活,也不让她给老人端屎端尿。但时间长了,两人有了感情,女人越发觉得男人这样很辛苦,就主动下地干活,也开始在男人不在家时伺候老人。村民都说,赵家光棍真没福气,这么好的女人白白让给了别人。

其实,两个光棍都是老实人,如果不是长者提醒,可能会说出同样的话来。但老实人经人点化,就会改掉迂腐的坏毛病,成功为自己加分。

所以,做老实人不是不好,而是要学会做智慧的老实人。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首先,老实并不等于心口一致,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不叫老实,叫迂腐。

这一点,古代大臣们劝谏皇帝时,会经常出现老实人赤臂上阵,冒死进谏的场景。但真愿意听意见的皇帝不多,很多大臣因此丧命。

秦始皇执政时期,在平息嫪毐之乱时,其三族都被连累,共有4000多户受到牵连,涉及人口上万人。更有甚者,嫪毐和太后的两个私生子,被装进口袋里活活摔死。

一些大臣看不下去了,劝谏秦王嬴政停止滥杀无辜。杀红了眼的秦王嬴政下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谏臣前仆后继,因为此事被处死的大臣达到二十七人。

也就是说,有二十七个大臣,因为同一件事被处死:冒死直谏。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而有一个叫茅焦的人也要进谏,并且还不想死,就改变了策略,他上殿见到秦始皇,不提嫪毐和太后的事,而是说了一句话,将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他说:“

我听说,长寿的人不忌讳谈论死亡,国君不忌讳研究国家灭亡。人的寿命不会因为忌讳死亡而长久,国家不会因为忌讳亡国而保存。人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都是开明的君主最希望研究的,不知道大王是否愿意听?”

秦始皇一听,这人原来不是来劝谏的,是来讨论国家大事的,立时怒气就消了一半。不过接下来茅焦又说,“忠臣不讲阿谀奉承的话,明君不做违背世俗的事。现在,大王有极其荒唐的作为,我如果不对大王讲明白,就是辜负了大王您呢。”秦始皇一想也对,就接着让他说。他这才例数秦始皇在这件事上的错误举动。没想到,秦始皇不仅采纳了茅焦的建议,厚葬被杀死的人,又亲自率领车队,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阳,母子关系得以恢复。

试想,如果茅焦进殿,也和别人一样开口就谈秦始皇的不对,结局一定和那二十七人一样。所以,老实人不代表有啥说啥,要有智慧,也许几句铺垫的话,或者迂回一下,就会使“疑无路”的事情“柳暗花明”。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其次,老实并不等于固执己见,知道低头,才是上策。

在我认识的老实人中,他们大多很执拗,用老百姓的话说“十头牛都拉不回”。

古代有一个老实人,只要认定自己正确的,谁也不能说服他,这件事看着不是大事,但时间长了,就把邻居得罪完了。老婆很是郁闷,家里没米下锅,都不好意思去邻居家借。于是,她就想请寺里的方丈帮着劝解一下,因为老实人信佛。

方丈说,五天后我去找他。

五天后,方丈找到老实人,先给他讲执拗的缺点。老实人拧着脖子说:“我没做错,为什么要低头?”方丈追问道:“是你说的,没做错就不低头?”老实人点点头:“就是佛祖在我跟前,我没做错也不低头。”

方丈说:“那好,你跟我来。”说完,方丈头前带路,将老实人引到寺院里,接着往后院走。

方丈指着一个很矮的建筑说:“这是寺里新修的观音殿,我先进去拜一下观音,再出来与你讲。”说着,方丈弯下身,很费力地钻进门去。

老实人傻了,这么低的门,不弯腰进不去;但不进去拜观音,又不是他的风格。想了想,老实人还是学着方丈的样子,弯腰钻了进去。方丈对跪在观音像前的老实人说:“低不低头有时和对错无关,对了还低头,更显得虔诚和豁达。

老实人恍然大悟。

生活中,有时候一个问题会有多个正确答案,不是你对了就必须按你说的去做。学会低头,才能得到同等的对待,也就不会因执拗变成孤家寡人了。

后来,老实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很快,邻里关系又变成以前的和睦模样。

老实人注定没有福报?也不一定,改掉三个缺陷,福报自然来临

第三,老实并不等于左右摇摆,谁强听谁的。

老实人除了执拗,还有一个极端,就是没主意,不敢拿主意,在遇到大事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听从强势者的安排,以避免冲突。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究其原因,是老实人自己造成的。比如,有的老实人进到一个新单位,自认必须先接受老人的欺负;大家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有的则是在外面吃了亏,反正别人不知道,自己安慰自己,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不成想,有人欺负你一次,就会欺负你第二次。还有的因为胆小,不敢跟强势的人争辩,你说对就对吧,吃亏是福嘛。因为这个原因左右摇摆,进而否定自己,一忍再忍,遇到问题只知道退让,不知道争取自己的权益。

在菜市场,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场景:卖菜的那边,因为一毛钱吵个天翻地覆;但卖肉的这边,若出现问题,一般卖肉的壮汉把大砍刀往案板上一砍,问题基本就解决了:为了二两肉,何苦搭上性命?

因此,不欺软却怕硬,是老实人的主要标志之一。久而久之,老实人就被冠上“软弱”的帽子,反正别人一瞪眼,老实人就退却,这样受人欺负的料,别人不欺负你欺负谁?

所以,老实人没有福报,是自己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想要福报,就要改变以上三个缺点。

都说脾气难改性难移,但只要知道自己哪里缺了,想去弥补还是可以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