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

梅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譽為“世界客都”,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著名革命老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中國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油茶之鄉、中華詩詞之市。

特色的客家文化是梅州的一張名片,下面就跟著克里斯的腳步來走進梅州!

梅州市

克里斯的姨父是梅州五華人,小時候克里斯就跟著姨父去過梅州,感受了濃濃的客家文化。梅州除了客家文化以外,也有濃厚的紅色文化,抗戰時期這裡曾是抗戰的根據地。梅州也孕育了葉劍英元帥,曾任廣東省省長的元帥之子葉選平同志、黃華華同志等一代領導人。梅州市轄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寧市。下面就跟著克里斯去尋找梅州的景點和美食!

一、雁南飛茶田度假村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為粵東第一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已升級為5A級旅遊景區。由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於1995年1月投資開發。佔地總面積4.50平方公里, 1997年10月8日對外營業。度假村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先後榮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三高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青年文明號。圍龍大酒店建築工藝精湛,2005年榮獲建設部授予的“魯班獎”。景區主要景點:雁南飛神石、雁南飛大道、遊客中心和茶情閣、茶藝表演、笑傲江湖瀑布、龍那山生態谷、仙茶閣、高級別墅區、圍龍大酒店。其中雁南飛神石是度假村的標誌性建築,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為內涵,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雁南飛已種植白葉單叢為主的標準化茶田2600畝,建起了現代化的茶葉工廠。

圍龍大酒店於2002年9月建成營業,是根據客家圍龍屋的反圍龍結構建造,建築面積12000多平方米,樓高6層,從大堂進入直接到第4層,上下各3層,共有標準房、套房和單間138間。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特別設置陽臺,站在陽臺上可以盡情觀賞度假村的美景,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在每個客房和過道上都裝裱了客家名人詩畫和名人格言。首層為美容美髮、桑拿健身等娛樂設施。

酒店旁邊有客家小吃,有蒸砵仔飯、味酵粄、三及第湯、客家梅州醃面等各種小吃供遊客品賞,並提供24小時的餐飲服務,可同時容納270多人就餐。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長教村

二、葉劍英紀念園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葉劍英紀念園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居--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景區建設集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遊於一體。葉劍英紀念園籌建於2004年,歷時三年,於2007年5月13日正式開園。葉劍英紀念園規劃佔地面積482畝,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遊休閒服務區。葉劍英紀念園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廣東3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是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原有基礎上,對資源進行整合、擴充、配套和完善而擴建的,佔地面積482畝,總投資1.27億元,分為人文秀區、紀念景區、旅遊休閒服務區和生態林區四個功能區。力爭建成集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全國一流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由葉帥故居、葉家宗祠、葉劍英紀念館、紀念廣場、入口廣場、題壁廣場、泉井廣場、詩林廣場、石刻、亭子、果園、植物園、觀景臺、農家樂園、客家風情街系列景觀組成。1897年4月28日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元帥就出生在此,並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1986年一代偉人葉劍英元帥逝世以後,為了紀念葉劍英同志,讓他的光輝思想和革命業績永照人間,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側動工興建葉劍英元帥紀念館。

地址: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

三、靈光寺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靈光寺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村陰那山五指峰西麓半山海拔約500米處,面積有6000多平方米。是廣東四大名剎之一。該寺原名聖壽寺,相傳為唐代懿宗鹹通年間高僧潘了拳(自號慚愧,福建省延平府沙縣人)創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相傳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廣東監察御史梅鼎捐錢擴建,易名“靈光寺”,並親書“靈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門殿的門額上。慚愧祖師,俗姓潘,名了拳,佛教得道高僧,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勳卓著。英名遠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間崇拜。

建築佈局大體為面闊三間,進深七間,擁有山門、殿堂、樓閣等建築,內有大雄寶殿、金剛殿、羅漢殿、鐘樓、鼓樓、經堂、客堂、齋堂等,最大特色是“靈光三絕”。儘管香火鼎盛,但香燭濃煙卻從寶殿頂端的螺旋形風斗“八藻井”散發而出,使殿堂終年清新,此為一絕;殿頂外古樹參天,但瓦面卻片葉不留,何故?此為二絕;寺大門前挺立兩棵古柏,一榮一枯,一生一死,生者枝繁葉茂,死者枯而不朽,奇特之“生死樹”,世所罕見,此為三絕。

地址: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陰那村

四、長潭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長潭自然保護區位於梅州市蕉嶺縣西北部,西鄰平遠縣,北靠福建省武平縣下壩鄉,南以長潭水庫大壩為界。2004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5585.7公頃。區內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有植物1300多種,古樹群落26處,古樹名木2000多株,空氣離子含量最高達166500離子個/cm,有天然氧吧之稱。區內交通便利,有一級公路直達縣城,距廣梅汕高速公路蕉嶺縣城出口10公里,距梅州50公里,距廣州485公里,是粵東著名的大型生態旅遊區 。這裡一川綠水,碧波盪漾,兩岸青山,有“形似巫峽,景似灕江”之稱。20世紀60年代初,長潭風光刊載在《人民畫報》封面和《廣東畫報》上。從此,長潭風景名聲遠播,每年幾十萬海內外遊客慕名而來,陶醉其間,流連忘返。

其中長潭自然保護區有座廟,名曰高臺庵,位於長潭旅遊區右側的半山腰上,懸崖峭壁,形勢險峻,山高800多米,山頂上有一平地,寬約30多平方米,形如高臺,此地建一廟宇顧名高臺庵。庵正門橫匾為“潭浮普岸”門聯為“高臺人仰止;舍利佛頻靈”。正堂兩柱長聯:“此勝漢高臺,上依絕壁,下瞰深潭,老婆婆揹負幼孫,濯足欲撈浮水月;斯名靈山塔,右舞飛龍,左騰天馬,二姑姑鞭驅巨石,經心思補漏壺天。”此聯把長潭勝景濃縮在方寸間,庵居高臨下,風光如畫的長潭山水盡收眼底。高臺庵又名金龜掛壁,建此庵有一段民間傳說。相傳在清嘉慶初年有一老人伍榮昌,在長灑以擺渡為生,日出撐船,入夜以船為居。月色清明,仰臥觀賞山光水色,孤身一人,倒也悠閒自得。一天,榮昌清早起來準備生火做飯,俯身舀水,仰面看見高臺山的半壁上,似有一隻金龜正在爬行,頭上的兩隻眼睛似兩盞明燈閃閃發亮,連續幾天都出現如此景象。是山精作怪,還是神靈託負?榮昌為人正直,一生儉樸,行善積德,為山人所知,他以為神靈所指,便賣去渡般,加上平素積蓄,決定在金龜出現處建廟宇。從此他披星戴月,日夜開山造路,幾年經營,終於在山上建起一座小庵,名為高臺庵。高臺庵有200多年的歷史。幾度修建,現在已成為頗具盛名的寺廟。正堂有觀音菩薩,中堂右有財神爺,左有定光古佛、關帝;上層有三聖殿,頂屋有鐘鼓樓。是長潭新八景之一。

地址: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長潭大道3-4號

五、泰安樓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泰安樓位於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254年的歷史,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總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佔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佔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臺佔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底,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中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前來此樓考察後,認為該樓是研究中國古代民居建築和客家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的“歷史人文博物館”。作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泰安樓,2000年已與該縣另一著名客家圍樓花萼樓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泰安樓歷史悠久,規模雄偉、粗獷,佈局合理、科學,文化內涵豐富,是客家建築的一大奇觀,也是中國與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的文化瑰寶。

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第一層牆寬為0.92米,第三層牆寬0.44米,第一、二層外牆為石牆,第三層外牆及內牆為磚牆。一至三層四周向內設前走廊,第一層走廊的柱子為上木下石,第二、三層為木柱;三樓前排中廳設有祭壇,為防外患,除前走廊外還設有後走廊。第一、二層不設窗,第三層開窗並設有槍眼,整座大樓只有1個大門出入,門板鑲上厚厚的鐵皮,大門頂有蓄水池,供滅火之用。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書“祖功宗德”,陳列藍氏先祖神主牌,並作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側設有廂房,樓內平房四周為天井,三層方形樓房把主體平房環抱在中間,形成樓中有屋、屋外有樓的格局。樓的兩側各有一座書齋,樓內右側天井有口水井。

泰安樓的大門非常獨特,乍一看,眼前一座雄偉的門樓,細一看,這樓門原來是鑲嵌在牆上的。據說,這樓的主人是做生意發家的,沒有功名不能建門樓,後來他靈機一動,就想出了個絕妙的辦法做了個假門樓。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書“祖功宗德”,陳列藍氏先祖神主牌,並作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兩側設有廂房,樓內平房四周為天井,三層方形樓房把主體平房環抱在中間,形成樓中有屋、屋外有樓的格局。

泰安樓一樓佈置了客家發展史,客家人生產、生活用具,客家服飾,節慶活動用具展區,詳細地記載了千年來大埔客家人的發展、生產、生活情況;二樓為大埔古文物、樓主人生平、客家名人風範、客家民居、名寺名址圖片模型展區、客家珍奇風物資源展區;陶瓷文化、開國100位將軍書畫、埔藉108位將軍生平事蹟、華僑事蹟、名茶文化、客家美食文化等展區。整座建築較為集中地展現了大埔客家人情風貌。

地址:梅州市大埔縣大興路143-1號

六、花萼樓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花萼樓位於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距縣城有45公里,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築。

其設計精巧、結構獨特,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廣東土圍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是世界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

坐西北向東南,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佔地面積2289平方米,建築面積3525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環形建築,樓高三層11 .9米。內外3環連為一體,內環為一層30個房間,二環為二層60間,外環為三層120間,共有房間210間。樓的外牆基用大塊石壘砌(高1米、厚2米),牆體用土夯實而成,三層牆厚1.3米,外牆一、二層不設窗,三層才開窗,二、三層開有三角形槍眼用作防衛,頂層寬1.3米,樓頂為木樑灰瓦。樓內設30個小單元式套房,每個單元呈窄長的扇形,進入小門樓為前院,兩側用矮牆與相鄰單元分隔,穿過前院才進入內環前廳,廳後一側有一小天井、一側為廚房,再後為飯廳,最後是臥室。從飯廳的樓梯上到二層的走廊,再從二層臥室一側上三層臥室,三層 有內環形走廊。樓中間是283平方米的共用圓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鵝卵石鋪成古錢幣狀,頗為美觀典雅,中心裝飾著一個直徑3米的古錢幣圖案,寓意著人們祈求豐衣足食的心願。天井右側有1口古水井,用於防火和生活之用。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大門框用厚而寬的石板組成,大門板釘上堅厚的鐵皮,這些門窗設施是為抵禦外人侵擾而特意設計的。門頂有蓄水池蓄水以供防禦火災,樓內還有礱、碓等常用生活設施。整個土樓佈局合理、通風、冬暖夏涼,現樓內還住著十多戶林姓人家。

花萼樓風格獨特,設計精巧,佈局合理,便於防衛,功能齊全。顯示了客家人圓滿、團結、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廣東土圍樓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築,是世界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和文化瑰寶。1992年後,已先後有中央電視臺“神州百姓鬧元宵”攝製組、廣州電視臺“客家人”攝製組和中央電視臺、中國影視總公司《嫂娘》攝製組到該處拍攝反映客家風情等內容的節目。

地址:梅州市大埔縣花萼樓(151鄉道北50米)

七、五指石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五指石風景名勝區,位於粵、閩、贛三省交界的平遠縣城以北57公里的差幹鎮內,為粵東著名的丹霞地貌旅遊勝地。規劃面積16.8平方公里。匯聚了“丹霞地貌、森林生態、人文古蹟”三大景觀,兼具雄、險、奇、秀、幽、古的特色。1992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國家級自然序數旅遊景觀”之一;1999年被廣東省旅遊局確定為“省級旅遊景區”;同年3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9月被省旅遊局確定為“廣東省休閒度假好去處”。 景區距206國道28公里;距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的梅城88公里;距江西尋烏縣53公里、福建武平縣33公里。五指石景區內擁有“五奇”(奇石、奇縫、奇樹、奇藤、奇洞)、“八景”(劍門、石林寺、聰明泉、混元塔、一線天、仙人床、隆武殿、青雲路)和淡靜居、蝴蝶谷、生態樂園等勝景60多處。五指石具有豐富的野生動物植物資源,高等植物70科200餘屬1000多種,野生動物30多種。五指石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春天不冷、夏天不熱、秋天不燥、冬天不寒,旅遊季節較長,奇山異景,林密泉清,故有“靈秀甲天下,差幹小桂林”之美喻。原國家文化部副部長呂志先暢遊五指石後,題詞贊曰:“五指美景人間仙境”,是南粵大地新興的旅遊佳境。

五指石是武夷山伸向廣東境內的餘脈,地質構造屬發育於白堊紀中晚期的湖泊碎屑沉積岩層。其巖性以褐色、棕紅色砂礫岩、粉砂岩為主,次為砂頁岩。

五指石主要由形似五指的寶鼎石(拇指)、羅漢石(食指)、天竺石(中指)、降龍石(無名指)和寶蓋石(末指)組成。它們與地面的相對高差均在250米以上,實為紅層盆地中心。五指石丹霞地貌的紅層基本為水平層理。由於垂直節理髮育,在長期強烈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了山體陡峭、穿縫發達、巖深洞幽、雄渾雋秀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觀。又因植被覆蓋茂密,更使石峰顯出外俊內秀的美色。

地址:梅州市平遠縣差幹鎮加豐村

八、神光山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東省興寧市福興街道神光村,距興寧市區3公里,緊挨廣梅汕鐵路興寧站和梅河高速興寧西出口,是興寧境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粵東地區著名的宗教文化旅遊勝地。是一個以神光山自然景觀為主,宗教文化為特色,集歷史文化、客家文化和遊覽、登山健身、休閒娛樂為體的城區型公園。

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以針葉樹馬尾松為建群種所組成的森林群落,它包括陣針葉純林和含有少量闊葉樹的針葉林,分佈在公園大部分地區,面積36760平方米。含少量闊葉樹的針葉林喬木層通常僅由馬尾松構成;林下層常見木荷、潺槁樹、豺皮樟、黃牛木、鴨腳木等闊葉喬木種的幼樹;灌木層常見書匕金娘、梅葉冬青、九節、崗松、三叉苦、山蒼子、算盤子等;草本層則以芒萁、華南毛蕨等為主要林下植被。針葉林群落外貌灰綠,結構簡單,林冠較為整齊一致。其中在神光寺東側的一片馬尾松林,長勢好,雄偉高大,平均胸徑30cm。林分高10—15m。景區內現有各類植物共70科200餘屬1000多種。

公園規劃總面積674.6公頃,森林覆蓋率92%,頂峰海撥360米,天然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最高樹齡達800—1000年。景區內現有各類植物共70科200餘屬1000多種,各種野生動物400多種。

神光山是宗教文化旅遊勝地,裡面有座寺廟,名曰神光寺。神光寺原名壽慶寺,始建於北宋嘉佑三年,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明代,因南山改名為神光山,壽慶寺便改為神光寺。1984年,在泰國龍福寺主持彰慈大師(石善光,是高僧何南鳳的六傳弟子)等的倡議下,由泰國、印度等國及港澳同胞捐資,在原寺下面重新建造了神光寺,原址改建為祖師殿。神光寺建築仿泰國寺廟建築風格,紅牆綠瓦,雄偉莊重,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海會塔、藏經閣、觀音閣、地藏殿和東西廂房、玉佛堂、禪堂、紀念堂、齋餐館等。大雄寶殿內設有五百羅漢像,周圍還有釋迦牟尼成佛由來的磁畫等。寺內現有修行和尚居住。

地址:梅州市興寧市976縣道

九、湯湖熱礦泥山莊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五華湯湖熱礦泥山莊,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維龍村。湯湖溫泉距地面約2653米,貯量豐富,有多個溫泉露頭且出水量大,外觀無色透明,無臭味,含有鐵、錳、鋅、銅、鉛、鎂、鈣等近近60種微量元素。五華湯湖熱礦泥山莊,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維龍村。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尤其是溫泉地礦資源豐富,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泥”。就中國而言,除了遼寧鞍山湯崗子有此資源外,五華熱礦泥湯湖便是第二處,這在全球也是不常見的。

據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地質礦產部廣東中心實驗室等部門評估鑑定,該山莊的湯湖熱礦泥是中國發現的第二處得天獨厚的自然寶藏。此湯湖的熱礦泥是國內罕見的優質醫療保健泥源。湯湖熱礦泥可作泥漿浴、包裹(局部泥敷)、埋敷軀體進行治療保健。熱礦泥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大量微量元素:鉀、鈉、鉛、鈣、鎂、氟、硼等,能活躍身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功能,有鎮痛、消炎作用,可治療腰背部疼痛、神經衰弱、增生性脊椎炎、關節炎、神經痛、婦科疾病等。

地址: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維龍村

十、千佛塔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千佛塔位於梅州市區(梅城)東郊,是為保護南漢文物千佛鐵塔而發展起來的女眾道場,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座寶塔建築堪稱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亦是梅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誌。塔燈高照,稱謂是"嶺南明珠",前來朝禮者絡繹不絕。千佛鐵塔鑄於南漢大寶八年(公元965年),當年坐鎮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將其遷於齊州寺中(這兩古寺早已湮沒)。千佛鐵塔共七層,高4.2米,底寬1.6米,四方形,塔身鑄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鐵塔日久損毀,清末本邑愛國詩人黃遵憲蒐集鐵塔殘片,收藏於人境廬,作千佛塔歌並序,以紀其事。1935年始,由梅縣縣長彭精一與黃任寰師長將鐵塔移於東山嶺上,建八角亭保護。由於時代變遷,鐵塔被圍在鋼鐵廠內,遭受汙染,損毀日重,加於遊人不便瞻觀,輿論紛紛呼籲加以保護。

1989年冬,明慧法師應梅州佛教協會邀請,從韶關雲門寺迴歸鄉梓,在當年遠照法師發起籌建的普同塔院,協助弘揚佛法及擴建道場。1990年春節,由明慧法師發起,在眾緣支持下,擇普同塔院後蓮花山頭,興建九層花崗石塔,保護文物。這一善舉,得到當地梅州市人民政府及社會賢達的響應,旋即得到廣東省文物部門的批准“同意遷建,經費自籌”。同年7月,由市、縣、區各級有關領導,佛門大德佛源大和尚、圓徹法師、海內外護法善信成立梅州千佛塔籌委會,由明慧法師負責,積極籌集資金,足跡遍及海內外,得到到華僑、港澳鄉賢熱心支持,佛教居士紛紛前來義務工作。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興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頂,將千佛鐵塔補鑄完善,遷入石塔底層保護,並續建三層塔臺 。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梅州千佛塔景區

十一、龍鯨河漂流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龍鯨河漂流,是集激流探險、戲水玩樂、體育健身、科普考察,自我參與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生態旅遊項目。位於豐順縣城東北方向49公里的大龍華鎮至黃金鎮清溪河段,漂程5.3公里,落差40多米。遊客穿著救生衣,乘坐無動力充氣橡皮艇順流而下,在驚濤駭浪中駕駛著小舟的激越,高歌擊槳豪放;體會有驚無險、新奇刺激的樂趣。在漂流沿途不但可以領略旖旎的青山綠水,飽吸有“空氣維生素和生長素”之稱的負離子和氧氣,欣賞鳥語花香、奇石雅景,而且還可以一覽名揚世界的“冰臼奇觀”。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成為自己的特色,能給人耳目一新,讓遊客更充分地體會與享受漂流旅遊的真諦與樂趣。一方面龍鯨河落差大,刺激性強,兩岸峽谷寬窄相間,漂流河道清幽雄壯交替,灘有急流而不洶湧,潭顯平靜而不停帶,遊客自駕無動力橡皮艇自漂自遊,雖不像漂長江漂。黃河那樣氣勢磅礴、驚心東魄,倒而是突現嫵媚秀麗、有驚無險。地址:梅州市豐順縣龍鯨河漂流旅遊區

十二、坪山千畝梯田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坪山梯田旅遊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大埔縣大東鎮,毗鄰福建。坪山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文物古蹟眾多,自然生態優美。坪山千畝梯田源於元末明初,堪稱傳奇。因弧線優美,風景秀麗,吸引了珠三角、潮揭汕、福建以及梅州各地眾多遊客紛至沓來。特別是近幾年,大埔縣委縣政府和大東鎮村幹部致力打造坪山千畝梯田景觀,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引導村民“夏種水稻冬種油菜”,營造出“春如道道金鍊,夏滾層層綠波,秋疊座座金山,冬鎖條條蒼龍”的千畝梯田四季美景。每至春時,千畝油菜花基地成為鄉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坪山梯田一年四季景觀各異,每年2月份,金燦燦的油菜花盛開;3、4月份和7、8月份水滿田疇 ,如珠鏈披掛;4、5月份和8、9月份,禾苗翠綠,如綠錦層疊;6月份和10月份,稻穗成熟,金黃無邊。觀賞梯田的最佳時間是每年的2---10月。

地址:梅州市大埔縣大東鎮坪山村150鄉道

十三、丘逢甲故居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丘逢甲故居,別名心泰平草廬,又名培遠堂,位於廣東省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從臺灣回到蕉嶺時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兩堂四橫一圍客家圍屋,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間2堂。[1-2]

丘逢甲故居每個堂、室均有清代名人、書法家題寫的堂名、楹聯,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故居內陳列有珍貴文物、照片、手稿、文獻,向人們展示民族英雄、抗日誌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

丘逢甲故居於1985年被蕉嶺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命名為首批“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2006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漢族,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別署海東遺民、南武山人、倉海君。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保臺志士。祖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今廣東蕉嶺),1864年生於臺灣苗栗縣銅鑼灣,1887年中舉人,1889年己丑科同進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到臺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後又於臺灣的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1895年5月23日,任義勇軍統領;1895年秋內渡廣東,先在嘉應和潮州、汕頭等地興辦教育,倡導新學,支持康梁維新變法;1903年,被興民學堂聘為首任校長;後利用擔任廣東教育總會會長、廣東諮議局副議長的職務之便,投身於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與同盟會等革命黨人參與許雪秋籌劃的潮州黃岡起義等革命活動。中華民國建國後,丘逢甲被選為廣東省代表參加孫中山組織的臨時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復發,1912年2月25日病逝於廣東鎮平縣(今蕉嶺縣)淡定村,終年48歲。臺灣建有逢甲大學以示紀念。

地址:梅州市蕉嶺縣丘逢甲故居(972縣道南)

十四、父子進士牌坊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父子進士”牌坊,又稱“絲綸世美”牌坊,位於大埔縣茶陽鎮大埔中學校門口,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距今400餘年,是明政府為紀念當時父子同中進士,父親饒相(江西按察副使),兒子饒輿齡(中書舍人)而建的。“父子進士”顧名思義,即父親、兒子都是進士。父親饒相,廣東大埔縣茶陽鎮人,明代嘉靖十四年中進士,授予中書舍人,外任於雲貴。嘉靖十七年還京,晉為戶部員外郎,監山東、河南漕運,曾向朝廷申奏改善漕運四策,全被採納。二十一年被派去賑濟順天、永平二府,不到三個月,受撫卹者達900多人。後因“陪祀失期”,被貶為無為州通判,二十四年移兗州通判,後又擢為南昌太守。到南昌三年,全郡大治。三十二年,晉為江西按察副使。黃丘埠瀕湖,時有盜賊擾民,饒相分居民為11區,每區選一位約長,又在康山這個盜賊出沒之地,置300名民兵駐守,結果四境安然。三十四年,家中遭難,乞假歸鄉,此後未再為官。在鄉時曾向督撫建議在三河這個交通要道建城。年八十,卒於家。

饒相的長子饒輿齡,明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曾試政都察院,後因父母年老乞假歸省。居家常賙濟窮人。父病逝服滿之後,他被補為中書舍人,到任只兩個月就死於任所。

為了表彰饒相和饒輿齡,明朝政府於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在茶陽鎮學前街興建了“父子進士”石牌坊。

地址:大埔縣大埔中學

以上就是克里斯重點推介要去逛一圈、享受一下的景點,那麼梅州也有很多景點,克里斯下次再介紹!接下來就跟著克里斯,去找點吃的!

梅州美食

梅州特產豐富,擁有梅州金柚、平遠臍橙、客家娘酒、長樂燒酒、珍珠紅酒、一線天酒、南臺酒、南華老窖、五葉神、青欖、梅乾菜、菊花糕、客家薑糖、大埔豆腐乾、大田柿花、新橋腐竹、擂茶、單樅茶、清涼山茶、蕉嶺綠茶、馬圖綠茶、西巖烏龍茶、八鄉雲霧茶、七畲徑茶、鍋篤茶、奇蘭、富丁茶、蘿蔔苗茶、客都稻米、大埔青花瓷、桂嶺蜂蜜、蕉嶺冬筍、三圳淮山、八鄉山番薯等名優特產。

梅州是客家菜之鄉,有梅州醃面、鹽焗雞、鹽焗雞爪、鹽焗烤鴨、鹽焗鴨腿、釀豆腐、釀香菇、釀苦瓜、釀茄子、梅菜扣肉、魚生、客家盆菜、客家牛肉丸、客家娘酒雞、三及第湯、仙人粄、筍粄、黃粄、粟粄、甜粄等眾多客家美食。

一、梅州金柚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金柚,梅州市現轄行政區域(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梅州金柚果大,外形美觀,果形端正,呈葫蘆形;果皮黃色,光滑、勻整、潔淨;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質脆而化渣。[2] 富含營養物質和較高的藥用價值,又由於其耐貯藏運輸,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可貯藏半年而不改風味,故又有“天然罐頭”之稱。

二、平遠臍橙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平遠臍橙,廣東省平遠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平遠臍橙主栽品種為“紐荷爾”,優質率達90%以上。具有果大美觀、果皮較薄、油胞較細、色澤橙紅鮮豔,肉質脆嫩、化渣、風味甜濃、無籽、早熟且耐貯運等特點。2003年,平遠臍橙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平遠縣20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臍橙,已形成集生產、貯藏、保鮮、加工、運輸、銷售等於一體的產業集群,平遠臍橙以其綠色生產環境、生態栽培模式、優良安全品質、良好的保健價值享譽市場,被廣東省命名為全省唯一的“廣東臍橙之鄉”。

三、客家娘酒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黃酒,據說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與江南的糯米水酒異曲同工,但卻有著絕然不同的獨特底蘊。客家娘酒呈乳白色,濃的用筷子一粘,可以拉出絲來,喝上一口,味美香濃,直透心頭。

據《嘉應州志》記載,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為頻開甕”的詩句。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籠蒸成飯加入酒餅和紅菊發泡來釀酒,稱這種酒為“扒酒”,因這種釀酒呈暗黃色,被稱為“客家黃酒”或“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在粵東客家地區廣泛分佈,梅縣是其代表性地域之一。

梅縣客家娘酒是純天然綠色飲品。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酒精度低,營養價值高,內含1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

四、長樂燒酒

長樂燒酒,五華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長樂燒酒釀造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宋朝時,因當地設置長樂縣而得名“長樂燒”,發展到明代工藝逐漸成熟。現今長樂燒酒選用優質稻米為原料,採用自制特種酒餅為糖化發酵劑,汲取玳瑁山泉水釀製而成,具有“醇厚綿柔,舒適引口,回味怡暢,醉不上頭”的獨特風格,在廣東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均享有盛名,素有“南國佳釀”美稱。長樂燒酒獲得“國家優質酒”“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100週年精品回顧展金獎”等殊榮,是中國米香型白酒的代表。

五、大埔豆腐乾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大埔的豆腐乾有近二百多年的歷史,為大埔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客家菜。大埔豆腐乾製法是以上等黃豆為主要原料;香料以肉桂、花椒、八角、豆寇、丁香、甘草、公丁、桂皮、砂仁、大小茴香等十多種藥材磨成粉末;用山黃梔或檸檬衝制在開水鍋裡,染成淡黃色。

六、大田柿花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大田柿花,梅州市五華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據傳大田柿花明代已為貢品;大田柿花具有三大特點:一是果大、核小且少;二是肉厚質軟,色澤橙紅,味似蜂蜜,久藏不硬化;三是營養豐富,含有轉化糖及遊離酸,甘露醇及維生素C等,有潤肺、健胃、降血壓等藥用功效。

七、梅州醃面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醃面是傳統的漢族小吃,客家人經過幾次大遷移後,把中原部分飲食方式帶到南方的結晶,形成了的獨特地方美食。許多在外工作的客家人都常懷家鄉醃面的味道,即便遠在世界各地工作的客籍人,也擋不住因醃面情結勾起的鄉情。如今,梅州的梅州醃面不僅是梅州特色小吃,也成為了海外客家人思鄉的眷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不僅是人類維繫生命的基本需要,也是人類基因延續傳承文明的保障,在中國豐富的飲食傳統裡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廣東梅州客家民系食用的“梅州醃面”,既傳承著世代客家民系的生活特色,也成為了海外客家遊子思鄉的眷戀。

在廣東省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居住的人,誰都對“梅州醃面”不陌生,有很多人甚至把“梅州醃面”當作早餐的代名詞,因而梅州市區的“梅州醃面”店也是遍地開花,生意興隆。有句老話說:“開間‘梅州醃面’店,可管一家飽。”由此可見,梅城的“梅州醃面”已經成為市民鍾愛的客家美食,也是習以為常的典型客家早餐。

一碗顏色金黃,味道爽口香滑的梅州醃面正如簡單樸實的客家人一樣,雖是普通的撈麵,再加上蔥花或芝麻,卻讓人吃得回味無窮。

八、梅州鹽焗雞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鹽焗雞,是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其來歷亦版本甚多,其中以梅州長樂(今五華)商販鹽醃肥雞為甚:相傳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遊走於嶺南各地,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信譽好,交遊廣,結交了不少以誠相待的朋友。這一年年關,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完成一次貨物販運,還採購了一批當地特產準備回家。當地朋友情重,特地以一肥雞相送。

此雞名曰“三黃嫩雞”,乃當地特產,十分難得。梅州商人便欲帶回家給妻兒嚐嚐,但梅州長樂(今五華)路途遙遠,活雞不易攜帶,於是他便將雞宰殺製成白切雞,用鹽包封在包袱裡。

行至半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梅州商人決定就地露宿一宵。安頓之餘,眼看天色漸暗,肚子餓了起來,吃乾糧又不解饞,梅州商人便從鹽包裡掏出白切雞,與隨從烤著吃。

出乎意料地,大家發現這樣弄出來的雞肉味道非常好,齊聲讚歎。長樂商人心細,留了幾塊,帶回家給妻兒品嚐。妻子是廚藝高超,嘗試後親自依法泡製,就這樣“梅州鹽焗雞”誕生了。

九、釀豆腐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釀豆腐是一道客家名菜,常見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區。製作材料需要豆腐、大蔥、豬肉等,口味清淡,是客家地區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餚之一。湯汁醇厚,鮮嫩滑潤,口味鮮美,廣受歡迎。其他的釀苦瓜、釀辣椒等都是特色美食。

客家釀豆腐據說這道菜源於中原餃子,因南方少麥,客家人便用釀豆腐寄託對北方餃子、中原文化的感情。每逢時節喜慶,或者閒忙之餘,它是農村客家人的最愛。相傳很久以前,一個五華人和一個興寧人是結拜的好兄弟,後來因為在點菜的時候出現了矛盾,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豆腐,後來,聰明的飯店老闆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製作出了釀豆腐。動畫表現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飲食文化。此品系梅州市(其中五華縣的釀豆腐最出名)等客家地區的風味傳統名菜,逢年過節或招待賓客,常用此菜。

十、梅菜扣肉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講到客家代表菜怎可以不提梅菜扣肉呢?梅菜扣肉,漢族傳統名菜,屬客家菜[1] 。製作材料有五花肉、梅菜、蔥白、薑片等。通常是將五花肉上湯鍋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後加蔥、姜等調料炒片刻,再下湯用小火燜爛,五花肉盛入碗裡,上鋪梅菜段,倒入原湯蒸透。走菜時,把肉反扣在盤中。成菜後,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

十一、客家盤菜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盆菜,一般也稱為大盤菜,大盤菜源於客家人傳統的"發財大盤菜",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大大的盤子,將食物都放到裡面,和在一起,融匯出一種特有滋味。豐富的材料一層層疊進大盤之中,最易吸收餚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時候每圍一盤,一層一層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濃,令人大有漸入佳景之快。

盆菜作為客家菜的菜式出現由來以久,最初的客家盆菜是客家人在過年過節時,各人帶自備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古代交通不便,相聚時食物已冷卻,翻熱時把所有食物倒在一個大盆中煮熱,就成了盆菜的雛形,現在客家人紅白二事,過年慶祝都會在客家圍屋內大擺盆菜宴。

十二、客家牛肉丸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牛肉丸是廣東省有名的小吃,屬於粵菜系。因廣東客家地區山地多,飼養黃牛、水牛較普遍,所以客家常以牛肉作為日常食用的肉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客家人逐漸摸索出,將牛肉製成牛肉圓來食用(客家人稱“圓”而不稱“丸”)。

十三、客家娘酒雞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娘酒雞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娘酒雞因具有暖身,驅寒,補血之功效,所以客家人對娘酒雞頗為鍾愛。在客家人中,產婦一般都是用吃娘酒雞來進補。在冬至時,客家人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進食娘雞酒。而且不少客家人在結婚做壽等喜慶的宴席中把娘酒雞作為一道重要的美味佳餚來奉獻給客人們。

十四、三及第湯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三及第湯是一道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 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後人用豬肝、瘦肉、豬肚子三種食材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湯由此而得名。客家人將三及第配上枸杞葉、鹹菜等輔料,再加上幾滴酒糟,便做成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三及第湯。一碗三及第,加上一大碗的醃面,這樣豐富的早餐是許多梅州客家人的最愛。

十五、仙人粄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廣東、福建、江西一帶著名的傳統小吃,是一種清涼飲料,還可以臨時充飢。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再灑上點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十六、筍粄

廣東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筍粄(sǔn bǎn)是發源於梅州大埔傳統的客家小吃。筍粄、豆粄其製作包括粄皮和肉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肉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茅竹筍、冬筍為好)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以上是克里斯重點推薦的客家美食!是不是流口水了呢?想去梅州也很方便,現在也新開通了梅汕高鐵,坐高鐵旅遊也行!想來個自駕遊也可以。下一篇我們要到一個客家文化與潮汕文化並存的城市,汕尾!下一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