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和漳州接壤,南部与潮州、揭阳、汕尾毗邻,西部与河源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相连。

梅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誉为“世界客都”,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中国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油茶之乡、中华诗词之市。

特色的客家文化是梅州的一张名片,下面就跟着克里斯的脚步来走进梅州!

梅州市

克里斯的姨父是梅州五华人,小时候克里斯就跟着姨父去过梅州,感受了浓浓的客家文化。梅州除了客家文化以外,也有浓厚的红色文化,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抗战的根据地。梅州也孕育了叶剑英元帅,曾任广东省省长的元帅之子叶选平同志、黄华华同志等一代领导人。梅州市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下面就跟着克里斯去寻找梅州的景点和美食!

一、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为粤东第一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已升级为5A级旅游景区。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于1995年1月投资开发。占地总面积4.50平方公里, 1997年10月8日对外营业。度假村背靠阴那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融茶叶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三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围龙大酒店建筑工艺精湛,2005年荣获建设部授予的“鲁班奖”。景区主要景点:雁南飞神石、雁南飞大道、游客中心和茶情阁、茶艺表演、笑傲江湖瀑布、龙那山生态谷、仙茶阁、高级别墅区、围龙大酒店。其中雁南飞神石是度假村的标志性建筑,上面刻有“雁南飞、茶中情”六个大字,“雁南飞”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对“北雁南飞”的根本认同:“茶中情”表达了雁南飞经茶文化为内涵,与茶结缘,与茶会友,与茶传情。雁南飞已种植白叶单丛为主的标准化茶田2600亩,建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工厂。

围龙大酒店于2002年9月建成营业,是根据客家围龙屋的反围龙结构建造,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楼高6层,从大堂进入直接到第4层,上下各3层,共有标准房、套房和单间138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特别设置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尽情观赏度假村的美景,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在每个客房和过道上都装裱了客家名人诗画和名人格言。首层为美容美发、桑拿健身等娱乐设施。

酒店旁边有客家小吃,有蒸砵仔饭、味酵粄、三及第汤、客家梅州腌面等各种小吃供游客品赏,并提供24小时的餐饮服务,可同时容纳270多人就餐。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长教村

二、叶剑英纪念园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居--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景区建设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叶剑英纪念园筹建于2004年,历时三年,于2007年5月13日正式开园。叶剑英纪念园规划占地面积482亩,分为纪念景区、人文秀区、生态林区和旅游休闲服务区。叶剑英纪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广东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原有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合、扩充、配套和完善而扩建的,占地面积482亩,总投资1.27亿元,分为人文秀区、纪念景区、旅游休闲服务区和生态林区四个功能区。力争建成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叶帅故居、叶家宗祠、叶剑英纪念馆、纪念广场、入口广场、题壁广场、泉井广场、诗林广场、石刻、亭子、果园、植物园、观景台、农家乐园、客家风情街系列景观组成。1897年4月28日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就出生在此,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1986年一代伟人叶剑英元帅逝世以后,为了纪念叶剑英同志,让他的光辉思想和革命业绩永照人间,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侧动工兴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地址: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

三、灵光寺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灵光寺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阴那山五指峰西麓半山海拔约500米处,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该寺原名圣寿寺,相传为唐代懿宗咸通年间高僧潘了拳(自号惭愧,福建省延平府沙县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相传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广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易名“灵光寺”,并亲书“灵光寺”三字嵌刻在山门殿的门额上。惭愧祖师,俗姓潘,名了拳,佛教得道高僧,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英名远播,四海人民皆敬奉,倍受人间崇拜。

建筑布局大体为面阔三间,进深七间,拥有山门、殿堂、楼阁等建筑,内有大雄宝殿、金刚殿、罗汉殿、钟楼、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最大特色是“灵光三绝”。尽管香火鼎盛,但香烛浓烟却从宝殿顶端的螺旋形风斗“八藻井”散发而出,使殿堂终年清新,此为一绝;殿顶外古树参天,但瓦面却片叶不留,何故?此为二绝;寺大门前挺立两棵古柏,一荣一枯,一生一死,生者枝繁叶茂,死者枯而不朽,奇特之“生死树”,世所罕见,此为三绝。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

四、长潭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长潭自然保护区位于梅州市蕉岭县西北部,西邻平远县,北靠福建省武平县下坝乡,南以长潭水库大坝为界。2004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585.7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有植物1300多种,古树群落26处,古树名木2000多株,空气离子含量最高达166500离子个/cm,有天然氧吧之称。区内交通便利,有一级公路直达县城,距广梅汕高速公路蕉岭县城出口10公里,距梅州50公里,距广州485公里,是粤东著名的大型生态旅游区 。这里一川绿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有“形似巫峡,景似漓江”之称。20世纪60年代初,长潭风光刊载在《人民画报》封面和《广东画报》上。从此,长潭风景名声远播,每年几十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其中长潭自然保护区有座庙,名曰高台庵,位于长潭旅游区右侧的半山腰上,悬崖峭壁,形势险峻,山高800多米,山顶上有一平地,宽约30多平方米,形如高台,此地建一庙宇顾名高台庵。庵正门横匾为“潭浮普岸”门联为“高台人仰止;舍利佛频灵”。正堂两柱长联:“此胜汉高台,上依绝壁,下瞰深潭,老婆婆背负幼孙,濯足欲捞浮水月;斯名灵山塔,右舞飞龙,左腾天马,二姑姑鞭驱巨石,经心思补漏壶天。”此联把长潭胜景浓缩在方寸间,庵居高临下,风光如画的长潭山水尽收眼底。高台庵又名金龟挂壁,建此庵有一段民间传说。相传在清嘉庆初年有一老人伍荣昌,在长洒以摆渡为生,日出撑船,入夜以船为居。月色清明,仰卧观赏山光水色,孤身一人,倒也悠闲自得。一天,荣昌清早起来准备生火做饭,俯身舀水,仰面看见高台山的半壁上,似有一只金龟正在爬行,头上的两只眼睛似两盏明灯闪闪发亮,连续几天都出现如此景象。是山精作怪,还是神灵托负?荣昌为人正直,一生俭朴,行善积德,为山人所知,他以为神灵所指,便卖去渡般,加上平素积蓄,决定在金龟出现处建庙宇。从此他披星戴月,日夜开山造路,几年经营,终于在山上建起一座小庵,名为高台庵。高台庵有200多年的历史。几度修建,现在已成为颇具盛名的寺庙。正堂有观音菩萨,中堂右有财神爷,左有定光古佛、关帝;上层有三圣殿,顶屋有钟鼓楼。是长潭新八景之一。

地址: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长潭大道3-4号

五、泰安楼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254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总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中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秘书长郭旃前来此楼考察后,认为该楼是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泰安楼,2000年已与该县另一著名客家围楼花萼楼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

泰安楼属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门口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楼高11米,分三层,第一层墙宽为0.92米,第三层墙宽0.44米,第一、二层外墙为石墙,第三层外墙及内墙为砖墙。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第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第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坛,为防外患,除前走廊外还设有后走廊。第一、二层不设窗,第三层开窗并设有枪眼,整座大楼只有1个大门出入,门板镶上厚厚的铁皮,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书“祖功宗德”,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侧设有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楼的两侧各有一座书斋,楼内右侧天井有口水井。

泰安楼的大门非常独特,乍一看,眼前一座雄伟的门楼,细一看,这楼门原来是镶嵌在墙上的。据说,这楼的主人是做生意发家的,没有功名不能建门楼,后来他灵机一动,就想出了个绝妙的办法做了个假门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书“祖功宗德”,陈列蓝氏先祖神主牌,并作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两侧设有厢房,楼内平房四周为天井,三层方形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

泰安楼一楼布置了客家发展史,客家人生产、生活用具,客家服饰,节庆活动用具展区,详细地记载了千年来大埔客家人的发展、生产、生活情况;二楼为大埔古文物、楼主人生平、客家名人风范、客家民居、名寺名址图片模型展区、客家珍奇风物资源展区;陶瓷文化、开国100位将军书画、埔藉108位将军生平事迹、华侨事迹、名茶文化、客家美食文化等展区。整座建筑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大埔客家人情风貌。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大兴路143-1号

六、花萼楼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距县城有45公里,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

其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坐西北向东南,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占地面积2289平方米,建筑面积3525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环形建筑,楼高三层11 .9米。内外3环连为一体,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房间210间。楼的外墙基用大块石垒砌(高1米、厚2米),墙体用土夯实而成,三层墙厚1.3米,外墙一、二层不设窗,三层才开窗,二、三层开有三角形枪眼用作防卫,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内设30个小单元式套房,每个单元呈窄长的扇形,进入小门楼为前院,两侧用矮墙与相邻单元分隔,穿过前院才进入内环前厅,厅后一侧有一小天井、一侧为厨房,再后为饭厅,最后是卧室。从饭厅的楼梯上到二层的走廊,再从二层卧室一侧上三层卧室,三层 有内环形走廊。楼中间是283平方米的共用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古钱币状,颇为美观典雅,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右侧有1口古水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门顶有蓄水池蓄水以供防御火灾,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冬暖夏凉,现楼内还住着十多户林姓人家。

花萼楼风格独特,设计精巧,布局合理,便于防卫,功能齐全。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和文化瑰宝。1992年后,已先后有中央电视台“神州百姓闹元宵”摄制组、广州电视台“客家人”摄制组和中央电视台、中国影视总公司《嫂娘》摄制组到该处拍摄反映客家风情等内容的节目。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花萼楼(151乡道北50米)

七、五指石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五指石风景名胜区,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平远县城以北57公里的差干镇内,为粤东著名的丹霞地貌旅游胜地。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汇聚了“丹霞地貌、森林生态、人文古迹”三大景观,兼具雄、险、奇、秀、幽、古的特色。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级自然序数旅游景观”之一;1999年被广东省旅游局确定为“省级旅游景区”;同年3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9月被省旅游局确定为“广东省休闲度假好去处”。 景区距206国道28公里;距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的梅城88公里;距江西寻乌县53公里、福建武平县33公里。五指石景区内拥有“五奇”(奇石、奇缝、奇树、奇藤、奇洞)、“八景”(剑门、石林寺、聪明泉、混元塔、一线天、仙人床、隆武殿、青云路)和淡静居、蝴蝶谷、生态乐园等胜景60多处。五指石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高等植物70科200余属1000多种,野生动物30多种。五指石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春天不冷、夏天不热、秋天不燥、冬天不寒,旅游季节较长,奇山异景,林密泉清,故有“灵秀甲天下,差干小桂林”之美喻。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畅游五指石后,题词赞曰:“五指美景人间仙境”,是南粤大地新兴的旅游佳境。

五指石是武夷山伸向广东境内的余脉,地质构造属发育于白垩纪中晚期的湖泊碎屑沉积岩层。其岩性以褐色、棕红色砂砾岩、粉砂岩为主,次为砂页岩。

五指石主要由形似五指的宝鼎石(拇指)、罗汉石(食指)、天竺石(中指)、降龙石(无名指)和宝盖石(末指)组成。它们与地面的相对高差均在250米以上,实为红层盆地中心。五指石丹霞地貌的红层基本为水平层理。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在长期强烈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了山体陡峭、穿缝发达、岩深洞幽、雄浑隽秀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又因植被覆盖茂密,更使石峰显出外俊内秀的美色。

地址: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加丰村

八、神光山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福兴街道神光村,距兴宁市区3公里,紧挨广梅汕铁路兴宁站和梅河高速兴宁西出口,是兴宁境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粤东地区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是一个以神光山自然景观为主,宗教文化为特色,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游览、登山健身、休闲娱乐为体的城区型公园。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针叶树马尾松为建群种所组成的森林群落,它包括阵针叶纯林和含有少量阔叶树的针叶林,分布在公园大部分地区,面积36760平方米。含少量阔叶树的针叶林乔木层通常仅由马尾松构成;林下层常见木荷、潺槁树、豺皮樟、黄牛木、鸭脚木等阔叶乔木种的幼树;灌木层常见书匕金娘、梅叶冬青、九节、岗松、三叉苦、山苍子、算盘子等;草本层则以芒萁、华南毛蕨等为主要林下植被。针叶林群落外貌灰绿,结构简单,林冠较为整齐一致。其中在神光寺东侧的一片马尾松林,长势好,雄伟高大,平均胸径30cm。林分高10—15m。景区内现有各类植物共70科200余属1000多种。

公园规划总面积674.6公顷,森林覆盖率92%,顶峰海拨360米,天然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最高树龄达800—1000年。景区内现有各类植物共70科200余属1000多种,各种野生动物400多种。

神光山是宗教文化旅游胜地,里面有座寺庙,名曰神光寺。神光寺原名寿庆寺,始建于北宋嘉佑三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明代,因南山改名为神光山,寿庆寺便改为神光寺。1984年,在泰国龙福寺主持彰慈大师(石善光,是高僧何南凤的六传弟子)等的倡议下,由泰国、印度等国及港澳同胞捐资,在原寺下面重新建造了神光寺,原址改建为祖师殿。神光寺建筑仿泰国寺庙建筑风格,红墙绿瓦,雄伟庄重,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海会塔、藏经阁、观音阁、地藏殿和东西厢房、玉佛堂、禅堂、纪念堂、斋餐馆等。大雄宝殿内设有五百罗汉像,周围还有释迦牟尼成佛由来的磁画等。寺内现有修行和尚居住。

地址:梅州市兴宁市976县道

九、汤湖热矿泥山庄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位于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汤湖温泉距地面约2653米,贮量丰富,有多个温泉露头且出水量大,外观无色透明,无臭味,含有铁、锰、锌、铜、铅、镁、钙等近近60种微量元素。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位于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尤其是温泉地矿资源丰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泥”。就中国而言,除了辽宁鞍山汤岗子有此资源外,五华热矿泥汤湖便是第二处,这在全球也是不常见的。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广东中心实验室等部门评估鉴定,该山庄的汤湖热矿泥是中国发现的第二处得天独厚的自然宝藏。此汤湖的热矿泥是国内罕见的优质医疗保健泥源。汤湖热矿泥可作泥浆浴、包裹(局部泥敷)、埋敷躯体进行治疗保健。热矿泥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大量微量元素:钾、钠、铅、钙、镁、氟、硼等,能活跃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有镇痛、消炎作用,可治疗腰背部疼痛、神经衰弱、增生性脊椎炎、关节炎、神经痛、妇科疾病等。

地址: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

十、千佛塔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千佛塔位于梅州市区(梅城)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古寺早已湮没)。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铁塔日久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加于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1989年冬,明慧法师应梅州佛教协会邀请,从韶关云门寺回归乡梓,在当年远照法师发起筹建的普同塔院,协助弘扬佛法及扩建道场。1990年春节,由明慧法师发起,在众缘支持下,择普同塔院后莲花山头,兴建九层花岗石塔,保护文物。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梅州市人民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旋即得到广东省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意迁建,经费自筹”。同年7月,由市、县、区各级有关领导,佛门大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海内外护法善信成立梅州千佛塔筹委会,由明慧法师负责,积极筹集资金,足迹遍及海内外,得到到华侨、港澳乡贤热心支持,佛教居士纷纷前来义务工作。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兴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顶,将千佛铁塔补铸完善,迁入石塔底层保护,并续建三层塔台 。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州千佛塔景区

十一、龙鲸河漂流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龙鲸河漂流,是集激流探险、戏水玩乐、体育健身、科普考察,自我参与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生态旅游项目。位于丰顺县城东北方向49公里的大龙华镇至黄金镇清溪河段,漂程5.3公里,落差40多米。游客穿着救生衣,乘坐无动力充气橡皮艇顺流而下,在惊涛骇浪中驾驶着小舟的激越,高歌击桨豪放;体会有惊无险、新奇刺激的乐趣。在漂流沿途不但可以领略旖旎的青山绿水,饱吸有“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之称的负离子和氧气,欣赏鸟语花香、奇石雅景,而且还可以一览名扬世界的“冰臼奇观”。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自己的特色,能给人耳目一新,让游客更充分地体会与享受漂流旅游的真谛与乐趣。一方面龙鲸河落差大,刺激性强,两岸峡谷宽窄相间,漂流河道清幽雄壮交替,滩有急流而不汹涌,潭显平静而不停带,游客自驾无动力橡皮艇自漂自游,虽不像漂长江漂。黄河那样气势磅礴、惊心东魄,倒而是突现妩媚秀丽、有惊无险。地址:梅州市丰顺县龙鲸河漂流旅游区

十二、坪山千亩梯田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坪山梯田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埔县大东镇,毗邻福建。坪山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自然生态优美。坪山千亩梯田源于元末明初,堪称传奇。因弧线优美,风景秀丽,吸引了珠三角、潮揭汕、福建以及梅州各地众多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近几年,大埔县委县政府和大东镇村干部致力打造坪山千亩梯田景观,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引导村民“夏种水稻冬种油菜”,营造出“春如道道金链,夏滚层层绿波,秋叠座座金山,冬锁条条苍龙”的千亩梯田四季美景。每至春时,千亩油菜花基地成为乡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坪山梯田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每年2月份,金灿灿的油菜花盛开;3、4月份和7、8月份水满田畴 ,如珠链披挂;4、5月份和8、9月份,禾苗翠绿,如绿锦层叠;6月份和10月份,稻穗成熟,金黄无边。观赏梯田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2---10月。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坪山村150乡道

十三、丘逢甲故居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丘逢甲故居,别名心泰平草庐,又名培远堂,位于广东省蕉岭县文福镇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从台湾回到蕉岭时建造,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四横一围客家围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间2堂。[1-2]

丘逢甲故居每个堂、室均有清代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堂名、楹联,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故居内陈列有珍贵文物、照片、手稿、文献,向人们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

丘逢甲故居于1985年被蕉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蕉岭),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出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元旦因肺病复发,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淡定村,终年48岁。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

地址: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972县道南)

十四、父子进士牌坊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父子进士”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位于大埔县茶阳镇大埔中学校门口,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 1610年),距今400余年,是明政府为纪念当时父子同中进士,父亲饶相(江西按察副使),儿子饶舆龄(中书舍人)而建的。“父子进士”顾名思义,即父亲、儿子都是进士。父亲饶相,广东大埔县茶阳镇人,明代嘉靖十四年中进士,授予中书舍人,外任于云贵。嘉靖十七年还京,晋为户部员外郎,监山东、河南漕运,曾向朝廷申奏改善漕运四策,全被采纳。二十一年被派去赈济顺天、永平二府,不到三个月,受抚恤者达900多人。后因“陪祀失期”,被贬为无为州通判,二十四年移兖州通判,后又擢为南昌太守。到南昌三年,全郡大治。三十二年,晋为江西按察副使。黄丘埠濒湖,时有盗贼扰民,饶相分居民为11区,每区选一位约长,又在康山这个盗贼出没之地,置300名民兵驻守,结果四境安然。三十四年,家中遭难,乞假归乡,此后未再为官。在乡时曾向督抚建议在三河这个交通要道建城。年八十,卒于家。

饶相的长子饶舆龄,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曾试政都察院,后因父母年老乞假归省。居家常周济穷人。父病逝服满之后,他被补为中书舍人,到任只两个月就死于任所。

为了表彰饶相和饶舆龄,明朝政府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在茶阳镇学前街兴建了“父子进士”石牌坊。

地址:大埔县大埔中学

以上就是克里斯重点推介要去逛一圈、享受一下的景点,那么梅州也有很多景点,克里斯下次再介绍!接下来就跟着克里斯,去找点吃的!

梅州美食

梅州特产丰富,拥有梅州金柚、平远脐橙、客家娘酒、长乐烧酒、珍珠红酒、一线天酒、南台酒、南华老窖、五叶神、青榄、梅干菜、菊花糕、客家姜糖、大埔豆腐干、大田柿花、新桥腐竹、擂茶、单枞茶、清凉山茶、蕉岭绿茶、马图绿茶、西岩乌龙茶、八乡云雾茶、七畲径茶、锅笃茶、奇兰、富丁茶、萝卜苗茶、客都稻米、大埔青花瓷、桂岭蜂蜜、蕉岭冬笋、三圳淮山、八乡山番薯等名优特产。

梅州是客家菜之乡,有梅州腌面、盐焗鸡、盐焗鸡爪、盐焗烤鸭、盐焗鸭腿、酿豆腐、酿香菇、酿苦瓜、酿茄子、梅菜扣肉、鱼生、客家盆菜、客家牛肉丸、客家娘酒鸡、三及第汤、仙人粄、笋粄、黄粄、粟粄、甜粄等众多客家美食。

一、梅州金柚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金柚,梅州市现辖行政区域(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梅州金柚果大,外形美观,果形端正,呈葫芦形;果皮黄色,光滑、匀整、洁净;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质脆而化渣。[2] 富含营养物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又由于其耐贮藏运输,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可贮藏半年而不改风味,故又有“天然罐头”之称。

二、平远脐橙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平远脐橙,广东省平远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平远脐橙主栽品种为“纽荷尔”,优质率达90%以上。具有果大美观、果皮较薄、油胞较细、色泽橙红鲜艳,肉质脆嫩、化渣、风味甜浓、无籽、早熟且耐贮运等特点。2003年,平远脐橙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平远县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脐橙,已形成集生产、贮藏、保鲜、加工、运输、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平远脐橙以其绿色生产环境、生态栽培模式、优良安全品质、良好的保健价值享誉市场,被广东省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广东脐橙之乡”。

三、客家娘酒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据说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与江南的糯米水酒异曲同工,但却有着绝然不同的独特底蕴。客家娘酒呈乳白色,浓的用筷子一粘,可以拉出丝来,喝上一口,味美香浓,直透心头。

据《嘉应州志》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为频开瓮”的诗句。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称这种酒为“扒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被称为“客家黄酒”或“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在粤东客家地区广泛分布,梅县是其代表性地域之一。

梅县客家娘酒是纯天然绿色饮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酒精度低,营养价值高,内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四、长乐烧酒

长乐烧酒,五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烧酒酿造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宋朝时,因当地设置长乐县而得名“长乐烧”,发展到明代工艺逐渐成熟。现今长乐烧酒选用优质稻米为原料,采用自制特种酒饼为糖化发酵剂,汲取玳瑁山泉水酿制而成,具有“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醉不上头”的独特风格,在广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均享有盛名,素有“南国佳酿”美称。长乐烧酒获得“国家优质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100周年精品回顾展金奖”等殊荣,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

五、大埔豆腐干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大埔的豆腐干有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为大埔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客家菜。大埔豆腐干制法是以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香料以肉桂、花椒、八角、豆寇、丁香、甘草、公丁、桂皮、砂仁、大小茴香等十多种药材磨成粉末;用山黄栀或柠檬冲制在开水锅里,染成淡黄色。

六、大田柿花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大田柿花,梅州市五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传大田柿花明代已为贡品;大田柿花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果大、核小且少;二是肉厚质软,色泽橙红,味似蜂蜜,久藏不硬化;三是营养丰富,含有转化糖及游离酸,甘露醇及维生素C等,有润肺、健胃、降血压等药用功效。

七、梅州腌面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腌面是传统的汉族小吃,客家人经过几次大迁移后,把中原部分饮食方式带到南方的结晶,形成了的独特地方美食。许多在外工作的客家人都常怀家乡腌面的味道,即便远在世界各地工作的客籍人,也挡不住因腌面情结勾起的乡情。如今,梅州的梅州腌面不仅是梅州特色小吃,也成为了海外客家人思乡的眷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人类维系生命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基因延续传承文明的保障,在中国丰富的饮食传统里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广东梅州客家民系食用的“梅州腌面”,既传承着世代客家民系的生活特色,也成为了海外客家游子思乡的眷恋。

在广东省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居住的人,谁都对“梅州腌面”不陌生,有很多人甚至把“梅州腌面”当作早餐的代名词,因而梅州市区的“梅州腌面”店也是遍地开花,生意兴隆。有句老话说:“开间‘梅州腌面’店,可管一家饱。”由此可见,梅城的“梅州腌面”已经成为市民钟爱的客家美食,也是习以为常的典型客家早餐。

一碗颜色金黄,味道爽口香滑的梅州腌面正如简单朴实的客家人一样,虽是普通的捞面,再加上葱花或芝麻,却让人吃得回味无穷。

八、梅州盐焗鸡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梅州盐焗鸡,是粤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其来历亦版本甚多,其中以梅州长乐(今五华)商贩盐腌肥鸡为甚:相传从前梅州长乐(今五华)有一个商人,为人谦恭诚实,游走于岭南各地,以贩卖日杂食品为生。梅州长乐(今五华)商人信誉好,交游广,结交了不少以诚相待的朋友。这一年年关,梅州长乐(今五华)商人完成一次货物贩运,还采购了一批当地特产准备回家。当地朋友情重,特地以一肥鸡相送。

此鸡名曰“三黄嫩鸡”,乃当地特产,十分难得。梅州商人便欲带回家给妻儿尝尝,但梅州长乐(今五华)路途遥远,活鸡不易携带,于是他便将鸡宰杀制成白切鸡,用盐包封在包袱里。

行至半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梅州商人决定就地露宿一宵。安顿之余,眼看天色渐暗,肚子饿了起来,吃干粮又不解馋,梅州商人便从盐包里掏出白切鸡,与随从烤着吃。

出乎意料地,大家发现这样弄出来的鸡肉味道非常好,齐声赞叹。长乐商人心细,留了几块,带回家给妻儿品尝。妻子是厨艺高超,尝试后亲自依法泡制,就这样“梅州盐焗鸡”诞生了。

九、酿豆腐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酿豆腐是一道客家名菜,常见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客家地区。制作材料需要豆腐、大葱、猪肉等,口味清淡,是客家地区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汤汁醇厚,鲜嫩滑润,口味鲜美,广受欢迎。其他的酿苦瓜、酿辣椒等都是特色美食。

客家酿豆腐据说这道菜源于中原饺子,因南方少麦,客家人便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每逢时节喜庆,或者闲忙之余,它是农村客家人的最爱。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动画表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客家饮食文化。此品系梅州市(其中五华县的酿豆腐最出名)等客家地区的风味传统名菜,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常用此菜。

十、梅菜扣肉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讲到客家代表菜怎可以不提梅菜扣肉呢?梅菜扣肉,汉族传统名菜,属客家菜[1] 。制作材料有五花肉、梅菜、葱白、姜片等。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十一、客家盘菜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盆菜,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盘子,将食物都放到里面,和在一起,融汇出一种特有滋味。丰富的材料一层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材料通常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一层一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而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景之快。

盆菜作为客家菜的菜式出现由来以久,最初的客家盆菜是客家人在过年过节时,各人带自备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古代交通不便,相聚时食物已冷却,翻热时把所有食物倒在一个大盆中煮热,就成了盆菜的雏形,现在客家人红白二事,过年庆祝都会在客家围屋内大摆盆菜宴。

十二、客家牛肉丸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牛肉丸是广东省有名的小吃,属于粤菜系。因广东客家地区山地多,饲养黄牛、水牛较普遍,所以客家常以牛肉作为日常食用的肉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客家人逐渐摸索出,将牛肉制成牛肉圆来食用(客家人称“圆”而不称“丸”)。

十三、客家娘酒鸡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客家娘酒鸡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系。娘酒鸡因具有暖身,驱寒,补血之功效,所以客家人对娘酒鸡颇为钟爱。在客家人中,产妇一般都是用吃娘酒鸡来进补。在冬至时,客家人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进食娘鸡酒。而且不少客家人在结婚做寿等喜庆的宴席中把娘酒鸡作为一道重要的美味佳肴来奉献给客人们。

十四、三及第汤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三及第汤是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 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后人用猪肝、瘦肉、猪肚子三种食材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由此而得名。客家人将三及第配上枸杞叶、咸菜等辅料,再加上几滴酒糟,便做成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三及第汤。一碗三及第,加上一大碗的腌面,这样丰富的早餐是许多梅州客家人的最爱。

十五、仙人粄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一种清凉饮料,还可以临时充饥。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农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再洒上点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十六、笋粄

广东攻略第二十三篇:梅州篇

笋粄(sǔn bǎn)是发源于梅州大埔传统的客家小吃。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肉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肉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茅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以上是克里斯重点推荐的客家美食!是不是流口水了呢?想去梅州也很方便,现在也新开通了梅汕高铁,坐高铁旅游也行!想来个自驾游也可以。下一篇我们要到一个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并存的城市,汕尾!下一篇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