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苯溴馬隆與別嘌醇到底有什麼區別?一文說明白

苯溴馬隆與別嘌醇均屬於降尿酸的藥物,但是兩者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和適用範圍均不同。

苯溴馬隆片屬於排尿酸藥,抑制腎小管歸尿酸鹽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洩,降低尿酸水平;適用於治療原發性高尿酸血癥間歇期的痛風性關節炎。

降尿酸—苯溴馬隆與別嘌醇到底有什麼區別?一文說明白

苯溴馬隆

常規使用方法:

每次口服50mg(1片),每日一次,早餐後服用;

1-3周後據尿酸濃度調整每日50-100mg(1-2片);

苯溴馬隆片使用需注意:1.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少見腸胃不適感,如噁心、嘔吐、胃內飽脹感等;2.尿酸鹽結石已形成或每日尿酸鹽>3.57mmol時不宜使用;3.當內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是無效;4.用藥期間多飲水,並服用NaHCO3 3-6mg/天;5.發熱,過敏性皮炎少見。

別嘌醇片屬於抑制尿酸生成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減少尿酸的生成,適用於尿酸生成過多。適用於治療原發性和繼發性的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生成過多的高尿酸血癥;

還可以治療:痛風石、尿酸性腎病和有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癥。

降尿酸—苯溴馬隆與別嘌醇到底有什麼區別?一文說明白

別嘌醇片

常規使用方法:

初始劑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週可遞增50-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用;每2周測血尿酸水平,如已達正常水平,則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遞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於600mg;

別嘌醇片的副作用主要有:1.皮疹:可呈瘙癢性丘疹或蕁麻疹,;2.胃腸道反應;3.白細胞減少或骨髓抑制;4.偶見發熱、淋巴結腫大、肝毒性、間質性腎炎等。

警惕:別嘌呤醇過敏所致的“剝脫性皮炎”,儘管發生率不高(只有0.1%~0.4%),但病死率高達20%~25%。別嘌醇超敏反應的發生,與體內攜帶的一種叫HLA-B*5801的基因有關,HLA-B5801基因,結果陽性者禁用別嘌呤醇。

苯溴馬隆不良反應較輕微,一般不影響患者的肝腎功能,少數有皮疹或胃腸道反應;別嘌醇有肝損害、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或骨髓抑制等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 此外藥品的副作用會因人而異,當發生副作用時應該立即停藥並尋求藥師或醫生的幫助。

降尿酸—苯溴馬隆與別嘌醇到底有什麼區別?一文說明白

選擇建議:

1. 小劑量苯溴馬隆治療高尿酸血癥的療效對比更好,可更好促進尿酸水平的改善,且副作用更少。

2. 苯溴馬隆和別嘌呤醇均能夠治療原發性痛風,其中,苯溴馬隆具有更好的療效和更高的安全性。

3. 在降低尿酸方面優於小劑量別嘌醇(≤0.2g/日),不及大劑量別嘌醇(0.3g/日)。

4. 苯溴馬隆對高尿酸血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且不反應少,但要注意長期用藥時,應定期檢查肝功能。不能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服用。

5. 對原發性痛風降尿酸差異不顯著的治療效果,苯溴馬隆不良反應發生率略微低於別嘌呤醇,主要是胃腸道症狀,食慾不振等。

6. 無症狀高尿酸調控尿酸水平,預防痛風發作以非藥物治療為主

,主要包括飲食控制、改變膳食結構,選擇天然植物膳食補充劑。

7. 苯溴馬隆片和別嘌醇片都是用於控制體內尿酸濃度的藥品,因為控制尿酸的治療可能需要時間,因此選用副作用小一點的藥品比較好。

8. 對於已發生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間歇期患者,應預防痛風的再次發作,關鍵是通過飲食和藥物治療使血尿酸水平控制達標,此外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或損傷,控制體重,多飲水,長期鹼化尿液等。

參考文獻:

[1] 葛均波,徐永健. 第8版內科學.

[2] 嘿老頭.痛風注意啦!苯溴馬隆與別嘌醇哪個副作用大?療效好?

[3] 醫脈通.談談痛風的規範化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