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症沒辦法治只能切脾,我到底該不該切?

ITP病友問:醫生說沒辦法了只能切脾,我到底該不該切?

當一二線治療效果不大的時候,一般大夫會建議病人接受切脾,該不該切?會有什麼影響?切脾能治癒嗎?

脾臟與血液的關係(關乎免疫)

需先了解脾臟和血液的關係,特別是和血小板的關係。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貯存血液,同時也是我們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

人體本身具有免疫功能的,這些免疫的主戰場很多都是在脾臟。


血小板減少症沒辦法治只能切脾,我到底該不該切?


有很多患者在免疫功能異常的情況下,脾臟中的免疫細胞就產生了抗血小板抗體,所以會出現血小板被破壞掉的情況。

意思就是得了血小板減少症的患者,脾臟可能是血小板破壞的主要場所。現代的醫學也有一定的證據來表明,根據放射活體的掃描。無功效和衰老的血小板從血液循環廓清以後,大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五是被脾臟扣留了。

總結:有30%-55%是在肝臟中間被廓清,骨髓以及淋巴結中間只佔了3%-15%。

綜上,切脾之後由於脾臟的淋巴細胞產生的抗體數量明顯減少,對於血小板的攻擊也大大的減輕了,這樣疾病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這也是切脾治療運用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切脾後會減少血小板的破壞。


血小板減少症沒辦法治只能切脾,我到底該不該切?


那麼,切脾治療能治癒血小板減少症嗎?

在無脾的狀態下,我們的這些無功效和衰老的血小板就轉移了陣地。變成了70%-90%的廓清是在肝臟中間,而骨髓以及其他部位也大約佔到了25%。

也就是說,另有一部分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它的主要免疫部位並不在於脾臟,肝臟以及淋巴結也會繼續破壞血小板,這種狀態就說明了切脾治療對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並不是絕對的。

所以很多患者切脾後半年或者兩年左右,血小板就會再次出現下降。甚至有的患者切脾是無效的。

臨床觀察對照切脾後復發的患者與沒有切除脾臟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發現,沒有切脾的患者,採取藥物治療是更容易治癒的。而切脾之後未愈的血小板減少症患者,會加大了病情的治療難度,甚至容易發展成為難治性的血小板減少症,

正如一位血小板減少病友所說:如果切脾能“徹底治癒”血小板減少症,讓血小板數值永遠不再反覆,那麼切了也值了。對此建議廣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切脾治療的選擇需要謹慎,特別是小兒患者而言。

對於除了切脾就沒其他治療辦法的言論無法認同,臨床上新的治療方案,藥物正在開拓普及運用!也有越來越多的病友達到了康復!切脾絕不是“末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