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有理智的教育和培养能带来益处,而失去理智将带来危害。

——苏格拉底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这几天看微博的时候,刷到了一则#量子波动速读大赛#的热搜消息。

大概是运用量子波动的力量,让孩子在短短几分钟内看完一本十万字的书籍!

现场图如下: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这不就是一堆小孩在瞎翻书吗?和我找书里夹的零花钱的样子有区别吗?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有的娃翻书时,连书都拿倒了……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当然,也有清醒的小姑娘在一页一页看书,但周围人的诡异行径显然让她对世界产生了疑惑...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我问了问高中时候物理学习特好的学霸朋友晓君,他看完之后说:

这又是什么智商税,量子和波动不是普朗克薛定谔他们的物理概念吗!怎么就能快速读书了啊!

于是,我查了下,发现这量子波动速读还不是个例,全国类似的教学机构遍地开花...

我感觉自己为数不多的智商都快被他们翻书掀起的风给刮走了...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这些迷惑行为发起者——培训机构宣称,这就是最前沿的量子波动速读(Quantum Speed Reading, QSR),能使大脑呈现书本的动态影像,帮助孩子们高效阅读,翻得越快你的阅读速度越厉害!

听完后,我觉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还是颁早了。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事实上说出这话的老师连波动方程都写不出来,能做到向记者解释量子纠缠的时候不笑场都很难了。

据了解,这个课程便宜点的5万块,贵点的8万元,只要交钱,不论资质,成年人和孩子都能学会这项神级技能。

速读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上一次穿的马甲是蒙眼速读。

现在,套上物理名词“量子”以后,新一茬的父母一不小心还是中了招。

中招的父母不一定是笨,而是被营销者利用了他们的焦虑,于是情绪压倒了理智,稀里糊涂掏了钱,信了这个邪。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源于日本的概念,是如何蒙人的。

量子波动速读的概念解释,很厉害。全是中文,连在一起却不怎么通顺。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这家培训机构比较有商业头脑,把课程用户圈定在了10-16岁的孩子,也就是家长最头疼的孩子叛逆期。

潜台词是:只要您肯花钱,就能让孩子读书。提供了一种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安全感。

根据官方解释,量子波动速读是运用HSP(Heightened Sensory Perception),即高感知力量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影像。

量子确实很了不起,比原子核还小,应用范围广。量子计算机造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

以上看不懂没关系简单来说,量子波动速读相当于把人脑当作X光机,而且更高级,人脑看的还是X光片动画。

但从体积来看,要把医院的扫描仪塞到人类大脑里,很难。

更不要说动辄几千万美金的技术只要几万人民币就能学会了。

这不是卖拐吗?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孩子读书确实是刚需,对有的成年人来说也是。这个强需求为量子速读提供了大片的“割韭菜”基础。

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东西不仅是骗家长们的钱,还骗小孩,让他们学会了撒谎。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朋友的当头一棒,让我想起我在央视新闻里看过,说的并不是量子波动速读,而是名噪一时的蒙眼识字。

2014年,央视新闻揭穿了所谓全脑教育、蒙眼识字、波动速读的真相,就是教孩子在识字的时候,从眼罩的缝隙里偷看,跟“老师”合伙蒙骗家长。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用偷看假装特异功能的骗局,不是新鲜事。据报道,往前一路追溯,甚至可以追溯到1979年。

居然连波动速读四个字都是旧的!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不知道当年写检讨的孩子,还记不记得这一项特殊的偷看技术。

乍看之下,这个骗局不是很严重。骗子赚了钱,孩子免了家长的责骂,家长省了教孩子的压力。

但真正赢家只有赚到钱的骗子,孩子和家长都被坑惨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小升初、中考、高考, 是孩子和家长的三大焦虑节点。

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所以孩子对于未来工作、未来生活的生存焦虑,往往是被家长给带动了起来。

而家长的焦虑,则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不考上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考不上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会活不下去甚至结不了婚。

读书确实能帮我们闯独木桥。然而我们也知道,好工作和好伴侣,不是单靠读书就能有,需要多方面元素的综合。

孩子是一面镜子,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其实是家长的内心。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表面上是家长为孩子的生存而感到焦虑,望子成龙。

潜意识里,是家长在尝试通过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认为这样就能补足自己小时候的错失,从而孩子就能达到更高的成就,不要像自己这样,留有遗憾。

“如果我当年数学再好一点,就能考上清北,今天如何如何。“要是我小时候打篮球,肯定比现在高,就换个人结婚了。

发现了吗?家长在补偿的,是童年的自己。

这份焦虑甚至凌驾于理智之上。只要有办法能减轻焦虑,上网搜新闻、去工商网站查执照,这些步骤都会跳过。

交钱=减轻焦虑的解忧效果,更有吸引力。

“我花5万块,让孩子跟大师学会了扇风”:求求家长们别再入坑了

骗局不是孩子攒的,但孩子是骗局里最关键的一环。

“老师”指示孩子撒谎,孩子听话执行,培训就算成功了。

问题来了,既然孩子串通“老师”作假蒙骗家长,孩子为什么不揭穿骗局呢?

因为孩子同样迫切地想挣脱开这份焦虑。

就像刚才所说的,孩子的世界跟成年人不一样,孩子对未来的生存焦虑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成年人。

孩子人云亦云,承接了这份来自家长的焦虑情绪,他很难区分真假,但是自己好像也应该焦虑起来。

于是,当家长把孩子塞到这些骗子培训机构的时候,孩子就算知道是蒙骗家长,也会欣然接受。

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让爸妈不焦虑。爸妈不焦虑了,他们转移到孩子身上的焦虑也会变少。

配合蒙骗,就能摆脱焦虑,同样的解忧效果出现在了孩子身上。

更糟糕的是,有的孩子还会因为说谎而得到褒奖和免责。

“真聪明啊,上课这么快就学会了!”“不愧是我家娃,简直是天才。”“我就说宝宝聪明嘛,考试分数低都怪学校的老师不会教。”

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我们人类的反应机制,说简单也简单。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原理表明:人在做一件事,得到正反馈,我们就会认为这件事是好事,应该多做几次。

小孩正处于建立三观的阶段,当他不断被强化说谎就能获得正反馈的印象,那么他会认为说谎是对的,争夺虚荣让人夸是对的,为了虚荣去说谎也是对的。

写在最后

可能很多人说家长是傻吗?这么手法拙劣的骗局,怎么都往坑里跳呢?不是这届家长不行,而是当你有需求又不甚了解某方面时,就很容易被套路。

层出不穷的骗局,细细拆分开来,并没有太多新鲜玩意儿。但骗子们瞄准的,是我们的弱点。

就像我们会不理解:

老年人为什么会相信家门口的玉石理疗床,这些推销员抚慰的也是需求与情绪:被人关心的需求,对死亡的恐惧。年轻人买保健品、健身课来缓解健康的焦虑,中年人买保险缓解疾病的焦虑。

这样的例子余不一一。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

最基本的一条,恐怕就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要总想走捷径,不要总想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总想着让孩子掌握“超能力”。

当然,那些大行其道、花样不断翻新的培训骗局也提醒监管部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没有完成时,一定不能任由这些违背基本常识、违背基本教育规律的骗局肆意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