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家長該如何跟老師建立好關係?

ou-zhou


孩子上學,家長會非常關注在學校的情況,每個家長都希望老師能關注自己的孩子,所以也就希望和老師建立好關係。

有的家長說,逢年過節要走動走動,有的則是在所有老師號召的場合積極響應,還有的是經常私下和老師交流。

到底怎麼樣更能與老師建立好關係呢?

3個交往原則

  1. 信任是良好關係的基石

孩子一上幼兒園或者小學,我們就容易焦慮,擔心孩子這不好那不妥,希望所有的事情自己孩子都順風順水。這種美好的期望來自於愛,無可厚非。但有一點,如果這種焦慮表達過度,則會表現成對老師的不信任。

中國有句成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句話不光是我們作為“上級”進行排兵佈陣時很適用,其實在與老師的交往中也非常關鍵。

2.尊重是建交互動的開始

不可否認,幼兒園、小學的老師,不少學歷或者學識上,都會低於平時的一些家長。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家長的焦慮,老師自己學習都不行,怎麼能教好孩子?

於是,有的家長會直接質疑老師的一些做法,特別是老師的做法和“國家政策”不太一致時,比如上課違反紀律的,去反思角或者抄寫課文,認為老師行為過當。

試想一下,如果有個人,對我們的行為,永遠都是從“有罪定論”的角度出發,那麼我們會是什麼感受?有壓力,感覺處處行為不自由,或者卑微到想退縮,或者憤怒到要反抗。

其實,我們和老師的交往也是這個道理。當我們相信老師對孩子是公平、好意時,老師也會表達出更多讓我們相信的行為和狀態,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期待效應。

當我們尊重老師的做法,開始與老師進行探討時,那些我們認為“不妥”的事情,才有皆大歡喜的討論清楚的可能。

3.求同存異是關鍵

什麼樣的人矯情好?有共同語言。

或許,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老師有所出入,但有一點大家要明白,希望孩子好,是彼此的初衷。所以,當我們覺得不能接受老師的做法時,不妨想一想大家又和交集,哪怕很小,從這個交集出發,與老師進行交流,會比虎視眈眈的對立或者委屈自己的剋制,要讓自己和對方舒服。

抓住3個關鍵點,與老師建立好的關係

1、剛接觸老師時

我們與對方的關係,往往取決於第一印象,而之後,則是對第一印象的不斷印證。

所以,當我們剛與老師接觸時,是一個很關鍵的點。如何樹立好的印象,去和老師打招呼或者刻意與老師聯繫?如果沒有問題,這樣顯得比較唐突。

比較好的方法是認真對待老師對家長的要求,輔助孩子更好的完成家庭作業。

比如簽字,草草的寫個名字還是認真的反饋孩子的情況,特別是考試卷上,有沒有你對孩子的思考?當所有人都寫“閱”而你寫的是深入的思考時,孩子的名字自然會更先一步計入老師的大腦。

2、孩子受委屈或出錯時

和老師一起愉快的處理一次“危機”,會讓你們的快速的瞭解彼此,這自然是很好的建立關係的機會。

受委屈時,如果是老師反應過來,無論是不是自己孩子吃虧,首先要感謝老師的關心。可能有的家長會委屈,我的孩子沒被照顧好,我還要感謝他?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反應激烈,那麼,下次或許就不會反映了呢?我們是想要未來有效的解決,就要先大度的接受當下。

當然,當我們表示不care時,並不代表我們不要了解事實。明白來龍去脈,探討如何避免,表達自己的需求,才是我們的初衷。

如果是孩子出了問題,更要感謝老師,因為那麼多孩子,老師來找我們,就代表關注和沒有放棄我們的孩子,這和我們的初衷一樣,我們要和老師一起打怪升級。

至於老師反映的問題,有可能又是偏頗,但我們不要急於辯解,瞭解事實仍然是關鍵,瞭解清楚後,表示和孩子進行交流(注意不是批評或者要求孩子改正),當與孩子確認問題後,根據具體的處理,與老師進行反饋,比如真的錯了批評教育,是誤會進行澄清等等。

3、老師或班級需要幫助時

要記得,“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印象深刻”。

有的家長,對於老師的做法從來都不反對,也不提意見,而且在微信群或者班級活動時,總是十分積極的響應和配合,但最後發現,老師對自己也就是微笑感謝,並沒有對孩子進行特別的關注,也沒有給自己進行深入的交流。然而,有些家長似乎不是那麼活躍,可老師卻會在家長會上點名表揚,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做100次基礎活動,不如來1次價值貢獻。

這並不是功利或者投機取巧,而是告訴大家,好鋼用在刀刃上。

和在職場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這項事情在學校或者老師需要時,你出鏡的貢獻與影響,絕對高於平時隨大流的刷存在感。

不忘初心:教育好孩子是關鍵

上面所說的原則也好,關鍵點也好,都要注意初心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與老師的關係,也只是給孩子的成長“錦上添花”,不是他成長的基石。


嫻聊成長


我是一名老師,所以對於此我想給你幾點意見,可以參考我在頭條發的關於如何和老師相處的文章。


當然和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需要做到幾點:

1、支持學校的工作。在幼兒園是經常會組織一些活動的,有的活動使需要家長參加的。我們可以多參加活動,在老師那裡“混個臉熟”。當然這是開玩笑的說法,其實就是希望家長多和老師溝通。老師越是多瞭解一個孩子就會多喜歡孩子一點兒。我見過有的家長,一直對學校的工作存在質疑,用審視的眼光看待學校的安排。

比如說,學校請家長們拿一些瓶蓋來,用來給孩子上手工課,有的家長就會說,這是上學嗎?不好好學習,拿什麼瓶蓋。甚至有的家長會說,學校要賣廢品賺錢嗎?對於這樣的家長,雖然老師表面是耐心地給你解釋,實際上心裡把你煩了一萬遍了。

2、教育孩子尊敬老師。家長尊敬老師,孩子自然而言的就會尊敬自己的老師。有的家長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這不好,那不好。孩子是天真無邪的,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是非觀念,所以往往家長怎麼說,孩子們就怎麼認為。但是,家長尊敬老師,理解老師的辛苦,孩子也會這樣。我的一位朋友是老師,最讓她感動的是,有個小男孩早晨摘了一個牽牛花,到了學校畢恭畢敬地把花獻給老師,說:“老師,我知道您是最辛苦的人,送您一朵花,您就不那麼累了。”後來,才知道孩子的經常媽媽說,我看你一個孩子就夠累的了,你們老師看這麼多孩子得多麼辛苦啊。所以,老師很辛苦,這個印象就留在小男孩的頭腦中了。

3、充分信任老師。既然把孩子交給老師了,就要充分地信任老師。如果出現什麼問題了,儘量和老師去溝通。不要去學校大吵大鬧,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即便是你吵贏了一位老師,看似是佔了上風,實際上,卻傷了很多老師的心。沒有哪個老師願意接一個愛吵架的家長的孩子。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都是日常經驗所得。希望能幫到你!祝你的孩子健康成長!


秋風雨林


我覺得和老師的關係不是一時半會能建立好的,得需要長久的時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關係。

首先,我們把孩子交給老師,要充分信任老師,也要相信孩子

意思就是:平時沒事,儘量不要佔用老師的時間,我家孩子幼兒園有一個家長,特別奇葩,每次老師在微信群裡發班裡照片,她都有話要說,有時候在群裡問怎麼沒有看到他家孩子,老師要是不回覆,她就一會艾特一下老師。

有時候會跟老師說該給他家孩子加或減衣服了,要是看到他家孩子表情沒有笑,她就會艾特老師問她家孩子怎麼不高興了?老師要是發吃飯的圖片,她會馬上問她家孩子吃了多少?而且她每天都在群裡跟老師說要讓她家孩子多喝水。

幼兒園老師很忙的好吧!又不是專門看護她家一個孩子,這也就算了,有時候去哪玩還發幾張照片到群裡,其實她生活的怎樣真的沒人關心,倒惹得大家很心煩。好幾個家長私底下都對她不滿意,我相信老師也不會喜歡這種行為。

因為她的行為,我好多次都想把家長群設置成免打擾,但是又怕錯過自己家孩子的消息,真是不勝其煩。

其次,不要太玻璃心

有的幼兒園班裡有二十多個學生,我們要相信老師已經盡最大努力去看護孩子們了。

有一天,我去幼兒園接送孩子,碰到一個家長正在跟幼兒園老師爭論,要去調監控,問了旁邊人才知道,原來是他家孩子昨晚回到家告訴她老師打他屁股了,老師一直在說他沒有打孩子屁股,也有可能是中午做夢夢到了,問孩子在哪裡打的,孩子又改口說沒有,也說不出來地方。家長還是不依不饒,去查了監控,一天的監控看完了,也沒發現孩子被打,後來才弄清楚,真的是孩子做夢夢到的情景。

遇到這樣的事情,首先我們要平復情緒,仔細瞭解情況之後再跟老師溝通,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是愛孩子的。

最後,請讓孩子在教師節送上自己的祝福或者小小禮物

一句真誠的祝福感謝老師,也可以是一張小小的賀卡,讓孩子明白老師的辛苦,讓孩子知道尊敬師長的意義。

禮物可以是一朵小花,一張手工賀卡,孩子們明白意義就好,不必送貴重的禮物,這樣會讓教師節變質,會給孩子不好的榜樣。

以上,是我自己的觀點,我覺得這些做好了,家長和老師的關係是很融洽的。


清風邀明月Cassie


可以經常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每次接、送孩子時可以多花點時間同老師聊聊天,問問自家孩子在園的表現,有過幾次愉快且“短暫”的聊天,相信老師會對你、對你的孩子有印象,進而記住你和孩子。

人都是感性的動物,是有感情的。你想和別人做朋友,就主動友好的同人搭訕,可能首次接觸彼此都是有戒備心的,只要你是報著與人為善,做朋友的想法,且又有孩子在中間做可聊的話題,只要聊天是放鬆的,無壓力的,只會越聊彼此話越多,信認感越強。

最初同孩子園裡老師溝通,不能讓人覺得你目的地性很強,會讓老師有壓力,有壓力就有可能會躲你。同老師聊天的過程其實也是彼此相互瞭解的一個過程,培養感情增進互信的過程。有了互信,聊天又是愉快的,就可邀請老師到家裡玩或者主動帶孩子到老師家裡坐坐。

有了前面的鋪墊,為進一步增進感情,週末就可以帶孩子邀請老師一起吃個飯,再或者找個風景比較好的地方一起遊覽一番,感情自然而然更上一層樓。我認識一個做小生意的女強人,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她孩子上小學,逢年過節她都會邀請孩子的老師聚餐,再送些小禮物,當然了人家的孩子也很優秀,走在路上給人的印象精氣神很自信,在學校班主任等老師也都很照顧。

很多家長都想全程掌握自家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情況,這就需要與孩子的老師有個良好互動關係,彼此做好配合,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家長想與孩子的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反過來想想其實老師也想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其在幼兒園的工作得到家長認可,認可就是肯定,肯定就是成績。如果我們這樣想可能與孩子老師處理好關係,就沒那麼難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用,拜!



小欣媛成長記


你好,我是林子,專注孩子成長,非常榮幸來回答您的問題。

2-3歲是孩子走入他第一個小社會的階段,這個時間點,孩子有分離焦慮,父母也有焦慮,每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受欺負?吃的好不好?等一系列問題在困擾著自己。

我也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後來我發現,我的一些擔心都是多餘的,自己嚇唬自己,孩子在幼兒園好著呢,每天多了很多夥伴一起玩、一起交流他們的世界。

然而再過一段時間,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都好優秀、好懂事,回頭看看自己家孩子,哎,在幼兒園會不會不討喜?然後開始琢磨歪腦筋,用不用給老師送點禮?特別關照下自己的孩子?

寫到這您不用心裡鄙視,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想過。但是這不是提倡的行為,老師也不會去收。

首先,換位思考 學會溝通

我原本不是一個特別能聊的人,特別是陌生人,但每次去接孩子我都會跟老師聊兩分鐘,不光是聊孩子在園裡的表現,你還要了解每天跟你的孩子相處這麼長時間的老師。

幼師在作為一個學科的時候並不是一個討喜的專業走向,他所要求的文化程度也並不高,大專甚至高中程度就可以念,她們畢業後的選擇就是走向幼兒園或者嬰幼培訓機構,面臨的壓力很大。

我姑娘園裡的老師曾經很抑鬱,剛剛畢業走進她的工作崗位,也面臨著的巨大的變化,孩子不聽話,也管不住孩子,面對這這群精力旺盛的孩子還要面對同事關係的相處突然感覺到了巨大的挫折。她們都是小姑娘,涉世未深,最需要的就是家長們的肯定。我經常會跟老師說:“你真厲害,我在家裡管一個孩子都頭疼(那時還沒有二寶),你天天管這麼多熊孩子都被你管的井井有條的,孩子在家吃飯最頭疼,在幼兒園都搶著吃,孩子過週末就說想彤彤姐姐了”,(但我是個爸爸,沒法說一些你今天真漂亮之類的話,此處應該有個表情)老師聽了心裡就想抹了蜜一樣甜,久而久之,她的工作被肯定,自信心提升起來了,每天跟孩子和家長打成一片,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如果你不能遇事先設身處地為別人先想,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裡永遠不能指望別人也瞭解你,在此基礎上進行溝通我想不會取得太好的效果。

其次,步調統一 協同合作

家長和老師是一條戰線的夥伴,目的就是為了孩子在幼兒園的階段有更好的生活。

在幼兒園孩子主要鍛鍊的就是性格的培養,自理能力的提高,興趣的建立,這些都需要老師跟父母的配合。比如說,孩子在幼兒園上了一堂美術課,她們回到家肯定想要在父母面前炫耀一番,我見過很多父母會說,別在家裡畫,弄得到處都髒兮兮的,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個不小的傷害,如果是內向的孩子等她再上課時對這堂課的興趣就會大打折扣,作為父母如果回頭再找老師算賬說“這學期孩子畫的美術怎麼這樣?”我想作為老師心裡的想法也無法接受。

在我姑娘園裡,每天讀的繪本都會給孩子拿回家裡,鼓勵家長在晚上帶孩子繼續閱讀並在微信群裡打卡,我每天幾乎都是第一個帶孩子打卡完成。時間長了,孩子的閱讀質量和識字量飛快提升,家長都會好奇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心裡最明白的就是你孩子的老師,她看見了你的態度,不僅對你更對你的孩子都會另眼相看,按按豎起大拇指。

最後一點,不妥協 不越界

所謂不妥協,各行各業都有害群之馬,不排除有的老師會得寸進尺,主動或者暗示索要好處,當然這一切都是幼兒園明令禁止的。萬一您真的不幸遇到了這樣師德敗壞的老師,請您學會說不!您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事情的性質,老師是教書育人的,如果師德敗壞的人來教您的孩子您放心麼,父母作為孩子的負責人要對這種行為堅決的不妥協、不讓步!


所謂不越界,是讓你們不要對老師太過於的“熱情”。有很多家長會想,幼兒園有要求不讓送禮,那我就請老師吃飯,就當互動互動感情。老師在面對這種“盛情難卻”的時候是很牴觸的,如果這件事被園裡領導知道了有可能要受處分,不去又好像讓家長顏面掃地,對於這些年輕的小姑娘們來說,這種燒腦的工作還是讓他們留在工作中盡情發揮吧,你的熱情有可能對人家是種傷害。

綜上所述,尊重他人,相信老師,更相信你的孩子!


我叫林子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放下戒備和擔心,全心全意相信老師,雖然老師做不到像媽媽一樣全心全意呵護您的寶貝,但是最起碼,不會隨意暴力對待孩子,因為現在是法治社會,誰都不想被推上風尖浪口,所以她不會隨意辱罵欺負孩子。第二,對老師的信任也會傳遞給寶貝,寶貝會覺得在這裡很開心很安全,如果我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給孩子的感覺就是:幼兒園是可怕的地方。正因如此,寶貝有可能就會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第三:其實幼兒園老師真的很不容易,並且因為現在社會對孩子嬌生慣養,所以有些家長不能容忍孩子在學校被磕一下碰一下,其實遇到這種事,老師比家長更焦慮,所以她們一定會小心翼翼地照看寶貝。所以不用擔心,寶貝遲早要長大,該是鍛鍊的時候了,放開手,相信老師,相信你的寶貝,比你想象的要棒!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劉老師在課堂


順其自然,保持對老師的尊敬與理解,千萬不要刻意討好老師,大部分老師都有自己的職業素養,另外把握好每次和老師會談的機會,積極溝通孩子的問題。

萬一碰到沒素質的,那就想辦法留證據,投訴,還有就是多和孩子聊一聊學校內容,比如同學,吃飯,遊戲等等,不要問老師好不好,更不要輕易指責老師和學校,那是你自己放棄自己孩子


蘭瑪珊哥


信任就是最好的關係💐

一會兒發個信息,老師我家衣服穿多了幫我們脫一下

再過一會兒,老師你摸一下我家孩子手冷嗎?穿的少不少

老師是專業的,有時比媽媽還細心,老師知道冷暖,

相信老師就是對的


A姜姜4728


其實沒必要建立多麼好的關係,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老師負責把孩子管理好,很簡單的事。

那麼往復雜了說、那事就多了,有的家長為了對自己家孩子好點,就給老師送禮發紅包的,這樣的話有些個老師會拒絕的,但也有一部分老師會收下的,總之一句話還是隨其自然吧!


笑看人生160417604


其實,孩子剛入幼兒園,在幼兒園的處境,取決於你對老師的態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第一:不給老師送禮、塞紅包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為了叫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豈不知,這樣的做法老師並不喜歡,還倍感壓力,甚至會引起老師的反感。當然,有一部分老師除外。

第二:信任老師

家長要給予老師充分的信任,不要每天疑神疑鬼。要知道老師肯定在育兒方面更專業,更有經驗。遇見什麼事,首先要做的是瞭解經過和真相,不要貿然就否定質疑老師

第三:不搞特殊化

每對父母都感覺自己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可是孩子畢竟要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孩子要做的就是學會更好的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如果上個幼兒園,每個家長都要對老師提出不同的要求,那老師豈不是要累壞,所以家長不要過多幹涉老師的工作。

第四:支持、配合老師的工作和教育

幼兒園經常會組織很多的活動,家長儘量安排好時間參加。老師佈置的任務要按時完成,老師的信息看到後及時回覆,如果有家長群的話,家長儘量不要在裡面發一些毫不相關的信息。

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長要多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多多配合老師。

第五:多和老師交流

家長要主動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真誠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效的溝通能增進彼此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切忌和老師說一些無關孩子的話題。比如推銷,比如自己的家庭瑣事。

第六:有意見私下溝通

在孩子發生狀況,或者是家長對老師有意見的時候。記得找老師私下溝通,切忌當眾質問老師,給老師難堪。在溝通的時候,要不卑不亢,不要言語過激。更不要頻繁的給老師發信息,打擾老師。

第七:尊重老師

不管你多有錢,多有權,都要對老師有最起碼的尊重,切忌高高在上的態度。不要對老師的工作指手畫腳,更不要指揮老師。同時,家長也要教育孩子對老師有禮貌。

第八:理解老師

要知道幼兒園的孩子,是最難帶的。家長在家面對一個孩子還經常被搞得暈頭轉向,何況老師要面對那麼多的孩子呢。遇見問題的時候,要儘量寬容理解老師,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計較。

和老師搞好關係,不等於刻意巴結討好,而是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接觸,掌握孩子每個時期的發展發育情況,從而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家長只要做到這8點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