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重頭再來254860354


看到這個題目,我深有感觸,因為在我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家庭各方面條件都不是很好,我只能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從職場達人到家庭主婦的那種落差,那種不適應,讓我當時的心情特別不好。

正因為如此,有時候在孩子不乖的時候,我就會很生氣,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有時候還會嚇唬她,現在想想特別的後悔。


不過幸虧後來我及時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做法,並採取了補救的措施,所以現在孩子的性格活潑開朗,健康快樂,沒有留下一點陰影。

所以,對於因為父母的不正確做法,導致的孩子內向和膽小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及時改正過來:

第一、家長自己要深刻認識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害處。

從小被父母嚴苛管教下長大的孩子,特別是經常受父母責罵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膽小,懦弱,喜歡看別人眼色行事,有的甚至發展成了“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處處以別人為中心,失去自我,沒有主見,活得特別累,也很少會有出息。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惡劣的情緒會給孩子造成這樣可怕的後果時,就會慢慢學著忍住脾氣,耐心溫和地去教育孩子。


第二、家長要保持情緒的穩定,保證以後堅決不要再這樣吼孩子。

這點很重要,因為很多家長,情緒不夠穩定。

今天聽說這樣做對孩子不好,今天回家就馬上改變了態度,對孩子特別的溫柔,特別的和氣;可是過不了幾天,又恢復了以前暴躁的脾氣。

如果家長經常喜怒無常,對孩子時好時壞,高興了就講道理,不高興就拳打腳踢,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抑鬱,內向,和膽小。

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才能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第三、家長要及時做出改變,才能讓孩子少受傷害,當家長真正改變,孩子才會慢慢地改變。

有時候家長由於自己的壓力過大,會不由自主地發脾氣,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反省自己,這樣才能及時做出改變,以免對孩子產生更嚴重的影響。

一旦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做法,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改變自己,去影響孩子。

  • 可以溫柔地和孩子講話,凡事都要問問孩子的意見,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比如,問問他想要什麼?當孩子蠻不講理的時候,自己要首先冷靜下來,不管他怎麼哭鬧也不要訓斥,可以去做自己該做的事,等孩子感覺自己用無理取鬧沒有達成效果後,自然就不會再用這樣的方法了。

家長聽孩子說出哭鬧原因後,要幫他分析問題,然後幫他一起想解決辦法。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被重視,被在乎,從而產生自信。


  • 要學會細心體察孩子一絲一毫的變化和需求,耐心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孩子的很多需求是通過哭鬧來表達的,孩子的語言有時候無法說清楚自己的真實意願,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的細緻觀察和智慧了。

比如,孩子哭鬧,有時候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有時候是因為想要什麼東西沒有得到,當明白孩子的需求後,可以適當引導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如通過讀故事或繪本的形式告訴孩子,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怎麼說,怎麼做,不一定非要通過哭鬧來解決。

這樣孩子就慢慢學會了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孩子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勇敢和善於表達。


  •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當父母的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閃光點,並著重加以表揚和讚賞。

父母的表揚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會給孩子無窮的力量,會讓孩子逐漸克服從前的膽小和怯懦,變得自信和開朗起來。


第四、對於天生內向孩子,只要不是生理問題,我們不必非要改變孩子。

這裡講的是對於因父母的管教變得膽小內向的孩子,我們所要採取的辦法。

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內向型的性格,家長沒必要非得逼著孩子,改變自己的天性去迎合別人。

花有百態,各有各的美麗。只要孩子快樂就好。

以上是我的一點小小的經驗,希望可以對您有一些幫助。

關注@一凡親子教育 ,為您分享更多親子育兒、親子教育知識,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一凡親子教育


我也經常對女兒大吼大叫,但前段時間女兒一句話,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緒,孩子都會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個帶娃,兼顧上班,晚上

還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轉。好不容易到家停下來,女兒東問西問,要我幫這幫那。本來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為女兒晚睡上學遲到,被老師說,我又遲到被老闆說。現在她又折騰,我忍不住發火了,大罵她,責怪她,把責任情緒都推到她身上。女兒哭了,哭的很傷心,哭著哭著睡著了。。。事後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礙我事,依然控制不住發火!

直到2月24號晚上,幫女兒洗臉洗腳,女兒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以後不要打我了!當時我整個人懵了半天,原來這段時間我給女兒留下這麼壞的印象。我面目猙獰,嘴齒不饒人的樣子全深深印在她腦海裡了!

唯一讓我值的慶幸的是,女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也會開始拒絕說不了!不會被罵的不吭聲,或者以別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變,沉默寡言,冷暴力。她還是個健康的孩子!趁她沒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了。

女兒之所以敢說不,和平時她爸的寵愛以及平時和她溝通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他爸除了不犯原則上錯誤,基本都是寵,給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時雖然比較嚴厲,但很多事情會徵求她的意見,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點你的蛋糕,媽媽好餓了,看起來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幫忙開電視,當時正忙,我會直接表達,媽媽現在有點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鐘?再比如她不願意分享零食,我會建議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給了你兩包餅乾吃哦,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點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徵求她的意見為主,如果她不願意,也會問為什麼,要是她實在不願意,我們也不會勉強。她這麼小,以自我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給自己。這是與生俱來!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為了維護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對方孩子錯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謙讓,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樣子!做錯了道個歉,我們還是好朋友。

我為什麼說這些,如果孩子長期被吼的膽小,內向,那麼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溝通方式了,當然自己的情緒控制也非常重要!經常和孩子擁抱,親親,對孩子說我愛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給足一個擁抱,再繼續睡。帶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復古平民公主


我想說一定可以補救的,心理學是一個open的學科,任何時期開始心理教育,給予孩子心理營養都不晚,而且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說明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先說說我經歷吧:我是一個9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上學前也是內心、膽小,說白了是沒有安全感。跟我對她的管教太嚴,有時候脾氣不好,衝孩子大哄大叫有關。


學習心理學,慢慢意識到孩子的問題,發覺孩子內心是缺乏心理養分的,安全感及其不足,也沒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即使自己很優秀,也骨子裡有很多的自卑,讓我非常的著急和傷心。


1.當我意識到問題以後,先正視自己,為什麼給孩子提供了這樣一個養育環境,通過剖析,發現原生家庭真的給我們父母帶來了很多影響,可父母我們無權力選擇,但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童年,去與自己和解,可以改變的是事情帶給我們的影響。


先要做自己的好父母,鼓勵、欣賞、讚美自己,告訴自己這麼多年來很不容易。當真正自己不缺心理養分的時候。我們來給孩子去補充心理營養。


2.給女兒鄭重的道歉,告訴她,媽媽以前做的不好,媽媽也不懂,媽媽也沒有學會如何當媽媽,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管理和教育你,好像之前只會用大喊大叫,告訴她,媽媽真的也不會,請她原諒。當我這麼說時,我們母女都流下來幸福和感動的淚水,真的不容易,作為一個媽媽可以給女兒道歉。


3.給孩子做心理養分。孩子多年在喊叫環境生長,會有很多情緒,恐懼、害怕、擔心,這時候大腦經常處在緊張焦慮狀態,需要重新調整。改變家庭環境,改變喊叫,開始鼓勵、陪伴和讚美孩子,鼓勵孩子一點點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把自己膽小和內心的感受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出來,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媽媽知道你有一些害怕,不太敢當眾說話,我們可以在家裡練習一下。慢慢的,當孩子內心的負性情緒被處理,當孩子的內心和膽小可以被父母接納,慢慢孩子的問題反而解決了。


給孩子心裡補養,任何時候都不晚


多年的兒童心理教育工作,每當回憶曾經這段經歷,都經常被自己感動,感到到自己能意識到問題,並及時剎車,及時調轉方向。


樓主今天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問題真的已經解決一半了,只要持續的給自己和孩子增加心理養分,相信你的孩子必能長成參天大樹。


心理諮詢師心雨


根據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孩子內向、膽小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並不只是吼的問題,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一、女強男弱家庭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生,高一開學後不久就休學了,原因是這個孩子非常內向,不適應高中生活,內向喜歡某個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達,於是搞了個惡作劇,給女孩發了個恐嚇信息,他媽媽在他的日記裡,也發現了孩子寫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記,對女孩充滿了威脅。於是主動聯繫學校,讓孩子休學了。

在這過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觸過幾次,最大的印象就是這個家庭的話全讓孩子的媽媽說了,嘟嘟地說個不停,而孩子的父親,整個過程顯得非常木訥,基本上是一言不發,孩子也是父親的性格,可以想象這個家庭的日常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環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

二、擁有一個“巨嬰”的父親

這種類型和第一種類型基本相似。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父母急著給張羅婚事,以便早抱孫子。誰知道,結婚後,男孩根本就沒有擔負起任何做父親的責任,一天到晚玩網絡遊戲,根本不和對象交流,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沒有管過,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三、過早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或者學屋

老家有個親戚,家裡有工廠,孩子小的時候,正式工廠起步階段,兩口子都一起經營工廠,孩子沒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城裡的一所最好的小學,但是因為無法住宿,所以在學校旁邊找了個學屋,就這樣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中學,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別人交流,說話聲音非常小。到了大學後,他爸爸想鍛鍊他,給他錢讓他請輔導員或者請宿舍舍友出去吃飯,他竟然都不敢請。假期回來,他爸爸讓我繼續開導他一下,結果說著說著,一個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

四、父母經常打鬧,家庭不和諧

一個從小就親眼經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因為沒有安全感,而變得膽小、內向。

可以說,90%孩子的問題,都源自家庭和家長,其中家庭關係不和諧,父親長時間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說:母親決定孩子的智商,父親決定孩子的情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發現,在大腦負責記憶和思維的區域內,沒有父親的細胞;而在負責情感的區域,沒有發現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相反,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出現在負責語言和計劃能力的“執行區”。因此,他們相信對人類來說,母親的基因在大腦皮質的形成中有更大貢獻。

所以,當孩子出現內向、膽小的問題時,要想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的迴歸,讓父親多陪陪孩子,多帶帶孩子,多做一些冒險的、刺激的優秀,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才是解決的關鍵,而且發現越早,越有利於解決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記得我停止對孩子吼叫,是從這樣的一件事的思考。當時我在廚房忙,老大斌斌一歲多點,他慢慢爬上上了玻璃的飯桌,飯桌高75cm,他是從爬上椅子,再上去的,站在玻璃桌上要去碰燈,在廚房忙的我都要嚇壞了,萬一摔下來得多疼,對孩子的外傷得多嚴重,想喊“不要動”都提到嗓子眼了,暫停了兩秒,想此時自己喊,斌斌可能會被我的大聲嚇到而摔下來,我要的初衷是什麼?於是,我放緩腳步及緊張神色,慢慢走到到桌前,扶著他,問他:我們的桌子平時是用來做什麼的?是不是我們吃飯的時候放了我們的美味的菜,米飯?可見我們的桌子不是給我們站上去的。對嗎?孩子似懂非懂的認同。在一些事情發生引導當時,最好的教育事件。

從此,啟發了我對孩子教育的想法。大吼大叫不能解決問題,對孩子有邊界有規則,孩子清楚邊界規則,與孩子互動建立好了情感賬戶,其餘允許孩子發揮,孩子不會犯錯一次就記住,一起幫助他 跟他站在同一邊,不是事不關己,育兒路上很長,一起相互探討。


斌馨樂媽


補救方法肯定有,就看家長是否有耐心了!


先說說我自己的事吧!

我在沒孩子之前,曾誇下海口,絕對不對孩子動怒。但真有了孩子之後,你就知道什麼叫崩潰了!正常工作沒法弄,你乾點事他非得搗亂,搞的我心情奇差無比。本來我這人就有焦躁症,但我還在壓制。因為我不想孩子從小就有陰影,畢竟他剛一歲多點,調皮的時候還沒到。

我小時候的玩伴,是鄰居,也是同學。親眼見他被他媽用棍子打的滿街跑。理由是因為他餓了,媽媽不在家,自己煎了一個雞蛋吃,他媽不樂意了。而我這同學自此之後在自己家從來不敢亂吃東西了,即便他媽給他買的,明確告訴讓他吃,他也不動了。我想不是我的玩伴,任何人都可以想起來小時候對自己影響深遠的一件事吧。



如何補救

要知道孩童時代的某些記憶確實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電影裡說某個孩子小時候被繼父或者鄰居強暴後,變得鬱鬱寡歡,最終演變成為暴力人格!那麼如果因為家長對孩子的大吼大叫,導致孩子變得內向,應該如何補救呢?

1.剋制自己的情形。家長作為成年人,有時候無法理解小孩子的行為,即便他們做錯了,你也不應該用憤怒的咆哮指出來,所以剋制自己的情緒就顯得尤其重要!

2.善於跟孩子在事後進行溝通。兒不嫌母醜啊!沒有一個孩子認為父母是不愛自己的。除非這個父母從來不管這個孩子。在孩子心中父母永遠是無法替代的!即便你衝孩子發了脾氣,那麼事後平靜下來了,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生氣,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

3.跟孩子道歉。家長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學在心裡,牢牢記著呢!既然知道自己處理事情的方法有失妥當,那麼跟孩子道歉並不是認慫,你要知道,你跟孩子道歉的這個過程孩子也會學下來!

4.家長要明白孩子的單純,孩子的某些行為容易被成年人誤解。之前看到了一個故事,說一小男孩在學校裡吃飯時老師給的饅頭都不吃,都拿回家了!媽媽一聽老師這麼說很生氣,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了男孩。孩子爸爸覺得很奇怪,睡前就問男孩為什麼這麼做。男孩的回答讓她媽媽臉紅到腳後跟!他說:我覺得饅頭是好東西,我想拿回家給媽媽吃!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絕對依靠,請試著理解他們!

5.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孩子出現問題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不會疏通。我這裡說的心理疏導並不是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家長完全可以擔任起心理醫生這個角色!還有誰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麼?如果有,那麼家長本身就是失職的!


綜上,任何一個孩子都是沒有壞心眼的,他們的某些行為是因為還沒有正確的行為判斷能力。家長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適當的進行心理疏導,保持與孩子的及時溝通我想這個孩子很快就會忘掉先前的不愉快的!



PS教學簡單哥


你好,我是幸福育兒!

首先你這個問題的中吼叫,我相信恐怕大部分家庭都非常普遍的存在。受國內“棍棒底下出狀元”傳統思想所影響。別說吼教叫了,打罵我估計也很常見。當然我本人也在所難免有過此類現象。

其次,我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姐的大兒子,也就是我外甥。由於之前四託一的家庭教育環境。過分的溺愛養成了小霸王的脾氣。只要一不順他的意。就會大吼大叫,或者哭泣,更有甚者。甚至會對他的父母動手腳。不知道什麼原因,他跟我的大女兒尤其互不對眼。經常性欺負吼叫她。無論是去他家,或者是來我家,總會把我大女兒弄哭好幾次。每次大女兒受委屈被欺負就會哭著拼命地往大人身後躲。以至於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性格變得非常內向於膽小。連比她小的妹妹都敢跟她搶玩具,欺負他。而她只會站在一邊大聲的哭泣。看到此情此景,讓作為父親的我非常心痛。

之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適當的減少了兩家的來往。我也一直鼓勵她要自信。要大方。不要怕,更不要哭。不去惹人的同時也不要怕被人欺負。在學校可以跟老師說在家可以跟爸爸說。你只要記住爸爸的一句話“有爸爸在,你不要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那外甥脾氣也改進了不少。大女兒也漸漸的陽光開朗了起來。








蔣哥說育娃


說說我的孩子。孩子在小學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我們一心撲在工作上。奶奶性格比較強勢,而且有潔癖,孩子的行動很受限制,他想玩的東西不讓他玩。至於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那就更不可能了。擔心孩子受別人家孩子欺負,就乾脆關在家裡帶,而且每天對著電視看動畫片。


爺爺的脾氣很暴躁,孩子一有點做得不好的地方,爺爺就會兇孩子。雖然我們也覺得,孩子要自己帶,但是還是把精力放在了工作上。時間推移,孩子慢慢大了,但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了,而且膽小,也不願意出門。


最嚴重的時候,孩子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圍著房間打轉,不願意出門,眼睛也不與人對視,有小朋友來找他,他也不出去玩。外婆對我們說,這孩子不行,你們必須自己帶,快點讓他媽媽回來。


媽媽回家後,才發現孩子的情況很嚴重,我們非常後悔。既成事實,只能慢慢引導孩子了。剛回到家,孩子對媽媽很陌生,而且孩子身上有很多小毛病。孩子這個樣子,媽媽沒有過多的去糾正他。完全放下了工作,每天陪著孩子,孩子不願意出門,媽媽就陪伴他在家裡玩,給他講故事。觀察到孩子喜歡玩紙牌,就和他一起玩紙牌,並經常鼓勵孩子。慢慢的,孩子願意和媽媽交流了,但還是不願意出門。

媽媽就買了一些好玩的好吃的,去把鄰居家的孩子請到家裡來,請他們邀請孩子出去玩。孩子一開始不願意,慢慢的也投入到小夥伴的遊戲當中去了。後來還主動去找小夥伴玩,也願意和媽媽分享他的快樂,孩子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沒有完美的家長,過去犯的錯家長不必再自責,家長只要做好這幾點就可以了:

一、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完全接納自己的孩子,不要給孩子貼上任何負面的標籤。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內向,不愛說話等等,也不要衝孩子大吼大叫。如果你希望孩子是樂觀、開朗的,就要往這個方向去引導孩子。

二、多帶孩子玩,從他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和孩子換一種相處模式,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玩伴,和他一起分享開心和快樂。鼓勵孩子多和小夥伴一起玩,孩子最容易被同伴感染。

三、多鼓勵孩子,表揚孩子。當孩子有細微的進步時,家長都要及時表揚孩子,真誠的鼓勵孩子。

四、向孩子示弱,讓孩子當家長的老師,增強孩子的自信。家長放下家長的權威,向孩子示弱,比如說,讓孩子上課認真聽講,回來教媽媽認識拼音,因為媽媽這方面學得不好。以此引導孩子認真學習,並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五、引導孩子發展一個興趣愛好,並將它優化為自己的特長。別人不會的,自己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

六、多帶孩子去戶外,看看大自然,做運動,去認識不同的朋友。打開孩子的眼睛和心靈,當孩子打開心扉後,膽子自然會大了。

七、經常擁抱孩子。擁抱是無聲的愛的語言,父母的撫摸和擁抱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有首兒歌裡唱到,“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看看會發生什麼?

孩子膽小的原因,主要來自被家長的呵斥,和被家長拋棄的恐懼。只要家長改變和孩子相處的模式,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感受麼父母的愛,那麼孩子的狀態也會慢慢有所改變。


記住,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定不要去說傷害孩子的話,更不要以拋棄孩子來要挾孩子聽話。孩子需要父母用心去呵護,用愛來陪伴他們成長。

我是程俊,教育領域創作者。分享養育孩子的快樂與煩惱,謝謝大家的關注留言與轉發。

程俊談教育


自從有了老二我的脾氣莫名其妙的變得連我本人都懷疑自己,時不時的愛發火,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久而久之我變成了人們常說的“河東獅”“大嗓門”“高音炮”,一覺得不順心的都會提高分貝說話,非常缺乏耐心。

前不久老大貪玩不認真吃飯,開始我還溫柔細語的跟他說,叫他吃快點,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玩玩具,或者拿著筷子到處跑,他還是不聽,根本都沒有把我說的話聽進去耳朵裡似的。等我說第二遍的時候他也倒聽不聽的,還反抗說:“我就不吃,就不吃,就不吃嘛!”我當時火冒三丈了就直接大聲地說:“管你愛吃不吃,不吃餓了別找我要吃的”。當時的場面彷彿就像大人們吵架一樣,你一言我一句。看他太狂野了,我就拿一根衣架直接往他屁股打了幾下。他跑到牆角哭了,嘴裡還念著他沒錯為什麼要打他,很委屈的樣子。我打完了氣也消了,心裡也挺難受的,畢竟他還是個孩子呀,我這是怎麼了?為什麼老是控制不住自己呢?種種疑問冒出腦海。悔恨自己的行為,也知道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不愛他了,就變得膽怯又蠻狠。我這樣的脾氣持續了一段時間。

後來老大學校的老師反應說他在學校不愛說話了,也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就自己一個人玩,變得好沉默。我頓時慌了,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做法,導致了孩子變成那樣子,他放學回來我儘量的去和他說說,談談他心的想法,慢慢的他又變得愛說話了,不沉默不語了,也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他的東西和心情了。在這個學期被評為“優秀娃娃”,高興的拿了獎狀回來給我看。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控制不住自己,把自己的情緒施壓在孩子身上,讓他們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那樣是不對的,不僅害了自己,還毀了孩子的一生。經過這些事後,我就懂得了怎樣教孩子,要與孩子像朋友一樣,有什麼事就敞開心扉的說出來,不要憋著,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時父母也是還長不大的孩子,也要跟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學怎樣做人做事哦!


媽咪寶貝的快樂


小王一臉迷弟相看著大張,說:張哥,你太牛了,學生工作做得這麼和風細雨,我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小孫跟在後面也豎起了大拇指,說:確實厲害!張老師在家裡也是一個溫柔的爸爸吧?

大張嘆息道:好脾氣都給了學生,在家裡我是一個暴君啊!對我兒子沒有耐心,動為動就衝他發火,大吼大叫。

方哥說:唉,我們當老師的,好脾氣也要給自己的孩子啊。要不,對孩子太不公平了。

老李說:是啊,當年,我也是這樣。在學校裡把好脾氣用完了,回家就對女兒態度很差,她膽小內向,一見到我就害怕,不敢跟我說話。都是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我女兒從小到大都躲著我。現在都結婚了,還是跟我不親。她小時候挺聰明的,都是我太兇,一題做不好,馬上就罵,把她嚇傻了。

方哥說:這是形成條件反射的恐懼了。

大張說:我兒子可能對我條件反射了。跟我說話小心翼翼的,才十歲的孩子,就曉得察言觀色了。我們倆在一起一點也不像父子,真是頭疼。想跟他好好講講道理,我一開口,他就有點發抖,我火就不打一處來,聲音就更大了,兒子也更怕了。原來我還當他天生膽小,窩囊,原來是我造成的條件反射啊。

小趙說:大張講的這種情況,讓我心有餘悸啊。我兒子幼兒園跟我特別親,今年剛上一年級,兩回作業沒做好,被我吼了,看我就不一樣了。我得趕緊改。方哥,給說說怎麼做?

方哥說:首先,孩子表現出膽小內向的情況,家長不要急著講大道理,更不能批評孩子,而是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安全。既然孩子害怕的是家長的大吼大叫,那我們就停止大吼大叫。對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對自己的孩子應該也可以。實在不行,你就把孩子當成學生看。

組長說:老方這一點說得對。讓孩子先從緊張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家長是緊張氛圍的製造者,首先還是要從家長自身改起。只有孩子不害怕了,他們才有安全感,在父母身邊都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真是很可憐的。

方哥說:是啊,這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重建信任和依賴關係。當他們在父母身邊感到安全時,就會有信心有勇氣面對生活上學習中的難題。

許姐說:我女兒是早產兒,天生膽小。聽你們這麼一說,我還真要感謝我家那位了。他天天陪著女兒,不管我女兒試探什麼,他都在一旁鼓勵。平時遇到事情,總是先讓孩子做主,後來,我女兒越來越自信。女兒要是讓我帶,恐怕膽子更小了,我肯定處處護著她啊。

小趙說:是的呢,姐夫比我們懂教育孩子。我在家裡就是處處都管,兒子一旦想幹點什麼,我都生怕他幹不好,吼他。

組長說:我也覺得許姐的先生做得對,讓孩子學會做主,這是一次次決策當中積累自信的好辦法。讓孩子自己做決策,有時候他想的不對,我們也讓他自己去發現問題,而不是粗暴地打斷。

老李說:父母都有替孩子做主的衝動,懂剋制的就是好家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