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志怪故事——天隨子

【白話文】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木待問(字蘊之)正等洪府通判(南昌府副職)的缺位。他住在鄉下,有一回家裡著火,把一應生活物品都燒沒了。這一下免不了忍飢挨餓。 木待問就寫了一首忍貧詩:“忍貧如忍灸,痛定疾良已。餘子愛一飽,美疹不知死。步兵哭窮途,文公謝五鬼。百世賢哲心,可復置憂喜。誦經作飢面,偉哉天隨子。九原信可作,我合耕裡。”(不詳解,主要描述木待問火災過後生活困頓,抒發自己志向,要向“天隨子”——唐代的陸龜蒙學習)

宋代志怪故事——天隨子

火災後一年的某天,木待問夢到一 穿著打扮很氣派的老翁。老翁問:“你認識我嗎?我就是天隨子,因為你喜歡讀我的文章,還把我的《杞菊賦》用大字體抄寫在牆上,你的詩裡還提到我‘忍飢誦經’的事情。這樣一來,我們就心意相通了,所以我願意見你,跟你說個事:以前我也有過四頃田地,每年收成足夠我吃喝,但就怕天澇,雨水一多,田地就沒收成了,所以才有‘忍飢誦經’的事情;你現在是遭了火災,生活陷入困頓,可以說,我遭水災你遭火災(所以咱們算是同病相憐),不過我的田還在,只不過田裡有蒼蠅小蟲聚集,所以我現在沒法耕種。我找不出能幫我驅除蠅蟲的人,只能過來麻煩你了!”夢做到此時, 木待問就醒了,他感覺有點怪,不懂老翁說的什麼意思。

宋代志怪故事——天隨子

早晨起來,木待問整理昨天看的一些書,忽然見《笠澤叢書》中的一本正放在桌案上,他拿起來一看,是《甫裡先生傳》(陸龜蒙也被稱為“甫裡先生”)。 雖然 這書前天就 拿出來了,可木待問還沒看呢。他打開書翻了翻,發現書裡寫著這樣的話:“先生有田十萬步(原注:蘇州地方風俗,250步為一畝,十萬步即400畝,歷史上100畝為1頃。所以十萬步正是四頃田地),有牛40蹄(10只牛),耕夫百餘指(十幾個人)。田地低窪,一下雨就澇。夏天只要一晝夜的雨,他的田地就跟江水混平一體了, 田也分不出是誰家的了。所以先生經常因此忍飢挨餓,糧倉裡常常一斗存糧也沒有。”這些記載正好跟木待問的夢切合了。“先生有田十萬步”這句話裡的“田”字上邊沾著兩隻死蒼蠅,木待問感到驚異,隨手把死蒼蠅弄掉了。

宋代志怪故事——天隨子

【原文】

李衛公廟

溫州城東有唐李衛公廟,州人每精禱祈夢,無不應者。紹興三十二年,郡士木待問蘊之得漕薦,謁廟扣得失。夢著紫衫獨立於田間,士子數千輩擁一棺馳去,皆回首視蘊之。明旦,以語同舍生潘檉。檉解曰:“君當魁天下,棺之字從木從官,君得官無疑,數千輩舁之,明皆出君下也。”果如其言。時同郡木子正亦夢神告曰:“明年本州再出狀元,其姓名曰木棐。”子正以為神報已,必繼王十朋之後,遂更名棐。既而棐試下,蘊之登科,子正始悟木之身乃十字,移旁兩筆,合棐之上為朋字,其下復一木焉,則十朋之後踵之者姓木,而非棐也。

天隨子

乾道六年,木蘊之待洪府通判缺,居鄉里。火焚其廬,生事垂罄,作忍貧詩曰:

忍貧如忍灸,痛定疾良已。

餘子愛一飽,美疹不知死。

步兵哭窮途,文公謝五鬼。

百世賢哲心,可復置憂喜。

通經作飢面,偉哉天隨子。

九原信可作,我合耕甫裡。

逾年,夢一翁衣冠甚偉,來言曰:“若識我乎?我則天隨子也。以君好讀予文,又大書予《杞菊賦》於壁間,頃作詩用忍飢事,又適契予意,故飄就見,為君一言。予昔有田四頃,歲常足食,惟遇潦則浸沒不得獲。忍飢誦經,蓋此時也。今子有回祿之禍,而窮悴踵之,是水為我災,而火為子厄也。然予田尚在,獨為蠅蚋所集不可耕,無有能為予驅除者,不免慁子耳。”既寤,殊不曉其言。晨起,偶整比夜所閱書,而《笠澤叢書》一策適啟置按上,視之,乃《甫裡先生傳》,前日固未嘗取讀也。篇中有云:“先生有田十萬步,(原注:吳田一畝二百五十步)有牛減四十蹄,耕夫百餘指,而田汙下,暑雨一晝夜,一與江通色,無別己田他田也。先生由是苦飢困,倉無斗升畜積。”正與夢中語合,而一田字上有二死蠅粘綴,嗟嘆甚異,為拂拭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