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背景的P2P平台是不是更靠谱?

裴红义


网贷平台存在风险,不是因为谁是股东谁会更负责,而是网贷平台基于的商业逻辑存在缺陷,隐含多个陷阱:

闭环风险管理陷阱

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信贷交易,在借款人、贷款人与银行信用中介之间构建了银行既承担信息生产又承担违约风险的刚兑模式,风险负担的责任是制度约定好的,不存在风险负担责任在借贷双方与中介间的边界不清。其理由就是,银行负责生产借款人信息就要承担借款人违约风险。随着金融的脱媒,银行生产借款人信息的功能作用下降,不再具有信息生产与独占借款人信息的优势,银行业的风险骤增。为此,银行业谋求了风险向外转移的路径:其一,以抵押、质押与担保等形式向借款人及第三方转移;其二,以强化自有资本管理向股东转移;其三,以资产证券化、衍生化等技术与工具向市场转移,由此构建了一个开放的风险管理机制。

再看P2P网贷平台,由于平台不承担借款人信息生产的责任,又没有保障借款人信息公正真实的市场机制,更没有转移风险的出口,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这个风险就在贷款人、平台与借款人之间流动,构成一个封闭的环。通常情形下,平台会发现,虽然法律说,它是信息中介平台,只负责传递信息,但实际上,却很难逃脱责任,因为这个闭环里风险没有转移的出口。

刚性兑付陷阱

当平台发现违约发生时风险转移没有出口后,又回归于传统银行业的做法,加抵押,加担保,加保险,加风险备付准备等各类信用保证与增级措施,等于对贷款人加了承诺。有承诺就必须兑付,因为抵押也好,担保也好,保险也好,都是保证,风险备付就更不用说。平台如果兑付出问题,流动性风险不可避免。最后大家会发现,除了跑路,没有他法。

大数据陷阱

金融业在产业归类上属于信息产业。大数据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产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从最传统的银行业就是因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畅通而生,其经营的模式就是规模经营借款人信息,可以说,银行业的产生就是基于大数据。基于大数据,银行知道,存款人在哪里?借款人在何处?基于大数据,银行知道哪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哪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基于大数据,银行知道什么样的人风险最大,什么样的人条件最优。互联网的优势正是聚合大数据,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卓越条件。

但是,大数据聚合不等于金融行为的产生。如新浪的P2P网贷,为了聚合大数据,采取目前互联网牺牲利润的经营方式,一切只为大数据,以为有了大数据就有了金融业务,结果必定失败。因为金融业务不同于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不成功最多牺牲自己的投资,没钱了可以不玩了,不玩了没有人会向你追债。P2P网贷不同,你是用别人的钱赚钱,且这个钱还不是你自己用,这就需要:一方面,你有为他人的钱负责的责任,另一方面,你要把钱用到能够赚钱人的身上才能赚到钱。当钱没用好,用钱的人没有钱还,出钱的人问你要,天经地义。

信息中介陷阱

对于P2P网贷,明明在经营金融业务,监管当局却不愿意将其归入金融机构队伍,将其定位于信息中介。我猜想,监管当局的逻辑就是,我规定你是信息中介,你就不是金融机构,如果你做了金融机构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违法。而P2P网贷平台,则以拚命证明自己只是信息中介为已任,其逻辑仍然是:只要我是信息中介,就不违法。

可现实是,要做真正的信息中介谈何容易。作为信息中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平台要如何保证在此公布的所有借款人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二是如果信息有误,平台要如何来负责任。先看信息保证问题。为保证借款人信息的真实可靠,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总可靠吧!但是,平台仍然会发现问题,通过征信系统筛掉了一部分不良借款人,但违约仍然会发生,且随着规模增大,违约概率也增大。再看信息责任问题。通过央行的征信系统确认的借款人信息,如果借款人仍然发生违约,投资人也即贷款人应该没话说,因为我向你公开了权威部门发布的借款人信息,投资是你自己决策的,风险发生当与平台无关。可是,目前平台公司似乎都忘记了一点,对于任何一笔借款的审查,有两个内容,一是审查借款还款意愿,即通过以往借款人守信情况的分析,确认借款人是否具有还款意愿,央行的征信系统便起到这个作用;二是审查借款人还款能力,即借款人的财务与经营状况、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及未来收益能力等,如何保证这一部分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样是平台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何保证?平台会发现,不做线下调查还不行,所以,很多平台只好又回到线下。回到线下,就肩负信息生产职能,信息是平台生产的,不仅负有风险保证的责任,且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成本优势也丧失了。这就意味着P2P网贷平台仅仅做信息中介绝对是难以维持的。

屌丝陷阱

对于P2P网贷平台的吹捧,有两个很重要的也很神圣的理由:一是认为银行业过低的利率盘剥了投资人,互联网金融就是要给投资者提供获得高收益的渠道。二是认为银行业不愿意给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剥夺了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互联网金融能够让每一个人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因此,P2P网贷平台就是为屌丝们量身定做的投融资平台,平台就是专做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

分析P2P网贷平台的生存逻辑,会发现有两个关系:其一,P2P网贷平台,是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率从银行分流出零星分散的投资人,并将其分配给小额贷款的需求者。这等于将借贷市场上具有最大风险的融资者与最不具有承担风险能力的小额投资人配对。其二,P2P网贷平台构筑了一个次级贷市场,将风险投资模式运用于借贷交易,将零星分散的小额投资人当作风险投资人,专注于次级贷的投资。在这个生存逻辑关系中,屌丝们看似成了投资的主人,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喜好自由选择自己的投资产品,但正因为是屌丝,他们就是奔着你的高收益来的,可是就是没想过要承担与高收益相匹配的风险。当风险发生了,虽然小额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可是可以用脚来投票,挤兑是平台不可回避的陷阱,这也是屌丝们的力量。


门外金融


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网贷平台靠不靠谱可能与他的股东背景有一点关系,但也是那么一点点关系。该爆雷的还是会爆雷,该推锅的还是会推锅,该不负责任的还是不负责任。

参与德先生的圈子《理财头头是道》,里面有靠谱的理财产品分析,有客观的理财知识分享,还回答一切圈友问题!

先看几家国资背景的爆雷平台,看看强大的背景股东

1.上市公司五粮液旗下网贷平台,万盈金融。他的股东可是厉害,国药集团以及上市公司五粮液。从股东背景看,兑付投资人投资款,那还不是轻松小意思?但是呢。

2.河北冀金保网贷,背后股东是经办下属单位河北金交所以及河北省产权市场。而且在国有政府网站页面都有着冀金保的大幅宣传。

3.上海生菜金融,已经被上海浦东公安局李安。运营公司融道网,其背后股东有上海科创投集团,上海国资委控股的上海仪电。

这才是冰山的一小角。企业会不会倒闭是同期基因状况有关系,并不是说他有个靠谱的股东就可以永远屹立不倒。

为什么国资背景的网贷平台也不能100%放心?

1.真国资和假国资之分。有些网贷平台的所谓国资股东都是虚假的,或者仅仅占了一点点股份,也不参与经营,也不参与决策,也不参与管理。你让股东负责,他何来负责之有?

2.从企业法来看,股东仅为其出资负责。也就是说如果投资企业经营不善,股东将自己的出资款亏完了,也就算付完责任了。股东如果没有参与网贷平台自融等违法事情,那他确实不需要另外再负责任。

3.突击退出,转移股权。很多国企为了自身声誉影响,在发现网贷平台出现问题之前,会将自己股份全部转出,之后摆脱股东责任。后续追责,情况就相对很复杂。

什么样的网贷平台才会更靠谱?对照自己的投资,能够上标准吗?

现在政策监管已经趋向明确,在没有备案完成之前,所有现存的网贷平台,都不能说靠谱。在备案完成之后,也只能说他们进行了合规经营。

就前几天,广东金融监管局何局长表态,未来可能只有极少网络借贷撮合平台能开始备案,最后能通过备案那可能更少!不要迷信国资背景公司

1.股东背景要足够强大!怎么理解,就是要有钱有担当能力,能扛得住事情。这不限于股东性质;

2.平台的合规程度极高,持续合规能力极高。怎么理解,高配置团队,存管要上、每一项都完全合规,不能做违规经营;

3.强大的盈利能力!还能持续盈利,那么历史亏损过的网贷平台基本上都没有机会。

4.强大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实收资本要高,净资本最少要5个亿以上把,股东愿意无条件支持,能有顶得住逾期和垫付的资金。

不要将命运寄托在担保和股东上,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要认真分析平台,以及适当避险。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只能说是相对靠谱一些,但不是绝对靠谱的,一个平台经营再好,有两种风险是抗拒不了的,一是政策风险、二是挤兑

为什么现在p2p这么惨,因为曾经的六千多家公司里假的太多,但是真的也不少,可是因为假的跑路的多,真的反而遭连累了。

举个例子:因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你在俩家公司投资了,其中一家跑了,你会怎样?你会想尽办法把另一家的钱拿回来即使公司还很稳定,好的公司就要面临着挤兑,大家都来要钱导致回款慢,回款一慢大家更恐慌,另一个公司也就废了

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是很好的,但是最后不会剩下太多公司,剩下的利息也不会很高了


漂亮的小蚊子


非法网贷不除,社会不稳,国家不安,百姓不宁,因其本身就是黑恶势力对社会和百姓的犯罪,扫黑除恶任重道远,必须彻底铲除一切非法网贷,套路贷,高利贷,校园贷,让社会恢复宁静,使百姓尽享太平!


悠悠闲人


网贷、套路贷严重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产生一系列的暴力催收、肉偿、恐吓等黑社会性质团伙,致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严重危害社会、危害百姓。坚决支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网贷、套路贷团伙,严查网贷、套路贷资金来源及其支持平台,还社会一个平安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幸福的生活。


健康宣传使者


不是,可以这么说,所谓的国资,要不是假的,要不和国资可能粘点边,也称自己是国资,要不就是出了问题,国企也和你分的远远的。p2p最重要的是看底层资产,是不是小额分散,这是核心,看你是不是踏踏实实做这件事,和什么国资系,上市系,经过几轮融资,毛关系没有,看国资系无非是觉得出了问题国企兜底,你看过银行买了理财,出问题,他银行承认的?自己都不承认自己,还指望别人替你撑腰?


谈吐大师


p2p是;p是借钱给平台的人!2是平台!另一个p是在平台借钱的人!平台的职责是把有借出钱的信息传递给有借钱需求的人。并调查记录匹配双方信息!适合搓和双方发生借贷行为。平台收取百分比的中介信息费。这才是p2p设计的初衷!而不是当下的p2p。

干着银行吸储与借贷的事!又兼着储户担保和借贷讨债的活!同时还干着钱过手时沾点油、擦点肉肥自己的事!同时又没有银行的资金、资产、资格实力!又没专业金融管理能力!又没专业风控监督调查能力!借贷门槛又低!加上当前鼓励消费、超前消费盛行!社会道德与信用降低!真想不出有多少平台能生存下去!现在的p2p平台就是有的人戏称;骗又骗!骗2骗!骗两头!两头骗!到最后!都玩完!


欢乐齐分享


有几个观点,可供:\r 1,国资背景,首先想到的就是国有资产,当然实力雄厚,这点毋庸置疑。\r 2,平台相对来说会比较规范,风控更严,大多数有很高的工信力。\r 3,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更大,资源更多。会受到更多“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r 以上就是几个观点,欢迎补充。


五十一a


P2P的灾难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灾难,受害人数之广,受害金额之大,受害者结局之惨,都是触目惊心的!行业已经彻底崩塌,现在合规,不等于不出事,出事了再跑就来不及了!


大连体检咨询


我就问你中华财险:

1、为厚本金融站台、背书,承诺为出借人全线承保,你现在鼓动出借人报案,算不算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2、你中华财险收了保费,却不给被保险人出保单,这算不算骗保?

3、出险了你不按合同约定理赔,各种推诿各种甩锅,这算不算老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