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川军名将,谁能排前五?

历史知事


我觉得“川军”是特指民国时期以四川为根据的军阀武装的别称,和四川籍军人不是一回事。不应该把四川籍军人等同于川军将领。


比如说刘伯承元帅、陈毅元帅以及那些在国民党中央军系统内任职的四川籍军人如廖新楠、尹可宽、范伯超等也都不能算作是“川军”将领。


而近代以来“川军”部队一直未能摆脱曾国藩时代开始“兵随将有”的团练武装思想,“川军”部队被视作军官们的私人财产,依靠师生、同学、亲戚的联系为纽带,只唯上,不唯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比如整个抗战时期以及后来国内战争时期军功最卓著的第20军,其实就是杨森的“杨家军”,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最后起义,20军三任军长分别是杨森、杨森侄子杨汉域、杨森另一个侄子杨干才。


在这种环境下“川军”军官的人脉关系比军事才干更为重要,因此,“川军”这个国民党武装派系里还真的很难说谁的指挥才能更高。


这里我要说一下现在互联网上对抗战时期“川军”殉国将领多有溢美之词,我觉得其实这没必要。这里我主要说两个典型。


第一就是在滕县殉国的王铭章将军,王将军壮烈殉国是事实,但是川军122师在滕县的表现以及王将军指挥实在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根据山东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悲壮之役——记1938年滕县抗日保卫战》里收录了李宗仁和何应钦的相关回忆,参战部队上报的战斗详报,参战人员的回忆,电文档案,以及当时社会各界的相关报道。

这张122师死伤表制作于1938年5月,此时距离藤县保卫战已经过去两个月,从这张表格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截止1938年5月,122师阵亡军官人数为6人。


从台儿庄战役后122师代师长王志远的报告看,滕县战役122师参战官兵3714人,战死111人,负伤166人,失踪476人,其中军官阵亡6人。


第二是抗战后期殉国的38集团军李家钰将军,李将军是抗战中殉国将领中军衔最高将领之一,因此对他的溢美之词非常多,但事实上李将军在抗战期间许多行为并不符合他抗日名将的身份。


比如《安徽史学》2007年第6期名为《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的走私活动》论文里就披露李将军在抗战中许多违法行为,而且其史料来源非常硬核。(《国防最高委员套呈卅八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走私贩毒等事宜》(1941年8月),二档馆馆藏)



事实上整个抗战期间“川军”系统里表现最好的是我之前所说的杨森、杨汉域所指挥的第20军。


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党将参战100多个师进行评比,20军133师排名第11。整个淞沪抗战期间,第20军阵亡3706人,伤7049,失踪241人,损失大部分兵力。20军撤出阵地后全军只能缩编为一个战斗团。


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第20军赴赴武宁参战,在25天的战斗中20军133师始终坚守阵地,破坏了日军从鄂南包围武汉的计划。此战另一个重大意义时这是“川军”各部参加抗战以来第一次完成坚守任务。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20军在影珠山战斗中成功全歼日本集成大队,击毙日军大队长山崎茂,不但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唯一全歼日军加强大队(加强营)的军队,也是抗战中“川军”各部里第一次成建制全歼日军大队。


1945年大反攻期间,第20军又接连收复桂林、灵川、兴安和全州。


因为第20军战功卓著,20军也成了抗战胜利后极少数获得美式装备补充的杂牌军队。


从这个角度讲,“川军”系统里抗战期间表现最好的三名将军分别应该是杨森、杨汉域、杨干才。


兰台


才给五个名额吗?四川近代史上的名将可远远不止五个,而且个个都称得上文武全才,军政皆通,为中国之今日成就,作出卓越贡献!用排名来比较他们的贡献是对他们不尊重的。只能细述他们的功绩之一二,以示敬仰和缅怀。

朱德总司令,红军之父!新中国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终身最亲密的战友和伙伴。朱毛自井岗山会师合作,经短暂磨合,即成终身挚友,并长时期地位相当。中央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至解放时会议挂像,都是朱毛并列。在重多关键时刻,朱老总都是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毛主席多次表达过朱毛不分家。朱老总在军队中威望是极高的,可以说是军队中的“神”和“灵魂”。作为副帅的彭德怀,后起之秀林彪等,都对朱老总无比尊重,就不用说其它人了。这绝不是有些人理解的,朱老总很少具体指挥战役而低估朱老总的能力和威信,严格说从红军时期至解放军,军队只有一个“帅”,那就是朱总司令。国共双方都认定的。

刘伯承,川中名将,解放军“战神”!红军时期就是红军总参谋长,抗日时期率129师坚守在太行山上,打出无数精典战例。解放战争,不惜重大损失,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响战略反攻第一役,淮海战场与华野配合天衣无缝,打赢逐鹿中原的大决战,再挥师大西南。解放后在南京办军校,为解放军正规化培养大量高级将领。

邓小平,与刘伯承搭档,从太行山上直致全国解放,刘邓大军之名威震华夏。淮海战役任总前委书记,授衔时有授元帅之资格。十年动乱结束后,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搞改革开放,才有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毅,井岗山会师后,一度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是井岗山初期三巨头之一,坚持多年江南游击战争,抗战时期为组建和重建新四军做出卓越贡献。慧眼识才,发现和推荐粟裕,为不常有之“伯乐”,并全力支持和树立粟裕权威,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文思敏捷。解放后接手大上海,并很快让上海真正掌握在新政府手中。

聂荣臻,黄埔军校时即为教员,红军时期与林彪共掌红一军团,一路血战为长征中的开路先锋。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建出最佳根据地。解放战争在大量部队和干部抽调东北的情况下,仅两个兵团牵制住傅作义集团五十多万兵力,并取得石家庄、新保安等重大战役胜利,联合林彪、罗荣桓指挥平津战役。解放后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真正让国家成为大国的重要领导者。

四川历来出英杰,远远不止五个!特别是抗战时期,刘湘、杨森、邓锡侯等川军将士,义无反顾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王铭章、李家钰、饶国华等无数将士牺牲,体现出“川人从未负国”之精神!壮哉,川人!壮哉,川军!





净月暖阳


1、熊克武:孙中山的人,广州黄花岗起义幸存者,川军之首。为什么?因为刘伯承、贺龙、周西成都是他的手下。战绩: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靖国之役、靖川、逐刘存厚、讨贼之役;打过溥仪、打过袁世凯、打过刘湘、打过刘存厚、打过杨森、打过唐继尧…这还不算,他打过自己人!厉害吧!是四川游戏规则的制定人!

2、刘湘:四川军阀的最后胜利者。北洋军阀系统余流,最后投降南方常凯申!组织带队出川抗日,大老。自持有17镇新军家底,打过所有人(连红军都敢打,败多)!

3、杨森:春熙路步行街的创始人。在统一之战中差点统一四川,个性强。第一个参加北伐,朱德总司令给他当过政委。厉害吧!更厉害的是老蒋让他抓吴佩孚,他说不;老蒋让他抓朱德,他也说不;后来朱德让他抓蒋介石,他还是说不!抗日战争不用说了;至于个人生活,娶了多少个媳妇地球人都知道了,这里也不说啦!由于不讲江湖道义,四川人都恨他,反正只有西安杨森没有四川杨森!

4、刘文辉:多宝道人,四川主席、西康王。最后的胜利者!参加了解放军,因为他弟弟有个万恶的收租院被清理,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活到了1976年。1932年差点点打败刘湘!

5、邓锡侯:水晶猴子🐒,四面玲珑,是四川的阎锡山。他的手下有遂宁王李家钰、合川王陈书农、南充王罗泽州、陇南王邓国璋,掌握造币厂!

其他还有:刘成勋、田颂尧、赖心辉、吕超、何光烈、刘存厚、王瓒绪、蓝文彬、谢德堪、黄隐、郭汝栋、吴行光、陈国栋、周刚道、刘斌、张冲、石青阳、颜德基、陈洪范等等,要么就别人手下、要么就是昙花一现!


蔡大哥111


自古四川名将辈出,无川不成军。古代名将有:甘宁、王平、马忠、黄权、张嶷、严颜……。近代有朱德、刘湘、杨森、刘伯承、邓锡侯、陈毅、玉铭章、聂荣臻、饶国华、罗瑞卿……。看四川名将,当数一代武圣朱德总司令。朱德伟大而光荣的一生,是近代中国革命见证者、参与者、指挥者和主要领导者。他出生于清光绪年间(一八八六年),见证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悲惨历史(一九00年)。见证了腐朽的清王朝的灭亡,参与了推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义举。指挥了向反动当局打响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义失败,朱德高举起义军大旗,为革命保留了革命火种。朱德领导了湘南起义(一九二七年年底),带领湘南起义部队近万名官兵会师井冈山。和毛泽东一道,缔造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工农红军。朱毛共同开创了中华苏维也革命根据地,缔造了苏维也工农政府。毛泽东任苏维也政府主席、红军总政委。朱德任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在朱毛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对苏区四次围剿。遵义会议,朱德力挺毛泽东重新回到党和红军的领导核心。张国焘分裂党中央,另立中央。朱德大义凛然坚决反对,迫使张国焘放弃伪中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带领红军北上,三军胜利会师于陕北。毛泽东称赞: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抗日战争暴发,朱德亲率八路军挺进太行山。亲自设计指挥了平型关战役,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战役。为减轻人的的负担,朱德提倡开发南泥湾。延安党政军民齐动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延安各届隆重举行,朱德总司令六十大寿庆祝活动。毛泽东提词:人民的光荣!刘少奇提词:朱总司令万岁!周恩来祝酒词:您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您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参与者、伟大的领导者!延安人民送匾:人民的大救星!西北坡见证了,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共同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奋战,终于战胜了国民党的蒋家王朝。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他们的亲密战友们,走上了天安门城楼。共同检阅了他们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民族得到了重生,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之际,让我们共同怀念为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英雄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让我们共同怀念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们!


扬州那些事


所谓川军,其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指的是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里的四川军队,这是一支半独立的军队。川军的前身是清末时期清政府在四川编练的新军,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通电宣布独立,四川也不例外,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全国各地都陷入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之中,但是四川的军阀混战尤为严重,据统计,从辛亥革命发生(1911)到二刘之战结束(1933)这22年间,四川军阀之间爆发的大大小小战争共约470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29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其战争之频繁,在全国也可谓是独此一家。

虽然川军军阀混战打得欢,但是抗日大外战却毫不含糊。抗日战争期间,一共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占全国兵源四分之一,伤亡64万,占全国抗战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抗战八年间,川军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几乎参加了所以的大型战役。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很多昔日的川军军阀,都义无反顾的加入战场,同日军做殊死搏杀,保家卫国,下面介绍川军中几个著名的抗日将领。

一 刘湘

"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中华民族为巩固自己之生存,对日本之侵略暴行,不能不积极抵抗!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山川之险要,人口之众多,物产之丰富,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是近代四川的一代枭雄,由于他作战勇猛,所以在四川军阀中号称“巴壁虎”,又叫“刘莽子”。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都极为老辣。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后,刘湘成为四川省主席,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刘湘)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命令川军各部组成第二路预备军,以刘湘为总司令,出川抗战。当时刘湘正身患重病,很多人都建议刘湘不必随军出征,坐镇四川就行了。但是刘湘执意要抱病出征,率首批10万川军出川抗战,说要和日军血战,来赎回川军20余年来“打内战”的罪过。

但是,蒋介石则想的是利用川军抗战,来肢解川军,实现对四川的控制。国民政府先是委任刘湘为第七战区长官,督师抗战,但是却将川军的两个集团军分别划入了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和程潜的第一战区,等刘湘到达南京接受任职时,他手下的川军早已经没了,而他的第七战区防区也不知道在哪里,他本人也处于军统特务的监视之中。不久,刘湘病发,吐血而亡。刘湘一死,川军群龙无首,再也没有谁能为川军说得上话,川军就像是一群没了爹妈的孤儿,被各个战区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受尽白眼。

川军由于没有物资给养,只能靠哄抢,砸军械库,甚至骚扰百姓自己解决。许多战区长官都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也有意借此机会裁撤川军,幸好李宗仁求情,暂缓撤并川军编制,将川军收留在自己的第五战区,并补给物资,川军这才保存下来。

二杨森

"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杨森也是四川实力派军阀,和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杨森的第20军,是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淞沪会战时,第20军的二十六师,是打的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4000多人,到撤离战场时,是剩下600人,伤亡率高达85%。长沙会战时,第20军是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可谓战功卓著。

(杨森)

三李家钰

"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李家钰绰号李矮子,是四川军阀派系中军官系的首领,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出川,后被授予第47军军长,长期在晋东南作战。

1938年春,李家钰部编入"第二战区东路军",这是国共双方共组的一支军队,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在统一指挥下,李家钰率部在东阳关、长治一带同装备精良的日军入侵部队下原熊弥的108师团104旅团一万多人展开激战。长治保卫战中,李家钰军104师312旅624团据城死守两昼夜,在日军飞机、大炮轮番轰击下,北门陷落,官兵奋勇对敌展开肉搏巷战,毙伤敌寇一千余人。

1939年,李家钰升任第三十六集团军司令。1944年,在豫桂湘战役中,国军大败,处于豫西的部队全线转移。由于李家钰的36集团军是杂牌军,奉命留下来做掩护。

司令部直属队转移到河南陕县秦家坡时,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

指的一提的是,李家钰是少数同共产党军队相处很好的国军将领,多次配合八路军及游击队作战,194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由武乡赴洛阳开会,途径李家钰驻地,李家钰派一个连前往迎接并设宴款待,第二天又增派一个加强连护送朱德过日军封锁线。

(李家钰)

四 王铭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内战从此结束,今后全民全军精诚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洗雪国耻,此诚国家民族之幸……此间正按中央整军方案,进行部队编练,以期达到枕戈待战,朝令夕发共赴国难。"

同大多数四川军阀一样,在抗战之前,王铭章卷入军阀内斗之中,还参加了对红军的“围剿”。卢沟桥事变后,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抗战,1937年9月中旬,王铭章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的罪过,随后率部奔赴抗日前线。

台儿庄战役时,王铭章所部奉命防守藤县,不料日军万余人避开正面阵地,直接攻击藤县县城,而县城守军只有不到三千人,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只有二千人作用。敌强我弱,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王铭章决定誓死坚守藤县。在巷战中,王铭章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 王铭章牺牲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王铭章)

五 饶国华

“此次奉命出川抗战,誓竭股肽之力,继之以坚贞,用尽军人天职。……决心率所部效命疆场,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1937年9月,饶国华率部步行2000里,于11月到达前线战场。此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上海、苏州相继失守,日军兵锋直指南京,饶国华部奉命驻守广德。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将宣城至广德的铁路干线炸毁,补给中断,饶所部被日军三面包围。而上峰不仅不给他增援,还命令他反击收复失地,此时饶国华手中只有一个营的士兵,被日军包围于十字铺据点,如果撤退,就会被上峰安上一个不听指挥,临阵脱逃的罪名。面对日军的劝降,他宁死不屈,举枪自杀。

(饶国华)


一卷青史


川军名将辈出,排名没有标准。借此机会介绍三位抗战中的川军名将。

在抗日战争中,川军将领出川抗战,与日寇殊死搏斗,血战到底,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饶国华,1894年12月7日生,四川省资阳县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人,川军第145师师长。在安徽省广德县抗击日寇十八集团军牛岛师团的战斗中,弹尽粮绝,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陷入日军包同上之中,他怒吼到:“小日本,当年威廉二世强盛一时,不免败亡,今日你虽猖獗,终有破灭的一天。”1937年12月1日凌晨2时许,他自杀身己,实践了他“以保卫国土为己任”的誓言。新中国成立后,省人民政府决定追认饶国华为革命烈士。

王铭章,1893年生,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1938年在台儿庄会战中,他率部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面对数倍于我的日寇,面对二十余架日本战机的狂轰滥炸,他誓与日寇血战到底,没有后退一步,战斗中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壮烈殉国。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蒋介石亲笔题词“死重泰山”。

李家钰,1892年4月25日,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仅在长治保卫战中,李家钰军104师312旅624团据城死守两昼夜,在日军飞机、大炮轮番轰击下,北门陷落,官兵奋勇对敌展开肉搏巷战,毙伤敌寇一千余人。1944年5月21日,李率集团军在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圈。在敌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中弹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事迹与日月同辉,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zj史海拾贝


1、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加藤大队。是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2、刘湘(1888-1938)中华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字甫澄,四川大邑人,一级陆军上将。蒋介石先将从川北出川的二十二集团军调往山西,划入阎锡山二战区。当由川江出川的二十三集团军到达汉口时,蒋介石又将其划归程潜第一战区,拱卫南京外围。等到刘湘到达南京时,他第七战区防区何在,任务是什么都还道,手下的川军就全没了,刘湘完全失去了对川军的控制,不久就病死了。

3、邓锡侯(1889年-1964年),号晋康,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后称二十二集团军)。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后称二十二集团军)。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滕县一役,川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防滕县与日军展开惨烈血战。

饶国华:川军第145师师长。抗战中在广德、泗安和敌军作战,因属下临阵脱逃而丢失阵地,他深感指挥不灵,愤而自杀,陆军中将追晋二级上将。治军严明,统帅有方,以勇武忠贞、良心血性、明义知耻、遵礼守廉为要目,督训其师。他与士卒同甘共苦,与将士谈家常,进寝室、下厨房、上厕所检查清洁卫生,关心士兵生活。对财务更是一丝不苟,时常核对帐目,军费开销,多半公布,人才录用也很民主。饶国华心直口快,性情豪爽,襟怀坦白,办事公允。他说:“赏赐为着激励将士,处罚以防将来祸患,赏赐不当就是私情,感情用事就会偏颇;处罚不当就是枉屈,委屈部下就要涣散。”当时蜀中部队众多,士兵经常开小差。饶国华的部队依然按规定放假,假满归队或战后点名,人数反而增多。王铭章: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范绍增,傻儿师长原型,率八十八军出川,在江西东乡一带同日军作战;次年夏,又转移浙西作战;冬,调太湖张渚地区担任防守。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指挥敌伪.两万多人进犯,在宜昌一带展开激烈的拉锯战。范亲临第一线督战,终于击败日军。民国30年春节时,老百姓慰问范部。范在张渚各界劳军会上说:这回打日本人,不是老百姓帮忙,还是打不赢的;二回我们不把仗打好,老百姓要吐我们口水!杨森,20军,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


向阳愿景


川军最能打的战将,个人认为非刘伯承莫属,在全国进前三也不奇怪。四川人虽然生活在四川盆地,身体个头都不怎么大也不够强壮,但骨子里的血性也是满满的。抗战时期,川军在全国各地血撒疆场,一杆“死”字旗荡气回肠,轰轰烈烈……

我觉得大家没得必要去争执川军、湘军、桂军哪个省的军人能打,都是中华好儿男。个人觉得川军的牺牲精神和战斗精神确实很值得讴歌,川军对日作战斗志昂扬,却很少有俘虏。

四川盆地,被誉为天府之国,物产丰富,自给自足能力很强。可能是由于盛行袍哥文化,四川人在本地军阀内战时,不管是军队还是社会上混子,一旦打起来都怎么下狠手,毕竟袍哥是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是袍哥人家,哪个栽了下个矮桩,赢了见好就收就是,都不愿意做绝了。所以内战打得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上面将领如此,下面的兵哥也就稀里糊涂的装傻充楞得多。所以,川军内战外行确实如此。

但是,鬼子侵略中华,烧光杀光抢光得罪行一下子把川人的血性高涨起来。然后从上到下,爱国激情彻底喷发,三百多万川军浩浩荡荡,誓死赶走小日本……绝不苟且偏安盆地,外战还是打得杠杠滴。

特别要提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川人在自己饿起肚子的情况下,全川其中140来个县都在饿死人的情况下,总共为全国京津沪等地区输送粮食147亿斤,还有猪肉禽蛋之类……

总之,川人的牺牲精神确实难能可贵,壮哉。所以,出个刘伯承这样的战将也就不足为奇了。


啄文


中国历史上说到名将的时候,四川是不得不说的,毕竟川军是极富盛名的。尤其是在国家处于为难之中的时候,川军都会踊跃的站出来救国救民于危难之中。所以,说到川军人民对他们是充满敬仰之情的。

要说川军名将当中,谁能排前五。就不得不说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他们分别是朱德、刘伯承、陈毅和聂荣臻。

另外一个就是邓小平,我们都知道邓小平是改革家和政治家,但是,同时他也是川军名将,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他和刘伯承带领的刘邓大军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可以说只要说到红军大家就会想起朱德,想起红军之父来。

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正好是在德国,他认识了周恩来,然后经过周恩来的介绍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和周恩,毛泽东等人,一起领导了中国的革命。

大家都知道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组织这支起义的领导人,正是周恩来和朱德。也正是南昌起义,打响了党反对国名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一支属于为人民而战的军队。

朱德在和周恩来建立了第一支为人民而战斗的军队之后,朱德紧接着又向南到了井冈山,开始和毛泽东一起带领红军,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历程。

他们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让中国的革命从井冈山,燃烧到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他们带领人民的军队,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一起开展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给以日军以沉重的大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伯承将军,关于他的事迹,大家也是早就烂熟于心的。

我们都知道他有军神的称号,早年他参加革命的时候,因为子弹打入到了他的眼里,在德国的医生,给他取子弹的时候,他竟然没有用麻药,而且整个手术,他都是在数着医生给他割了多少刀?

手术好了之后,他说到总共74刀的时候,德国医生简直惊呆了。

德国医生被刘伯承的勇气所折服,并称呼他为“军神”。

刘伯承更为我们所熟知的是,他和邓小平一起,在太行山一代打日本鬼子的故事。正是因为他当年指挥打八路军,在华北平原上,曾三次打的日本兵团换主帅。刘伯承和邓小平,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他带领的中原野战军解打的淮海战役,更是深入人心。他们为中国的解放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聂荣臻元帅和陈毅元帅,也是那个时代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的身影永远都是穿梭在第一战线,和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

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努力,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英勇杀敌,才为我们建立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他们永远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为伟大的领导人,他们才是最为英勇善战的。所以,说到川军排名前五的名将,我就想到了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和邓小平。


不才讲史


提到民国历史就不能不提到川军,川军对于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爆发一直到全国解放,几乎每一场重大战役中都可以看到川军的影子,在此期间也有很多将领表现突出,被记录在战争史册中,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在近代史中排名前五的川军名将。

1、 刘存厚

刘存厚是北洋政府时期的陆军上将,被奉为将军府崇威将军。刘存厚曾经中过举人,也在日本陆军士军学校学习过,后来在云南担任过讲武堂的教官,此后参加过辛亥九重起义,刘存厚后来被认命为川军参谋长,1912年成为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此后参与多次战争并获得战功,在1924年时被授予陆军上将衔,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23军军长。刘存厚在1933年时因为围剿红军失利而失去了职务,此后刘存厚就一直定居在台湾,并成为了总统府国策顾问。

2、 尹昌衡

尹昌衡是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也是将军府盛威将军,1902年尹昌衡加入了四川的武备学堂,后来去日本留学,在学成后尹昌衡回国担任了广西督练公所编译科长兼陆军小学堂教习,1911年被任命为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并开始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川军发生了兵变,尹昌衡当时奋勇出身平定了这场暴乱,他后来被封为军政府都督。后来尹昌衡得到袁世凯的重用,但是也被袁世凯撤过职,在袁世凯死后,尹昌衡被黎元洪就从狱中救出,此后不再涉足政坛。

3、 胡景伊

胡景伊是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毅威将军,在1901年时胡景伊去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四川陆军武备学堂监学兼教习,1911年胡景伊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开始追随袁世凯,在袁世凯遭到各方讨伐时胡景伊曾经率军镇压过讨伐军队,在1914年被授予将军府成武将军,后成为毅威将军,胡景伊在1938年时被认命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成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4、 周骏

周骏是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翔威将军,1902年周骏考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去日本留学,1913年参加过镇压二次革命,1923年曾经被认命为四川盐运使,在39岁时离世。

5、 周道刚

周道刚是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将军府保威将军,周道刚同样有过日本留学经历,后参加过多次战役,并受封上将灯头衔,1925年周道刚担任过四川善后会议副主席,截至1945年曾两次当选民国参政会参政员,1953年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