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大俠"——甘鳳池

甘鳳池,江蘇南京人,清代著名武術家,生卒年不詳。先後拜黃百家、一念和尚為師,精內外家拳,善導引之術。江湖人稱"江南大俠",著有《花拳總講法》。

清代

甘鳳池是位名震四方的江湖大俠,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義士鳳老爹寫的就是他。甘鳳池原是南京人氏,自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自幼不喜讀書,卻愛好武功,結交江湖俠客,十幾歲時,就以"提牛擊虎的小英雄"名揚江南。《清史稿·甘鳳池傳》說他勇力絕人能提牛。

甘鳳池聽說拳家多出浙東,如張松溪、單思南、王來鹹、黃百家等都是明朝以來的內家拳家,稱雄江南。他決心去浙東求師深造,便離開金陵,隻身來到四明山。當年的四明山,山林茂密,古木參天,經常有猛虎出沒其間,當地人都不敢單身入山。

當時浙江餘姚城有位內家拳家黃百家,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學家黃宗羲之子。黃宗羲在清兵南下時,曾招募義軍,成立"世忠堂"進行過武裝抵抗。明亡後,他要求百家舉業習武,繼承自己的抗清主張。黃百家拜王來鹹為師,盡得內家之妙,功夫精深。

這一天,黃百家聽說縣城高升客棧來了個打虎小英雄甘鳳池,覺得有點來頭,便特意來到客棧訪問,正好遇見甘鳳池,經過一番試煉,百家收鳳池為徒,將內家拳等武術一一傳授給他。三年過後,黃百家把甘鳳池叫到身邊說:"老夫的全部本領都已傳授給你,如今,離本縣八十里的大嵐山上,匯聚著各方英豪,行仁義之師,你練就一身武藝,要為人民仗義行俠,正可到那裡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後來甘鳳池即在那裡又拜一念和尚為師學習少林拳法,並開始他一生行俠仗義、行醫濟世的傳奇。

傳說他曾協助女俠呂四娘闖入清宮行刺雍正。此事雖然與史無據,但也說明他多少有"反清復明"的思想。

實際上甘鳳池結局並不好。雖然甘鳳池武藝高強,江湖之上名氣很大。但他早在康熙時期曾在浙江參加過反對朝廷的"朱三太子案",並在雍正時期,又聯繫張雲如等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並準備於雍正八年秋天舉事。雍正七年(1729年),李衛偵破了這一犯罪團伙。甘鳳池被雍正的愛臣李衛捕獲後變節,把自己所在的反清組織的人全部都出賣給了李衛。大俠不符合嘛,作為大俠怎麼可以扣頭求饒呢,作為大俠怎麼能夠自首官府呢,作為大俠怎麼能夠背叛同夥呢?但是,這才是現實的社會。 不過甘鳳池最終還是被判處死刑。

甘鳳池在歷史上也並非是虛構的,關於他的事情在《清史稿》有甘鳳池傳,雖然字數不多,但也算青史留名了。

首先,甘鳳池確實武術高強,在清史稿中記載他少以勇聞,也就是說在年少的時候,就因為勇氣聞名家鄉了,為此清史稿還舉了兩個例子。

清代

清代

第一個例子是有一個叫張大義的人,聽聞甘鳳池的大名從濟南專程前往來比試,當天晚上張大義酒喝多了,非得要甘鳳池和他比武,甘鳳池一開始不願意,張大義不行,非得動手,結果一個回合就被人打飛了。

再一個就是和馬玉麟的比武,這個馬玉麟輕功很好,這個馬玉麟一開始居住在揚州的一個大戶人家裡面當護院,結果甘鳳池來了,一下就冷淡了他,他心中不服,要和甘鳳池比武,前幾次比武兩個人都差不多,甘鳳池對人也承認他的武術很高,這個馬玉麟越發得意起來,非得和甘鳳池比個高下,結果真比武,幾招就輸給了甘鳳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