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永遠只賺你眼睛看到的利潤,不要去賺你妄想的利潤。

一天,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成熟的季節,地裡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乒,就陸續走進了麥地。

地裡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以為最大的麥穗還在前面你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突然,大家聽到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裡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 ;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蘇格拉底的弟子們聽了老師的話,悟出了這這樣一個道理:人的一生彷彿也是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了那顆粒飽滿的“麥穗”,舊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單把眼前的麥穗拿在手中,才是實實在在的。

在股票市場裡,每天都有上漲的股票,每時每刻都有賺錢的機會,就像一片麥地一樣,每個投資者都希望拾到一隻最大的麥穗,然而一波行情做下來以後,很多人卻兩手空空甚至虧損,其原因就是輸在心態上,他們不停的追逐熱點,不停的尋找黑馬,不停的換股,不停的追漲殺跌,他們總想找到那個最大的麥穗,結果卻往往什麼也得不到,機會和時間卻在他們的追漲殺跌中悄悄流逝。

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必須要有一個成熟的心態,永遠記住:你手裡的麥穗就是最大的,踏踏實實,不要好高騖遠,只賺取屬於你的利潤。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成交量與價格的關係看股價趨勢

1、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增而上漲是股市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種量增價漲關係表明股價將繼續上升。

2、在一個上漲波段中,股價隨著遞增的成交量而上漲,突破前一波的高峰,創下新高後繼續上漲,然而此波段股價上漲的成交量水準卻低於前一波段上漲的成交量水準,股價突破創新高,成交量卻沒創出新高,則此波段股價漲勢令人懷疑,可能是潛在的反轉信號。

3、股價隨著成交量的遞減而回升,股價上漲時成交量在逐漸萎縮。成交量是股價上漲的原動力,原動力不足是潛在的反轉信號。

4、長期下跌形成谷底後,股價回升,成交量並沒有因股價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欲振乏力,然後再度跌落至先前谷底附近或高於谷底。當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於第一谷底時,是股價上漲的信號。

5、股價向下跌破股價形態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同時出現較大成交量。此是股價下跌的信號,表明趨勢反轉,形成空頭市場。

6、股價下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出現恐慌性賣盤,隨著日益擴大的成交量,股價大幅下跌,繼恐慌性賣出之後,預期股價可能上漲,恐慌性賣盤所創的低價不太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跌破。恐慌性拋盤大量出現往往意味著空頭行情的結束。

如何分析股市成交量?

1.在一波牛市的最後階段,成交量多數會放大,反映股價已見頂部,之後,股票的快速下跌,成交量也會放大,對於急跌之後的反彈,成交量會逐步收縮,這反映升勢已經結束,後市要進一步回落,是如何分析股市成交量的要點之一。

2.如果股價在完成第二個頂部會後,繼續震盪上升一段時間,這時成交量開始逐步收窄,隨後股價下跌並伴隨成交量放大,這表明市場見頂。

3.經過連續的下跌(幾周或幾個月甚至幾年),股價的波動幅度逐步收窄,量能萎縮到極致,這將表明股價已經接近尾聲,將要見底回升,是如何分析股市成交量要注意的一點。

4.如果股價首次急速反彈,隨後股價進入整固,在整固期間成交量萎縮,整理一段時間後,股價再次上升,而成交量增加,這樣表示股價已經扭轉跌勢,轉入上升趨勢。

量價關係買賣股票

1、帶量突破就跟進

我們拿中興通訊舉例,股價在前期以放量的陽線突破前期箱體的壓力,籌碼峰低位集中,說明股價主升浪的空間被打開,隨後我們可以看到股價一路的飆升,所以接下來大家看到有個股是以放量陽線突破平臺壓力的話記得多關注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樣我們可以看到最近案例衛星石化不就是這樣選出來的麼,這就是技術分析的作用。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2、低位放量就要跟,跟錯也要跟

低位放量是好事,通常是資金介入吸籌,主力試盤的跡象,看拋壓的大小,後期上漲概率大,拿最近的隆華節能舉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關注到這票就是因為股價已經從11塊跌倒5塊錢,在5塊錢附近成交量開始一路放大,在這個低位是很典型的主力資金開始介入,要不然散戶是沒有能力有這麼大的成交量,所以我們看到股價在最近重心不斷上移波段收益也是非常不錯。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3、高位無量就要拿,拿錯也要拿

高位指的是股價處於或接近歷史高位,高位無量橫盤走勢,是典型的上漲中繼形態,此時不宜輕易出局。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高位橫盤時成交量萎縮嚴重,而且往往是上漲有量下跌無量,到最後能夠打破平衡再度向上時,我們才能真正確定新的行情又來了。大家看鴻特精密就是比較好的例子,股價在前期放量拉昇翻倍上漲,隨後在高位無量盤整,要只知道如此縮量的情況主力是根本沒有空間出貨的,所以我們看到在洗盤一段時間主力再度向上拉昇。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講完買入信號的,我們再來講觀望和賣出的,這也同樣重要避免我們買在不該買的地方

4、低位無量就要等,等錯也要等

無量是因為主力還未做好拉昇準備,不斷在吸取低位的大量籌碼。一旦吸籌差不多,會進行拉昇,當股價放量就是大幅拉昇的時候,我們來看漫步者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什麼一直建議大家關注不要下手,就是因為成交量沒放大,也沒突破箱體壓力,你不知道主力要在低位橫盤震盪吸籌幾個月,可能拿3個月都不見漲,我們何不等放量突破再介入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5、高位放量滯漲就要跑,跑錯也要跑

個股經歷一波較大漲幅後,股價已經處於高位,但成交量不斷增加,股價卻一直停滯不前,表明此時已經出現高位量增價平的現象,大概率是主力開始出貨,說明獲利盤套現鎖定利潤的意願已非常堅決,投資者應該及時離場。前期的老妖股柘中股份,在第一波拉昇之後,第二波反彈成交量創新高,但是股價卻沒怎麼漲反而在高位震盪,典型的主力出貨,隨後我們看到股價一路陰跌套牢不少股民。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如何通過成交量去識別主力是否建倉?

(一)橫盤建倉

股價在經過漫長的下跌後,主力開始入駐建倉,使得股價逐漸止跌企穩,形成橫向盤整格局。由於主力在這一區域調動資金進行收集,強大的買盤使股價表現得十分抗跌,圖形上形成一個明顯的平臺或箱形底的形態,股價方向不夠明確。這種方式往往時間較長,一兩個月、半年甚至更長,其間股價起伏極度疲軟,又沒有明顯的放量過程。但是,如果單純橫盤的話,將使市場中的拋盤迅速減少,不久就會出現沒人拋售的現象,這時只能採用震盪的手法,逐出部分意志不堅定的投資者,成交量會略有活躍跡象,但由於沒有大陽線、大陰線,不容易引起短線投資者的注意,使主力在橫盤中吸貨的意圖得到極好的隱蔽。在低位長期橫盤的股票一旦啟動,其漲幅往往十分驚人,“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說的就是這種形態。對於中長期投資者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這類股票的價量的主要特徵如下:

(1)股價處於相對低位。所謂低位就是說這隻股票已經經過了長期的下跌,跌到了前期高點的50%以下,有時候甚至跌到原價位的30%左右。在下跌的初期,曾經放量,但在低位開始橫盤之後,成交量較為清淡,一副沒人管的樣子。

(2)盤整時間相對較長。一般橫盤時間要在3個月以上,有的股票則長達半年,甚至更長。因為橫盤的時間越長,割肉盤就越多。散戶中很少有人能看著手上持有的股票連續長時間紋絲不動而無動於衷的,因為大盤在此期間肯定是來回好幾次了。通常,大家都會割肉去追隨強勢股,以期獲取短線利潤,主力則恰恰希望這種情況出現,悄悄地接納廉價籌碼。

(3)整理期間相對無量。主力橫盤吸貨時基本沒有明顯的放量過程,如果在某一時段主力吸籌過快,就很容易導致股價上升較快。而且,成交量的放大,容易引起其他投資者的關注。主力在沒有完成吸籌任務之前,並不希望其他投資者看好這隻股票。所以,總是少量的一點一點地吃進,儘量避開其他投資者的關注。當然,偶爾會出現脈衝放量的情況,就是隔一段時間,出現一兩根小幅放量的中陽線。但事後股價不漲反跌,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過幾天其他投資者自然又將它忘記了。

(4)震盪幅度相對較窄。橫盤並非一成不變,紋絲不動。通常來講,橫盤總是發生在一個較小的箱體中,這個箱體上下幅度不大,一般在20%以內。但上下的差價,也是很長時間才能見到,短期內根本無利可圖,不會吸引短線跟風盤。在大部分的時間裡,上下差不過10%,誰也沒興趣去做。主力連續吸籌一段時間後,股價上升了一點,為了降低成本,一般會在三五天時間內,把股價打回原處,然後重新再來。不過,有的主力很狡猾,做出的箱體十分不規則,震盪的週期來回變,震幅也不固定,有時根本觸不到箱體的上下沿。這時候,我們只要把握“總的箱體未被破壞”就可,中間有許多的細節不去管也罷,免得受捉弄。

下圖就是000040在2006年10~12月吸貨的走勢實例。該股在2006年下半年股價已經跌無可跌,開始橫盤探底,這時主力開始隱蔽潛伏建倉進入。為了消磨散戶耐心,主力減少橫盤震盪的幅度,使得博取差價的參與者如食雞肋,最終將籌碼交給主力。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二)緩升式建倉

緩升式建倉,也叫推高式建倉或邊拉邊吸式建倉。主力採用這種方式,多是由於股價已被市場慢慢推高脫離底部,市場前景看好,投資者出現惜售,只能逐步推高進行收集。在圖表上會出現階段性特徵,即進二退一或進三退一,先拉出兩三根小陽線,再拉出一根小陰線。由於主力無法在相對底部吸到足夠的籌碼,因而成本較高,風險也相對較大。因此主力在選股時必須配合豐富的市場題材,否則得不到市場的認同,根本沒有獲利派發的空間。採用此方式建倉的前提,通常是在大勢中短期已見底,並開始出現轉跌為升的跡象時進場,成交量緩慢溫和放大。

主力意圖是通過股價的緩慢上漲,達到邊建倉、邊洗盤、邊換手的目的,逐步抬高底部,為日後拉昇奠定基礎。

散戶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買陰不買陽,即在股價下跌收陰線時買進,不在衝高陽線時介入。同時以中、長線操作為主,待放巨量時分批出局。

下圖就是000042在2008年年末的走勢實例。該股在2008年年末股價經過長期下跌見底,這時主力開始建倉進入。為了不引人注意,主力採取緩升方式推高股價,成交量也溫和放大,為後期拉昇贏得了寶貴的底部籌碼。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三)緩跌建倉

緩跌式建倉也叫邊壓邊吸式建倉,與緩升式建倉相反。這種手法大多出現在冷門股或長期下跌的股票裡,主力在吸貨時常以緩跌的方式完成,因為這類股票已基本為市場所遺忘。在走勢上陰氣沉沉,黏黏糊糊呈小陰小陽下行,疲弱態勢終日可見。通常,緩跌很少出現跳空走勢,股價總體下跌速度緩慢,單日跌幅也不大,但下跌週期很長,很難判斷股價在什麼時間可以真正見底。其間震盪幅度不大,成交量萎縮,開盤以平開為多,有時主力為了做盤的需要,故意以低開高走的方法,製造出實體很大的假陽K線,但當日股價仍在下跌,而且可能連續以這種方式下跌。投資者多持悲觀態度,對後市的漲升不抱太多的希望,認為每次盤中上衝都是解套或出逃的最佳時機,早一天出售就少一分損失,於是紛紛沽售股票,這樣主力就可以吃進大量而便宜的籌碼。

其價量方面的主要特徵如下:

(1)整個緩跌期間的成交量總體水平是萎縮的,緩跌途中遇反彈成交量可能略有放大但不會很充分,也不能持續,而單日突發巨量的反彈則不太正常,顯得過激。但到了後期特別是逼多的時候,成交量可能會放大不少。

(2)股價緩跌中不斷以反彈的方式進行抵抗,甚至走出局部小型的V形、W形或頭肩底形等反彈形態,股價維持一段虛假繁榮以後,又繼續下跌,這種反彈為繼續回落積蓄下跌的能量,直到無力反彈時股價才有可能見底。只要股價還有較大的反彈,則股價就無望看到底部,這叫反彈無望或反彈衰退。

(3)股價運行似波浪運動,只不過像退潮的海水一樣,一個波浪比一個波浪低。也就是說,股價反彈的每一高點都不及前期高點,高點一個比一個低,低點一個比一個矮,而且從波浪形態和數量很難判斷股價何時真正見底。在一個波浪形態內,一般股價貼5日均線下行,很少突破30日均線(一個波段下跌結束以後的弱勢反彈,股價可能上摸到30日均線附近)。股價回落整體角度一盤在30度、45度、60度左右。

下圖就是000042在2006年9~12月的走勢實例。該股在2006年9~12月的走勢中股價緩慢下跌,高點一個比一個低,低點一個比一個矮,緩跌期間的成交量總體水平萎縮,主力隱秘的吃貨行為使得散戶不知何時見底而交出籌碼。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四)拉高建倉

拉高建倉,表明主力實力雄厚或作風兇悍。這種形式大多出現在大盤下跌階段末期和平衡市況中,或冷門股和長期下跌的股票。主力在被市場認為是不可思議中將股價迅速抬高,甚至個別兇悍的主力可以使股價連續衝破前期阻力,創下歷史天價,從而順利完成建倉。其優點是:犧牲價位,贏得時間。其原因是:背後蘊藏著重大題材,一旦公佈將直接導致股價大幅上升,時間較為倉促,來不及於低位吸籌或出於嚴格的保密需要,擔心其他資金在低位搶籌碼,提前打市場的“突襲戰”。從邏輯上說,既然主力肯出高價急速建倉,表明股價未來應該有極大的漲幅,拉高建倉事實上反映了主力急於吸貨的迫切心態,如果將來沒有極大的上升空間,主力是不會把大量資金投入其中的。

拉高建倉兩種手法的價量表現方式如下:

(1)一步到位。有些主力性子急,不喜歡推高建倉,就採用在一兩天時間突然拉昇,快速放大量拉出一兩根大陽線或一兩個漲停板,將股價迅速拉高到目標位,然後通過大幅震盪,形成高位平臺或旗形整理態勢,同時成交量明顯增加,給散戶造成出貨假象,而主力悄悄接手散戶獲利盤拋出。這樣做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建倉時間可以縮短(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坐莊利息)。有這種形態的股票,易於推斷啟動時間,而且漲幅往往很大。

(2)連續拉昇。股價底部已經出現,投資者惜售,主力無法在底部收集到足夠的籌碼,為了趕時間、搶籌碼,而出現連續拉高,K線角度陡峭,乖離率偏大。主力在此製造大幅震盪,引發散戶拋盤出現(主力也在做高拋低吸的差價)。

下圖就是000048在2008年年初的走勢實例。該股在2009年年初主力以急不可耐的方式連續放量拉昇股價,擺出的是搶籌姿態,之所以採用這種方式,往往在該股後隱藏著操作題材。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五)反彈建倉

股價下跌到一個低點以後,無法在底部吸到足夠的籌碼,為了節省吸籌的時間,就採用反彈式吸籌。這是主力利用股民“反彈出貨”、“高拋低吸”的心理,通過反彈方式,大口吃進籌碼,從而快速完成建倉任務。

反彈到位後,盤面上通常有兩種價量關係圖:

(1)反彈回落。股價經過反彈後回落整理,同時成交量萎縮。

(2)反彈後橫盤。股價反彈到一定價位後不隨大市回落,而是長時間作平臺整理。其他投資者看到大盤走軟,便萌發高拋低吸的念頭。豈知,主力照收不誤,硬是不讓股價回落,反而輕鬆吸到足夠的籌碼。但這種吸籌法必須對後市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對所建倉的個股的前景瞭如指掌,有充足的資金作後盾,才可為日後的飆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股價在長期的下跌行情中運行,股民還沒有擺脫熊市思維,當出現一波短期的反彈行情時,不少獲利盤、淺套盤、割肉盤就會拋出,主力在盤中悄然接走籌碼,同時主力也利用反彈時機做高拋低吸的差價。

散戶如在底部介入可以先出局觀望,待股價回落到前期低點附近重新買入,此時買入比較安全,被套牢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即使後市沒有漲升行情,通常主力在此位置也有一個震盪過程,散戶應有機會退出。如果反彈後出現橫盤走勢,可以待股價放量向上突破時買入或加倉。

下圖就是600203在2008年年末的走勢實例。該股在長期下跌後反彈,反彈因由主力介入吸籌而引起。股價反彈到一定價位後並未回落,而是長時間作平臺整理。其他投資者看到便萌發保存利潤的念頭而拋出籌碼。而主力照單全收,輕鬆吸到足夠的籌碼。

一旦出現以下“成交量”現象,立即滿倉買入,這是主力建倉的信號

(六)利空建倉

主力有時藉助政策面上的利空消息,來加強操盤力度。由於主力具有信息優勢,往往先於市場獲得內幕消息,從而預先做好接貨的準備。在利空來襲之際,逼迫部分投資者因為忍受不了壓力而出局,主力輕而易舉地順利接走散戶的恐慌性殺跌盤,達到迅速建倉或洗盤的目的。有時,主力與上市公司聯手,製造一些非實質性的利空消息或故意誇張利空消息事實,人為製造恐慌氣氛,損人利己來完成建倉任務。如從技術面上製造空頭陷阱,引發崇尚技術派炒手上當。這些都是最快也是效果最好的建倉或洗盤方式,故長期成為主力戲弄散戶的伎倆。

股諺語:利空出盡變利好,利好出盡變利空。據經驗總結,此諺語在假消息中實戰效果較好,但在真消息中就不管用了。如果在實戰中據此操作,恐怕吃虧的多。比如,利空消息出來是真的,可能引發股價大跌,股價不會在短期內產生升勢,如果按“利空出盡變利好”而介入,必將深套於其中。同樣,利多消息出來是真的,可能引發股價大漲,股價不會在短期內產生跌勢,如果按“利好出盡變利空”而出局,必然損失一大截利潤。因此,判斷消息的真假十分必要,是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境界。

個股的恐慌性消息一般有:公司遭受突發性自然災害、高管層涉嫌經濟問題、公司面臨破產、公司造假、行業衰退、業績下降、原計劃(包括頁目、題材)被取消、公司涉訴或擔保、股權質押或凍結等,對這些消息是真是假,是大是小,撲朔迷離,投資者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更加容易引起恐慌氣氛。

其價量方面的主要特徵如下:

(1)利空消息具有不可預見性和突然性,由於一般散戶不可能事先獲得某些內幕消息,一旦突然公佈,使人措手不及,恐慌效果極盛。在盤面上,前幾天還十分堅挺甚至漲得好好的,突然受消息的打擊,引發股價的大跌,一根大陰線封閉了前面的數根K線,這種形態十分可怕。

(2)成交量明顯放大。主力往往通過大單刻意向下砸盤,引發拋單出現。如果成交量低於或平於前幾日而股價大幅下跌,則屬於無量下跌,一般假消息的可能性較大。

判斷消息真假的基本方法有:①辨別消息來源。來自正規渠道的,可信度高;道聽途說的,可信度差。②觀察盤面變化。真消息會大漲大跌,一去不回頭;假消息虛漲虛跌,很快會反轉運行。③判斷消息性質。重大消息會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一般新聞不會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④看消息的透明度。公開明朗的消息可以作為買賣依據,朦朧傳言的消息可信度差,不能作為買賣依據。⑤看漲跌幅度。假消息跌幅較淺,一般在10%~20%;真消息跌幅較深,一般超過30%。⑥從時間上看。假消息持續時間較短,股價很快復位甚至超過前期峰點,可以追漲介入做多;真消息持續時間較長,股價難以回升,可以割肉殺出做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道至簡,大音希聲”。

放棄人類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認自己的侷限,不去追尋市場不屬於自己的獲利機會,幹自己能幹的事,“簡化,簡化,再簡化”,應該是生存和取勝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持續地穩步賺錢!可是,當我們認真觀察投資人的交易行為時,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出現“異化”,他們已經迷失了自己的本來目的!

人性喜歡齊全而厭惡殘缺,請試一下,信手畫一個圓而留下一點缺口不畫完,是不是沒有把那個缺口完全補上的話心中就隱隱有點不舒服的感覺。主觀上的這種“求全”意願或許構成了人們對自身目標追求動力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求缺”思維卻可能反而能夠使我們更順利地達到目標,使我們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我只是已經瞭解到,現實世界中,花不開月不圓是一種更經常的客觀存在。甚至,我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缺”簡直就是一種美的境界,那由“天殘地缺”而生的“女媧補天”美麗神話,那文人墨客談心論性的“求缺齋”,那中國古建築史上匠心獨運的“求缺閣”……這使我著迷,更使我了悟。

“缺”簡直就是古中國性格的一個有機部分,我喜歡“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們離現實更近一點,離空想更遠一些。而作為職業炒手,我也漸漸發現,在市場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維,放棄“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在市場頻繁交易而盲目追漲殺跌結果卻走了更遠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賣一個最高價而遲遲不願意出手最後反還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追求一隻更“黑”的“黑馬”而不惜去冒極大的市場風險呢?……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維”,我們還可以省卻很多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煩惱,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清晰而簡潔,不致於被繁雜的市況引致混亂,市場交易也從此不再單純是一個牟利的工具,開始變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真正的圓滿只存在於理念之中,人世上沒有誰真正看過圓的東西:月亮到底真正圓過嗎?一塊硬幣其實也不夠圓,即使高科技工藝下做出的圓用高度顯微鏡觀測也不可能圓得完美。難怪曾國藩如此說:“……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兇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平?……”。

那麼,讓我們在喜歡完美的同時也開始欣賞殘缺吧,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它們原是同一個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剎又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投機成功的最本質要求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論和汗牛充棟的投資書籍都給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經沉湎於這些理論和書籍,試圖找到上帝賦予的“金手指”,但最終得到的卻只是感到了理論的灰色和蒼白,我也曾當面請教過某全球知名的國際性基金管理公司亞洲地區的總裁,得到的也僅僅是顧左右而言它的回答。感謝長期實踐、磨練和洗禮,伴隨著從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續穩步賺錢的歷程轉變,我逐漸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戰略上順市場心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

戰略上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抓住一些戰略性機會,使我們能夠規避一些大的風險,使我們的整體思維更加清晰,使我們交易的整體佈局更加合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把握更多的交易機會,使我們的交易更加精細,使我們對市場的瞭解更加深刻和細微。前者是制勝的理念和前提,後者則是將這個理念轉變為現實贏利的具體路徑,兩者相得益壯,就能夠使我們在市場處於不敗之地,並持續穩定地賺錢;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違背的戒律,後者則要求使用者必須達到和市場融為一體“無為而制勝”的境界。


​股市投資的路上註定伴隨著風險和機遇,但只有保持充分的學習才能在股市裡面長期生存,如果你想學習更多選股技巧,實戰乾貨和莊家操盤,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關二爺的憤怒(mk80028),助你選擇好股以及買賣點更好的獲利,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