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袁術,兩兄弟要是聯手,能掃平當時的各路諸侯嗎?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袁紹與袁術是異母兄弟,出身於官宦世家“汝南袁氏”。

袁家在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袁紹與袁術的高祖父袁安因孝廉出仕,先後擔任司空、司徒。袁安的兒子袁敞也任過司空;袁紹與袁術的父親袁逢,因家世累官,也官拜司空。叔父袁隗,曾任司徒、太尉、太傅。袁家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門望族。

袁紹是袁逢小妾所生,屬於庶出,因此過繼給袁成一房。袁術則是袁逢正妻所生,袁術自認為是嫡出,所以處處跟袁紹過不去,兄弟倆的關係也越來越糟糕,袁術和袁紹雖為兄弟卻成為對手,如果兩人聯手可能三國局面會有很大的改變,而讓他們反目成仇的是血統和地位,這也是每個家族裡最為看重的東西。


袁術為嫡出,他始終認為袁紹只配給他當部將,

可袁紹生得英俊威武,年少便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袁術舉孝廉出身,拜為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後,拜為後將軍,畏禍出奔南陽郡。初平元年(190年),聯合袁紹、曹操等關東諸侯,聯兵討伐董卓。此後,對抗於袁紹和曹操,兵敗逃亡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於壽春,建號仲氏 。驕奢淫逸奢,橫徵暴斂,導致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受到呂布和曹操攻擊,元氣大傷。 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按題主所言,袁術與袁紹聯合的話在東漢末年,他們就將是勢力最大的地方軍閥。


不管是所轄區域人口,財富,還是手下的文臣武將,二袁幾乎可以橫掃全部地方軍閥。但此時我們需要忽略他們二人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假定二人可以聯合,那二袁必須如他們年輕時一樣,開明納諫,體恤百姓,皆是明主方可以做到橫掃諸侯,在袁紹與原術勢力範圍中間有:曹操,張繡,張揚,陶謙等地方軍閥。若兩人聯合南北夾擊。那曹操等不到官渡之戰就會被袁紹、袁術剿滅,餘下的張繡、陶謙之流更不可能是二袁的對手,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的技巧謀略都是無用功。況且當時二袁手下武將如雲:顏良、文丑、高覽、張頜、鞠義、紀靈等等,謀士也如江流:田豐,審配,沮受等等。不需要二袁多做什麼進步,只要兩人不犯一些低級錯誤,少殺幾個忠臣,多聽一些忠言。

那袁紹官渡之戰就可擊敗曹操,進而黃河以北,整個中原,包括漢獻帝都將是袁紹掌中之物,而袁術只需要比孫策快一步,孫策打江東也是靠著一場場仗打下來的,若是袁術機靈些,不被傳國玉璽矇蔽雙眼,那江東之主就不會是孫家,而是他袁術,繼而袁紹北兵劍指荊襄,袁術江東南陽之兵往西包圍劉表,荊湘之地盡將歸於二袁。



再西進西川,漢中,涼州,一統華夏指日可待。

可惜,二袁在性格上都有很大的缺陷,出身高貴,也不是愚笨之人,但是卻在征伐的過程中連連犯錯,以至於浪費了大好局面。

故而題主所問單論實力勢力,無疑二袁聯手足可以橫掃整個漢末群雄。但是像曹操,孫堅(孫策),甚至劉備之流都是雄主英才,善於納諫,經常於必敗之處找到反敗為勝的辦法。二袁最終敗給曹操,實在是敗的無可奈何。


若有不足,請指出。


通讀歷史


如果袁家兩兄弟可以聯手,的確是當時最大也是實力最強的一路諸侯,按照硬實力來說,沒有哪一方勢力可以與之抗衡。

袁紹和袁術如果聯手,的確可以擁有大片的領土,但是最後整個天下鹿死誰手仍然不好說!

意思就是說,一對一比實力,袁家兩兄弟的勢力自然是第一,但是,打仗不可能是單挑,也不會給你機會逐個擊破。

為什麼兩兄弟聯手仍然不能統一天下,建立王朝?

  1. 袁紹、袁術性格上的弱點。我們首先做的假設就是兩個人聯手,就說明了兩個人已經聯手,那麼這支人馬肯定就只能有一種聲音。毋庸置疑,哥哥袁紹本來的勢力就比弟弟袁術的大,而且哥哥袁紹做過十八路諸侯的領導人,一是領導的經驗足,二是可以鎮服這兩路人馬。所以要哥哥袁紹來當總的負責人,那第一個問題就是,袁術甘心屈於袁紹之下嘛?特別是當他們的勢力做強做大以後?我想肯定是不能的,本來兩個人都是自大狂妄之輩,勢必要鬧翻。


  2. 其他勢力必然聯合。當袁紹和袁術聯手之後,他們的勢力範圍和真正的實力將超過其他諸侯一大截。你想想,憑藉那些人的聰明才智,為了生存,肯定會聯合以自保。像曹操說不定就會和劉表、孫策聯合,其勢力也不可小覷。根本不會給袁家兩兄弟個個擊破的可能,只能過早促使各種聯盟的形成。我覺得此時袁紹聯軍也未必有能力一口氣吃下其它豪強。
  3. 混亂的年代需要英雄的身影。從歷史記載,我不認為袁紹、袁術是等同於曹操、劉備、孫權的一代人物。也許我這樣的妄斷只是沒有給袁紹和袁術發展起來的機會,但我認為,就算曆史給了袁家兩個兄弟一個假設,他們依然無法成長為可以比肩曹操、孫權、劉備一樣的三國英雄,更不用提一統天下了。


所以說,袁紹和袁術如果聯手,的確可以成為東漢末年最大的一股勢力,但說句實話,我並不認為袁家兩個兄弟最後可以建立王朝!!!!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四世三公的家族矛盾

東漢末年,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代漢者當塗高。所以很多人認為袁家最終肯定會黃袍加身取代漢室,而袁氏兄弟面臨這樣的言論似乎也沒有什麼避諱,畢竟作為當時實力最為雄厚的家族,袁氏家族有著這樣的底氣。

但是在家族內部,最初太僕袁基才是指定的繼承人,漢靈帝死前袁基任太僕,位列九卿之一,俸祿中二千石,是袁家未來名正言順的家主。

而此時的袁紹任司隸校尉,俸祿約為秩比二千石。低於袁基,董卓入洛之後出任渤海太守。

當時的袁術僅僅是虎賁中郎將,秩比二千石,是九卿之一光祿勳的下屬。

單從俸祿而言,袁基中二千石最高,袁術袁紹比二千石,跟袁基中間還有一個等級(郡太守國相俸祿均為二千石。)

也就是說,袁紹靠自身努力,終於出仕,成為司隸校尉。袁術少年為遊俠,後來一步步成為虎賁中郎將。袁基,他的記載最少,卻是袁家最重要的人物,只有他能壓住袁家。

袁基之死使得袁家風雨飄搖

袁術在袁基被殺之後,袁紹跟袁術的身份都發生轉變,都有了繼承袁家的可能性,這才是袁紹袁術在關東聯軍之後互敵對的原因。

袁家有跨州連郡的土地,無數的佃戶,看家護院的都是顏良文丑,管家都是許攸。這樣的家產,是非嫡子努力之後擁有的財產,更別說嫡子太僕袁基了。而且在袁隗等人被殺之後,家族當中頂樑柱便成為袁紹袁術兩個人。

但是袁氏兄弟二人的路走的卻不盡相同,袁紹得勢之後漢室整個社會階層發生了嚴重的斷裂,而在討伐董卓期間為了烘托出一個足夠有地位和聲望的人物來,袁紹就這樣被推到盟主的地位。

但是其後袁紹在獲得朝廷的任命,並且豪奪了韓馥的地盤之後,正式擁有自己的勢力而且不再受袁家控制。但是此時此刻的袁術作為下一任嫡長子已經繼承了袁氏家族的大部分資源,這個時候分裂已經成為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二袁相爭魚死網破

首先咱們看看袁氏家族當時的實力,袁紹當時已經據有冀州、青州、幷州,基本上統一了河北,而袁術割據揚州坐擁淮南,當時東漢末年天下總共分為十三州,而袁氏兄弟獨佔其中四個,憑藉這樣的實力能夠統一天下嗎?

大家可別忘了,赤壁之戰前的曹操可是坐收天下九個州,儘管有著如此的實力還是不可避免的遭遇失敗,而袁本初兄弟僅僅憑藉四個州就想一統天下無異於痴人說夢。

歸根結底其實最重要的因素還有一點,那就是袁紹既沒有統御天下的才具,也缺乏履極至尊的器量,而袁術的水平就更不用多說了,在東漢末年豪傑並起的時代,他們二人佔有的資源越多,越容易成為各路梟雄的首選獵物。


司馬長史


我認為他們倆兄弟齊心的話一般就能掃平各路諸侯。就怕他們二人不齊心,互相猜忌。那樣只會中了別人的離間計最後會被逐個擊破。

在三國那些割據勢力裡面袁術和袁紹兩兄弟還是很有實力的兩隻隊伍。而且他們還是兄弟兩個。如果他們齊心協力一起打天下的話,那天下多半是在他們兄弟兩個手中。

如果他們二人聯手首先收拾的就應該是曹操。曹操其志不小,能力也不弱。應該趁他羽翼未滿他們儘早聯手消滅他。對於他們二人中的任何一方曹操都是很忌怠的。尤其是袁紹更是曹操所不能輕視的。他們二人可以打著曹操是漢賊,他們要迎回天子的旗號出兵討伐曹操。而曹操一定會假借天子的名義發佈詔書讓各路諸侯前來消滅袁氏兄弟。但是各路諸侯一定不會遵從曹操的號令,他們只會坐山觀虎鬥。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只有在對諸侯有利的時候才會有用。當他對諸侯不利了只會變成廢話一句沒人會聽。

在沒人聽曹操號令之後曹操就會在他們兄弟二人中間使用離間計來離間他們的關係。這個時候就要看他們是否齊心和看他們二人的智謀了。如果他們能過得了這關那曹操多半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哪怕曹操手下有不少大將和謀士但奈何實力相差太多。恐怕曹操會很難打贏他們二人的聯軍。

在消滅了曹操之後接回天子,他們二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天子的威望和自身的實力消滅別的割據勢力。第二個他們要消滅的可以是江東的孫策,也可以是荊州的劉表或四川的劉璋。到時候他們統一天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障礙了。他們覺得哪個將來會是威脅到時候就消滅哪個。此時劉備還未成氣候根本就不必多慮,甚至可以將劉備拉攏過來為他們所用。

齊心才是他們能否掃平諸侯的絆腳石。正所謂兄弟齊心齊力斷金。只要他們十分的齊心恐怕曹操在他們面前也只有失敗的份兒了!!到時候打下天下之後再來決定誰來做皇帝也不遲。


南宮雁門說史


不能,別以為名氣大、地盤大、兵多將廣,就一定能贏,打仗是要靠腦子的,顯然袁紹與袁術的腦子不太好使,至少不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

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但袁紹與袁術兄弟倆似乎是個例外。別的先不說,就先說說袁氏兄弟的戰略思想,袁紹和袁術其實都有一個皇帝夢,不過兩人的皇帝夢是有區別的。



袁紹是想先另外立一個皇帝,與董卓立的漢獻帝劉協相對抗,然後袁紹自已先掌握政權,等到時機成熟,袁紹再取而代之。

袁術的想法就更加愚蠢,他連遮羞布都不要,在袁術得到漢朝的傳國玉璽之後,就想著自已直接登基稱帝,自已一步到位做皇帝。



簡單的說,袁紹是另立,袁術是自立,之所以說袁氏兄弟的戰略思想愚蠢,就是因為無論是另立還是自立都是滑天下之大稽,完全違背儒家思想和時代潮流的,兩漢以孝治國,以儒治家,華夏傳統自古以來就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再加上大一統的思想就導華夏,另立及自立就是分裂國家的行為,袁紹和袁術做的就是分裂國家,雖然他們很有名聲,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但是仍然不得人心,所投靠的大多是一些趨炎附勢之徒。



戰略錯了,就是大方向錯了,無論怎麼努力都是錯的,都會失敗的,也就註定了袁紹與袁術的失敗,即使他們聯合起來,仍然避免不了失敗的結局。

事實上,在董卓退入關中,關東群雄爭霸中,袁紹聯合了曹操、劉表來對抗袁術、公孫瓚與陶謙,諸侯們之間的這種聯合是一種鬆散的政治軍事聯合,即使是聯合,也沒有表現出多少的信任,無非就是為了共同的利益暫時合作。



即使是聯合,也隨時會轉變為敵對,這是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而變化的,比如袁紹與曹操,曹操早年在勢力弱小時,就是依附於袁紹的,但是雙方都強大起來後,就產生了直接的衝突,並在官渡進行戰略決戰。

就算是袁紹與袁術能夠聯合,也是彼此間缺乏信任,因為袁紹與袁術有一個根本性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就是誰做老大?誰當皇帝的問題?這個矛盾無法調和,因為袁氏兄弟誰也不會放棄當老大當皇帝的機會。



沒錯,袁紹與袁術的勢力,在當時的所有關東諸侯中都是排名第一第二的,袁紹勢力最鼎盛時期佔據了河北四州,擁兵數十萬,人口數百萬,在袁紹擊敗公孫瓚後,於公元198年成為天下第一大勢力。

而袁術勢力最鼎盛的時候,佔據了豫州、揚州、荊州一部分、徐州一部分,在袁術稱帝前,在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時,袁術的勢力可是天下第一大勢力,要知道當時的袁紹還沒有佔據河北四州,而橫跨兩州半的袁術實力最強。



所以袁術才有底氣敢在197年稱帝,但由於稱帝的戰略錯誤,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就連孫策也乘機脫離了袁術的勢力,之後袁術就開始急劇衰弱。

不是你勢力大、實力強、兵多將廣就一定能打敗敵人,統一天下的,否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就不用開打直接比實力了,歷史上無數次的經驗說明,贏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多是謀略的正確使用。



而袁紹與袁術即使聯合,也無法掃平各路諸侯,因為戰略錯了,無論怎麼努力也無法成功,因為袁紹與袁術的頭腦也確實不如曹操、劉備、孫權等人。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袁紹與袁術聯手,那不是輕鬆加自在?雖說這兩兄弟腦子都不太好,但是畢竟兵力在那裡放著呢。當時曹操也是收編了袁紹的實力之後才逐漸成為漢朝末期第一大諸侯的。只可惜古人太注重身份,對於正室所生和側室所生的孩子區分很大。

或者說袁術有一點瞧不起袁紹,“雖然你年紀比我大,但是畢竟我是家中的合法地位繼承人。你不得好好巴結巴結我”

而袁紹心裡想的和袁術卻不一樣“合法繼承人又怎麼樣?現在不是還是我混著硬嗎?”

於是明明是兄弟的,最後卻搞成了仇人。如果兩人能聯手,一定是橫掃三國的。


近代歷史與影視作品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很遺憾地告訴你,別說他們不不聯手,即使袁紹、袁術兩兄弟聯手,也很難掃平各路諸侯。雖然他們兩個都是四世三公袁氏子弟,無論是是家世,還是人力物力財力,都高出當時天下的各路諸侯,即使是曹操都不例外。可聯手,這件事是不可能地。



聽說過這句話嗎?一山不容二虎。別說袁紹、袁術聯手了,就是普通的攻守同盟他們都沒做到。自十八路諸侯會盟討伐董卓之時,這兩兄弟就已經起了齷齪了。原因很簡單,相互看不上唄!當然大部分是袁術不服他這個大哥。都是袁氏子弟,憑什麼是他袁本初當上一個盟主,我袁術也不差呀?況且他袁紹還是個庶出,只不過運氣好,早早被過繼給其他叔伯當繼子。

帶著這種心理的袁術,自然是對他這個兄長心懷記恨,以致於討董之時,屢屢給袁盟主拆後臺,比如遲遲不出兵,不按時輸送糧草,等等。如此下來,十八路諸侯討董聯盟就這樣告吹了。



等到董卓將國都遷往長安後,天下開始走向諸侯爭霸的時代。這其中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袁紹為首,之後下來就是曹操、劉表了,另一派則是以袁術為首,下來就是公孫瓚、孫策。由此可見,這兩個姓袁,從始至終就沒有走到一起過,各幹各的,而且還相互競爭,在各自地盤的後方拉幫結派。袁術的近鄰荊州劉表就是袁紹的盟友,而幽州公孫瓚就是袁術的盟友。兩兄弟相互較勁著呢?


聯手是不可能滴,以他們的為人性格,別說聯手,就是不給對方扯後腿就已經萬事大吉了,可事實上並沒有。袁術妄自稱帝時,袁紹就沒有幫忙過,反而坐看滅亡,巴不得他這個弟弟倒臺呢?

所以啊,兩袁聯手,我們是不可能看到的,最終的結果也只能被曹操各個擊破。


青史回聲


單從勢力範圍來看,如果袁術和袁紹聯手的話,基本就可以佔領整個中原地區,還有江南地區。而這片地區也是人口富足的一片區域,而且交通要道都可以被二人把控。袁紹和袁術之間也就隔了個呂布和曹操,只要滅掉其中一方,其他的就很好說了。

袁紹和袁術之所以不聯手,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因為兩個人心氣都比較高,第二個原因是皇帝的位置只有一個,第三個原因是他倆聯手三國的局勢肯定會發生變化。

袁紹自大,心胸狹窄,渴求權勢,好謀無決,以上這些缺點,袁術都有,且要比他的哥哥放大十倍。


博學審問


這恐怕不能!

畢竟在當時漢朝影響力還很大,還有很多漢朝老人是心向大漢的!

三國時期曹魏何其強大,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疆域一度佔領全國二分之一,最後還不是統一不了全國!

而且曹操腦子多好用,手下文武雙全,那點不必袁紹袁術強,所以這個問題我認為不行。

當然,這也是咱們自己的看法,畢竟行軍打仗,天時地利人和,影響因素太多!



終南山柳


嗯,你玩笑呢?這倆兄弟怎麼聯手?明明是親兄弟啊,雖然不是一個媽生的,但是看彼此,比看仇人還狠,想要他們聯合起來,恐怕得給他們徹底洗腦才行。另外,打天下不是看數字的。有太多的巧合,誰也說不清楚。要不然的話赤壁之戰,曹操直接就一統天下了,他那時候勢力不比袁家兩兄弟合力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