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導語: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
,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在歷史上中國在亞洲當了2000多年的老大,無數小國依附,稱臣納貢。在中國眾多小弟中,朝鮮就是其中一個。滿清入關後,朝鮮不服清廷管教,滿清八旗橫掃朝鮮,連屠三城,抓走大批皇室人員做人質,還擄走50萬朝鮮人做俘虜。從這以後,朝鮮就只能乖乖給滿清做小弟。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朝鮮的統治者和貴族對外唯唯諾諾、賣國求榮,對內卻橫徵暴斂、窮奢極欲。賦稅的增加導致百姓苦不堪言。1885年,朝鮮南部各道發生嚴重的饑荒,於是爆發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一直到1894年,農民起義也一直在不斷激化。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1894年4月,朝鮮東學黨起義爆發,東學黨起義聲勢浩大,很快兵臨漢城。朝鮮統治者一方面上書北京求清朝大哥支援,一方面跟叛軍談判。消息到了北京,光緒一看這事得管。當時的清朝剛剛經歷鴉片戰爭,急需一場勝戰鼓舞人心,於是出兵幫助朝鮮平亂。

在中法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簽訂過一份《天津條約》。規定兩國都要在朝鮮撤軍,而且日後有事需要往朝鮮派兵的時候,要互相通知,同進同退。所以這次直隸提督葉志超奉命入朝,總理衙門通知日本,那時候東學黨反日,日本政府以派兵保護日本僑民為理由,集結了大批隊伍隊,進入朝鮮。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結果中日兩國的軍隊到了朝鮮之後,朝鮮統治者和東學黨談妥了條件,東學黨被招安了。中國就通知日本,兩國同時撤軍。結果沒想到,日本不僅不撤兵,反而突襲朝鮮王宮,擒獲高宗和閔妃,扶大院君執掌朝政。大院君這個人也是一個反日分子,所以一方面把消息告訴清軍,一方面派人聯繫東學黨,企圖讓清軍和東學黨南北夾擊,幹掉日本和閔妃,他好重掌朝鮮。所以一場清朝幫朝鮮平內亂的戰爭漸漸演變成了中日之戰。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而東學黨的起義軍,經驗和實力都不行,在日軍的連番攻擊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被鎮壓下去了。而駐朝鮮的清軍,由於兵力不足,而且腐敗不堪,戰鬥力低下,9月份不得不撤出了朝鮮。至此之後,整個朝鮮全境就淪為日本的控制範圍。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1894年6月23日,日軍戰艦到達朝鮮海域,清廷海軍和日軍戰艦激戰,戰鬥中,清軍海軍艦長方伯謙見勢不妙,率先逃走,此次海戰,中國軍艦“廣乙”擱淺自焚。運輸艦“操江”被日艦擄走。運兵船被擊沉,船上千餘名中國官兵殉難。同年9月,中日黃海大戰爆發,中日戰艦在黃海展開激戰,中國的“超勇”和“楊外”先後中彈起火沉沒、擱淺,方伯謙見再次率逃跑,導致清軍陣腳大亂。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經此一役,北洋水師損傷慘重,再也沒有和日本艦隊一戰之力,李鴻章恨極此人,將方伯謙斬首示眾。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輸掉了戰爭,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中國在經濟上至少倒退100年。而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列強競相爭奪在華利益,搶佔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出現空前危機。

清朝幫一個小國平亂,直接導致了一場大戰,中國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小編有話說:甲午戰爭為什麼會失敗,怪法各有不同,有的人怪前方將領貪生怕死,方伯謙臨陣脫逃。有的人怪高層貪汙腐化,李鴻章一味調停不積極應戰,還有慈禧老佛爺拿建海軍的錢修了園子……怪來怪去都是怪某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從來不在整個國家層面找問題。其實當時日本明治維新,開始徹底學習西方的制度,有了現代化的人才,有了西方先進設備和武器,成了一個“現代化”國家。而清朝呢還沉浸在自己的大國人設中無法自拔。

甲午戰爭的慘敗雖然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但是在亡國滅種的危急形勢下中國才真正認識到自己落後,從各方面向西方學習,所以僅僅四十多年以後,日本全面侵華時,雖然付出巨大犧牲但是最終取得了勝利。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現代化程度更高了,到抗美援朝時中國軍隊都已經能和世界最強大的美軍抗衡。

所以要想不不捱打,還是要進步啊。大家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