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湖登上了《泰安日報》的頭版頭條,看看是因為啥?

東平湖登上了《泰安日報》的頭版頭條,看看是因為啥?

如今,站在東平湖畔遠眺,天水一色,一無礙物,沒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網箱網圍,也沒有了鏽跡斑斑油膩膩的違停餐船,一個洪暢、堤固、水清、岸綠的嶄新東平湖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东平湖登上了《泰安日报》的头版头条,看看是因为啥?

東平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水利樞紐和運河復航工程的重要港口,東平湖水質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東平縣不斷加大東平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強化環保治理、統籌協調聯動,通過開展清網淨湖行動、取締投餌性養殖和餐飲船隻、加大溼地保護管理力度等一系列行動,還東平湖以湖清水淨。”東平湖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展長順介紹,通過近幾年的治理,東平湖水質顯著改善,常年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

加強內源治理引導漁民轉產轉業

永發湖產品有限公司內,54歲的總經理趙永正和工人一起處理“雞頭米”(芡實)。他和父輩們曾以打魚為生,屬於地地道道的“水上漂”,吃住都在隨河船上,就連新媳婦,也是娶在這一方澄澈中。

漁民的生活是艱苦的。趙永的記憶裡,漁民的孩子身上總是拴著一兩個葫蘆,再小一點的孩子,背上拴著自家縫製的虎揹帶,揹帶系在船頭中間,防止落水危險,這是漁民看護孩子的獨有方式。而這不足10平方米的咫尺空間,便是漁民兒童的生活樂園。

“別人大風大雨往家跑,我們卻是往湖裡跑,風越大,就跑得越急,生怕圍網出什麼事,養殖戶的心血付之東流。”趙永回憶說,特別是冬天的時候,船裡很冷,進出更難。

2012年,趙永辦起了水產公司,變成了“生意人”。2017年,當地政府幫助漁民轉產轉業,補助40餘萬元,幫助趙永購買了篩選機、色選機等一系列設備,發展菱角、芡實等水生作物的精加工,他的水產公司現在越幹越紅火。“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們的工人也都是曾經的漁民,他們在這裡打工一個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趙永說。

引導漁民轉產轉業,是保護東平湖水生態環境的關鍵一步。“由於歷史、技術、經濟等原因,曾經以漁為生的漁民有5萬多人,由於水產養殖比較粗放,每年投入湖中的餌料就達1萬多噸,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東平湖一度面臨十分嚴峻的生態危機。”東平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東平湖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葉桂軍說,為了保護東平湖水質,東平縣通過廣泛宣傳、進村入戶做工作,號召幫助沿湖群眾轉產轉業,安排他們到就近的服裝廠、湖產品加工廠打工,還為年齡較大的漁民安排了社區公益崗位。與此同時,東平縣集中開展“清網淨湖”行動,嚴查重罰各類違法行為,依法拆除網箱6.7萬架、網圍8萬畝,拆除投餌機3000餘臺,共計騰空佔用水面12.6萬畝,昔日“舉網便知魚蝦富,來往常年萬里船”的景象一去不返。

东平湖登上了《泰安日报》的头版头条,看看是因为啥?

“清網淨湖”行動僅僅是該縣維護東平水生態環境的第一步。據瞭解,該縣還開展了菹草清理集中整治攻堅行動,針對腐爛菹草對水質的汙染問題,全面發動沿湖鄉鎮、有關部門,集中人員、集中機械進行全面清理,清理菹草及水面漂浮物980餘噸,達到了湖淨、水清的目標。針對湖區餐飲船隻的汙水偷排行為,東平縣強力取締湖區餐飲船隻,共拆除餐飲船隻21艘,取締違章建築、違規餐飲場所79家。

“為了維護安全穩定的水域環境,我們積極開展水上安全集中整治攻堅行動,針對無證無照船舶私拉亂載的問題,全面加強水上旅遊客運企業及所屬遊船的安全管理,嚴厲打擊漁船、農用船、自用船等三無船舶非法載客行為。今年以來,共打擊非法載客行為17起,依法扣押船隻20艘。”葉桂軍說。

嚴控外源汙染高標打造美麗鄉村

走過一條窄窄的小路,腳下的土地便探進了湖裡,形成一個三面環湖的“半島”。半島中間,一條僅一個臂展的小衚衕將其分為潘孟於和新村,這是兩個坐落在湖邊的極小的村子。

在這隻有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紅色的磚牆、青色的地磚和村民正在耕耘的小小方田,都保留了這裡久遠的年代韻味,隨著東平湖環境綜合整治的大勢,潘孟於和新村正變得越來越美。“以前這裡湖邊堆滿了垃圾,味道難聞,但現在髒東西都沒了,顯得清涼了。”今年70歲的楊其愛老人和老伴已經在這生活了40多年。傍晚時分,村民們常會走出家門,沿著湖邊休閒散步,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

沿著湖岸稍往裡走,是一個嶄新的生態衛生間。“以前這裡沿湖有兩個公共廁所,村裡人糞便都是直接排到了湖裡,會對湖水造成汙染。這個新建設的生態廁所,下面有汙水處理系統,經過處理乾淨的生活汙水才會排到湖裡。”東平湖管理綜合執法大隊朱士民告訴記者,這裡不僅安裝了汙水處理系統,還讓村民們喝上了乾淨的自來水,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的同時,也讓湖水更加碧藍。

东平湖登上了《泰安日报》的头版头条,看看是因为啥?

“今年我們開展了沿湖村莊環境集中整治攻堅行動,對所有沿湖村莊汙水處理、垃圾亂堆、道路衛生等問題集中整治,堅決杜絕沿湖傾倒垃圾、堆放和掩埋垃圾廢棄物等違法行為,對位於湖堤內的桑園、潘孟於、新村3個村莊進行重點改造提升,高標準打造美麗鄉村。”朱士民介紹,行動以來,共清除建築垃圾、渣土55.6萬立方米,清理廢棄竹篙木樁31餘萬根,鋪設瀝青路面7300平方米,拆除旱廁55個,鋪設汙水管網5500多米,改建生態廁所3處,粉刷牆面8.4萬平方米。

為了打造更美的湖岸線,東平縣還集中開展了沿湖船隻整治攻堅行動。“按照佈局合理、整齊美觀的標準,科學界定停放區域,統一佈置拴船鐵樁,全面清理各類廢棄船隻575艘,安裝拴船鐵樁3700餘根,規範漁船擺放4500多艘。同時,開展了沿湖廢棄建築設施集中整治攻堅行動,針對湖岸線兩側廢棄建築、陳舊設施、遺留場地等問題,逐個梳理、逐一排查,進一步落實責任主體,全部進行限期清理,共清除沿湖廢棄房屋建築物166處、房屋511間,清理砂廠29處。”朱士民說,東平縣還開展了溼地保護管理集中整治攻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在東平湖溼地及裸露土地上亂搭亂建、亂開亂挖、焚燒蘆葦、濫捕鳥類等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

建立長效機制迴歸自然美好生態

在東平湖湖岸線西岸,數臺大型機械正在實施路基、橋涵工程的施工作業,部分區域的路基已經完成平整作業。

东平湖登上了《泰安日报》的头版头条,看看是因为啥?

“正在建設的是東平湖沿湖生態隔離帶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居民生活區與東平湖風景區的分界線,保障湖岸線的整潔美觀。”葉桂軍介紹,生態隔離帶鄰水側將設置綠色生態慢行道,沿線邊坡計劃設置植草防護、行道樹綠化等,對構建防汛撤退通道、進一步完善路網布局、促進東平湖旅遊資源開發以及助力庫區群眾脫貧致富和東平湖整體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據瞭解,目前東平湖湖岸線只有西岸部分區域還未建成道路,沿線百姓對這條路盼望已久,生態隔離帶建成後,把居民和湖隔離開來,形成天然生態隔離帶。“湖岸沿線的民用建築較集中,曾經出現過生活汙水直排入湖的情況,對東平湖水質產生一定影響。沿湖生態隔離帶項目將拆除沿線所有違章建築、違規餐飲場所,並遷移亂搭亂建攤位,保障湖岸線的整潔美觀,對於徹底解決沿線居民汙水、雨水直排入湖問題,保護東平湖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葉桂軍說。

東平湖沿湖生態隔離帶項目是東平縣構建三大治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此外,東平縣還圍繞確保東平湖水質穩定達到三類水質這一總體目標,從三大治汙體系著手,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通過建設匯河入大汶河等溼地項目,徹底解決客水入東平湖水質達標問題;通過縣汙水處理廠、第二汙水處理廠、稻屯窪溼地升級改造及下游溼地等工程,解決縣內的排水水質問題;通過建設生態隔離帶、社區汙水處理廠、溼地及礦山復墾複綠項目,解決東平湖周邊面源、點源的汙染問題,確保東平湖水質穩定達到三類水質。

东平湖登上了《泰安日报》的头版头条,看看是因为啥?

“我們不僅要治,而且要治得徹底、治得漂亮。接下來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基本原則,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書寫東平湖保護管理的新篇章。”展長順的話語擲地有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