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歙县,河中间的石头有一个巨大的脚印,怎么回事

在现在的黄山市歙县,有一个地方叫跳石,现在属于许村镇,地处许村镇南面,距镇政府4.5公里,是许村的“南大门”。

别看这个跳石村现在不怎么出名,但是在以前可是很出名的,以至于罗愿《新安志》上就有关于跳石的简载,要知道南宋那时候还都是雕版印刷,不是太有名的典故一般都不会记录,现在你知道跳石的名气有多大了吧。

黄山市歙县,河中间的石头有一个巨大的脚印,怎么回事

据说跳石村名的得来和一个叫罗隐的人有很大关系,这个罗隐还有很多故事,后面会一一说来,今天就说这个罗隐和跳石的故事。

古时候徽州有个罗隐秀才,歙北人称他为罗腰。传说他生成三十六牙,本是做皇帝的命,因母亲的失误被换成讨饭骨头讨饭,但他却凭三十六牙,留下许多稀奇故事。

且说罗隐族人中有位长辈罗朝奉,听说了罗隐“三十六牙开金口”种种异事后,心想如果把罗隐接回家养起来,让他天天为自己讲好话,岂不是妙得很。于是,他带着伴当到处寻访罗隐。

一天,在许村一带的路上碰到了罗隐,罗朝奉表示愿意接他回家共享荣华富贵,罗隐看出罗朝奉心术不正,故意问道:“无功不受禄,晚辈怎好让长辈养着?”

黄山市歙县,河中间的石头有一个巨大的脚印,怎么回事

罗朝奉皮笑肉不笑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理当相互关照,你一天为我说一句好话就行了。”

罗隐把手乱摇:“不着,不着,卬(ang,歙县方言我的意思)一生只会讲坏话,不晓得讲好话,万一哪天牙齿不曾笃齐,讲出两句倒灶话来,岂不是害了长辈一家?”

罗朝奉听出了话里有话,却不顾这些嘿嘿笑着,朝前凑来低声说:“不要紧,不要紧,话讲错了可以收回,重讲一句好话就是了。”说着,向伴当一丢眼色,伴当们渐渐向罗隐围了过来。

罗隐好生恼火,一侧身朝数丈外河中一块巨石跃去,站稳身躯后对呆立在路上的罗朝奉说;“你当徽州朝奉,我作江湖散人,散人吃得千家饭,朝奉难保三代红!”说毕跃过对河而去。

从此徽州就有了“富不过三代”的谚语。

黄山市歙县,河中间的石头有一个巨大的脚印,怎么回事

再说,河中那块巨石让罗隐一踏,居然留下了足迹。人说罗隐的脚板还是皇帝的富贵脚板,石头哪经得起它的践踏,踩过的地方自然会石碎现出脚印来,这么一传,人人都跑来瞻仰“圣迹”,有人干脆就把家迁到这里,逐渐地形成村落,于是人们定居后,把村名叫做“跳石”。

虽然罗愿在《新安志》记载了这个故事,但故事里的罗隐,可不是晚唐大诗人罗隐,两个人朝代完全不同,而且有故事说罗隐是出生在呈坎的,诸位不要搞错了就好了。

这个跳石的故事和安徽马鞍山市采石公园的大脚印故事倒是有点差不多,采石大脚印说的是常遇春身先士卒打仗的故事,船未靠岸,第一个跃船而出,由于距离太远,只有前脚掌踏在江边岩石上,因为力量太大,就在这河边巨石上踩出大脚印。

黄山市歙县,河中间的石头有一个巨大的脚印,怎么回事

跳石的大脚印也是一跳之力形成的,难道古时候的人力量都大到这个地步了吗?好了,我们不去破坏故事传说的美感了,这些传说现在也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了,如果不传播出去,恐怕慢慢的,就没有人知道了。

你的家乡有什么传说,大家交流一下,互相说说别人不知道的故事,增加见闻,还能宣传家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