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官”大情懷:做好基層工作主要靠三個字

社區小“官”大情懷:做好基層工作主要靠三個字

工作中的李碧雅(圖左) 通訊員供圖

“我近19年來在海棠、牡丹、瑞巖和紫石四個不同類型社區工作過,總結多年經驗,做好基層工作要靠三個字——勤、誠、情。”說起工作就滔滔不絕的北侖區柴橋街道婦聯主席、紫石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碧雅告訴記者,社區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千家萬戶,能做到這三個字,就算抓到了“牛鼻子”。

從在農村社區建立公共服務大廳,到引進區老年大學資源到社區,從組建“蘆江大阿嫂”調解工作室,到幫扶農村產業這家種水果那家養雞……事無鉅細,人無老少,李碧雅的工作本上、微信群裡和腦海中,都有一筆清楚賬。

正是李碧雅這樣的幹部,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官”不大,卻心繫整個轄區,事蹟談不上驚天動地,但敢試敢闖,立足崗位、勤政為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最終用質樸的行動生動詮釋了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盡職為公的動人情懷,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信任。

發現問題要靠“走”出來創下北侖農村社區多項第一

“瑞巖社區有1890戶、5000多常住人口,我聯繫的河頭村80%村民家我都走過、都認識,現在我聯繫的紫石社區大溟村有300多戶,也已走訪了100多戶。”李碧雅說,瑞巖社區和紫石社區都是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不同,地方大、人員散,不入戶走訪不足以談開展工作。

李碧雅2017年從柴橋街道瑞巖社區調至紫石社區,至今已有兩年多,可現在偶爾回去,還有村民主動上前打招呼、嘮家常,有的甚至還要諮詢辦事。

“做社區工作,首先是要勤,是要靠腳步來丈量的。”李碧雅說,坐在辦公室也會有群眾來,但那大多是確實碰到困難的,“走下去,才知道最廣大群眾的需求,也能發現社區裡的能人,為未來工作展開創造條件。”

2015年下半年,瑞巖農村新社區公共服務大廳牆上曬出了北侖全區第一份社區“服務清單”:交水電費、補辦社保卡、公交卡充值辦理……還給社區居民發放小冊子,列舉了社區各項服務和辦事流程,得到了群眾一致點贊。

這份清單正是李碧雅和社工們多次到一線走訪調研,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後製定的。“服務項目好不好、需不需要,還得群眾自己說了算。”李碧雅說。

週一戲曲、二胡社,週二書法、合唱社,週三攝影社……如今在瑞巖文化禮堂,唱歌、跳舞、寫書法、聽講座,已成為瑞巖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北侖老年大學的首個農村教學點,這也是李碧雅“走”出來的。

有次入戶走訪時,一位年紀大的阿伯跟李碧雅說,每週都要換兩趟公交車到區老年大學上一節書法課。當時她就想,把老師請到社區來,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上課。

想到就去做,做就要做好。如今,瑞巖人在社區就可以學書法、學電腦、唱戲曲,村民在家門口可以就醫並使用醫保卡,農村道路8小時動態保潔……一樁樁都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2017年,李碧雅被調到紫石社區工作。與瑞巖社區僅有2個村不同,紫石有9個行政村,地域跨度長,從偏遠村到社區服務中心都不太方便。這種新情況怎麼辦?“要改變工作思路,我們要把服務送到村裡去。”李碧雅說。

李碧雅計劃待各村文化禮堂建成後,要把社區的各項活動、講座一一送進去。“比如,現在書法班是在社區開辦,明年就要開到前鄭村去,戲曲班就要開到大溟村,實現資源共享,惠及更多村民。”

解決問題要靠“幹”出來

首創大阿嫂調解工作室

除了擔任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碧雅還是柴橋街道的婦聯主席。說起婦聯工作,就不得不提及她牽頭創立的“蘆江大阿嫂”調解工作室。因為實打實地幹、真真切切起作用而聲名遠播,省高院曾兩次前來調研,認為社會力量進駐法庭的做法可供全省借鑑推廣。據統計,成立近兩年來,大阿嫂們已經參與調解案件325起,實際調解成功222件,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和鄰里和睦,成了寧波調解的“金名片”。

走進大阿嫂調解工作室,“有理不在聲高、有力不在個高”這12個大字異常醒目。大字下方的桌面上放著一本處理糾紛登記本,細細翻閱可以看見每一頁的案件登記表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案件明細,內容包括糾紛類型、受理時間、結案時間、當事人姓名、年齡、電話、糾紛事由、調解結果等。

李碧雅告訴記者,2017年9月“蘆江大阿嫂”與柴橋人民法庭合作,組織5位大阿嫂輪班坐鎮柴橋法庭,主要針對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家事糾紛進行駐庭調解,“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調解,每個工作日都有一位大阿嫂駐庭,每位大阿嫂也都是從每個村精心挑選出的有威望的、懂法律的。”

大阿嫂們如何參與調解?柴橋法庭庭長李瑛介紹,調解分三種:訴前疏導即對當事人到法院來諮詢時進行答疑解惑,發現矛盾及時化解;訴前調解即當事人在提交訴狀後,法院立案前,力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訴中調解即對於法院立案後的案件,努力讓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握手言和。

“除了駐庭特約調解員之外,蘆江大阿嫂工作室還有40餘名大阿嫂、30名志願者,常年在社區、村裡開展家事調解工作。”李碧雅說,家和萬事興,調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家庭糾紛轉化成社會糾紛,有效維護了轄區社會的和諧穩定。比如近期有一起老人贍養的糾紛涉及到兩個村的村民,這兩個村的大阿嫂就主動參與,成功實現了庭外調解。

“法官在調解、審判時除了法律規定以外,也需要考慮到各種社會因素和情理等主觀因素,年輕法官對社情民意、風俗習慣、鄉規民約的理解往往不夠。”李瑛表示,讓大阿嫂們參與立案案件,協助法官做好調解工作,也同時分擔並減輕了法官的辦案壓力。

據統計,成立近兩年來,大阿嫂們已經參與調解案件325起,實際調解成功222件,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和鄰里和睦,成了寧波調解的“金名片”。 現代金報記者房偉 通訊員樂科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