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万佛塔,是古金华城的地标性建筑,根据现有文献与实物推断,大约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塔下寺的山坡上,为九层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导建成,初名“密印寺塔”。

在明代金华府治图和清代金华府城图中,均可见该塔醒目的身影。《金华县文史资料第二辑》中如此描述:“该塔是楼阁式的砖木结构,八角形,初建为九层,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时,增至十三层,层层棱角飞檐,高达50米。塔体内设扶梯,曲折而上,凭栏远眺,双溪似带,群山如屏。它本名叫‘密印寺塔’。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长不径尺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其数万计,故俗称‘万佛塔’”。

可惜,抗战期间,为保金华城安全,作为金华地标的万佛塔被迫拆毁,于是万佛古塔在今人的视野中已缺席七十余载。经过近5年的规划和筹备,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重建工程在东市街高山头启动,如今万佛塔成功异址复建,高达99.99米,重返大众视野。

有生之年,得遇万佛古塔重建,是甚幸之事,而得登塔远眺,更是享盛世之福。登高望远,自古乃文人雅事,得以身临其境,不禁感叹:若把古城比作一艘帆船,那么,万佛塔无疑是金华人心中的桅杆。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1.城市桅杆,高耸在金华百姓心头

关于万佛塔的建造年代,主要有三种文字记载:

(1)清初张明焜的《漱石居稿》载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母亲庆祝百岁生日而建。

(2)《大清一统志》载建于唐代,可能因为当时在塔上发现过隋唐文物的缘故。

(3)明万历《金华府志》则记载:“密印寺,在府治北百四十五步,旧名永福,吴越钱氏建,宋大中祥符年间更名密印,后废,改建分司,有塔九级,屹峙云际中,玲珑可梯,治平初建,明隆庆初重修,侍郎王崇旨记至。”《清光绪金华县志》也有记载:“据《万历府志》宋治平初僧居政建。《大清一统志》作唐代建。明嘉靖十二年七月大风落其铁顶,三千余斤,乙丑,知府叶宗眷率平易近修。隆庆初,侍郎王崇记。康熙十五年,康亲王临郡,僧牧雇募修。爱新觉罗弘历六十年大风,塔顶又落。道光二十七年,僧定钫募资大修,腹皮十三层,设梯盘曲而上,足资眺望焉。参旧志:塔高三十余丈。下广轮七尺许。今以日影勾股比例法,测患上从黍尺塔高十五丈弱,量底层广七尺强”。

根据1957年地宫发掘出土的石刻经文,上面有“嘉祐七年壬寅十月二十八日当院上方住持都勾当劝缘传清凉祖教观沙门居政立”的字样,所以文物部门对万佛塔的建造年代最终断为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这座千年古塔,由于建造时间早,塔身层次多,规模高大,雕饰华丽,誉满东南,耸立在一代又一代金华百姓的心头。金华籍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的重要学生代表黄维时作有一首金华万佛塔诗,诗曰:“巍峨高耸大洪山,万佛灵光烛九关。浩浩双溪流倒转,清风明月奠尘寰。”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在1957年撰写的《金华万佛塔》一文中也曾谈到:“四五十年前,我从家乡到金华府城中学读书,第一印象,便是一座大桥和那矗立城东北的万佛塔。我在金华中学读书那一年,不时到塔下寺去玩,也曾上过(万佛塔)塔楼……我在金华只读了一年书,一九一四年夏间离去,到了一九三七年冬间重到金华,中经二十五年之久,旧时印象,几乎一些不曾剩留;唯一的印象,就是那座大桥和这座宝塔;故人重逢,弥觉可亲。”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2.千年古塔,仆倒在黎明前的黑暗

这座矗立在金华百姓心中的千年古塔,在我们祖国与民族面临巨大艰险的时刻坍塌了,如同一个魁伟勇敢的战士,仆倒在了民族命运天空最为黑暗的黎明,湮灭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卓绝的岁月里。

1942年春,美军为了报日寇偷袭珍珠港之仇,出动大批轰炸机,夜袭日本东京。偷袭成功后,飞机原计划在浙江衢州机场降落。因此,日寇视杭州、衢州、金华为眼中钉、肉中刺,4月间发动“浙江战役”,向杭州大量增加兵力,强渡钱塘,对金衢虎视眈眈。抗日战争的烽火已近金华,就在浙赣战役前夕。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纮、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下令金华城防司令王铁汉:“万佛塔目标过大,易被日军飞机轰炸,予以拆毁”。命令一出,举城哗然。不少金华市民泣血跪谏,拆塔的部队也深知此塔在金华市民心中的分量,不肯贸然下手。但当时的重庆政府下了严令:“地方有人敢阻挠毁塔者,以汉奸通敌论处;军队有敢阻挡者,以抗拒军令论处,格杀勿论。”万佛塔的墙体非常厚实、牢固,一楼的墙体厚度达1米多。抗日战争时期,万佛塔是很多人的避难处。据老一辈回忆,战争年代,万佛塔还兼具防空警报功能,除了警钟、警灯,还有不同颜色的旗帜,从塔里伸出红色的旗帜代表紧急警报,白色旗帜则代表解除警报。面对这座万众瞩目的万佛塔,王铁汉试图采用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执行毁塔的命令,另一方面尽量保护古塔。本来片刻即可使其变成废墟,然而他却搭起脚手架,从塔顶慢慢地往下拆,目的是尽量使古塔少受损失,便于战后重建修复。尚余三层残塔之时,日寇逼近金华,国民党守军没和日寇交锋就撤走了。

如同壮士断腕,千年古塔消失在金华城的天空。历经千年风雨的万佛塔以自己的毁灭保护全城的安危,是何其壮美惨烈的毁灭!作为万佛塔的一大标志性构件,数以万计的万佛塔塔砖的下落如今已然成谜。据了解,目前下落明确的佛像砖只有4块——金华市文物部门有3块,浙江省博物馆藏有1块。我市的3块万佛塔佛像砖,实际为两块半,因为其中一块只剩下上半块。砖的中间塑着佛像,看上去栩栩如生;两侧印有文字,所印文字有“金佛十尊”“金佛二十尊”“蔡唐氏敬”“报父母恩”等,留下对那段难忘历史的回味。

3.意外发现,万佛塔地宫“横空出世”

1949年前后,万佛塔遗址一度为学生操场和市民园圃。

1956年,驻金华12军是李德生部,当时军部就设在密印寺一带,为建办公楼,选址就在万佛塔的遗址之上,万佛塔遗址顶上原架着防空警报(水塔)……当年6月,在平整地基时,一名士兵突然发现地下有石头地宫。经上报批准,1957年1月12日,由浙江省文管会主持的万佛塔地宫挖掘工作开始。经清理,万佛塔原址地宫出土隋唐、五代与北宋文物188件,其中有北宋嘉祐七年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彩绘石经幢(灯幢),五代吴越铜铸及铁铸阿育王塔15座,隋至五代铜佛造像60余尊、铜镜50余枚、铜盒、铁箱、铜龙、铜马、铜麒麟、钱币、石碑、石座、石刻经等。

其中,最精美的“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为五代十国标志性的国宝级文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观音头戴高冠,身佩璎珞,坐于山岩之上,神态安静祥和。前方置一净水瓶,身后布以一圆轮背光,边缘装饰镂空火焰纹,整个造型精美绝伦。其一改过去印度观音的庄严形象,是中国式真善美的化身。

1957年、1958年分别在金华雅堂街工商联大厅和环城小学(原新安小学)礼堂内进行过两次展出,展出结束后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全部运往杭州,入藏浙江省博物馆,金华只保存六块红砂石刻经石板(残损)。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1959年,“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从浙江省博物馆调入国家博物馆珍藏并展出。

2009年12月22日,浙江省博物馆展厅内举行“国家宝藏”全国巡回展出的第十站,是参展文物最多、题材最广的一次。展出的约80件(组)文物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从60余万件藏品中遴选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都是举世公认的瑰宝,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宝藏”。其中,“钱鏐金书铁券”和“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两件五代吴越国珍宝,更是阔别半个世纪后首次踏上浙江故土,也是浙博武林馆区开馆后第一个大型展览。

2010年6月19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和“地涌天宝——雷峰塔及唐宋佛教遗珍特展”展出部分万佛塔地宫文物。

2010年10月,金华市文物局在市博物馆举办“金色的回归——万佛塔文物返乡展”,以“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为主展,从省博物馆精选了17件万佛塔出土珍贵文物与金华市民见面,展出仅5天时间,首日参观人次达1.3万。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2013年6月16日,中国邮政发行2013—2014《金铜佛造像》邮票一套(6枚),其中面值80分的邮票票面上就是万佛塔地宫中出土的“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

2016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金华市文物局启动了复制计划。10月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国家博物馆复制唯一一件“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于2017年4月在金华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

4.欣逢盛世,万佛塔老地标今重建

从万佛塔拆除,到地宫藏品的发现,所有这一切,都牵动着金华人的心。万佛塔被毁,是金华百姓之痛,要求重建万佛塔的呼声此起彼伏,无论官方和民间,一直未停止过。因为万佛塔承载着婺州古城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无论是实际建筑高度、历史厚度,还是其建筑工艺达到的水平,都是当之无愧的金华第一地标,更是金华的灵魂所在。上世纪80年代,金华民间成立了万佛塔筹备团队,筹资欲重建万佛塔。

2009年10月,中德合作城市发展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造项目正式通过《金华市历史文化名城

整治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以重建的万佛塔为主体的佛教文化体验区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3月,市规划局的网站上挂出了“三江六岸”十景的规划方案,提出除现有的八咏楼、燕尾洲等知名景点,还将全新打造“万佛迎宾”等新景点,具体内容包括重建万佛塔、塔下寺、梅花门(赤松门)、古城墙,恢复东市街古街特色,并提出以复建万佛塔为中心,形成景观广场,并结合旅游服务中心,设置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以丰富金华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

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重建工程在东市街高山头启动。2016年4月底,万佛塔结顶,金华百姓的世纪梦想得以圆满。如今,诞生千年,70多年前毁于抗日战火的万佛塔,成功异址复建,高达99.99米,重返大众视野。

千年古塔“万佛塔”涅槃重生,苍穹之下,塔、园、阁、门、楼已显雄姿,争辉日月。值得一提的是,全塔设计布局3700多块佛像砖雕,以及7000多个佛龛,以再现昔日“万佛”之盛况。万佛塔塔刹部分由刹座、宝顶、伞盖、相轮组成,形态参考了各地宋塔和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新万佛塔还修建了1900多平方米地宫,今后用于文物精品、复制品等集中陈列展示,讲述万佛塔的前世今生,继续古城的文化传承。在万佛塔内部,1~13层设有小型电梯,还有两路步行楼梯,15、16层安装祈福大钟,最高一层为17层,可供游客登临俯瞰全城,撞钟祈福。

站在万佛塔之巅,俯瞰全城,顿觉心旷神怡,义乌江由东、武义江由南奔腾而来,交汇于三江口,沿婺江蜿蜒西去……面对此情此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登八咏楼时写下的“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之句跃然脑际。如若当初她能登此浮屠,恐怕会写下“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四十州”之句了。再望那,南山与北山,婉如两条绿色的飘带,围着十四州翩翩起舞,夕阳西下,水天相接,云山相衍,与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景又有何异?

金华美,美在新时代,长风破浪正当时;

桅杆立,立在劲潮头,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文写作过程中,史料内容参考了吴远龙、刘金发、王晓明、蒋金治诸君文章,特此感谢!)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万佛塔大事记

●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 万佛塔始建

明嘉靖十二年(1533) 大风吹落三千余斤重铁顶,乙丑,知府叶宗眷率平易近修

●清康熙十五年(1676) 康亲王临郡,僧牧雇募修

●清康熙六十年(1721)塔顶被大风吹落

●道光二十七年(1847)僧定钫募资大修,腹皮十三层,设梯盘曲而上

●1942年在抗日战争中被拆毁

1949年前后万佛塔遗址一度为学生操场和市民园圃

●1956年万佛塔地宫现世

1957年1月万佛塔地宫发掘出土隋唐、五代与北宋文物188件。其中,“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为五代十国标志性的国宝级文物

●1957年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在市区雅堂街工商联大厅展出

●1958年 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在环城小学(原新安小学)礼堂内展出。展出结束后,万佛塔地宫出土文物全部运往杭州,入藏浙江省博物馆

●1959年 万佛塔地宫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从浙江省博物馆调入国家博物馆珍藏并展出

●2009年10月 中德合作城市发展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造项目正式通过《金华市历史文化名城整治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以重建的万佛塔为主体的佛教文化体验区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月 万佛塔地宫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厅内举行“国家宝藏”全国巡回展中展出,阔别半个世纪后首次踏上浙江故土

●2010年6月 万佛塔地宫出土的部分文物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和“地涌天宝——雷峰塔及唐宋佛教遗珍特展”中展出

●2010年10月 金华市文物局在博物馆举办“金色的回归——万佛塔文物返乡展”,以“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为主展,由从省博物馆精选了17件万佛塔出土珍贵文物与金华市民见面

2013年3月市规划局的网站上挂出了“三江六岸”十景的规划方案,提出除现有的八咏楼、燕尾洲等知名景点,还将全新打造“万佛迎宾”等新景点,具体内容包括重建万佛塔等内容

2013年6月
中国邮政发行2013—2014《金铜佛造像》邮票一套(6枚),其中面值80分的邮票票面上就是万佛塔地宫中出土的“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

●2014年8月万佛塔重建工程在东市街高山头启动

●2016年4月万佛塔结顶

● 2016年6月金华市文物局启动了“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复制计划

●2016年10月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由国家博物馆复制唯一一件“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

●2017年4月“鎏金铜水月观音造像”(复制)在金华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小邹鲁”金华,文化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

为充分挖掘、梳理、展现金华人文脉络,本报与金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同推出系列文化报道“古婺芳踪”

用心整理和记录这座城市的历史,寻找婺州大地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文化力量

欢迎社会各界关心金华文化事业的人士撰文、投稿、提供线索

投稿邮箱 / 125059335@qq.com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古婺芳踪」万佛塔:金华城市桅杆 云帆直挂千载

—— THEEND——

-82374110

商务合作:0579-83186125

带你进读者粉丝群

各种话题、福利享不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