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今年4月份以來,建水縣面甸鎮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多方籌措資金65萬元,新開挖了安邊哨村委會馬鹿塘村2.4公里的進村道路,切實解決當地180多名苗族群眾進村入寨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助推苗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距離面甸鎮27多公里的大山深處,位於建水縣和開遠市的交界處的苗族村寨馬鹿塘村,有農戶33戶,苗族群眾185人,主要經濟來源以種植玉米和萬壽菊為主。

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長期以來,馬鹿塘村由於受歷史和自然條件等諸多原因的影響,沒有通往集鎮的通村道路,進村入寨只有走大山深處的牛車馬道,出售當地的農副產品都要繞道開遠,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進村道路“只通縣外不同縣內”的邊遠少數民族村寨。惡劣的交通環境嚴重製約著馬鹿塘的經濟社會發展,苗族同胞們對修建進村道路的願望十分迫切。

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脫貧路上,一個兄弟民族都不能掉隊。”

為進一步解決馬鹿塘村苗族群眾出行難的問題,2019年4月,面甸鎮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不忘初心、攻堅克難,多方籌集資金,投入65萬元在大山深處新開挖了2.4公里進入馬鹿塘村的進村道路。進村道路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路面為0.1米厚的砂石路面路,路基寬4.5米,邊溝為0.7米的土溝。同時為方便行車,還在每公里設置了3個40米長、7.5米寬的錯車道。目前,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馬鹿塘進村道路竣工投入使用。

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建水縣馬鹿塘村村民陶紹祥

現在路通了,去哪裡都方便。我們栽的包穀、萬壽菊,那些客商都可以進來收了。現在萬壽菊可以拉去面甸那邊賣了。

建水這個不通道路的苗寨....

馬鹿塘村進村道路的竣工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當地苗族群眾的出行條件,使苗族群眾從原始的人背馬駝到現在的小汽車開到家門口,不僅群眾的滿意度提高了、幸福感增強了、民族關係更加融洽了,還為民族團結示範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