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今年4月份以来,建水县面甸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65万元,新开挖了安边哨村委会马鹿塘村2.4公里的进村道路,切实解决当地180多名苗族群众进村入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助推苗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距离面甸镇27多公里的大山深处,位于建水县和开远市的交界处的苗族村寨马鹿塘村,有农户33户,苗族群众185人,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玉米和万寿菊为主。

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长期以来,马鹿塘村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没有通往集镇的通村道路,进村入寨只有走大山深处的牛车马道,出售当地的农副产品都要绕道开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进村道路“只通县外不同县内”的边远少数民族村寨。恶劣的交通环境严重制约着马鹿塘的经济社会发展,苗族同胞们对修建进村道路的愿望十分迫切。

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脱贫路上,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能掉队。”

为进一步解决马鹿塘村苗族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19年4月,面甸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多方筹集资金,投入65万元在大山深处新开挖了2.4公里进入马鹿塘村的进村道路。进村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为0.1米厚的砂石路面路,路基宽4.5米,边沟为0.7米的土沟。同时为方便行车,还在每公里设置了3个40米长、7.5米宽的错车道。目前,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马鹿塘进村道路竣工投入使用。

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建水县马鹿塘村村民陶绍祥

现在路通了,去哪里都方便。我们栽的包谷、万寿菊,那些客商都可以进来收了。现在万寿菊可以拉去面甸那边卖了。

建水这个不通道路的苗寨....

马鹿塘村进村道路的竣工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当地苗族群众的出行条件,使苗族群众从原始的人背马驼到现在的小汽车开到家门口,不仅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民族关系更加融洽了,还为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