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講四川話?

語堂02


這個題目是錯誤的。

四川話並沒有那麼寬泛,而是說,中國持官話的人群最多,比如圖一。

詳細劃分下去,四川話所在的上江官話(西南官話)面積大,人口多達2.7億,如圖二。

實際成渝片也可繼續分,如圖三。就本人的生活經歷來看,成渝片內也存在比較顯著的地理上的區分,甚至哪怕同一縣域都有差異。只是這些差異,非官話區人群難以區分。





四川達州


我是棗兒,我來回答。

確實,用到四川方言的影視劇確實是不少,例如電影《讓子彈飛》、《瘋狂的石頭》等等,電視劇有《幸福耙耳朵》、《傻兒司令》、《下課了要雄起》、《王保長新篇》等等。那問題來了,影視劇中的方言為什麼喜歡採用四川方言呢?今天就由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



為什麼影視劇的方言喜歡講四川話?

近幾天看了一部火遍天的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影片中的太乙真人說的就是四川方言,這不禁讓人發問,為什麼這麼多影視中的方言都喜歡採用四川話呢?



第一點,劇情需要。因為好多影視劇拍攝故事背景和地域是四川,劇中貫穿四川話也無可厚非,例如《幸福耙耳朵》、《傻兒司令》、《王保長新篇》。這些影視劇的故事背景主要發生在四川一帶,難道我們還要說別的地方的方言嗎?



第二點,四川話通俗易懂,語調抑揚頓挫高低起伏,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影視劇中的方言採用四川話俏皮可愛,會讓觀眾親切感倍增,很容易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四川話塑造的人物形象很鮮明,讓觀眾記憶深刻。



我是棗兒,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您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棗兒影視觀


要說影視劇裡邊的四川話,就不得不提李宇春在捉妖記2中用川普的表現了。

軟萌軟萌的四川調調從春春嘴裡說出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賤賤的喜感。 對於聽慣了普通話,突然來句四川話版的“你們不懂愛”,讓大家驚喜又意外,也讓春春演的朱老闆一角變得更加立體。本是富可敵國雄霸一方的富商,偏偏看上了梁朝偉扮演的屠四谷,多次被騙依然選擇相信。在愛情裡,她不過是個勇於追愛卻又甘心被騙的小蘇蘇而已。不得不說,四川話在這個角色的反差塑造上有很大的幫助。以至於很多觀眾看完電影之後,都被本不討喜的朱金真一角給圈粉了。

除了捉妖記2,幾年前由王嶽倫執導,立威廉、黃奕、劉樺、鄧家佳等主演的愛情喜劇影片《十全九美》,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四川話的濃濃的喜感。多年之後鄧家佳扮演的南宮燕一角早已被人遺忘,但是她用方言說的“蹦蹬兒你個蹦蹬兒”、“淡定”等獨具特色的對白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當年她也是憑藉這一特色走向大家的視野。

四川話主要還是北方話傳過去的,所以大體和普通話一致,但是又有很多音有變動。所以大家聽起來就像是跛腳的普通話,可以聽懂,但又有點病態的感覺,無端就多出了很多喜感。


例如四川方言沒有平舌和翹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話中翹舌音念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話為[zhì shāng],四川方言為zi sang]。 四川話中還有很多好玩的詞彙。例如娃、娃兒、女娃子、男娃兒、弟娃兒、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兒,女孩叫女娃兒,其餘類推。二○年前這個“娃兒”通用於所有年齡階段,相當於臺灣的“男生、女生”,甚至於說老太婆都說“哎呀,人家是女娃兒,你讓一下(ha)別個(go四聲)嘛。”


所以在外人眼裡天生帶有喜感的方言,在一些喜劇類的影視作品中非常受歡迎。


K不可休思


影視劇是放給全國人民看的,當劇情需要有方言時必須考慮兩個問題,第一,要有明顯的方言特徵,第二要全國大多數人能聽懂。東北方言和山東方言在北方人眼裡區別很大,但在南方人眼裡和普通話區別不大。閩粵方言內地大部分人聽不懂,四川方言帶明顯的方言特徵,總的來說又屬於北方方言,說的慢,且不說特別的地方詞彙時,大多數人能夠聽懂。加上川渝地區人口多,勤勞,外出打工,經商的多,影響力比較大,所以很多影視劇在需要方言時會首先考慮四川話。


葉蟬135


講不講四川話!首看劇情的人物是不是四川人!演朱德,鄧小平,陳毅不用話四川話,你告訴我該說什麼話?另外四川人全球有川人奮鬥的足跡,編劇故事中有四川人物和四川說話不是很正常嗎?


黃山1968


四川話自帶幽默,沒有修辭,很灑脫,很直接,不裝不做作,愛憎分明,常常是張口就來,不用思考,就連罵人的話都讓人不那麼反感,捱了罵還笑兮兮的,有點搞笑的意思!反應出了川人的樂觀豁達,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有幾個意思,用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也不同…

現在不少電影電視中插入四川方言,一是應景,對情節有推漲效果,二是粗陋的話語,能夠突出人物的性格,簡單直接不用去解釋…

再有就是考慮到受眾因素,畢竟四川人佔了電影市場近十分之一的份額,票房不容忽視!


神經濤哥


四川話算是比較好懂的一種方言了,說起來噼裡啪啦的。

不僅有各種可愛的疊詞:闆闆兒,chuanchuan兒,莽莽(飯),gaga(肉),羊丁丁兒(蜻蜓)……

還有各種特殊東西的特殊名詞:ke膝頭兒(膝蓋),xia空jio(腋下),倒柺子(手肘),鬧木心(腦子),手爪爪,kakagogo(角落),滅蚊子,ke媽(癩蛤蟆),逛gai(街)偷油婆(蟑螂)……

各種音變:扶蝶(hu),遊運(泳),醫萬(院),七少午(吃午飯)……

四川話具有淵遠的歷史。從古到今,四川話隨巴蜀地區的歷史進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斷地發展變化。四川話是融合了由全國各地移民的方言演變而成的。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四川話是四川方言流行區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共同奮鬥而產生、傳播了數千年的口頭文化。它是四川方言流行區各民族文化傳承的特殊而重要的載體,也是四川方言流行區一切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的承載者。四川話或者四川方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四川話在表達事物上含蓄、準確、質樸,充分地應用形像的比喻來形容所要描述的事物。如趕鴨子的人自然是站在鴨子的後面,於是“吆鴨子”就成了最後一名的代名詞。四川話最顯著的特點是生動、機智和幽默。這一特點使得對話饒有樂趣,經常可能出現聽、說的人都表現出忍俊不禁或開懷大笑的狀態,而不懂四川話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倆人是不是“神了”。但是這種幽默感又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很難以用文字將其充分地表達出來。這就是四川話的魅力。 四川話是四川地方文化乃至中國西南地區文化傳承的活化石,是不可複製的。她一旦消失,對人類的文明而言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事實上,在上個世紀很流行的一些四川話詞語就像流水一樣逝去,現在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之中。在以四川話為對白主體的《老坎客棧》、《山城棒棒軍》等四川方言電視劇中,雖然出演的演員基本都是本土出生,但仔細聽他們的道白就可以聽到個別地方不再是純粹的四川話,其中夾雜著以普通話為載體的書面語言。而字幕上打出的字更是錯誤百出。這就是四川話消失的例證。在川劇文化中,四川話是富有特色的文化表現形式,其說多唱少、濃郁的地域性和生活氣息、以及詼諧幽默等特色可以說是川劇在語言上的亮色。如果用普通話表演就顯得很奇怪了,也就完全失去了川劇應有的味道。如果真的有一天川劇用普通話來對白,也就宣告了川劇的死亡。所以保護四川話就是在保護四川方言流行區的地方文化。


貓咪的媽咪


影視劇?肯定與角色設定有關啊。

四川人的角色設定,自然是說四川話咯。比如《死水微瀾》,那肯定是四川方言版。如果是《智取威虎山》,肯定得是東三省的語言吧!

認真說來,大家看到聽到的影視劇裡的四川人角色,說的四川方言,還不一定跟角色來自的地市吻合。畢竟,川南川北、川東川西,說的話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比較經典的是《哈兒師長》(基本上都是四川話),裡頭有一個情節。好像是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個事情。都把腦殼逮來寢起(低下頭)、穩幾不開腔(不發言)。然後有個人站起來說:你們不說(so四聲)?我來說(so四聲)!

這個人一開腔,懂的人秒懂:

樂山人!樂山縣城和周邊的人!最土最土的四川話!每一個字說出來都是重讀音節,每一個字好像是一顆剛出膛的子彈。

至於大家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聽到四川方言,應該是跟四川人多、四川人在江湖的多、全世界卡卡各各(犄角旮旯)的四川人多有關係。如果不是統一用普通話配音、播出,我估計每一部影視劇裡面都有咱們四川人在裡頭打醬油(畢竟,川渝沒分家之前,四川人得佔了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吧)。

比如《幸福愛人》那部片子,裡頭那個胖妹妹,飾演的女主唐藝昕的閨蜜那個,就是我們單位的離職員工。我非常喜歡她欣賞她,甚至覺得她可以出演楊貴妃。

她長得白白胖胖的,五官很立體很好看,唱歌跳舞主持節目都很好,全身上下都是讓人歡樂的細胞。如果在劇中說四川話,估計效果更好。

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比較喜歡聽東北話。他們一開口,自帶笑點。

其實,個人意見,普通話有點作古正經的味道,像是在演話劇,不利於讓角色活色生香。統一用普通話,只不過為了傳播的需要罷了?

比如,去搜搜看四川方言版《貓和老鼠》?還有四川方言版《謝謝你的愛》,那句“找個堂客來愛我”,真的要笑屎個人!

想當年,我那四五歲的女兒,可以一個人分飾兩角,扮演假老練貓和風車車老鼠,完全脫稿,一集一集地表演給我們看。

那是多麼歡樂的時光啊!


雲是鶴家鄉680


四川雖然地處西南,四川話卻有著北方語系的特點。可以這麼說,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到四川,只要四川人不說“耙耳朵”之類的土語,基本上都是可以聽懂四川人說話的。本人父母是江蘇鄉下的,到成都時,聽四川人講話基本上沒有障礙。而影視劇是面向全國的,如果使用諸如粵語、江蘇的吳語之類,基本上能聽懂的沒多少。四川話與普通話非常接近,除了特殊的土語,基本上和普通話就是語調的區別。為了表現大人物,家鄉話使人物形象豐滿,比如浙話蔣介石的"娘希匹”,劉鄧等說川普也挺接地氣。小人物呢,也容易表明其地域性。四川話雲貴川湘等都比較接近,雖然影視裡都講方言,但都是發音原味,用語書面的"川普",並不太正宗,所以聽起來有味道,又聽得懂。簡單的對白"要不要的","龜兒子”"懂個毬”之類的,比較搞笑。說川話的地域廣,上億人口多,而且作為外出務工勞力輸出大省,在全國流動人口多,川音遍及全國。

全國大多數的明星說得最多的是普通話和粵語,大陸明星統一說普通話,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而港澳臺的可能說粵語,很多不是這個方言區的觀眾聽不懂或者無法完全聽懂。而相對來說,活躍於今天娛樂界的四川明星就有很特別了——他們偶爾彪一兩句四川話,大家很容易聽得懂,同時又很萌很有喜感,所以就流傳起來,用到影視劇裡製造點效果也不奇怪。



首先,說川話的人多。這也是根本原因。四川是全國的勞動力輸出大省,外出人口幾多,如洪流般在祖國大地上流動,川話也被分散到全國各地。就像好萊塢大片為了中國市場,也經常在電影中加入中國元素。熟悉的口音,會更容易讓觀眾認同,產生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