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为何无人敢开采?

南宫禹洛


石油是战争以及国家发展的命脉,因此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在卡拉库姆沙漠发现足足有35亿吨的石油,没有一个国家染指,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介绍卡拉库姆沙漠最出名的旅游景观

1971年,前苏联的钻探队和地质学家在现场勘探天然气资源时,意外地发现这个地下洞穴。由于该洞穴又大又深,钻探队决定将洞穴内的气体点燃,等有毒气体燃烧殆尽之后再进入勘探。


地质学家们希望洞内的气体燃烧几天后将会熄灭,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到今天,大火仍在不间断地燃烧。引起了各国地质学家的激烈探讨,有人认为应当继续开采卡拉库姆沙漠的地下资源,这是在大火烧了一年后提出的。

这批科学家认为卡拉库姆沙漠下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另一批科学家坚决反对,认为大火燃烧的原因并非由于地下资源有很多,而是由于卡拉库姆沙漠特殊的自然环境导致的。


擅自开采可能会对周边居民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卡拉库姆人民的坚决反对。对于这种说法相对来说是比较靠谱的,不过他们并没有想到直到今天大火依旧在燃烧,也印证了第一批认为继续开采卡拉库姆沙漠地质学家正确的猜想。


当然在前苏联解体后,遗留下的资料显示,卡拉库姆沙漠地下的确有价值万亿的天然气资源,不过碰巧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石油。因此这个火洞也成为卡拉库姆沙漠最出名的景观,名为“地狱之门”。

其次来介绍卡拉库姆沙漠为何会出现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的资源

前苏联为开采天然气,与当地政府协商最终同意开采。不过并没有想到卡拉库姆沙漠的地下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矿产资源,对于这些资源从何而来,我认为与当地的气候以及地址发展脱不了干系。

  • 地质发展

土库曼卡拉库姆地形鲜明,反映了其起源和地质发展。外温古兹卡拉库姆卡拉库姆沙漠的表面受到暴风侵蚀。中卡拉库姆平原从阿姆河延伸到里海,呈与河流走向同一的斜面。


由风聚集起来的有些过高的沙垄的高度在75~90公尺(250~300尺)之间,依年龄和风速而异。略少于10%的地区由新月形沙丘组成,其中一些高9公尺(30尺)或更高

  • 气候

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的气候是大陆性的,夏季漫长而炎热,冬季天气多变,但相对温暖。北卡拉库姆沙漠图1部和里海沿岸七月平均气温为26~28℃(79~82℉),中卡拉库姆沙漠中部为30~34℃(86~93℉)。


在1月份土库曼卡拉库姆沙漠东南部雷佩泰克保护区,北部平均气温为-4℃(25℉),南部为4℃(39℉),但气温起伏巨大,可在24小时之内从-20℃(-4℉)上升到10℃(50℉)。年平均降雨量在北部为70公厘(2.75寸),在南部为150公厘(6寸)。


降水主要出现在冬季和早春,一半以上出现在12~4月之间。几乎无雪。盛行的是和煦的东北风和西北风。

再次来介绍卡拉库姆沙漠为何不被开采

我认为可以剖析为三点:

  • 运输不便

至今为止卡拉库姆只有短短的一条铁轨,并且常年需要维修,原因是抗高温条件差,铁轨总出现变形,运输条件非常差,要知道开采出资源,无法运输的情况下,无疑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当地政府需要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国家,为其修建铁路,为其开挖资源,换句话说当地大多的居民都是原始居民,生活条件极差。

  • 开采条件艰难

前苏联不过挖了一个深洞,便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要知道开采有一丝差错,必然会成为的开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地人民会受到苦难,最终导致卡拉库姆沙漠成为一片无人区。


以现如今的开采条件,想要开发如此庞大的沙漠,相信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开采后,不会给当地人民带来不便。

  • 气温

沙漠中昼夜温度大概在五十摄氏度上下,气温的条件是阻碍开采的一个主要原因,开采队员需要放热服,这样的技术很多国家并没有掌握,要知道人体的承受程度与五十摄氏度相差很多。

综上所述:卡拉库姆沙漠不到万不得已是一定不会开采的,虽开采出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可过多的浪费会导致提前开采卡拉库姆,必定会为当地居民带来非常多的不利影响,在此我们要呼吁全球居民抵制消耗浪费,共创美好家园。


挚滗画畫紅尘


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是世界上第四大沙漠,被誉为“地狱之门”。


1971年,前苏联质地学家到此地进行勘探,钻探机的震动,引发了地下天燃气洞穴的地面坍塌。由于地下气藏量巨大,不断释放出大量的天燃气气体,质地学家认为这些气体污染大气,也会对周边村民有危害,于是,决定放火点燃这些气体。

未曾想,当初这把火一烧就是40多年,至今还在燃烧,丝毫没有熄灭的征兆。


据测量结果显示,坍塌面直径约70米,深度达100米,加上常年生生不息的自燃,温度高达1000°以上,至今也没有科学家去探索其中奥秘,成了世人眼中的奇观,引来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至于35亿吨的石油,只是科考队根据天燃气的储量推算的,只能说此地确有石油,但具体有多少石油,暂时未知。

为什么没人敢开采呢?

1、条件限制,环境恶劣,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干旱,水资源缺乏,不利于生存。

2、昼夜温差大,气温差最高可达50°C,这样的温差下,无论是对科学家还是开采设备都存在很大风险。

3、土库曼斯坦目前还不具备,开采此类复杂环境下的石油,技术和条件都还满足不了。

4、从地理位置上看,土库曼斯坦受运输条件影响,周边很多石油出口大国已经抢占市场,加上油价上的打压,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占比较小。


不过,相信这些未来问题都会解决,造福人类。


Utime优泰文创



这个有35亿吨石油的就在卡拉库姆沙漠,突厥语又称“黑沙漠”。位于里海东岸的土库曼斯坦境内,是世界第四大沙漠。

苏联的地质学家在1971年到这里考察时发现这里有个地下深坑,坑里有丰富的石油等资源。他们刚勘探时就塌方了,形成一个直径70米的更大的深坑,坑内大量石油资源和其它甲烷等气体。为防止有气体外泄发生爆炸,专家于是点了一把火。原以为几天就会烧完了,可烧到了现在火势丝毫不减。




熊熊大火让人望而却步,坑里的温度高达1000℃。因此至今没有人敢进入坑里面去开采。

专家初步判断这里的有35亿吨石油,够全世界用100年。


弄潮科学


在中亚有一片沙漠的名字叫“卡拉库姆沙漠”,意思就是黑沙漠,前苏联在1971年前往此地勘探天然气,不料在勘探过程中出现了塌方现象,宽大70米的巨坑瞬间出现在了地表,由于害怕坑内有毒气体对周围居民造成伤害,勘探队便着手点燃了坑内的气体,准备让它自我消耗完。

勘探队的本意是让坑内天然气早点烧光最终解除威胁,然而40多年后的今天坑内仍是熊熊火焰,保守估计被燃烧的天然气价值已经接近千亿美元了。

这个巨型火坑的直径约70米,坑深100米,但这个坑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情发生在1971年,前苏联的一支勘探队来此地寻找油气资源,意外导致了这个原本存于地下的天然气洞穴垮塌,大量的天然气外泄,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此低周边有村名居住),勘探队决定点燃这些气体,但不曾想却燃烧至今48年不灭。

这个有35亿吨石油的就在卡拉库姆沙漠,突厥语又称“黑沙漠”。位于里海东岸的土库曼斯坦境内,是世界第四大沙漠。

苏联的地质学家在1971年到这里考察时发现这里有个地下深坑,坑里有丰富的石油等资源。他们刚勘探时就塌方了,形成一个直径70米的更大的深坑,坑内大量石油资源和其它甲烷等气体。为防止有气体外泄发生爆炸,专家于是点了一把火。原以为几天就会烧完了,可烧到了现在火势丝毫不减。

为什么没人敢开采呢?

1、条件限制,环境恶劣,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干旱,水资源缺乏,不利于生存。

2、昼夜温差大,气温差最高可达50°C,这样的温差下,无论是对科学家还是开采设备都存在很大风险。

3、土库曼斯坦目前还不具备,开采此类复杂环境下的石油,技术和条件都还满足不了。

4、从地理位置上看,土库曼斯坦受运输条件影响,周边很多石油出口大国已经抢占市场,加上油价上的打压,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占比较小。

当时的地质学家看到冒上来这种天然气,担心这种气体会对周边邻近的乡村居民带来影响,心想点一把火把这有限的天然气烧完就行了。

可谁知,这个一烧就是半个世纪,至今还没有熄灭的迹象,该国总统想填掉这个深坑,不过至今也是没有任何动作。


第一电力


你说的这个35亿吨石油是卡拉姆沙漠潜在的石油,但这个储量也只是大家根据天然气来推测量,并没有人认真的去做过测量。

至于为什么得出蕴含35亿吨石油的这个结论,就得从1971年苏联科研考察队在卡拉姆沙漠考察说起。卡拉姆沙漠位于土库曼斯坦,1971年苏联科研考察队到这里考察,然后挖出了一个直径大概是70米的大坑,然后发现这个大坑是跟天然气连在一起的,这个科研队担心这个天然气有毒,威胁周边居民的安全,然后就放火把它燃烧了,他们原以为燃烧几天就会烧完,但没想到一烧就是几十年,直到现在这个火坑还在一直在燃烧。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发现这里面蕴含的天然气跟石油储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推出卡拉姆沙漠所蕴含的石油至少在35亿吨以上。



那为什么蕴涵这么丰富的石油却没人去开采呢?这里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有几个原因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第一个原因就是环境太恶劣。

卡拉库姆沙漠是世界四大沙漠之一,位于里海东岸部,面积在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年降水量只有两百多毫米,这里非常干旱,因此它也被叫做黑沙漠。

卡拉姆沙漠也应该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沙漠之一,这里属于大陆型气候,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60度,而晚上最低气温只有零摄氏度,这么大的气温,不论是设备还是工作人员都难以承受,所以对工作人员来说,潜在风险非常大,因此没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去开采这个石油。

可能说到这有些朋友会有疑问,沙特阿拉伯不也是沙漠吗?为什么他们可以源源不断的开采大量的石油呢?

阿拉伯沙漠跟卡拉姆沙漠的气候相比还是没有那么恶劣的,虽然沙特同属沙漠。但沙特阿拉伯的气候明显要温柔很多,阿拉伯沙漠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0℃,多在15~24℃之间。南部地区比较酷热,年平均气温为28.9℃,7月为32.5℃,1月为25.4℃,有四、五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超过30℃。所以温差并没有那么大。

2、石油的存储和运输。

沙漠地形复杂而且随时可能面临沙尘暴流沙等等各种恶劣环境,这对石油的存储和运输都是有很大的风险。而土库曼斯坦国家实力并不怎么样,在石油以及天然气开采方面的技术并不是很强,所以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公司并不具备开采这些恶劣环境之下石油资源的技术和实力。

3、市场限制

虽然卡拉姆沙漠的条件非常恶劣,但要是开采起来其实也是有可能性的。但为什么土库曼斯坦迟迟没有开采这个巨大的能源库呢?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市场限制。

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并不高,土库曼斯坦原来是苏联的一个成员,苏联解体之后土库曼斯坦的一些经济活动仍然对俄罗斯有很大的依赖性。目前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主要是出口到俄罗斯,所以定价各方面都受到俄罗斯的限制。

而在国际石油市场拓展方面,土库曼斯坦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这主要跟土库曼斯坦所在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下土库曼斯坦的位置。

土库曼斯坦位居中亚内陆,虽然靠近里海,而里海是一个内陆海,所以土库曼斯坦的对外运输并不方便,远离一些国际主要能源市场。而土库曼斯坦的周边却是很多石油出口大国,比如俄罗斯,伊朗,伊拉克,沙特等等,这些国家出口石油要比土库曼斯坦更方便很多,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他们也不允许土库曼斯的石油资源直接经过他们国家运输,只能贱卖给他们,所以图库曼斯的石油出口受到限制非常严重,大部分油气都只能卖给俄罗斯。直到目前为止,虽然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国际市场上占比却很小。

也正因为市场有限,所以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开采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他们也就没有去开采卡拉姆沙漠石油的动力。


不过近年来土库曼斯坦也在积极的拓展国际市场,比如建立天然气管道到中国。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打开,不排除未来土库曼斯坦会启动开采卡拉姆沙漠油气资源的项目。


贷款教授


沙漠作为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景观,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是不用多说的。沙漠底下发现石油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很少有人会去沙漠开采石油,这是为何?


我国也有沙漠地带发现石油的,之所以大量依靠进口,实际上还是不合算,沙漠内发现35亿吨,可能只是那一片广袤沙漠底下的石油总量,现实中却是相对于是非常分散的,不是个巨型油田。不是说不敢开采!

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油田大约4万多个。气田约26000个,这么多油田可采储量超6亿吨的就叫做超巨型油田。目前世界也仅仅有4多个。10亿吨级以上的油田就属于世界罕见的。根本没有说出现过这种达32亿吨的油田。所以断定绝对是零零散散分布,建造个开采油井没多久就没了又要换地,还不够建造成本。




最主要的还有一点,沙漠建造油井成本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是单个油井的价值非常大,基本就可以忽略了。我们知道沙漠表层非常松散,大型设备很难在上面施工,流动的砂体要把材料运到目的地建造油井都是巨大挑战,你还得得先修路!


沙漠修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距离近自然还好说,深入沙漠上百千米甚至更多,单单修路耗费的资金都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且随着而来的还有路边的防砂治理,不然修起来的路指不定明天被狂风一吹,路没了!没有路如何保证材料送达,如何保证石油运输车辆的来回运作?

所以如果不是经济价值非常大的油田,一般根本就是投资和收入不成正比的买卖,也就不会去开采?如果经济价值确实很大,那么自然是不用说。32亿吨之巨的石油,不开采慢慢搞都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储备!甚至可以让一个国家起死回生的存在!不是不敢采,是没价值,所谓32亿吨,一零散分布就没了价值!你或许要修成百上千条路,成百上千个油井,这是不靠谱的!


壹点科谱


石油,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嫌少的战略资源,而这一个储量达到了35亿吨的石油更是不存在“无人开采”,这个油田最出名的“地狱之门”更是一个笑话。

在前苏联时期,苏联的石油勘探部门跑遍了苏联境内的所有地方,在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也有去过考察,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发现这一个油田,也是因为一个塌方意外才发现。

前苏联对于资源的“傲慢”

在坍塌之后,苏联人发现了这一个油田,但因为坍塌区域一直向外冒出天然气,同时当时的苏联因为实在是“不缺”这些油田,考虑到大气的因素,苏联人直接往这个“出气口”放了一把火,这一把火直到现在还在燃烧着。

而发现了这一口油田之后,苏联人出于对于资源的储存也暂时没有投入力量大幅度的开采这些油田,这口油田就被计入了资源局的系统之后被“战略储备”了。

尴尬的油田与羞涩的土库曼斯坦

而这一战略储备就直接储备到了前苏联解体,这一口油田也划拨给了土库曼斯坦进行管理。

但很尴尬的是,土库曼斯坦并没有相关的油田开采技术,并且油田环境在当地也实属恶劣,如果开发要花费很多的金钱。

土库曼斯坦的富饶邻居

如果将地图打开来看,土库曼斯坦虽然靠海很近,但海域也受到了几个国家共同管辖,但距离土库曼斯坦不远处就是“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的石油,不仅品质好,同时运输也十分的方便,而且中东地区的背后还隐隐约约的站着其他国家的身影,相比而言土库曼斯坦简直就是一个“受气包”

土库曼斯坦因为自身的技术原因,以及出于战略储备原因,最终也是没有开采这个油田,但只要技术,经济比达到了之后,我想这个油田最后也会被开采的。


三书青史


据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统计,目前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约为1亿桶左右,且处于上升的趋势,按照国际平均的1桶石油的重量约为137kg计算,相当于全世界每天要消耗约1370万吨石油,而一年则需要消耗掉约51亿吨,这其中仅中国就占了1/10。很显然即使沙漠内发现35亿吨石油,也不可能管用100年,大半年还差不多。

题中所设计的“35”应该是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千米的中央卡拉库姆沙漠吧!如果把题目改成中亚35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中发现石油,够人类使用100年,或许在细想之前我可能会信以为真,因为国土面积只有17818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就有990亿桶,排名世界第五位,而卡拉库姆沙漠的面积是科威特的19.64倍,如果底下都是蕴藏石油,其规模就可想而知了吧!

土库曼斯坦(简称“土国”,下同)是中亚五国之一(很好记,国名中都带有“斯坦”二字),同时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其国土总面积约为49.121万平方千米,其中仅卡拉库姆沙漠的面积就达35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土国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面积被卡拉库姆沙漠所覆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国家。

由于土国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较远,且南部和西部分别被科佩特山脉和帕罗特米兹山脉等地形阻挡,使得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国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以下,因此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长期的风力侵蚀作用下,土国境内温带沙漠遍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土国却是靠沙漠“吃”沙漠啊。土国境内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均居世界前列,因此石油天然气工业自然而然就成了土国的支柱产业。

说到土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就不得不说一下其境内有着“地狱之门”的巨大的火坑了。资料显示,这个直径约70米的大火坑还是前苏联地质学家在一次钻探时造成的,由于地面发生较大面积的塌陷并可能伴随有毒气体的外漏,当时专家以为靠“火攻”可以消灭掉这些有毒气体,没想到这一烧就是快半个世纪!

尽管火坑的持续燃烧无疑等同于土国白白的烧掉了真金白银,但目前也没有办法填埋或扑灭洞中的大火以关闭“地狱之门”。不过一扇大门关不上,索性打开第二扇大门,如今土国的“地狱之门”景点的旅游收入已成为达瓦扎当地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除了土国的“地域之门”,全球还有两座,你知道分别在哪里吗?


地理那些事


石油作为现存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因其爆发的战争也不在少数,为了抢夺石油资源,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蕴藏35亿吨石油的沙漠,名字叫做“卡拉库姆沙漠”。

其沙漠位于中亚地区,1971年正值前苏联在在此地进行地质勘测,本来想要勘测的是天然气,却没有想到发现意外收获。


其实也算是因祸得福,本来顺利的勘测过程却因为塌方,引起了勘测队员的注意,一个70米左右的巨坑瞬间出现,勘测队员在稍作镇定之后,就打算杜绝它的安全隐患。

整个深坑内有大量毒害气体,如果造成泄露将会对周边居民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除了生命危险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勘测队员当即立断,决定点燃坑内的气体,打算让他的燃烧殆尽,这样就不会危及周边村民的安全了,但是他们当时远远低估了这个深坑的能量。当时的一把火整整燃烧了40多年,却依旧没有停止的意思,不得不让人好奇,关于被燃烧的天然气,有人惋惜。

自然就不会有人这样认为,即使那时有价值千亿的天然气,但是因为这个深坑的出现,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周边村民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关于那35亿吨石油,也就位于这个沙漠之中。至于为什么无人敢开采?

原因有以下几点:

  • 开采难度大

由于该沙漠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最高可达50摄氏度,无论是从花费的人力还是物力层面考虑,现阶段都不是开采的最佳成熟时期。

何况这里也并没有达到非开采不可的程度,石油即便紧张,但也还不至于到这里开采,石油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开采难度也与开采环境息息相关。

  • 环境复杂多变

在这里开采石油需要克服的问题和困难,也并不是轻易就能够解决的,不仅在技术上有难度,即使有先进的设备,面对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

既是对科研人员的挑战,也进一步提升了开采设备的要求标准,必须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能罢工。

  • 交通不便开采成本高

石油的开采也需要考虑成本,在这里开采石油,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同等条件下,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油价也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终究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做好了亏本的准备,那么可以一试。

现如今市场分工都比较明确,要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并不简单,如何能在同类型资源中,找到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够顺利打开销路,不然也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 地狱之门岂能随便开启

这里也被称为地狱之门,有熊熊烈火燃烧的达瓦札巨坑,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深居内陆,这里也极为干燥,坑内的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与其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去开采,换个地方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35亿吨的石油也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丰富,目前来说算是比较鸡肋的存在,要想从这里把石油运出去,也需要大量的基础管道建设。仅仅凭借车辆效率显然太低,何况这里既没有毗邻的港口,也没有便利的其他交通条件。

开采难度之大,耗费成本之高,也让众多开采者望而却步,不能仅仅因为它35亿吨的储量,就不考虑背后潜藏的危机和风险,想要开采这里的石油,如果不做出付出一定代价的准备,还是请三思!


大国布衣


问题中所指得是卡拉库姆沙漠中的天然气田,具体位置是在阿什哈巴德以北约260公里处,那里有一个直径100米、深度达70米的巨坑,据当地人说这个巨坑已经燃烧了48年,烧掉了价值几千亿美元的天然气。

在这个巨坑的周围有一个名叫达瓦扎的小村落,因此这个燃烧着的巨坑又被称为达瓦扎巨坑或者地狱之门。

据说1971年前苏联的地质学家来到这里进行地质勘探,在用设备进行钻探的时候巨大的震动导致天然气地下坑洞的坍塌,这个时候有天然气从下边飞上来,地质学家担心这样的气体影响周边村落中村民的健康,所以想点燃烧尽它们。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巨坑持续燃烧了48年至今也没有熄灭,因为在内部有大量的天然气在持续供应。但是由于当地的科技水平较落后,至今也无法开采。其他国家也没有权利去开采,所以至今仍在燃烧着,没有人去开采。再说这35亿吨100年的数据有些不靠谱,应该不准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