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兒“啃老“十多年,父子反目:“巨嬰”背後的教育是怎樣煉成

網上熱議的一起家庭糾紛案。

江蘇南京的王先生看著自己十多年前耗資百萬送出國留學的兒子在家“啃老”,一直不工作,一怒之下把兒子車賣了,結果遭兒子報復,把他的車也砸了,因此引發一場家庭大戰。

海歸兒“啃老“十多年,父子反目:“巨嬰”背後的教育是怎樣煉成

近年來,“啃老“引發的家庭事件日益增多,已經屢見不鮮。那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想”啃老“呢?

啃老族其實說白了就是待業青年,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還得跟父母伸手要錢養活自己。

俗話說: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行為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家庭原因,不可能是一時養成。

海歸兒“啃老“十多年,父子反目:“巨嬰”背後的教育是怎樣煉成

每一個人的成長軌跡都有著千差萬別,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僅與父母的家教有關,其自身的心理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

01

孩子成為啃老族,懶惰無自律是內因。

我有一個師兄,早年在我父親的工廠做活,人很好,但是有個惡習,就是喜歡賭錢,一有空就跟他的幾個朋友玩,有時賭到深更半夜。

由於無自控力,越陷越深,後來發展到影響工廠生產,沒有心思好好工作了,便給辭了。

今年聽說把自己的房子都給賣了,為抵債。賭博幾年,欠了一百多萬的外債。

人沒有自制能力,一心只想著賺輕鬆錢,又不想吃苦,就漸漸墮落成“啃老”族了。其結果是害了家人,更害了自己。

無獨有偶,曾經有條新聞,小魏畢業於北京大學,體格健壯,曾在燕山石化工作,於2001年買斷了16年工齡,從此遊手好閒,坐吃山空。

迄今為止,已逾十多年。他父親這樣描述他:長期獨處,與世隔絕,乃至理想日喪,漸無追求,懶惰成性,厭惡勞動。

一個名校的高材生竟也在獨處的環境中變得如此消沉,實在是讓人有點意外。

可見,個人的性情與追求也會因自身環境的變化而變得不堪一擊,沒有強大的自律能力,日漸頹廢,無慾無求地肆意生長,慢慢便墜入“啃老”的深淵也會無法自拔。

02

孩子成為啃老族,父母溺愛嬌寵是外因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不讓孩子吃苦,最終孩子會讓父母吃土。

孩子成為啃老族,也有父母的因素在裡面。

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

大概是說,曾經有一個非常懶惰的小孩,什麼事都依賴媽媽。

有一天,媽媽要出遠門,留下他一個人不放心,就做了一隻大餅給他。

結果媽媽回到家,發現孩子已經死了。

原來他只吃了前面的餅,而懶得轉動大餅,就這樣活活餓死了。

當時覺得這故事無比荒誕,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懶的人呢?

父母的嬌寵溺愛成了他們懶惰的根源,每天被伺候的跟“小皇帝”似的,到頭來卻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活?

正如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凡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當他遇到困難時,嘗試讓他自己解決;

當他解決困難時,給予積極反饋;

當他遇到挫折時,鼓勵他不要放棄;

多些商量,少許命令,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父母如果沒有斷舍離的勇氣,孩子也不可能有獨立成長的機會。如果一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沒有磨礪過自己擔當的責任和困難,是很難真正長大的。

特朗普是美國房地產大亨,他的五個子女都含著金鑰匙出生,卻完全沒有“啃老”的毛病,個個成績優秀,品行無可挑剔;

大兒子小唐納德,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特朗普集團副總裁;

二兒子埃裡克,喬治墩大學優秀畢業生,特朗普集團執行副總裁,有自己名下的慈善基金,專門為兒童治病,有顏有錢有愛;

大女兒伊萬卡,畢業於沃頓商學院,世界超級名模,特朗普集團副總裁,擁有自創的時尚品牌,曾連續二年登上美國《福布斯》全球十大未婚女富豪排行榜榜首;

二女兒蒂凡尼,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有音樂天賦,17歲發佈了第一首單曲《像鳥兒一樣》;

小兒子巴倫,才十歲就已經會六國語言。五個孩子,個個優秀無比,且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富二代,但是在他們身上,一點也看不到“啃老”的影子。

特朗普在教育上有許多優點,其中最難得的是,對每一個孩子都不寵溺,一視同仁,互相學習,尊重各自的特長,發展自己的專業與愛好,讓每個孩子的個性百花齊放。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培養教育他們。

家庭教育不是管理,是正確的示範和良好的溝通共同達成,它任重而道遠,更需要父母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

電視劇《知否》裡有一句反覆出現的臺詞: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矣。

03

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對家庭有責,對自己有義的人,父母該怎麼做呢?

1. 父母要做到斷舍離

菲希爾曾說:母親不是孩子賴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為不必要的人。

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父母應該付出的努力,你的努力,孩子自然看得到。父母的“斷”就是要切斷原來的經濟來源,捨得讓他走出去;離開父母,慢慢讓其獨立生活。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經濟來源。

只有放手,讓孩子脫離“父母”這個舒適區,他才能見識更廣闊的天空,才會有更高的視野、更大的格局。

2. 父母要給予生活的責任

“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孩子成年後,就要有為家庭承擔責任的義務。

這義務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便產生了,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便決定了孩子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可以讓其承擔一部分父母的生活費,每月固定時間給付,如同儲蓄一樣養成習慣。

這是培養愛老、敬老的體現。即使不多,漸漸也能培養孩子對於生活的責任。

3. 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著名主持人董卿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最近,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在南京某地鐵站,小孫子憋不住在地上尿尿,爺爺連忙借來拖把,在奶奶的指揮下拖地。奶奶一邊指揮還一邊玩要看,監督是不是拖乾淨了:“可別把別人滑倒了。”

這對可愛的爺爺奶奶,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給孩子上了人生中最生動、最有意義的一課。

我們應該把自己努力變得越來越好,在他未來懂得的時候,對你有尊敬、也更有愛。

成長的路上,沒有捷徑,哪怕每天多成長一點點,日積月累一定會到達之前不敢想象的遠方。自律比努力更重要,而從自虐到自律,再到獨立,需要的只是看到未來你想要的那座城。

胡適曾經說過“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或明白生活這件事,其實是一件很深的人生哲學。

在跨過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那一條鴻溝,你必須要不斷的打碎自己,然後重新把自己黏上。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