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在网上经常能够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一个孩子又一个孩子,坠入了河里,或者一个横穿马路遭遇交通事故,究其原因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竟是因为沉迷低头玩手机,无心顾及道路前方,因此而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故。

低头族在生活中不难见到,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给孩子配备了手机,为的就是能够便利和孩子时刻保持联系与沟通,但是也在不知不觉间埋下了重大的隐患,那就是孩子长时间地接触手机,导致“上瘾”,没有办法脱离手机一秒钟,一不小心就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还处于年幼的阶段,没有任何自救的能力,那么当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掉进河里或者冲进了马路中间,那么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父母得知后悔不当初,又无可奈何,是多么大的悲哀。

▶▶孩子为何会对手机“上瘾”

★大脑的奖赏机制迫使孩子行动

基于神经生物学原理中大脑奖赏机制————多巴胺能系统,当大脑发现能够获得奖励的时候,会将多巴胺神经递质进行释放,激励大脑做出行动反馈,以完成“我想要”的目标,收获快乐和满足感,并且不断地为了获取这样的感受而去做更多的行动和努力。

孩子的大脑也是一样的,能够“预测”未来奖励,并且渴望能够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因此一次次地指导着孩子的身体做出对应的行为,因此,当孩子们在玩手机的时候,大脑感受到“奖励”,释放出多巴胺激发大脑指导身体做出反馈,让孩子因为玩手机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感而一次又一次地沉迷手机,离不开手机。

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孩子具备模仿成人的能力

细心的家长一定能够发现,每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超强的模仿力,他们在生活中会细心地观察家长和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并且乐忠于模仿和学习他们,比如说一些生活习惯,说话的方式,兴趣爱好等等。

在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对手机这个物件并没有充足的了解,但是在家庭里,如果爸爸妈妈一回家就抱着自己的手机看电视,刷视频,看电影,玩游戏等,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手机,而忽略跟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就会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心想,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能够让爸爸妈妈如此地喜欢,以致于有时候都忘记要和我玩耍了呢?

好奇心驱动孩子们去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开始接触手机,加上孩子天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就很容易在摸索的过程中懂得如何玩好手机,一旦接触就沉迷其中,当家长们意识到孩子们不能够长期玩手机,玩手机危害孩子健康成长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孩子已经沉迷,想要切断这样的诱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沉迷手机对孩子造成了哪些危害?

★孩子的视力下降,出现颈椎疾病

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自家的孩子倘若沉迷于玩手机,最明显的一个危害就是

导致孩子的视力直线下降,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孩子很小就需要佩戴上厚重的眼镜。

有调查表明,孩子如果玩电子产品连续达到20分钟,平均视力将会从50度下降到43.8度左右,平均每分钟眨眼的次数达到7.67次,平均5.3秒的时间会出现泪膜破裂一次。

另外,长期沉迷玩手机的孩子,尝尝不是歪着身体,就是躺在床上,窝在沙发上,各种各样的姿势都有,孩子是觉得这样的姿势非常地舒服,但时间一久就会对颈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出现各种各样的颈椎病。

在福建有一个10岁的男孩,就因为长期玩手机的缘故颈椎退化成为了年经五十岁的老人的颈椎,让他的父母为此而感到深深地自责,十分后悔没有早早地阻止孩子玩手机。

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影响孩子日常生活中做事情的专注力

处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当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愈发犯下了一种离不开手机的病,每过一会儿就要拿起手机瞧一瞧,根本离不开手机。

对于孩子来说,长期沉迷手机,当离开手机需要在教室当中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或者是需要孩子认真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很浮躁,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让时间快一点过去,如何快点拿回自己的手机,可以玩游戏看视频等等。

在手机当中充斥着多姿多彩的内容,在不知不觉间具有某种强大的吸引力,让孩子对它充满了向往,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就再也无法安静地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沉迷手机让孩子患上人际交往困难症

本应该活波开朗,结识众多小伙伴的

孩子,因为沉迷手机,讲更多的时间都花费在玩手机这件事上,而减少了外出活动,接触其他的小伙伴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在不知不觉间就让孩子形成了人际交往困难症。一旦离开了手机,遇见陌生人,孩子就会变得很焦虑,很紧张,面红耳赤,不知道该如何去和人交谈,变得愈发缺乏自信,内向孤僻。

★给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故”

在文章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到了,沉迷手机常常会让孩子可能面临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在走路还是在做任何的事情,孩子都将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手机当中,那么,忽略了身边可能存在的一些危险隐患,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惨剧。

在新闻中,我们不难见到有孩子玩手机从楼梯摔下,掉进河里等等事件,因此希望家长们要重视。

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这些方法帮助你的孩子克服“手机上瘾”

★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众所周知,许多知名的企业家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设置严格的要求,比如乔布斯先生就告诉自己的孩子没有使用ipad的时间为三十分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为三十分钟

周末的话使用的时间也是严格地按照规定执行,倘若违反了规定,便需要归还手机,以后再也不能玩。

设定严格的时间标准,并且要求孩子执行,不可违反,把握好分寸,让孩子从小就有意识地知道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有规定的,不能够完全地随心所欲,也让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明白,一直玩手机对于自己而言,是一件不值得被鼓励的事情。

★家长需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子产品,对于手机的认知也非常地浅显,正是因为父母的行为引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才导致了他们后面的模仿行为,甚至沉迷。因此,严于律己,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身为家长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自己不沉迷于玩手机,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爱,孩子才能够脱离模仿父母玩手机,性格发展畸形的魔咒。

孩子手机上瘾如何根治?不闻不问影响健康,妈妈别不当回事

★提升孩子的媒介素养

在狠多的家庭当中,以为给孩子使用手机,通过网络来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跟上时代的潮流,禁止孩子玩手机的话,孩子就会因为无知而没办法在朋友圈当中存活,落于人后。

其实,家长想要运用网络给予孩子一定的良好教育并没有错,错就在于我们需要为孩子进行网络内容的筛选,需要培养孩子提升“媒介素养”。

简单地说,就是需要让孩子知道,手机是电子产品,网络媒介,我们要运用手机取学习优秀的网络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要拒绝和反对不良信息。孩子在不会筛选的时候,家长要介入其中,阻止孩子们接触到不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网络信息。

美国儿科学会就建议,18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够使用除了视频聊天以外的电子产品,2到5岁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当为一小时,并且观看的内容要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为优质的内容,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

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孩子具备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去做一些趣味冒险的事情,那么孩子也不至于一整天都想要抱着手机玩。

家长应当为孩子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学习画画,外出写生,比如说带孩子一起读童话故事,认识更多的卡通人物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并且更加投入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当中,渐渐地远离手机。

家长们,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欢迎您的参与,与我们一起讨论更多育儿知识,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到满意母亲点赞,或转发分享出去,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