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立思辰大語文快跑

To B!立思辰大語文快跑

文|餘甜

奔跑了11個月的立思辰大語文,如今步入了變革的關鍵時期。

近一段時間更是動作頻頻:剝離非核心資產、竇昕升職、更名豆神、佈局海外……加速的立思辰和大語文向市場釋放出加速轉型的訊號。

依託立思辰,豆神大語文背後的轉型思路是什麼?又以怎樣的打法攻破語文市場痛點?

大語文的差異化路線:教育信息化為“軸”,廣開渠道

立思辰最初以信息安全管理業務起家,隨後通過收購,才將業務擴展到了新高考及智慧教育服務板塊。去年,通過收購中文未來,立思辰正式佈局大語文賽道。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立思辰都沒有佈局K12教育培訓領域,這給大語文提供了極佳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大語文併入後,立思辰也開始了從“信息安全+教育”的雙輪驅動向全面專注大語文的轉型步伐。

轉型思路是:逐漸剝離非核心業務,突出教育業務的屬性。目前,立思辰形成了以大語文為主體、新高考、智慧教育為輔助的三大核心業務體系。

雖然作為立思辰的最初業務,但信息安全與大語文業務體系有較大差異,難以協同,轉型的第一步就是要剝離安全業務。

去年十月,立思辰宣稱擬以5.1億元出售與信息安全業務相關的六家子公司的股權;今年上半年,立思辰又將與核心業務關聯較弱的子公司敏特昭陽51%股權進行出售,交易作價為1.02億元。目前正進一步推進剩餘信息安全資產和股權的分拆。

變革的週期是漫長的,剝離也只是其中的一小步,作為轉型的主體業務,更重要的是發力大語文業務。

作為立思辰總裁、豆神大語文創始人,竇昕是個善於反思的人,在帶領中文未來走過了十多年後,他開始思考:我是做什麼的?我還能為大語文事業做些什麼?

思索之後,他認為,大語文不應該僅僅定位在課外班,語文應該被放在更廣泛的文化傳播市場;不走傳統機構投放廣告獲客的老路,要拓寬新的渠道。

大語文當下所走的正是在泛文化傳播領域的IP化佈局。

不久前,立思辰宣佈品牌IP化,大語文轉型正處於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的過渡,從輕到重的全產業段佈局初步完成,形成了包含從知識付費、讀書會、大屏端視頻分發、線上平臺、AI課、雙師、面授課程在內的產品體系,覆蓋K12全年齡層在不同層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以大語文精神為核心的文化傳播賽道整體佈局初步完成。目前,以大語文為核心豆神大語文佈局了九大線上公司、九大線下公司,其中每個產業段劃分與不同的輕重產品資源相吻合和適配。

根據竇昕的思路,第一階段的戰略是廣佈局,理清大語文的所有交付形式和服務場景,第二階段就是將大語文知識點用碎片化形成鏈接,打通所有場景,在每個場景都可以使用其他場景的產品。

看似廣泛的佈局,卻依然難以擺脫語文的痛點。相比於數學、英語類學科,語文知識點顆粒度不夠高,難以結構化、學習效果短期內難以外化,發展相對緩慢。

這也正打在了竇昕的痛處,連續兩個月,竇昕每晚只睡四個小時,從早到晚連軸轉,希望加快推動第二階段大語文底層知識點的系統化進程。

此時,外部的競爭也開始加劇,新政和高考催火了大語文,新東方、學而思相繼入局,許多機構躍躍欲試,市場“躁動”了起來。

作為先入局者,當下立思辰如果仍然保持傳統的面向C端的學科培訓思路,顯然太慢,難以實現規模化運作。作為內容製作方,立思辰要想發揮先發優勢,迅速佔領市場,當務之急是廣開渠道,將產品觸達用戶,以此拉動流量,獲得轉化。

這一點,立思辰早就布好了陣。作為立思辰的子公司、智慧教育供應方,康邦具有極大的資源優勢。可以說,康邦成為了立思辰打開B端市場的渠道的重要窗口,通過康邦,立思辰很好地接入了對公業務。

而這一直是豆神大語文難以打通的痛點之一。此前,康邦主要以提供智慧設計服務為主,其中的阻力在於,課外培訓服務價格偏高,學校又限制收費,在規模效應不凸顯、加之教師和管理成本高的情況下,運營邊際成本不斷增加,進校業務模式無法跑通。

解決的思路依舊從產品出發。豆神大語文基於自身教研內容設計了家教機“諸葛書”, 諸葛書收錄了語文課外必讀必考的名著,同時進行了遊戲化、結構化處理,學生通過探險、闖關、答題完成背誦及考點的學習任務。在學生學完規定內容後還能擴展知識層面,先試用一段,待學校有更深層次的需求後就會尋求合作,以產品帶服務,打通公立校渠道。

此外,立思辰還結合豆神大語文產品特點,與掌閱、凱撒旅遊等機構合作產品,藉助其B端資源,形成資源協同。

“以產品為基點,以渠道為樞紐”,立思辰正在加速衝擊大語文市場。

大後方戰略的搭建

從收購中文未來、到確立大語文的優勢地位、再到打通渠道佔領市場,立思辰佈局教育的野心可見一斑。但前端佈局外,作為內容輸出的後方,產品質量的打磨尤為關鍵,立思辰正在展開一場從上到下的、由外及內的轉型。

第一,產品標準化。

相比於其他學科,語文往往存在難以標準化的困境。為了加速奔跑,豆神大語文嘗試進行標準化產品的改革,從課程、師資上全面細化,打造“專精”模式。

從知識結構圖譜來看,語文向上的分支可以從不同維度細化成很小的知識點。例如作文有章法、技法、文法、行法,再細化到技法有五感、五感中包含嗅覺,可以用嗅覺寫景、事、人、物、情,景之下又分哀景、喜景,以此類推。

產品設計上,立思辰打破了傳統機構語文只有一門課的慣例,將語文根據不同的需求劃分成二十幾門課,每門課程相應的訓練某一項功能。“我們有技能提升班,也有見效慢但穩定提高的成長型課程。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我們其實是剋制承諾單一效果,而去承諾綜合性效果。”竇昕表示。

配合不同的課程功能,豆神大語文也打造了“功能型”名師,在高端產品“王者班”中,豆神大語文采用四個老師合作上課的方法。每個老師只上1/4的內容。既保證了名師在某一項上的專業性,又形成自身壁壘,防止名師流失。

第二,效果外顯化。

標品之外,如何使語文學科的效果外化,也是一個需要摸索的重點。

一方面,在用戶選擇前,前端人員會先跟用戶明確課程對應的提升目標、不同班型訓練的能力數量和強度,使得用戶明確課程的功能性;同時,豆神大語文根據語文內容體系從不同維度構成了“學習成就星空圖”,根據學生完成進度點亮成就,獲得榮譽。例如,唐代詩壇六大天王代表作成就、唐詩宋詞頂尖100篇成就。“語文的背後是文學和文化,具有很強的傳播性,可以貫穿在生活場景中,例如李白走訪大江南北、安史之亂始末都可以形成產品。”竇昕分享道。

到了明年暑假,新進入學員都會建立學習檔案、生成動態評測報告,根據測評結果生成每一階段的雷達、柱狀分析圖,根據圖像張合程度,分析學員的能力層次。

為了更好地使得語文學習效果“可視化”,竇昕提出了包含“做一套語文及文化類 AI 學習工具、形成語言文化知識評價體系”在內的新五大夢想。而從2018年開始,立思辰已與清華大學GIX學院成立聯合研究中心加強教學與AI的結合,使得語文學習系統化、趣味化。

第三,考核明確化。

如果說內容標準化是“表”,那“裡”就是組織架構的助推。豆神大語文今年還進行了管理、考核的制度徹底調整,從“督軍”模式逐漸轉變成“後臺”戰略,同產品一樣,希望通過細化指標構建標準化運作體系。

之前,大語文創始團隊的近二十位管理層被分派到各分校,指揮一線業務;現在豆神大語文將權力收回併入後臺,由後臺建立標準流程指揮各地分校。

“組織結構全面轉型後,每個人只負責一件事,綜合起來再推導到一個成功的結果。我們正在將每個關鍵業務都做成業務流,關鍵控制點找準可代換評估量,再找準這個量然後不斷嘗試優化賦值,以找到對員工最大激勵、業務跑通最佳模式的數值。”竇昕分析。

具體來看,目前,豆神大語文各分校已經形成了橫縱組織管理模式,橫向的組織架構中,各部門負責人直接向當地校長彙報,因地制宜,快速靈活調整政策;而縱向的組織架構,則不直接向當地校長負責,而是向北京總部直接彙報,便於一體化管理與標準化建設。

國內泛文化傳播市場規模達萬億,國外大語文市場正處於爆發前夜

“得語文者得天下”,隨著素質教育的倡導、新課改和中高考改革的推進。大語文正“御風而行”,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當下正處在一個需要引導市場、調動需求的階段。

“用戶開始有了朦朧的意識,變得焦慮,但是他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者市場尚沒有合適的產品和服務能滿足用戶。”竇昕如是說,教育市場的方法之一在於產品驅動,從機會來看,大語文產品與流行歌曲、講故事機器人、社交等的結合都是契機所在。

打磨出能夠穿梭於各種場景的產品,發揮產品與生活強關聯的優勢,讓語文以產品的方式走入生活,影響用戶,讓用戶明白自己的需求。

“如果單從語文來看,目前市場規模在100億左右並在緩慢增長,不太容易再爆發,但是如果從泛文化傳播市場來看,就是一個萬億市場,這個萬億市場就可以和有短期明確培訓目標的學科類市場分庭抗禮。”竇昕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以前我認為我們和新東方、學而思屬於一個行業,但是慢慢地,我不這麼認為了,我們現在在文化軟傳播市場,這個市場蘊藏著更大的機會。”

就在上個月,繼加拿大之後,豆神大語文的第二個海外分校在硅谷開業。

竇昕分析道,海外是一個逐漸變熱和擴大的市場。原因有三:第一,海外華人和對中國有興趣的人學習漢語的需求增長,2018年全球學漢語的人超過了1億並在不斷增長;第二,學習漢語的人都紛紛意識到學漢語不能侷限在語言,還應該瞭解背後的文化;第三,中國是最大的商業市場之一,對有想法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華人和精英家庭來說,瞭解中國文化十分有必要。

“海外存在大量學漢語的小作坊機構,正像是二十年前國內培訓市場形成的前夜,趨勢逐漸明顯,按照規律只要市場被激活,終究會由量變形成質變,出現一些寡頭帶領這個市場。“竇昕如是說道,而現在我們有機會,肯定是先展開佈局,進而探索、迭代。

“市場爆發前夜,期待過了今晚,明天我們是活下來的那一個。”(多知網 餘甜)

培訓行業這五年珍藏版

變革與新生

10月25日(週五)同時發售

《變革與新生》聚合23家教育行業頭部品牌的全明星陣容,首次多維度、全方位記錄各個品牌創業期、成熟期的生存法則和方法論,首次全記錄教育行業五年發展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