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2018 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695亿元

总量比1949年翻了十番

70年巨变 | 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70年巨变 | 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70年巨变 | 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经济总量比70年前翻了十番

70年巨变 | 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70年来,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从1949年的1.33亿元到千亿元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1695亿元,总量比1949年翻了十番,年均增长7.6%(可比价),总量居全省第六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6元跨越到2018年末的39230元,总量翻了九番。2018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1亿元,是1950年的882倍。



经济结构实现大升级。泸州产业经济实现从单一结构向百业兴旺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从1949年的71.9: 12.4: 15.7,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11.2: 52.1:36.7,2018年末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63%、31.6%,。


基础产业实现大飞跃。201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4.7亿元,比1952年的0.02亿元,增长了8.3万倍。


民生事业实现大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129元增加到2018年的34141元,增长了263.7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53.5元增加到2018年的14983元,增长了279.1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合江县成功脱贫摘帽,2018年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9%。



70年巨变 | 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

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以来,加速泸州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川南临港片区已形成创新成果累计224项,其中全国首创30项;累计新增注册企业6488家,注册资本累计656亿元。深度融入南向开放通道建设,确定为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

实施“千亿交通工程”,2016年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总里程455公里,形成“一环六射一横”骨干网。

云龙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百万人次,位列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

泸州港铁水联运数量居全国内河港口第三,四川第一大港。

泸州城北高铁枢纽站、渝昆高铁、蓉遵高铁泸州段将在泸州形成“+”字型交汇,“大交通、高速度、零换乘”的高铁综合枢纽时代即将到来。



70年巨变 | 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3.7倍


全市金融机构数量居川南第1

“千亿白酒产业”提质做优,泸酒市场占有率约为全国13%、四川40%;

“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创建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千亿新兴产业”从低到高,新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7个开发区纳入国家公告目录,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

西南商贸城、华润万象汇、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场和城市综合体建成投运,创建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地方金融组织)达140余家,居川南第1

,创建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科教事业全面进步,列入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2018年末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达57.7万人。

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三甲”医院达到5家,全民预防保健工作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和批示。基本医疗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