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白茶時,你喝到水味了嗎?

喝白茶時,你喝到水味了嗎?

“水有味道嗎?”“水味是什麼味道?”“喝茶怎麼會喝到水味?”。

很多茶友都會冒出這些疑問,那水味到底是什麼?

各位茶友們喝白茶時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一口茶湯入口,口腔中茶湯似寡淡,沒什麼味道,鼻腔中迴盪的是水的味道,而不是茶的香氣。

這種情況可以理解為“茶水分離”,就是茶味包裹不住水的味道。

水味和茶湯寡淡不是一回事,茶湯寡淡是茶的內在物質和水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只是茶湯較淡而已,但始終是有茶味的;

而水味是茶與水沒有充分融合,茶葉內所含物質與水是分開的。使人感覺茶還是茶,水還是水,口感有所欠缺。

一般情況下,品質較好的白茶,在沖泡時極少出現茶味和水味分離的現象,有的也只是濃淡度上的差別。

但出現水味這種現象也不全是茶品質的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

喝白茶時,你喝到水味了嗎?

1. 茶青原料

在白茶的採摘過程中,有著嚴格的採摘標準,雨水天是不會採摘茶青的,但如果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雨水天不採,也較容易出現水味重的情況。特別是接近夏季時採摘的春末茶,不僅容易出現水味重,還很不耐泡。

2. 製作工藝

白茶製作工藝古樸天然,只有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但卻要反覆操作,為了讓茶葉充分的走水。但是,如果在製茶過程中走水不徹底,也會成為出現水味的原因。

日光萎凋過程中,若是天氣突然從晴天轉陰,或是光照不足,日光萎凋不充分,便會出現水味;室內加溫萎凋中,溫度忽高忽低不穩定,導致走水不均勻,也會出現水味;複式萎凋過程中,天氣陰晴不定,氣溫變化多端,茶葉的溫溼度也反覆無常,這也是會造成出現水味的原因。

白茶壓餅時,會經過水氣蒸壓,雖然會有乾燥的工序,但植物纖維中還是留有水分的,所以新壓出來的茶餅口感會帶有一些水味,要放一段時間,等水分慢慢揮發,口感就回歸了。

喝白茶時,你喝到水味了嗎?

3. 儲存不當

白茶的儲存一定要防潮溼,若儲存環境潮溼,不僅會導致水味重,還有可能使茶發黴。

如果發現白茶出現水味,在通風、乾燥的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就好了;如果發現已經發黴,那就不要再喝了,為了身體的健康,還是丟掉吧。

尤其南方地區,空氣溼度大,儲存白茶時一定要做好防潮措施。

4. 水質太硬

天然水可分為軟水和硬水,選擇不同的水,泡出的茶味道也截然不同。

軟水的溶解度高,用軟水沖泡茶葉,可以很好的使茶與水融合,讓茶的內含物質更好的釋放。

硬水中還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離子等礦物質,溶解度低,茶和硬水不能很好的融合,故而茶味淡,水味重。

所以我們沖泡茶葉時,應選擇軟水來沖泡。

喝白茶時,你喝到水味了嗎?

5. 水溫太低

沖泡不同的茶類需要用不同溫度的水,這是根據茶的特性來決定的,如果水溫偏低,茶葉的內含物質不能充分析出,導致茶味淡,水味重。

粗老的壽眉和陳放的老白茶可以用沸水沖泡,細嫩的新茶銀針和牡丹,水溫適當降低一些,味道會更好。

6. 茶未醒足

醒茶,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

對於原料鮮嫩的茶葉,可以直接沖泡來喝;對於原料粗老的茶或者老茶,醒茶便是很關鍵的一步,讓茶充分醒過來,才能感受到它更多的美好。

若是醒茶不足,或是未醒茶,在前幾道的沖泡中,便會感受到水味重,但若茶的品質沒問題,幾泡之後便會有不錯的口感與體驗了。

7. 注水方式

沖泡茶葉時,注水的方式也是導致嚐到水味的一個原因。

如果採用定點注水的方式沖泡茶葉,速度過慢,就會導致茶葉的內含物質無法與水充分交融,使得茶味與水味分開,可以嘗試加快注水速度,或是改變注水的方式。

一般沖泡白茶時,都會教別人延邊注水,這樣茶與水能夠充分接觸,便不會不均勻。

喝白茶時,你喝到水味了嗎?

喝茶也算是一項技能,需要時間的積累,茶喝的越多,喝的越久,嘴巴也逐漸挑剔了起來,對於水味的敏感度就比較高了,那時,喝出的不僅是水味,可能還能品出更多的信息。

如果你也嚐到了水味,找到原因,嘗試解決,不要讓一些細節來破壞喝茶的美好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