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底色绘就美丽沈阳

截至2019年9月底,沈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2天,同比增加5天,空气质量达标率77.7%;

截至9月底,沈阳17个省考以上河流断面完成监测15个,其中达标11个,超标4个,超标断面同比减少4个,超标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断面平均水质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改善17.7%,水质趋好……

生态底色绘就美丽沈阳

秋日沈阳,天空澄碧,一张张成绩单,正是沈阳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的有力佐证。沈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巩固气、突破水、治理土”为重点,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突破口,以问题巡查交办整改为着力点,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聚力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压茬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实现了高起点开局和高效率运行,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生态底色绘就美丽沈阳

环境就是民生。沈阳以“控燃煤、降臭氧、治扬尘”为重点,开展了“八大攻坚战役”,综合实施燃煤锅炉拆除改造、散煤替代、扬尘管控、秸秆综合利用和散乱污企业治理,并建立了市生态环境局与第三方双重巡查交办、复查督办、延时重访、考核问责工作新机制。年初以来,共完成燃煤锅炉脱硝改造1.9万吨、小锅炉拆除104台、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25个,并从11月1日起,全面执行燃煤锅炉氮氧化物特别排放限值;累计发现秸秆焚烧火点208处,查证属实119处,追责问责148人次。

在重污染河流整治方面,沈阳建立了辽河流域综合治理“1+4+N”(1个总体方案,重点河流达标攻坚、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建成区黑臭水体深入治理、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水务等4个专项方案,以及N个工作清单)和“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抓节水、保供水)两大工作体系;制定了《沈阳市水体达标攻坚战巡查整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沈阳市区域河流断面水质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完善了“大巡查、大交办、大整改”和区域河流断面水质对比监测考核制度,形成了全流域治水的新格局。

生态底色绘就美丽沈阳

今年年初以来,沈阳市确定了生态封育、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河口湿地、生态蓄水、建成区黑臭水体提升、外围水体整治、雨污混接摘除、农村污水设施建设等47项水体达标工程,截至目前15项工程已完工、27项工程已开工,城市水质综合指数较去年同期改善17.7%。在水源地保护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对全市水源井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环境风险隐患进行了大排查,发现118眼水源井一级保护区内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目前已完成整改107眼。

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初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体系。我市累计完成了30.9万平方米的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积极推进辽中、经济开发区两处危废焚烧项目建设,确保年底投入运行,加快办理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二期扩建项目前期手续,确保年底前开工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摸清生态保护红线底数。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现有问题整改销号,目前已完成19个问题整改。

生态底色绘就美丽沈阳

随着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沈阳扎实开展“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美丽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有效进展,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97处,含动力型设施75处,全市约五分之一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各地区今年计划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2处,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我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137个乡镇、1440个行政村黑臭水体大排查,同步实施“边查边治”,消灭黑臭坑塘近百处。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唐心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