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雖然窮,但有世界上最好的香料!你同意嗎?

內事不決問百度,香事不決,上『百料匯』!

前言

香料是一種魔法,讓食物充滿生動的表情,也開啟了人們的味覺深度,是許多印度日常食物的靈魂。在今天的中國香料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與喜愛。印度這個主要的香料植物產地,讓您在品嚐各種香料的同時,對於它們能有更深刻的瞭解和體會,並讓您瞭解關於它們獨特的用途,以及相關的傳統歷史與文化。

印度雖然窮,但有世界上最好的香料!你同意嗎?

咖哩、肉桂、胡椒、八角、檸檬葉、印度楝、阿月渾子、辣椒、姜、薑黃、芫荽、丁香、肉豆蔻、大小茴香、番紅花、葫蘆巴……各種你叫得出名字的香料,在印度各大城市中,都能以很低的價格買到。

但如果想買便宜又質佳的香料,最好的地點是南印度凱瑞拉(Kerala)邦,兩千年前,這裡便因各類香料、珍貴檀香木等物產而吸引腓尼基、羅馬、阿拉伯及中國人橫渡印度洋、中國及東南亞等海域,上一世紀英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因為香料貿易而開啟了海上香料之路,各種色澤鮮豔,氣味辛芬的香料被大型帆船運載到世界各國,如今英國最受歡迎的烹飪節目主持人傑米奧利佛在Jamie’s Kitchen節目大秀廚藝時,就常信手拈來各種香料,替菜色加分。

印度黑鹽即石鹽。雖然名為黑鹽,但其實它的色澤類似玫瑰色;黑鹽富含各種礦物質如鐵、鈣等,風味獨特。在有機食品店偶爾出現,算是貴的食品;印度商店也可以試問看看,應該會比較便宜。

印度雖然窮,但有世界上最好的香料!你同意嗎?

天然海鹽(Natural sea salt)

可能在大型糧食批發或有機食品店買到,多半為粗粒結晶;需用研磨機磨成粉,比較方便烹調。

酥油(Butter)

酥油也稱為醍醐或是Ghee。酥油是似黃油的一種乳製品,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的脂肪。羊酥油為白色,光澤、營養價值均不及牛酥油(產於夏、秋兩季的犛牛酥油),口感也遜牛酥油一籌。酥油滋潤腸胃,和脾溫中,含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頗高。

姜(Ginger)

姜的辛味可增強消化力、分解脂肪、促進消化、吸收、排汗、清除體內毒素。在印度,家庭日常烹調食物都會放點姜。通常廚房中會備有大石板(如一般家用的方形坫板大小)及石杵,雙手握石杵兩端碾過姜塊或薑絲,就形成薑末及薑汁。幾乎每道菜都放一點姜,有時飯裡也放一點點。

若覺得東西吃太多,很難消化時,印度人也會煮甜薑茶喝。少量多次吃薑,可治胃痛。熱姜奶助眠、滋補腦細胞。

鬱金香粉(Tumeric)

鬱金香粉呈金黃色,可強肝、抗氧化、淨化血液、利尿;可殺菌、防腐、促進腸子蠕動。由於特別能促進蛋白質的消化,所以,印度咖哩豆湯中,少不了鬱金香粉。現在您知道為何咖哩多呈金黃色的了吧!

添少量於食物中,口感微苦,為食材增色。如果放太多鬱金香粉,會苦喔。所以在你還不熟悉時,先按食譜調配,或少量添加吧!

黑胡椒(Black pepper)

刺激味覺,幫助消化。和紅椒粉一樣都是辣咖哩的要角。少了它們,咖哩就沒有辣味。能刺激胃火,土型可適量,風型要少量,火型則是能免則免。黑胡椒粉帶來辣味的刺激,帶給身體溫暖,含稀有元素“鉻”很多有養生概念的人會直覺說,黑胡椒粉可能和鹽巴一樣都是重口味的,應該能免則免。其實鹽巴和黑胡椒粉的確很像,就是少量使用對消化功能幫助極大;但是真正的考驗是如何不過量。

紅辣椒麵(cayenne pepper)

是印度紅辣椒做成的,顏色多為橘紅色或豔紅色。就是它讓印度咖哩超辣。印度本身就是紅辣椒粉的大供貨商。在印度西邊沙漠地帶的拉賈斯坦(Rajsthan),常見在酷熱的氣候下曬一大片辣椒,辣椒的火紅似乎一路延燒到天邊,光用眼睛看就覺得辣得很。

適量紅辣椒粉,有助於平衡土型的體質,增強活力。據個人口味使用;不用也不會讓香料素食失色。

小茴香子(Cumin)

常見於印度和墨西哥的料理,各種體型都適合,可增香,溫暖,幫助消化。小茴香子也是有數千年的歷史,市場上可找到整粒、碎顆粒和粉狀的。不管是那一種,在油熱時放入小茴香子,便可實時釋出它濃郁、老少皆宜的香味。先微烤過,再磨成粉,撒在蒸好的蔬菜上,就很棒了,是適合低油飲食的火型、土型的良伴。但通常磨成粉後香氣散得很快,所以磨少量即可。如果你喜歡咖哩,那你鐵定也會喜歡小茴香子。

甜紅椒粉(Paprika)

多為產自克什米爾的甜紅椒,乾燥後磨成粉。和市面上常見的匈牙利甜椒粉一樣,不辣,但是能為食物增色。淋了酸奶的米飯上的一抹甜紅椒粉,賞心悅目。

香菜(Coriander)

香菜又名芫荽,全株植物皆可食用,但日常我們一般內吃它的嫩葉和曬乾的種子。有人說香菜之於印度料理,就像九層塔之於意大利料理;這不僅是裝飾品,更是重要的調味香草。保存新鮮香菜的方法是:將根部插在水中,葉片的部分用塑料袋包起來,可冷藏兩個星期。

使用時先去根部,讓每一片葉充分張七,浸在水時一會兒。講究一點的印度料理,只取其柔嫩的葉片。入菜前切細末,口感最佳。

胡荽子粉(Coriander)

性涼,風型人宜少量,卻是火型人必備的香料。

可淨化血液、殺菌、解毒。

胡荽子油有助於消化吸收澱粉類食物和根莖類蔬菜。若能買到原顆粒,用時再研磨成粉,便可見它獨有的春天氣息。

丁香(Clove)

火型人不宜。可淨化血液,幫助消化。剛曬完的幹丁香,顏色是棕紅色的,有油分、味道甜、微辣。因為味道強烈,在做菜時並非是可以大量使用的香料,但若加上指頭尖一小撮的量,會產生微妙的滋味。朋友七年前給我我的一罐丁香原粒,現在仍香味撲鼻。

據說覲見君王時先“咬丁香”的風俗始自中國,後來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她的朝臣們也都這樣做。

肉桂(Cinnamon)

可促進排汗、殺菌、解毒。火型人宜少量。

肉桂來自原產於斯裡蘭卡和西印度的一種常綠樹的樹皮內面。做飲料、飯等等時,可使用整枝的肉桂條,上桌前去掉就好。通常完整的香料顆粒或肉桂條,要比已磨成粉的香味純正、滋味優雅清香。

小豆蔻(Cardamon)

豆莢小而圓,呈很淡的綠色;有些會漂白,但味道也差了些。豆莢中的子是黑色的。呈淡綠色的小圓豆莢優於較白的,因為其中的子保留較多的揮發性油脂。

多半用來做牛奶甜點。做糖蜜時,加幾顆小豆蔻同煮,會產生別緻的香味。若一整顆雲煮,上桌前可先挑掉。

整顆咬一咬可增進口氣芬芳,增強消化。各種體型皆適宜。

番紅花(Saffron)

番紅花是以人工採集,來自番紅花的柱頭,是橘紅煞費苦心的細絲。產地有地中海沿岸、小亞細亞、印度和中國。不管在哪裡買,都是非常昂貴的香料;但是它的特殊香味,和討喜的色調會讓人覺得很值得。已研磨成粉狀出售者,可能會攙雜別種東西,還是買密封起來的細絲,較令人放心。番紅花為食物增添了獨特香味,並帶來耀眼的金色,絕對能呼應喜慶氣氛。

葫蘆巴子(Fenugreek Seed)

藉於棕色和黃色之間,有點像方形的種子。

適量的葫蘆巴子可助消化。用葫蘆巴子爆香時,要注意若顏色轉成棕黑色,苦味可能變重。在熱油中的葫蘆巴子轉為紅棕色時,便應加入食材或液體;會有特別的炭烤氣味。

葫蘆巴植物富含維他命B及葉酸,是歷史悠久的回春劑。可促進頭髮、血液的細胞生長,有助於維持體態苗條。

綠茴香子(Fennel Seed)

綠茴香子色澤淺綠、帶點兒黃色調,形狀態類似兩端微微卷翹的小茴香子。嚼起來有甘草味,所以印度人在飯後會嚼一些綠茴香子助消化,並使口腔清新。講究一點的會先烤過綠茴香子,再加點碎冰糖、椰子絲,在飯後呈給客人食用。

會促進排汗、乳汁分泌。

性涼、味甜,特別適合火型。

阿魏(Asafetida)

阿魏的原料來自幾種不同品種的綠茴香植物(fennels)的汁液,顏色的範圍頗大,有黃色、棕色,也有深咖啡色、黑色。味道濃烈。有類似大蒜的天然味道。是一般印度料理不可少的香料。必須用罐子裝起來,保存其味道。一般已磨好的阿魏粉末質地、純度和顏色差異頗大;而且會加上米或麥粉,一方面防止它糾結成塊,一方面可稍微緩和其濃烈的味道。是最適合風型的香料,對消化吸收大有幫助,可去風、消脹氣,防大腸寄生蟲。用前用少許油加熱。

黑芥末子(Black Mustard Seed)

味辛辣、熱性。加水、姜、辣椒磨成泥後,做成略為嗆鼻的的醬,可加入各色蔬菜中,是很家常用香料。

加進熱油後,黑芥末子會跳躍起來,釋出香味。

太多黑芥末子會讓消化機能不好的人脹氣;有些微利尿作用,故對土型特別好,適度使用可消除脹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