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壁脱险记

蒲城县,是有几千年光辉历史的文化古城。县城内文庙前,有一座全国稀有而光彩照人的六龙壁,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艺术价值极高。可是在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险遭毁灭。


六龙壁脱险记


《蒲城青年》杂志内的《六龙壁》一文中,有段记载:“文革时期,文庙成为批林批孔的战场,随着破“四旧”活动的展开,具有宣扬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六龙壁则首当其冲。为了保住这座建筑,文化馆同志商议,只能用砖将整座照壁封起来,让当时的文化馆馆长高起胜同志画上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画像,六龙壁则成了当时的‘汇报台’。”

这篇《六龙壁》文章,引起了不少知道当时真情的老同志的议论:

1.当时的馆长是王志杰,后为闫百怀、董光祖;

2.当时在文化馆同志只有樊春亭一人;

3.用砖将整座照壁封起来之后,上面是樊春亭用红漆写的毛主席语录。

那么,六龙壁究竟是怎样脱险的?当时抢救六龙壁的樊春亭老人,谈得很完整、很详细。

在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身着黄军装的造反派,臂上缠有“红卫兵”的红布臂章,口中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到处进行“破四旧,立四新”,对一些珍贵古迹、古建筑、文化遗产、历史文物破坏极大。

1967年秋的一天,古镇巷的十多名红卫兵造反派高举着剿灭“四旧”的铁锤、镢头等武器,气势汹汹地要将“四旧”六龙壁毁掉。文庙当时是文化馆所在地,古镇巷造反派中的刘天培,平时爱到文化馆来,与文化馆的人都很熟悉,也懂得一些文物常识。于是,就预先跑到文化馆内,向樊春亭同志告秘。因为当时的馆长是王志杰,已靠边站,不管事了(王志杰以后的馆长由闫百怀、董光祖先后接任,直至八十年代),当时文化馆的人,因故都不在馆内,只有辅导音乐、兼任会计保管的樊春亭一个人,正在负责修缮馆内西墙和东西两边的展室廊房。樊春亭一听,造反派要砸毁六龙壁大惊,和刘天培商量了一下,立即跑到六龙壁前。这时造反派们正要砸六龙壁。樊春亭急忙上前阻止,说六龙壁是全国少有的珍贵文物古迹,不在四旧之内。但头脑发烧的造反派,哪会听他这一套“花言巧语”,决心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定要砸毁“四日”六龙壁。

刘天培也是他们一伙的造反派,他让大家先不要动手。樊春亭就乘机表扬了红卫兵造反精神,说造反派要砸六龙壁,是“破四旧”的革命行动,是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对毛主席无限忠诚的好战士,非常非常好!......当樊春亭看到造反派这时的情绪缓和了下来之后,便灵机一动接着说,六龙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请大家先不要动手,让我马上请示一下省领导。

樊春亭回到办公室,装作用电话和省上联系的样子。“请示”了一阵后,又到六龙壁前,编造了谎言,向造反派说,省上领导说,六龙壁是全国少有的珍贵文物,仅次于北京的九龙壁。周总理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已下命令,一定要保护好北京的九龙壁。我们省上这座六龙壁,和九龙壁一样,也同样要保护好。樊春亭说到这里,看到他编造的话,起了作用。于是,灵机一动说,为了了却大家“破四旧”的心愿,我们将六龙壁用砖砌封起来,上面写上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导师、伟大舵手毛主席的语录,让六龙壁变成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平台,让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你们看这样行吗?造反派们听了后点头称:“行!”于是,造反派们便扛着铁锤和镢头回去了。

造反派走了以后,樊春亭害怕他们变卦,便立即让甜水井的工队,停止了廊房的修缮。由工队的马工头,带领工人搬砖、和灰,将六龙壁正面砌封,再用白石灰将砖面搪光。然后,由工队搭架,樊春亭在架上,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用红漆写了几条大型的毛主席语录。(不少老同志回忆说,都见过六龙壁上,写的是大红字毛主席语录)

从此,六龙壁便安然无恙。至今,逃过劫难的六龙壁,仍然大放光彩地耸立在文庙大门前。

这座全国罕有的六龙壁,能从造反派的铁锤镢头下脱险,刘天培、樊春亭同志,功不可没。

此文根据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及樊春亭同志口述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