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個是大腸癌,越早檢查越好!預防腸癌應該做什麼?

全科醫生劉婉


腸癌,也叫大腸癌,是放生在腸道的惡性腫瘤。

所謂:“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保持腸道的健康對人體的健康維持是十分重要的。

腸癌來臨前會出現哪些表現呢?

1、一天三次以上排便

腸癌也會引發腹瀉,最典型的表現,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數在1-2次。

這是因為,當腸腔中的腫瘤,長得很大的時候,會堵死腸腔裡的管腔。

因此就會產生排便不通暢的症狀,但當腫瘤脫落的時候,則有可能表現為腹瀉。

2、三天一次大便

腸癌引起的腹脹、腹痛,或是嚴重的便秘等。

有的人,會出現腸梗阻,腹部劇痛,排氣受阻的急性症狀。

也有出現慢性腸梗阻,如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等。

3、出現便血

排便後,若發現糞便的狀態呈黑色,可能是腸胃道出血引起的。


若便血量增大,呈鮮紅色,可能是腸道內腫瘤不斷再增長,糞便與腫瘤表面摩擦引起的。

若呈暗紅色,說明血液在腸道內存留時間較長,有時會出現血塊。

4、排便形狀改變

腸癌還有一種非典型的症狀就是排便的 習慣有所改變,其中最多出現的是排便次數的增加。

有很多時候一天要跑八九次廁所。排便的時候還會感覺裡急後重,經常有便不淨的感覺。

腸癌的“心上人”,都喜歡吃這三類食物!

1、辛辣刺激食物

麻辣燙、火鍋、酸辣粉,這些食物想想會流口水。

辛辣的食物獨特的口感,容易給予食用者刺激的感覺,很多人都非常愛吃。

但是,長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會

嚴重擾亂了腸道的平衡。

2、燒烤

路邊的燒烤受到了多數人的喜愛,大家喝著啤酒,吃著烤串,回味無窮。

但其實燒烤存在著很大的健康隱患,肉類在經過高溫烤制以後,會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質,會增加胃腸道癌症的風險,偶爾吃一頓解解饞可以,但是千萬不要經常食用。

3、加工肉

代表食物:香腸、火腿、培根、熱狗等

所謂加工肉製品,指的是紅肉、禽類肉、動物內臟、血等經過醃製、發酵、煙燻等以增強口味或方便存放的產品。

研究發現,而每日只要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就可增加18%的結直腸癌風險。

保護腸道,預防腸癌,做好四件事!

1、補充粗纖維食物

芹菜作為高纖維食物,它經腸內消化作用產生一種木質素或腸內脂的物質,而產生的這類物質是一種抗氧化劑,如果濃度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就可抑制腸內細菌產生的致癌物質。

而且,芹菜還可以加快糞便在腸內的運轉時間,減少致癌物與結腸粘膜的接觸達到預防結腸癌的目的。

大白菜含有大白菜豐富的粗纖維,不但能起到潤腸、促進排毒的作用又刺激腸胃蠕動,促進大便排洩,幫助消化(消化食品)的功能。對預防腸癌有良好作用。

2、多補水

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還可預防大便乾結難排。

另外,兩餐間,可以喝一杯茶水:金蘭菊葉茶,利於調節腸道菌群環境,保護腸道健康。

金蘭菊原產自歐洲,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做成茶,堅持泡水喝,利於改善腸道內環境,保護腸道。

研究發現,金蘭菊中含有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菊粉,有調節腸道菌群環境,改善腸炎的作用。

其根部提取物可促進有益菌的數量,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改變腸道內微環境,減少疾病發生。

其是含有低聚果糖的成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

現代研究發現,金蘭菊,具有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3、堅持運動

長期久坐,不運動,傷害最大的器官莫過於是腸道了,可是久坐往往是現代大多數人的習慣。

其實久坐會使腸道蠕動變慢,腸道神經紊亂,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便秘和腸道炎症等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在運動的過程中,腸道的蠕動能力會有所增加,還會加快有害物質的外排。

並且運動還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新陳代謝等等。

4、定期檢查

1,40歲後的人,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2,腸鏡高危人群:有腸癌家族史、腸息肉家族史者,每年做一次腸鏡。

目前腸道最準確的檢查手段就是腸鏡,可發現早期的腸道病變。


健康小蜜蜂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大便,哪個是大腸癌呢?

一天三次大便或者三天一次大便,都有可能是正常,需要和你之前的排便習慣相比較。因為每個人的胃腸道功能是不一樣的,排便習慣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一直是這樣的,那麼就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如果你之前是一天一次大便,突然間大便次數減少或者增多,都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臨床表現。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講,腸癌屬於異物,在腸道里面會刺激我們的身體,引起排便習慣的改變,可能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便頻,腹瀉,也可能出現大便次數減少,便秘,排便困難等臨床表現。還可能出現腹瀉與便秘相交替的情況,一會兒腹瀉,一會兒便秘。

除了排便習慣改變,大腸癌的患者,還可以出現以下的大便異常

(1)便血

大腸癌患者可以出現便血,黑便,粘液血便,膿血便等情況,血液與大便可以混合在一起,形成暗紅色的血便,大便中可以有粘液或者膿液。

(2)腸梗阻

腫瘤可以堵塞胃腸道,造成排便困難,患者表現為腹痛,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也就是停止放屁和大便。腸梗阻是大腸癌比較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往往預示著癌症已經到了中晚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3)大便變細

腫瘤在腸道里面生長,可以佔據腸道的空間,造成腸道狹窄,大便通過的時候,會被擠壓變形,大便變細。如果突然間出現大便變細,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以上所有的這些症狀,都不是大腸癌所特有的,如果出現這些臨床表現,應該儘早去醫院檢查,醫生會做一系列的檢查,明確診斷。


普外科曾醫生


1天3次大便和3天1次大便究竟哪個是大腸癌?

雖然說大便改變就馬上聯想到大腸癌有點敏感了,不過這是對的,大腸癌常見的症狀就是大便的改變。1天3次大便可能是大腸癌、3天1次大便也有可能是大腸癌、也有可能兩者都不是大腸癌,也有可能兩者都是大腸癌的表現。說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懵了,別急,待我慢慢道來。

大腸癌常見的表現就是大便習慣、大便性狀的改變,比如說大便次數較以前增多了,大便變細、變爛了,大便變黑或者出血了,也可以表現為便秘排便次數減少,也可以表現為便秘和排便次數交替發作。所以說僅僅靠大便改變是無法判定是否是大腸癌的,大腸癌可以表現為1天3次大便也可以表現為3天1次大便。也有可能兩者都不是大腸癌,其他不是大腸癌的疾病也可以表現為大便改變。

腸鏡是目前診斷大腸癌最好的方法。

腸鏡可以直接觀察大腸有無病變,如果發現有可疑病變可以直接在鏡下去活檢做病理檢查,要知道病理檢查才是診斷癌症的“金標準”!另外,由於大部分大腸癌早期症狀都不明顯,要想提前發現大腸癌最好的方法也是腸鏡檢查。

很多人可能對腸鏡檢查有點恐懼,以為一個鏡子伸到腸子裡去那該多痛苦啊,或者覺得有點難為情,特別是異性醫生檢查的時候。其實吳醫生就曾做過腸鏡,現在的腸鏡基本都是全麻下做了,根本沒有一點痛苦,要說痛苦可能就是喝排瀉藥的時候有點痛苦,那藥真心難喝。另外也沒必要覺得難堪,這是醫生的工作,醫生每天都做幾十臺腸鏡操作,能有什麼想法?其實麻醉了你也不會有機會感覺難堪了。

預防腸癌應該做什麼?

1.飲食上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膳食纖維能降低腸癌的發生。


2.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癌前病變:大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我們稱為癌前病變,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夠有效預防腸癌。

3.定期篩查:對於有腸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大便潛血陽性、年齡大於40歲等腸癌高危人群,建議定期篩查腸鏡檢查。

我是全科醫生,我儘量用通俗易懂的文章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碼字不易,如果覺得我講的對你有幫助,請點贊或者加關注吧。如果覺得有用,還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一天幾次大便幾天一次大便哪個才是健康的呢?我有個室友一天要上幾次廁所,有的時候醒來去,有的時候睡覺之前去,反正我這種一天一次的不是很理解,要上那麼多次嗎?那麼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那個更像是大腸癌呢?



我們先來看看大腸癌究竟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呢?

  1. 腹脹、腹痛。原因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
  2. 便血,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
  3. 貧血,當長期慢性失血,超過機體造血的代償功能時,病人即可出現貧血這種,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腫瘤阻塞,當腫瘤長至相當體積,或浸潤腸壁肌層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
  4. 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多數人有每日排便的習慣,如果沒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環境變化及服用土黴素等),近段時間卻常常發生便秘(幾天一次大便)、腹瀉(一天好幾次甚至十幾次大便,出現黏液血便或溏薄的稀便)就應引起注意。大便形狀變細也應引起重視。

從以上的症狀看三天一次大便更像是結腸癌。那麼一天三次大便到底正常不正常呢?

一天排便3-4次,如果沒有腹痛及大便性狀的異常,也可視為正常現象。每日排便是正常的、也是最好的。胃腸病學專家認為,如果糞便不是太鬆軟或是太堅硬,人們從每天排便3次到每週3次都屬於正常範圍。也就是說,排便有規律並不著每天都應該排便,而是自始至終保持一致。


該怎麼做才能預防腸癌呢?



  1. 飲食調整 絕大多數散發性的大腸癌與環境因素,特別是飲食因素密切相關,對飲食干預,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①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②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有助於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③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能增加糞便量,稀釋結腸內的致癌劑,吸附膽汁酸鹽,從而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④適當補充天然維生素A , C , E、葉酸也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病

  2. 改變生活習慣 ①肥胖與運動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獨立的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影響結腸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②吸菸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儘可能的戒菸 ③單身女性的大腸癌發病率高於結婚女性,這可能與激素能影響膽汗酸鹽代謝有關。
  3. 治療癌前病變 大腸腺瘤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增加,通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腸炎,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出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總結:一天三便如果沒有其他症狀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經常性三天一便則會便秘,導致毒素無法排出,長時間就會引起病變了。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醫療工作者張


腸癌,實際上是一種“富貴病”。

吃肉太多,攝入纖維過少,腸子蠕動慢了,導致腸管與致癌物質,接觸時間長,增加了癌變的幾率。

腸癌,發病率,已經高居第二位,其中,超七成患者,都是“吃” 出來的。

預防腸癌,“管住嘴”很重要。

醫生提醒:一旦出現三個標誌,提示腸癌“找上門”

1、腹部異常

腸癌引起的腹脹腹痛初期多為間歇性,後期會逐漸轉變為持續性,表現為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等。有的人會出現腸梗阻,出現腹部劇痛,排氣受阻的急性症狀。也有出現慢性腸梗阻,如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等。

2、排便異常

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如腹瀉、便秘,或二者交替;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排便時可能腹部絞痛,便後緩解。

排便時,夾雜著血絲或黏液,糞便外觀上不規則,有的呈細條狀,這時要警惕,可能是腸癌的信號。

3、便血

探究發現,有80%的腸癌都有便血癥狀,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表現就是血液暫時呈鮮紅色,如果在後期不進行及時治療,血就會變色,呈暗紅色並且呈粘稠狀。

腸癌“幫兇”:這3種食物,勸你少吃,有望逃過癌變!

食物1:燒烤

每到夏天,路邊的燒烤攤總是人滿為患,吃著燒烤、喝著啤酒,人生瞬間就完美了。可這樣的美食享受,卻對腸胃很不利,經常貪吃燒烤,會讓腸癌、胃癌等發病率激增。

傷腸癌變原理:

由於食物在用火燒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苯並吡的物質,這種物質被認為是世界上的一級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的致癌作用。

吃燒烤時也常喝酒,加上酒精的刺激,會進一步灼傷腸胃黏膜,造成腸胃黏膜糜爛,長期下去形成潰瘍性慢性腸胃炎,當這種病久治不愈,就會發展成腸胃癌。

食物2:麻辣燙

如果說,燒烤是男人的伴侶,那麼,麻辣燙就是很多女孩子的最愛,很多女生都喜歡吃麻辣燙,麻辣酸爽的感覺是其他食物無法給予的,但是,麻辣燙也是造成腸胃癌高發的危險食物。

傷腸癌變原理:

麻辣燙一般都不貴,利潤空間有限,很多商販為了提高利潤就會降低食材的質量,用工業燒鹼、雙氧水和福爾馬林處理過的魷魚圈、白毛肚和魚丸;藏有絛蟲、寄生卵的劣質肉,這些都可能出現在麻辣燙中。

這些食物吃進肚子裡,被腸胃消化,肯定是會損傷腸胃的。同時,麻辣燙又麻有辣又燙,本身就十分刺激腸胃了,會導致腸粘膜不斷增厚,長期下來,很容易誘導癌症的發生。

食物3:加工肉製品

加工肉製品包括以醃、燻或發酵等方式而製成的熱狗、香腸、火腿、醃肉、肉乾、罐頭肉或肉類醬汁等。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傷腸癌變原理:

加工肉多是由紅肉製成,其中會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劑,常見的有亞硝酸鈉、亞硝酸鉀等。

在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醃製紅肉的過程中,紅肉中的一些成分,比如,血紅素鐵、胺 和 酰胺類物質,會和它們結合形成亞硝基化合物,比如亞硝胺。

亞硝基化合物會對形成腸道屏障的細胞造成破壞。為了修復損傷,腸壁細胞必須再生,甚至過度增殖,導致增生。繼而誘發結腸或直腸的癌變。

想要腸道健康,要補充三物:

1、補充膳食纖維

我國居民膳食營養寶塔推薦每日膳食纖維的攝入量為25-35克,目前很多人的攝入並不滿足要求。

膳食纖維,是人體七大類營養素之一,且是唯一不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素,研究表明,膳食纖維攝入的不夠是導致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發現,每天攝入35g以上的粗纖維,可使結腸癌的發生率降低40%。

常見的

粗糧,果蔬,薯類等均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2、補充水分

,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好的排毒劑。

身體中水分不足,機會導致大便乾結,引起便秘。便秘會使有害物質過久的停留在腸道之中,從而導致腸道疾病。

所以日常一定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在早起和飯前可以喝一杯溫開水,而在兩餐之間可以選擇一些保護腸道的茶飲來喝。

奶汁草根茶:奶汁草也叫蒲公英,是很好的"排毒草",可以幫助身體派出毒素,清理腸道。

並且奶汁草根有很好的下火作用,很多便秘都是由上火引起的,而便秘又會加重腸毒的淤積,所以奶汁草可以很好地改善人體上火狀況,減少便秘的發生,從而可以保護腸道的健康。

黃苦苣根茶:黃苦苣根,是由歐洲引進的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有很好的利尿消炎作用,對腸炎有很好的療效。

黃苦苣根含有苦苣多糖,可改善腸道環境,對防治結腸癌有益,並且可調節腸道環境,對腸道的健康十分有益,所以有腸炎的患者可以作為日常代茶飲飲用。

3、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腸道中的"好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菌等,這些有益菌在腸道中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還可以抵抗有害菌。

其與人體處於互利共生關係,兩者相互依存。

日常很多人腸道不好會補充一些含有有益菌的酸奶,但其實正常的情況下,有益菌和有害菌是可以平衡的。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嶄新的每一天


不論是一天三次大便還是三天一次大便,都有可能是正常的情況,不可能僅憑大便次數的變化就判斷是否是大腸癌也太武斷了!最好的情況是每天大便一次,一天三次大便有些偏多,三天大便一次有些偏少。



大便次數的變化和腸癌有關係嗎?

題主可能想問大便次數的變化和腸癌有無關係,我想說有一定的關係,但關係不大。腸癌有可能導致大便次數減少甚至腸梗阻,這是由於腫瘤增大堵塞腸道所致,一般腫瘤所致的梗阻多發生於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因為這些部位的便便水分少,質地硬。另外,腸癌也可能造成大便次數增多,這是由於腫瘤破潰出血壞死物刺激直腸反射所致,每天想排便的次數很多,但每次大便量少,這就是常說的裡急後重感。



需要強調一下,腸癌有可能導致大便次數的變化,但不是常見的原因。生理性的腸功能紊亂可以引起腹瀉或便秘,某些感染也可能引起腹瀉或便秘。對於長期有大便不適的患者需要行腸鏡檢查來排除這些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三天一次大便和一天三次大便,都不能準確說明有沒有腸癌。

腸癌的發生,並不像感冒發燒一樣,有明顯的頭暈、頭痛、流鼻涕、咽痛等症狀;大多數腸癌只會在體內默默生長,當腫瘤達到一定程度大小後,才會露出獠牙。

今年我就遇到過好多例早期腸癌的患者,他們的首發症狀多種多樣。

“江×周,男,68歲,因遊走性腹痛入院,檢查出橫結腸脾曲高分化腺癌”

“周×寬,男,73歲,因解粘液血便入院,檢查出早期的直腸癌”

“李×坤,女,83歲,因腹痛(腸梗阻)入院,檢查出乙狀結腸癌”

其他的還有大便變細、大便次數增多、解血便等病因入院,這裡不一一贅述。

腸癌的預防,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主動檢查

1、自查自糾:1)有沒有排便習慣改變,如大便次數增多、排便次數減少等;2)有沒有大便性狀改變,如大便變細、帶血、帶粘液、帶膿等;3)有沒有腹部不適感,如定位不準的腹痛、腹脹等。

2、初步篩查:腸癌的初步篩查,有腫瘤標誌物的一份,可以查一查癌胚抗原(CEA)和癌胚抗原19-9(CA19-9),如果升高了,便有患癌可能。但如果正常,又有上述症狀,也不可大意,因為有些早期腸癌不會引起腫瘤標誌物升高。

3、高級檢查:消化內鏡指南上說,年齡大於40歲,便有做腸鏡排除腸癌的必要,如果一步步篩查下來,高度懷疑患了腸癌,就很有必要查一查腸鏡。

腸癌的發生,和很多種因素有關

1、飲食習慣:高蛋白、高脂肪、低纖維素的精緻飲食,無疑是引起腸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2、腸道內細菌感染:常見的是慢性腸炎反覆發作,還有潰瘍性結腸炎也是高發因素。

3、化學致癌物質的攝入:現在很多合成食品內加有保鮮劑,而亞硝胺就是其中一種,有很強的致癌性;其次是1,2-二甲肼(DMH)也是強致癌物質,有人做過白鼠實驗,每週按10mg/kg注射DMH,20周後即可誘發白鼠患腸癌;每支香菸含菸草1g,每包香菸含DMH3mg,長期吸菸,慢性中毒的情況下,其引起腸癌的發病率不容忽視。

4、缺乏微量元素:常見的是鉬和硒。

5、內在因素:腸癌有家族集聚性,特別是家族性結腸多發息肉患者,患癌的可能性比常人要大許多。

知道了疾病的常見症狀,做好各項檢查,如果沒有患癌,那是相當幸運的;但未來也不能掉以輕心,紛亂的世界,各種致癌物質,反正能躲就儘量躲遠些吧。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醫生,我一天要解三次大便,不會是大腸癌吧?可也有一些人,他們不是一天解三次大便,而是三天解一次大便,他們也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腸癌?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個與大腸癌相關?

第一,除了看大便的次數,看需要看大便的顏色,外觀,正常的大便是黃色圓柱形,如果是黑色,或鮮紅色,大便的形狀變細,不成形,乾結,這個時候,無論是一天三次還是三天一次,都不正常,你還真需要警惕是不是腸癌。


第二,看有無其他的症狀,如果合併腹痛,消瘦,食慾不振,乏力,貧血,無論出現哪種大便,均需要警惕大腸癌的發生。

第三,看規律不規律,如果一天三次,時間和習慣很不規律,或者三天一次,排便的時間和習慣也不規律,也需要警惕腸癌的可能性。

另外提醒大家:3類人是腸癌高發人群,最好每年體檢一次

高危人群1:腰圍大的人

在肥胖界裡面,全身性肥胖不是最可怕的,而腰圍大的人群更具有危險性。主要就是因為你的脂肪供給都堆積在腹部,且對於內臟的傷害也就會越大。一旦超過了正常的範圍之內,那麼你機體的多個器官組織就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是癌症的路上越走越近。

而腸癌就是其中的一個,據調查上發現,腰圍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超過了2500px,那麼你患上腸癌的概率也要比正常腰圍的人大出2倍以上,同時,也會增加你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

高危人群2:中老年人群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腸癌發病會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越來越高,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達到一個高峰。

高危人群3: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

家庭中有直系親屬患過大腸癌者,則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險性比其他人要高出8倍之多。大約1/4的大腸癌患者有該病的家族患病史

防腸病,預腸癌,這4個辦法一定要牢牢謹記

1、避免消化不良

有些人脾胃功能比較弱,腸胃蠕動慢,如果一次性吃的太多太好,那麼就會導致消化不良,可以早晚喝一杯丁香猴頭菇茶,中醫寶典《醫林纂要》記載丁香能“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溼”。猴頭菇具有助消化、強筋骨、養胃暖胃助消化的作用,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療效令人矚目。猴菇既可食用也可藥用,其藥用價值在元朝《飲膳正要》中就有記載。

丁香猴頭菇茶最早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的食療方,經後人研製加入了更多養胃食材,對人體腸胃的養護作用錦上添花

2、餐後慎吃甜食

對於曾經飲食習慣不好的中老年人,尤其應當注意防範各種腸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在晚餐中或晚餐後進食甜食。本身晚餐就不宜吃得過飽,如果再加入高熱量的甜食,就更加重了腸道負擔。為了腸道的健康,應當糾正晚餐攝入甜食的不良習慣。

3、三餐規律

大腸癌是一個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發生和日常的飲食之間有很密切的聯繫。這其中又以晚餐尤為需要注意,在晚上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吃的過飽或者是過晚,特別是對於中年人而言,消化道功能不再像年輕人一樣強大,晚餐吃的過晚或者過飽,食物無法及時消化,堆積在體內還容易發胖,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誘因,腸癌也包括在內

4、多運動,避免久坐

缺乏運動、久坐、肥胖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所以大家一定要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避免久坐,避免肥胖。


健康沒小事


作為一名醫生,我有必要把最有價值的信息告訴你,腸癌其實是一種相對“隱匿”的疾病,通過排便次數檢驗是否有腸癌並不準確,有的人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不適,直到晚期才有便血、排便不暢、消瘦等症狀,所以想要診斷自己是否有腸癌,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醫院做腸鏡檢查。

當然了,如果一個正常人突然大便次數改變,並且持續很多天,此時應重視腸道病變的可能。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些腸道功能弱的人群也有可能2天排便一次,總的來說都在正常的範圍,需要重視的是排便次數的突然改變,比如一個人之前每天排便1次,但突然變成了每天排便3次以上,並且持續很多天,這種情況下需要警惕腸道病變的可能。

腸癌是什麼?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如何診斷?

腸癌是指發生在腸道的癌症,人體的腸道包括小腸、結腸、直腸、乙狀結腸等,哪個部位長癌就以哪個部位來命名,比如結腸癌、直腸癌等。

腸癌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不僅會破壞人體的消化系統,晚期時癌細胞會通過血液、淋巴、浸潤等方式在身體內廣泛的轉移,破壞身體的其它臟器,進而導致患者死亡。

若想診斷腸癌,需要患者做腸鏡檢查,腸鏡是一種前端帶有攝像頭的內窺鏡,通過腸鏡,消化科醫生可以直觀的看到患者腸道內的病變情況,並且可以通過腸鏡活檢明確診斷。

據我國癌症中心的數據,我國腸癌的發病率在逐漸升高,並且很多人發現時已屬晚期,只能姑息治療,所以對於腸癌來說,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如果能幸運地發現早期腸癌,基本上可以手術根治,晚期腸癌只能接受化療了,目的是控制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如何預防腸癌?

俗話說得好:防病勝於治病,對於腸癌來說,降低其發病的概率是預防腸癌的關鍵,若想預防腸癌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飲食上的調整,腸癌屬於消化道的腫瘤,與我們平時的飲食有很大關係,所以建議生活上多食蔬菜、少吃肉類,即便吃肉儘量少吃紅肉,多吃白肉,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研究表明這類食物可以預防腸癌。

2、高危人群定期到醫院體檢,據防癌指南建議,對於那些50歲以上,或者家族內有腸癌患者的人群,最好定期到醫院體檢篩查,主要是腸鏡檢查,目的是盡最大可能發現早癌。

我是醫心雕龍,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關注與轉發哦~

醫心雕龍


其實而言,這件事情並非像大家想得這樣偏激。大便的頻率和次數和大腸癌之間並不存在這樣密切且直接的聯繫,癌症本身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是需要多種症狀和實驗室檢測共同確診的一種疾病,還請您各位客觀看待。

真相如何?

其實,對於一個正常人來說,無論是您一天拉三次便便還是三天拉一次便便,都是正常的情況;具體說來,每週3—21次排便(大便)都屬於正常的情況。

相對而言,排便的頻率和次數並不應該是您各位過分關心的事情,您只要去“欣然接受”就可以了。假設您單天不排便就感覺很不舒服,其實更多是由於您個人的心理原因決定的問題,和相關的消化系統疾病並無關聯。

正常“便便”的顏色應該是怎樣的?

很多人比較在乎大便的顏色,其實,正常便便的顏色應該是金黃色或者是棕黃色的。

如果便便次數太多且像水一些稀,是腸癌嗎?什麼情況?

假設您每天的排大便次數已經超過了三次,並且每次的排出的便便都和水一樣“稀”,這個和腸癌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其實是腹瀉(拉肚子)的相關表徵。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食用了不乾淨的食物:

假設您各位在拉肚子的過程中還會伴隨著適當的肚疼,那主要是由於食用了不乾淨的食物,這種問題一般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腹瀉情況比較輕的,身體經過自我調整自己就會變好,但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多補充點水分物質;如果腹瀉情況比較嚴重,請各位抓緊就醫診治,避免出現脫水等嚴重情況。

  • 腸易激問題:

另外,“腸易激”也是拉肚子的一種常見病因,它的全稱叫做“腸易激綜合徵”。

  • 潰瘍性結腸炎:

一般假如您的排便次數增多且持續時間相對較長,而且在大便中還容易出現鮮血和黏液,這個過程中還會伴隨著腹部疼痛,那您就需要去醫院就診看是否被炎症性腸病困擾了。

大便次數減少,應該如何對待?

其實,所謂的大便次數太少就是因為所謂的“便秘”導致,這個時候排出的便便相對乾燥且乾硬,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採用先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後服用通便藥的方式來對待。

說到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請您在飲食過程中增加粗雜糧和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增加纖維素類物質的攝入量;另外多喝水,少吃肉,減少脂肪物質的攝入量。除此之外,生活中要增加運動量,每日的運動時間至少要達成30分鐘,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相結合更為靠譜。早睡早睡,保證休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如果便秘的問題實在解決不了,建議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通便藥物。

言說於此,“腸癌”很可怕,但同時並沒有您各位所想的那樣簡單,排便的次數和頻率和腸癌間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其導致因素有很多;關注便便,從實際情況著手,不要由於您的過度緊張而損傷了您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