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核心提示:

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誕生於延安這片紅色土地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70多年的奮進歷程既是一部輝煌創業的光榮史也是一部賡續紅色血脈、續寫時代篇章的奮鬥史,該中隊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4次、三等功6次,曾被武警部隊授予“基層建設標兵中隊”榮譽稱號,連續25年被武警陝西省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中隊”,11次被武警陝西省總隊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原中隊長宋彪榮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2019年2月,一中隊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第五批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10月24日,記者跟隨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武警陝西省總隊組織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重大典型宣傳活動中省媒體探訪該中隊官兵---

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初心是根,種植員紮根山溝15年續寫忠誠從軍志

10月24日中午記者見到龍宜濤時,他正在中隊的菜地收拾著秋收後玉米稈。“我不因為自己是種植員而後悔當兵,永遠不會!”龍宜濤告訴記者:“當好種植員保障執勤一線戰友生活是不忘初心的最好詮釋。”

龍宜濤2004年12月從湖南張家界入伍到武警延安支隊,從新兵到班長再到現在的種植員,崗位在變,但忠誠於黨的初心不變。剛來到一中隊時龍宜濤分到了最偏遠的排點執勤站崗,從入伍第三年開始龍宜濤由於訓練突出抽調到訓練班當班長,他帶領全班戰士積極研究訓練方法,自制訓練工具,加大訓練強度,無論訓練多苦多累,沒有一個人退縮、沒有一個人掉隊,終於取得支隊第二名的好成績。針對之前的野外勞作看押任務全部改為監牆固定執勤模式,做為班長的龍宜濤翻閱相關書籍、學習戰法戰例,鑽研應急班訓練的重難點科目,從實戰出發,量身制定出了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訓練方法,確保了遇有情況能夠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2015年,一中隊16年兵齡的種植員趙東面臨退伍,中隊急需一名責任心強,踏實肯幹的士官接任這項工作,中隊黨支部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任命龍宜濤為種植員。“當時有好多戰士不理解,覺得把我這樣的‘戰鬥尖刀’分配到後勤崗位上不合適,中隊領導也怕我有思想問題,但我向黨支部表態‘革命軍人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在任何崗位上都有幹好的決心和信心’”。

龍宜濤擔任種植員沒多久中隊的莊稼卻“生病”了,有戰友開始笑話龍宜濤,有人勸龍宜濤回去當班長,說他幹不了這活。一向不服輸的龍宜濤當眾立下“軍令狀”:“莊稼種不好,我自願接受處分!”憑著一名黨員的責任心和敢於鑽研的“釘子精神”, 龍宜濤每天訓練之餘都會在農田裡觀察莊稼生長的情況,有時一待就是一天,瞭解每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成熟時間,並制定相應的時間表給農作物施肥澆水滅蟲除草,他一方面積極查找資料另一方面積極向駐地的老鄉請教莊稼病蟲害的解決方法,通過大半年的努力,地裡的瓜果蔬菜迎來了大豐收。

從軍15年來,龍宜濤也經歷了部隊一步步發展和編制體制調整。特別是十九大以來習主席提出一切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用力,部隊將軍事訓練提上了重要位置。這時有一部分人開玩笑說:“龍班長,我們知道你的軍事素質好,但是部隊都在集中精力大抓軍事訓練,你還在這養豬種菜,是不是不太合適啊?”龍宜濤也曾猶豫過:“養豬種菜是不是不需要了?南泥灣精神是不是過時了”?一連串的問題在耳邊徘徊。為此,龍宜濤再次來到南泥灣三五九旅舊址重溫三五九旅的故事,堅定從軍信心。

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我認為開展農副業生產就是發揚南泥灣精神,就是培養官兵親自動手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搞好後勤保障是為部隊打勝仗提供有力支撐,部隊崗位千千萬,行行都是做奉獻,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好、幹出成績,就是為實現強軍目標做貢獻。作為革命老區的一名武警戰士,無論兵齡多長,軍旅生涯還有多久,我都將重整行囊,不忘初心跟黨走,把優良傳統繼續傳承下去。”龍宜濤告訴記者。

初心是源,官兵代代薪火相傳

10月24日,記者在一中隊榮譽室注意到,一塊介紹中隊歷史沿革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

2018年3月,中隊再次面臨改革整編,部分官兵面臨分流。當時官兵們都不願離開這個光榮的集體,不少官兵還掉了淚。但宣佈命令那天,十幾名官兵態度堅定:無論在哪裡,都將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職。

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這樣的整編,建隊70多年來一中隊先後經歷了15次。

2018年9月,列兵胡志超懷揣一腔熱血應徵入伍。到了中隊,胡志超看著圍繞四周的大山、人煙稀少的村落,心頓時涼了半截:這是被“流放”到大山溝裡面來了。在中隊生活了一段時間,胡志超感覺這裡和電影中描寫的熱血軍旅簡直天差地別。沒有飛機坦克的炫酷、衝鋒陷陣的刺激,只有日復一日的執勤、嚴格艱苦的訓練,而且手機管理嚴格,很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

有一次,胡志超和分配到市區的戰友聊天,聽到了外面很多有趣的事,他越發懷疑自己當了個“假兵”。隨後胡志超工作情緒變得十分消極。指導員李亞凱發現了胡志超的變化,於是帶著他來到中隊榮譽室,給他講老中隊長宋彪勇擒歹徒、中隊官兵撲滅山火和搶險救災的英勇故事。

起初,胡志超不以為然。直到武警延安支隊副參謀長宋彪來到一中隊檢查工作,胡志超問宋彪:“待在山溝裡能有啥作為?”宋彪回答他:“不管是在山區還是在城市,立足本職崗位,守護駐地人民的平安,這是軍人的職責。繼承優良傳統,繼承的是什麼?那不是課堂上隨便說說喊喊口號而是真正接過先輩的槍,繼承他們的遺志,紮根奉獻這片土地!”

聽了宋彪一席話,胡志超突然覺得沉甸甸:穿上一身橄欖綠,握起鋼槍的那一刻,守護在這大山之中,就是他最崇高的使命。從那天起,胡志超刻苦訓練認真工作,將自己完全融入了這片土地。前不久,胡志超由於訓練成績突出,被中隊評為“訓練之星”。

一中隊榮譽室裡陳列著數面錦旗,每一面錦旗都蘊含著感人的故事。2017年6月18日,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一名群眾將一面寫著“人民衛士見義勇為”的錦旗送到了中隊,感謝戰士郭永嶽在她面臨危險時出手相救:6月14日下午,戰士郭永嶽外出在超市購物時突然聽見一聲“抓小偷”的尖叫,只見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慌慌張張衝向超市門口。郭永嶽來不及多想,一個箭步衝到了小偷面前一記飛踹將其擊倒,隨後使出一招嫻熟的“鎖喉勒頸”將其制服。事後郭永嶽將錢包歸還失主,在群眾的配合下將犯罪嫌疑人移交公安機關。而後他悄悄返回中隊,回來後也隻字未提。

接過錦旗時郭永嶽說:“守護駐地人民的平安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中隊駐守在革命老區,當群眾的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我們當然要挺身而出。”

採訪中,官兵告訴記者說,不忘初心讓他們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定。

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初心,是用精神鈣質鑄牢忠誠的“紅底子”

24日,該中隊政治指導員李亞凱向記者介紹說,駐守在南泥灣這片紅色沃土,我們始終教育引導官兵大力傳承聽黨指揮的忠誠基因,堅持把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作為“傳家寶”,激勵官兵追溯紅色血脈、續寫精神譜系,鑄牢初心使命。堅持廣泛開展“學領袖思想、講強軍故事、做‘四有’軍人”實踐活動,強化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行為自覺。

李亞凱介紹說,中隊把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等革命舊址作為勵志育人、初心使命教育的的“主課堂”和紅色教育基地,使官兵在學思行悟中補足精神鈣質。每年新兵入伍、新幹部上崗、老兵復退等重大時機組織官兵參觀瞻仰、簽名宣誓,實地接受革命精神的啟迪薰陶,邀請老紅軍、老八路講述戰鬥故事,引導官兵牢記先輩壯志、激發使命擔當。並將紅色元素融入政治思想工作、融入官兵生活工作,通過繪製文化牆、建設文化長廊、製作勵志牌,組織演講比賽,進行紅色故事宣講,教唱紅色歌曲,觀看《延安保衛戰》等紅色影片,讓官兵在學思踐悟、內修外化中擦亮忠誠底色,鑄牢初心使命。

執勤一中隊還經常開展“學戰史、學戰法、學戰將”活動,在革命舊址、戰鬥遺址進行戰鬥精神教育,把戰鬥精神培育融入訓練任務全程,使官兵在執行任務中戰鬥精神得到 “淬火”。近年來官兵先後多次完成森林火災、防汛搶險救援等重大任務,特別是2016年2月,駐地突發農田大火,中隊長宋彪帶領中隊官兵連續奮戰9個多小時,成功撲滅大火,救出被困群眾6人、疏散轉移群眾368人,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000餘萬元。

“責任勝於能力,責任決定成敗。我們始終牢記人民子弟兵的初心,抗責在肩,竭盡能力幫助駐地群眾,被譽為新時代的‘紅軍’”。李亞凱說。

24日下午,當記者問到官兵“你是否願意繼續在這裡堅守?”正在操課的一中隊武警官兵們斬釘截鐵地回答說:“只要祖國需要!”

採訪中,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政委付成濤告訴記者說,一中隊是傳承紅色基因、用延安精神建隊育人的老典型,更是新時代不忘來路初心、忠實履行使命的新標杆,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入挖掘中隊先進事蹟鼓舞官兵,激勵官兵向榜樣學習,用忠誠託舉使命、用奉獻守望初心,奏出一曲新時代聖地衛士之歌。

解讀武警陝西省總隊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密碼

【採訪手記】

初心,是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

深秋的陝北,寒氣襲人。這已是記者第三次赴武警延安支隊執勤一中隊的執勤點了,每來一次,內心深處都會被深深地觸動......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軍的根本宗旨,人民軍隊除了人民的利益,從來沒有自已的利益。一中隊的官兵憑著這份信仰、這份信念、這份執著,常年紮根在小山溝,在各自崗位上無私付出,忘我地投入工作,堅守著入黨時的誓言、踐行著入黨時的初心,聽黨指揮、甘於吃虧、堅守始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展現了革命軍人對絕對黨忠誠、為民實幹擔當、勤勉敬業奉獻的家國情懷,先大家後小家、甘於奉獻和犧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軍人的不悔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或許我最終會離開,但更多的則是對中隊的不捨!”“這裡就是我的崗位,只要祖國需要!”......面對幾乎同齡的老兵,記者心情難掩激動。守初心,踐使命不在於職務高低,不在於身處何位置,只要能夠保持愛崗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併為之努力奮鬥,同樣也是奉獻。

一中隊官兵是我們的榜樣,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永遠保持心繫黨、心繫國家、心繫人民的公僕情懷。一中隊官兵是我們的榜樣,立志紮根基層,將黨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到平凡崗位不甘平庸,以實際行動認真踐行共產黨員的信仰和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