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了解新的種植品種。(記者 郝鍾毓 攝)

農高會第三天,雖然下著小雨,但展館內依然擠滿了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會賓客,大家學習熱情高漲,尋找不同品種的蘋果苗、選一株當地鮮有的櫻桃樹、買一袋新奇特果蔬種子,新時代的新農民不斷地“嚐鮮”、“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探索致富門路。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選購書籍,科學種植。(記者 郝鍾毓 攝)

“農高會我常來逛,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回家改良一下自己的品種。”在農高會B館中,來自華陰市華西鎮的潘恩光手上提著一個明黃色的大麻袋,左看看右瞧瞧,在展櫃上,拿起一株火龍果的苗子,“在華陰種,能成不?”經過一番講解,老潘掏了錢,捧走了一株苗,轉身對記者說:“選些別人不種的嘗試一下。如果能成功,就換個品種。”為了趕農高會大集,老潘可是提前謀劃了購置清單:山東菏澤的牡丹、萊蕪的生薑、東北的人參……逛著逛著,不知不覺就攢了半麻袋的種子、苗木。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全新品種,受到歡迎。(記者 郝鍾毓 攝)

買了兩株矮化櫻桃苗、蘋果苗,來自山西臨汾翼城的周龍想著再買兩把修剪果枝的剪刀,在農具區域,轉了又轉。“家裡種了十多畝蘋果,逛會就是為了看看有甚更好的果樹品種,回去試種哩。”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改良種子受到農民朋友們的關注。(記者 郝鍾毓 攝)

“5年了,年年來。”與周龍一起來逛會的還有5個人,都是一個村的村民,提前一天大家就從家裡出發,400多公里6、7個小時才到楊凌。“看來農高會的吸引十足啊!”“是嘞麼,要甚有甚!東西可多。”對周龍來說,5年逛會積累,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有果樹施肥的種植知識,有讓他們大開眼界的高科技農業。不僅僅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找到致富路,更讓周龍看到了什麼是未來的中國農業。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選購工具,提高種植效率。(記者 郝鍾毓 攝)

時至中午,館外的臺階上很多逛累的農民朋友正在休息。馮運中與同伴從寧夏銀川吳中來,“咱們連續5年來了,逛農高會是每年農忙後的大事情。家裡種的蘋果、梨和棗都是在農高會上選定種植品種的,十多畝地已經有了固定的銷路。這次來,還想去聽聽講座,學習獼猴桃的種植技術。”

全國各地農民在農高會上“嚐鮮”、“學習”用農業科技武裝自己 成為“新農民”

科學種植,產量增加。(記者 郝鍾毓 攝)

“新農業、新農村、新農民”,農業科技的運用正在改變著這一切。“現在咱農民的生活確實因為科技發生改變了。拿我們來說,改良了品種、科學施肥、科學種植,乾的少了,賺的多了。正是農高會提供了致富的信息和優質的農資產品,讓我找到了致富的金蛋蛋!希望更多的果農通過科技早日走上致富路。”馮運中說。

作為中國農業的“硅谷”,楊凌農高會早已成為廣大農民朋友獲取技術、信息和產品,“嚐鮮”、“學習”平臺,成為新時代新農民的致富取經之寶地。(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閆珅 龐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