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了解新的种植品种。(记者 郝钟毓 摄)

农高会第三天,虽然下着小雨,但展馆内依然挤满了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参会宾客,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寻找不同品种的苹果苗、选一株当地鲜有的樱桃树、买一袋新奇特果蔬种子,新时代的新农民不断地“尝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致富门路。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选购书籍,科学种植。(记者 郝钟毓 摄)

“农高会我常来逛,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回家改良一下自己的品种。”在农高会B馆中,来自华阴市华西镇的潘恩光手上提着一个明黄色的大麻袋,左看看右瞧瞧,在展柜上,拿起一株火龙果的苗子,“在华阴种,能成不?”经过一番讲解,老潘掏了钱,捧走了一株苗,转身对记者说:“选些别人不种的尝试一下。如果能成功,就换个品种。”为了赶农高会大集,老潘可是提前谋划了购置清单:山东菏泽的牡丹、莱芜的生姜、东北的人参……逛着逛着,不知不觉就攒了半麻袋的种子、苗木。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全新品种,受到欢迎。(记者 郝钟毓 摄)

买了两株矮化樱桃苗、苹果苗,来自山西临汾翼城的周龙想着再买两把修剪果枝的剪刀,在农具区域,转了又转。“家里种了十多亩苹果,逛会就是为了看看有甚更好的果树品种,回去试种哩。”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改良种子受到农民朋友们的关注。(记者 郝钟毓 摄)

“5年了,年年来。”与周龙一起来逛会的还有5个人,都是一个村的村民,提前一天大家就从家里出发,400多公里6、7个小时才到杨凌。“看来农高会的吸引十足啊!”“是嘞么,要甚有甚!东西可多。”对周龙来说,5年逛会积累,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有果树施肥的种植知识,有让他们大开眼界的高科技农业。不仅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找到致富路,更让周龙看到了什么是未来的中国农业。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选购工具,提高种植效率。(记者 郝钟毓 摄)

时至中午,馆外的台阶上很多逛累的农民朋友正在休息。冯运中与同伴从宁夏银川吴中来,“咱们连续5年来了,逛农高会是每年农忙后的大事情。家里种的苹果、梨和枣都是在农高会上选定种植品种的,十多亩地已经有了固定的销路。这次来,还想去听听讲座,学习猕猴桃的种植技术。”

全国各地农民在农高会上“尝鲜”、“学习”用农业科技武装自己 成为“新农民”

科学种植,产量增加。(记者 郝钟毓 摄)

“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农业科技的运用正在改变着这一切。“现在咱农民的生活确实因为科技发生改变了。拿我们来说,改良了品种、科学施肥、科学种植,干的少了,赚的多了。正是农高会提供了致富的信息和优质的农资产品,让我找到了致富的金蛋蛋!希望更多的果农通过科技早日走上致富路。”冯运中说。

作为中国农业的“硅谷”,杨凌农高会早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获取技术、信息和产品,“尝鲜”、“学习”平台,成为新时代新农民的致富取经之宝地。(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珅 庞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