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排名跃升,“改善力”何以惊人?

鲁网10月25日讯由第78位跃升至46位,再提升到第31位,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连续两年大幅跃升,实现“二级跳”。世界银行北京时间24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190个经济体中,中国连续第二年位列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

新华社:开放助推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二级跳”

新华社文章指出,作为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数据显示,1950年,中国外贸规模只有11.3亿美元,而到了201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增长超过4000倍,居世界首位。指数级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依靠不断深入的开放步伐、兼容并蓄的发展模式,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文章认为,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更多的发展机遇。即便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热情也丝毫不减。最近,美国零售巨头开市客等跨国企业不远万里来华开店,用行动为中国商机与合作前景投下“信任票”。韩国OCI集团会长白禹锡就表示,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延长产业链提供了机会,“尤其是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会加快外国企业投资步伐”。

文章指出,开放才能赢得未来。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世界银行的最新排名,再一次为中国打开大门、与世界共发展的决心提供了有力注脚。未来的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为各国发展创造新机遇,给世界发展注入强动力。

央视:排名提高只是新起点

央视评论指出,商业世界的眼睛是雪亮的。虽然存在杂音,但中国扎扎实实地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排名前十。改善商业环境是中国经济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公平竞争、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得到世界银行高度赞赏的一些措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比如采用新的信息技术大幅减少了繁文缛节,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而减税降费的措施则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评论认为,在看到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创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最好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营商环境的打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营商环境在变好,世界上不少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在努力打造“商业友好型环境”。比如印度和尼日利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一年里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英美等成熟市场则巩固了靠前的排名。此外,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国在纳税、获得信贷和跨境贸易等方面和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仍有继续提高的余地。因此,在这场有关营商环境的竞争里中国未来不但不能松懈,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查缺补漏,努力将现存的上升空间切实转化成对商业的利好消息,进一步打造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经济日报: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不断深化“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大幅跃升,多项改革举措还被列入世界银行的政策推荐目录,“中国经验”已成为全球营商环境优化的一大亮点。

文章认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备受关注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日前正式发布,此举标志着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以《条例》出台为新的起点和契机,勇于对标和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改善力”为何十分惊人

新京报文章指出,如果将营商环境改善作为一种国际竞争力,中国虽然与发达国家在现状上仍有差距,但“改善力”却十分惊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营商环境一直在改善,最近几年尤其显著。

文章认为,对中国而言,改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一种国际竞争手段。当前中国面临几项重大任务,都需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营商环境的改善;扩大改革开放,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也需要营商环境的改善;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也需要营商环境的改善。

上观新闻:还有很大改善和进步空间

上观新闻文章指出,在开办企业天数上,新西兰只需要0.5天,而中国需要8.55天。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新西兰只需216天,而中国需要496.25天。另外,对中国来说,十项一级指标中,纳税指标近年来一直没有挤进前100名。

文章认为,报告中排名前20的经济体,还在以下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允许企业线上注册、有电子报税系统以及财产的线上转让。此外,其中有11个经济体可以网上办理施工许可证。此外,前20的经济体均拥有健全及高透明度的商业监管体制。这些也都是可学之处。

(大众日报记者 孙秀岭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