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完美陌生人》这部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电影,虽然小众,却是各大评分网站难得的高分电影。故事发生在貌合神离的三对夫妻之间,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道德伦理和人性批判。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说出你的秘密。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一部意大利2016年的“老”电影,每个人都有小秘密

四个发小,其中三人带着妻子,七个人的聚会,几乎是在餐厅和阳台演完了整场电影。靠演员精彩的表演,妙趣横生的台词,高度凝练的情节,使得整场电影何止是全程无尿点,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心潮澎湃。

核心主题就是每个人都有小秘密,常说鉴定人之性情,都是从其言语、表情、行为多处着手,这话真的不假。只不过《完美陌生人》编剧的脑洞实在太烧,我们幻想中游戏的提倡者,其实在做一个自问自答的假设——伊娃有理由玩这个游戏,后面剧情会讲到。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始。

故事的开始是以女主和她的女儿对话展开剧情,第一次看以为就是简单的家庭矛盾以及“女孩叛逆的青春期”,第二次再看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除了这两个问题之外,多了一些非常微妙的细节:女儿看妈妈的眼神是一种非常厌恶的目光,女主在男主面前诉说女儿怎么怎么叛逆时指出自己私自翻动女儿的包时,男主的表现是非常的不高兴,导演的第一个人设就出现了。

男主是一个注重隐私的人,在影片的最后着重解释了这一点。男女主和朋友们聚餐的篇章就是以女主和女儿的吵架来拉开序幕的。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二部分:七人齐聚。

第一对夫妻,比安卡和科西莫,兽医和出租车司机(换了几份职业),准备出门。两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比安卡说她停药了,但科西莫的反应似乎有些慢半拍,侧面看来似笑非笑的“我很高兴”却又透露着某种秘密。跟着剧情发展,证明确实有猫腻。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二对夫妻,卡洛塔和莱勒,一对缺少了生活的激情、还养育着两个孩子一对父母的夫妻。但唯一不同的是,这两人是三对夫妇中最特殊的一对,没有在肉体上出轨。

不管是不曾谋面的照片还是不穿内裤的调教,这种精神出轨刺激,和肉体刺激,又有着些许不同。剧情中,也可以看出在这段失败的、无趣的婚姻中,两人寻求刺激、宣泄报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第三对夫妻,也就是我们的男主角:伊娃和罗科。开头就讲到父母俩人对索菲亚青春期爱情的不同态度,其实已经铺垫了双方性格与思想的逐渐差异化,以及聚会游戏中发送的“对话矛盾”。

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伊娃的行为显然与其身份非常的矛盾。然而罗科作为一个从不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却偷偷已经做了几个月的心理咨询。

以及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每一对夫妻都是尽可能的同框表现,只有男主每次都是孤独的一个人,这里就非常明显的暗示了:他知道伊娃的出轨,这个细节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出来了。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罗科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角色,不仅仅是从游戏上来看罗科的确没有对不起身边人的秘密,还一直极力维护着那些脆弱的人。她对女儿说:“去做那些,能令你以后想起了,嘴角微笑的事情吧,索菲亚。但如果不想,或不确定,那就算了,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这里的父辈教育价值观通过影片告诉我们的,我们倒不用一定认为他说的就是对的。但是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他能让处于叛逆期的17岁女儿倾听父亲的每一句话,至少这里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除了三对夫妻之外,还有一个宅男佩普是个“基佬”,全片的高潮也就是从他和莱勒互换手机开始的。莱勒说他只当了两个小时的“基佬”而已,而佩普在学校的工作受尽欺负,为他们工作了十年到最后还只是个临时工,被开除都没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里非常讽刺,讽刺人人不能得到平等的对待。而在最后,佩普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性取向,大家也并没有厌恶或反感,这里也是影片想表达的核心观点之一:请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人,尤其是自己身边的好朋友,学会真诚理解和包容尊重。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手机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影片想表达的是什么

在影片的剧情发展中,手机好像就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动词,每一次的秘密被揭晓,产生矛盾都是由手机影响。

手机的这头是七个人个个心怀鬼胎,不安焦躁,每个人都害怕手机会突然响起来,自己的秘密被大家知晓;手机的那头就是秘密的集合地,或大或小或称之为隐私。

对于秘密和隐私,有一个词和一句话来说明,再合适不过——自由。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法国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罗兰夫人。这就是她临刑前留下的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在狄更斯的《双城记》中也有讲到这句话。

之所以用这句话来过渡,其实就是在讽刺那些自视清高,从来不做亏心事的人,居然对待自己的朋友和亲人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所以手机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影片中是线索,是秘密的出口,现实中就是我们的“藏宝阁”,藏着那些或是真隐私,或是人性黑暗的一面。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手机并不是本片最值得抨击的东西,情侣双方和朋友也没有必要就手机的内容提出争执。

永远向善,真诚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用心对待身边的亲人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如果一段感情哪里出了问题,学会去解决去面对,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事情。

《完美陌生人》翻拍多个版本,本土化内容褒贬不一

国内是在2018年12月29号上映的翻拍版《来电狂响》,与意大利原版、韩国版、法国版、西班牙版相比,中国版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

此类影片进行翻拍看似简单,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觉,但实际上要背负更大的压力和责任,特别是意大利原版中的《完美陌生人》笑点的设置本质上是存在文化差异。

如何将这些笑点巧妙地进行本土化改编是第一个难题,符合中国观众接受的影视内容,确实需要花一番心思。而笑点之外,主题之内的对于人性关系的讽刺,如何做到镜头语言,主题深刻是第二个难题。很显然,《来电狂响》在第二个问题上搞砸了。

有人认为:

改编版《来电狂响》所展现出来的格局和人文关怀,足以让它“超越原版”——至少对中国人来说,是更有共鸣的。

也有人认为:

也正因为咱们的中国特色,《来电狂响》离原版《完美陌生人》还差了点感觉。

有一个画面我看完两遍《完美陌生人》截了三次图,当三对男女主角全都出现了问题,有家庭问题、情感问题、婚姻不完美、出轨、不信任的时候,镜头转到窗外,对面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特别和蔼可亲,幸福美满。极其戏剧强烈的对比,通过镜头语言表现出来。

诸如此类,应该就是原版之所以被更多人喜爱的原因。

《完美陌生人》:一方面是人情陪伴,另一方面又是人性批判

关注不知名影评人@热茶电影 手捧一杯热茶,看一部电影,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