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有些專家在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環境下宣傳土地流轉?

餵你才到我腰了


目前的土地流轉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流轉,充其量就是土地轉包而已。真正的流轉需要產權清晰並有完整的產權,目前我國的土地政策還有其特殊性。

專家強調的土地流轉是方向,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也就是規模化、集約化、才能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才能提高中國農業的競爭力,這是方向。但是明確的方向如何實現才是根本,不能為流轉而流轉,而是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統籌考慮,系統謀劃才能做好工作,達到目標。

要實現土地流轉首先必須穩農民的心,就是讓農民未來有保障,對未來有信心,這就需要給農民建社保,建立最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農民60歲以上每人每月200元,土地流轉後再加50斤糧食的費用,這才是解決農民後顧之憂的辦法,農民對未來有信心,土地流轉才能落到實處。

二是產權要逐步清晰,目前我國農村土地一地三證,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和經營權,一塊土地出現三種權利,實質就是責權混雜,權利分散,誰都沒有真正意義的權利,這樣流轉出讓土地的沒有完全權利,被流轉的心裡也不踏實,有恆產才有恆心,產權問題不清晰,就實現不了真正的流轉。所謂的承包權和經營權流轉,根本不能達到穩人心的作用,經營就有可能短期化,效益就有可能實現不了。

再要注意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和地形複雜,丘陵地貌的特徵,我國土地流轉不可能出現大公司大規模,一方面農業利潤薄,大公司參與農業大多是不懂農業的盲目投資,08金融危機後一窩蜂的投資農業,沒有一家成功,都是不懂而衝動,不切合我國實際,我國土地流轉未來還是要以家庭農場為主,300到500畝的經營規模適宜。

不看好目前的土地流轉,因為無論流轉者或者被流轉的都沒有也不可能長期經營,最終會有很多隱患。


林草局郭青俊


土地流轉說白了,就是讓農民下崗。在當前農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農民土地流轉根本無法獲得比較合理的流轉費用。

而且對於那些已經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的農民來說,土地流轉後,他們的出路在那裡?還像以前似的去建築工地去打工?據我所知,農村以前比較忙碌的瓦匠師父現在都沒有活幹。去工廠打工?五十以上的農民,沒有經驗,沒有技術那個工廠會用?

全部都改成養殖業?明顯不現實,那樣又會造成養殖業的過剩,而且養殖業的發展也必須是循序漸進的。

就因為這種種原因,大多數農民雖然面臨著糧食掉價,生產資料漲價的雙重壓力,還是無法放棄自己的土地。他們毫無怨言的勉強維持著他們的貧困生活。

農民出路在那裡?需要專家拿出切實可行的,能夠讓大多數農民能夠接受的意見,而不是簡單的說教,和什麼旅遊農業之類不適合大面積推廣的辦法搪塞人。



佔禮雜談


現在的一些磚家,就是用磚砸農民的磚家,它們光出一些看似為.國為民實則是坑老百姓害老百姓的餿主意。現在農民種田不賺錢,養家餬口實在難,日子過得不算甜,四處打工好心酸。有的磚家蹦出來高喊要把農民的土地來流轉出去。

現在種田是不賺錢,但耕地足農民的命根子,都流轉出去],農民幹啥?現在種田的最年輕的也四五十歲了,大郜分 都是六十多歲的人,按城裡人己到退休年齡了,進工廠根本沒人要,工廠現在都是自動化,智能化,五六十歲己人老眼花,適應不了工廠快節奏。進工地也幹不了幾年了,再說耕地都流轉了,工地少,打工的多難找活,老闆開的工錢肯定也少。有地種起碼能解決溫飽。

中國的社會性質及基本國策是耕者有其田,這也是保證國家的發展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重走拉美國家發展失敗之路。土地都流轉出去了,對農民的生活是雪上加霜,失地農戶大量湧入城市,將對城市產生巨大的壓力。

耕地現在流轉出去了,農民可能永久失去了土地,自己失去了養老的依靠,兒孫們再也沒有了土地,將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


李彬v3nd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當前,我們看到各地農村都“空心化”,有的地方農村更加嚴重。原來農村人多熱鬧的景象一去不返了,從而就出現了專家嘴裡所說的“空心村”,其實質就是農村人口結構變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以及“留守婦女”,由此而來的是,大批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還有部分六七十歲的農村老人也進城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收入。這就是現在各地農村出現的最真實的情況。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其實,只要我們看看這種景況,對農村社會的發展就感到隱憂,但也無可奈何。其根本原因是,農民種地收入低微,甚至虧本。面對這種情況,農民不得不進城務工。就如同題主所說的,農資年年上漲,糧價下跌。從這個現實來看,這也是專家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可以說,正中專家下懷,從而實現他們提出的“土地流轉”政策落地。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有利有弊,我們既要看到土地流轉的有利方面,也要看到農村的社會現實,具體如下:

第一,使糧價與社會物價保持同水平增長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根本。

近幾年來,社會物價不斷增長,農民種植糧食經過加工後的價格也不斷增長,而作為糧食的直接生產者農民,並沒有從中獲得收益。農民種地生產糧食不賺錢,且生活成本不斷增加,種植莊稼投資成本越來越大,農藥、化肥、種子、機耕費、人工費,還有澆地、施肥等等的費用不斷增長,農民被迫拋荒土地外出打工。這種現象的實質就是糧價與社會物價嚴重脫鉤。我們可以實事求是地說,在這種物價體系下,不管是現在農民種地,還是今後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無法從中獲取收益,沒有利潤可圖,是沒有任何人耕種土地的。因此,只有使糧價與社會物價保持同水平增長,或者超出社會物價水平,讓農民把辛苦轉化成收益,這才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根本。否則,任何調整都是徒勞,最後吃虧的當然不是專家,仍然是農民。

第二,專家提出的土地流轉正是對糧價控制的結果。

從農民的角度來看,糧價上漲,收入增加,他肯定不會也不願意背井離鄉進城打工;但專家在綜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作出農業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主張,即要推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從而實現農業的發展,農村經濟的振興,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完美無缺的。我們看到,現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為農民進城務工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渠道,也因此,青壯年農民紛紛選擇外出務工,土地拋荒的數量持續增加,這樣以來,就為專家制定的土地流轉政策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期。可以說,前有困,後有果,這一切正是專家們設計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加速推進了土地流轉的發展,使專家當初制定的政策得以實現。至於之後發展效果,只能由時間和農民來檢驗。

第三,土地流轉的積極作用非常明顯。

農民進城落戶後,把自己承包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以流轉的形式給了種植大戶,這樣也拓展了農民的就業空間,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從更大程度上解除了農民對土地拋荒的顧慮,拓寬了農民增收、多收和就業渠道。這樣以來,進城農民通過土地流轉,使一部分職業農民成為土地種植大戶,他們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型農機械進行耕種作業,不斷實現專家心目中所規劃的“適度規模化經營”,以此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從而讓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我們說,這僅僅是處於描繪藍圖階段。

可以肯定地說,這種理論的設計和想法是非常成熟和完美的;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通過流轉土地產生的這些種植大戶,因勢利導發展規模化經營,所種植的糧食作物價格仍然受到控制,仍然這麼低迷,投資成本仍然不斷加大,仍然未能實現市場化的資源有效配置,專家們有沒有考慮到,這些種植大戶還會悶頭耕種下去嗎?

第四,解決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於發展農村產業。

雖然當下農村出現“空心村”,這也是專家冥思苦想給農村設計的發展模式,有積極作用,但負面作用也顯而異見。其根本原因在於專家未能深入到農村生活中去,未能真正讀懂農村這本教課書。我們看到,雖然通過土地流轉,可以解放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方面實現就業,甚至轉移到城市定居生活,從而降低了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但這部分農民畢竟是很少的群體,佔的比例相當小。

而大多數農民還是要依靠土地生存,這是今後相當一個時期都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因此,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還是要從土地上解決,從發展農村產業方面來解決。就這是要使農民生產的糧食作物、農產品等價格由市場進行資源配置和調控,從而吸收社會資本、民間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有利要素向農村合理有序流動,從而提高農村社會發展的經濟效益;從長遠來看,這也有助於城鄉貧富差距的縮小,有助於城鄉生活的接軌,也有助於城鄉一體化的逐步實現。

總之,農村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也是農民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到底流轉後的效果怎麼樣?到底如何讓農民從中獲得相應利益?我們還有待觀察。但,當前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是30年不變,也就是說到2027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到期後,再延長30年不變,那就是到2057年後才有可能重新劃分土地,實行土地再分配;但伴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結束,土地流轉成為農村社會最重要的問題,專家所設計的政策和所描繪的農村發展藍圖,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拭目一待!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大家在農資上漲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說能夠進行那個土地流的,這純粹是站著說話的。專家和教授。


不錯,現在卻是農業生產資料,生產的輔助資料,都在上漲。糧價是在哈低開低走的這種運行狀態。那在這個時候農業的缺失是種糧的積極性,確實是有很多農民種糧碰到。不調雨不順的時候,他絕對會虧本呢。


那個時候國家說。經濟最不好的時候,你這個時候要把別人的地賣掉,要進行:釜底抽薪。


那你把農民土地全部流轉掉了之後,農民拿著微薄的租金收入,他能幹什麼?那以後幾十年之後它這個土地。都給別人租賃去了,或者這群人,那這幾十年的收入誰來管?


幾十年後的這種家庭的幸福家庭,家庭的收入和對未來的希望將由誰來承擔?有誰來保護?


相反如果是能夠:

控制,勞動生產資料的這些價格幅度上漲的幅度,政協將糧食的價格把它提高,提高整個農民種糧的這種生產積極性。或者是乾脆提高這些農民土地的這種。總租金或者土地流轉金,或者是土地流轉的補貼。


農民完全靠這個土地的租金或者土地流轉的這個收入,就能過上非常體面非常幸福,非常讓人羨慕的生活啊,這是最好的。


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從制度上,一勞永逸的去保證了農民做穩定持久的收入。這樣子才是上策,不是說一上來讓農民去丟掉土地。


任何政策上來說,讓農村丟掉土地這種政策,肯定不是什麼優選項目,如果說你能夠在保證農民持久,長期,穩定的這種收益可靠的收益之上,再讓農民去把這個土地進行流轉。是最優的方案。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一天同一80多歲老農閒談,說到農田拋荒和土地流轉問題。老農說:從我記事時開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私人有田契的土地,只要不是地主、富農,國家承認土地是私有財產,由新政府頒發土地證,允許自主買賣或繼承。沒有土地的佃戶和貧顧農,由土改工作隊將沒收的地主富農的土地按人均分給他們耕種。政府將所分發的土地重新頒發土地證,為私人所有,允許自由買賣或永久繼承。

五二年成立互助組,勞動力多的幫勞動力少的,土地還是私人的。後來參加農業合作社時,是採取土地、耕牛、農具自願入股的方式,土地生產資料由合作社統一管理耕種。收穫的作物除上繳國家留足種子外,按參勞的天數和入股的股數進行分配。當時有不願參加合作社的依然單幹。當時的口號是:入社自願,退社自由。雖然入了社,土地還是私有的,土地證保障了農民私有土地的權利。讓農民覺得只有經營好自己的土地,才能過更好的生活,只有多交公糧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和新政府。後來…後來……他的聲音嘶啞了、低沉了。吸了一支菸才又說:土地證雖然還在,但土地已變成集體的,只有了經營權沒有了自主權。改革開放後,農民又獲得了土地承包權,過上了好日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他們對土地的依賴已經淡化,農業的投入與產值難以滿足消費的需求。務工與務農的收入相差懸殊。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小、病、殘,多好的土地只能荒蕪。……


不要再讓我失望


你怎麼看待有些專家在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環境下宣傳土地流轉?

沒別的說的了,對農民來說,就是一個字“苦”!

我想說的是專家們你們不要再搞農民了行嗎,現在的農民已經很不容易了,正如題主所說,現在的糧食價格並不高,種植一畝小麥或者玉米的收益也就幾百塊錢,這點錢相對現在生活的花銷簡直是太少了。有些專家看似是為農民考慮,提出了土地流轉的方式,農民可以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其它種植戶或者企業,種植大戶或者企業先給農民一定的補償,然後再每年定額補償。

這種方法表面上看起來是農民不種地也可以獲得跟種地差不多的收益,農民也就有空去城裡打工,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但是這個方法有幾個問題:

  • 一、土地流轉後農民還是農民嗎

農民的本職工作就是種地,要是把土地流轉出去沒有土地了,農民也就稱不上是農民了,土地可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了土地也就這一輩人有收益,農民的子孫收益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建議專家考慮下。


  • 二、城裡勞動力過剩

隨著一些科技的發展,很對行業對農民工的需求正在下降,而多數農民工從事的建築和重工業最近幾年發展又不景氣,很多農民即使到了城裡也找不到工作,這樣農民光靠土地流轉那點錢根本不夠生活,還不如留著土地自己種的起碼夠自己吃。所以土地流轉後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專家也要考慮下。

希望一些專家不要趁火打劫,你們都工作不是吭農民,而應該是研究如何提高糧食的產量,如何幫助農民種植經濟效益更好的經濟作物讓農民通過土地賺更多的錢,而不是竭澤而漁,讓農民用自己的命根子去換取那點短期的利益,正如前面所說,土地沒了這輩子農民的生活有保障,那他們的子孫後代還有保障嗎,我看很難。



果然悠


在糧價下跌,農民種地不掙錢的情形下,專家為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土地流轉,把土地流轉給農場主或個企去種,這個理由不能說服農民,農民會問,難道農場主種了糧價就高了嗎?或者說就掙錢了嗎?至於說流轉後,種植面積擴大,利於機械化耕作管理,比個人單幹省力而工作效率高,這一點還可信,但僅憑這一點就識肯定能掙到錢好象沒有說服力。因為前提是糧價下跌,而農場主又要付給農較高的土地租金,這就增加了種地成本,農資,化肥的價格又處於漲勢。規模化經營之所以有人積極參於,城市資本之所以願意下鄉務農,一定是將要成為農場主的人有了種植有巨高價格或說是鉅額經濟效益的作物品種,不然單貨現有的農作物品種(麥,稻,黍,谷,豆,油料)要想掙錢也難,專家不如將好的能夠掙錢的種植項目也給農民朋友透露一點兒,農民一定會感恩的。


快樂80147


怎麼看待專家在農資長價,糧食降價的情狀下,宣傳土地流轉?

農業專家看待土地流轉和農民看待流轉,角度不同。

農業專家看待土地流轉,是從國家大農業發展方向去看待。農業專家是想通過土地流轉,進入大農業企業,或者組成大的農業合作社,這樣進行農業的工業化生產。這樣可以用上大農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出率,提高士地的產值,確實是個好辦法,也是農業發展的方向。

但是,現在還有個大問題難以解決,土地流轉是出租還是買賣方式,還是入股方式,哪種方式最好。還有土地價格問題。

還有剩餘勞力怎麼安排。還有農村老人問題都等待解決。有一樣解決不好,都影響這個進程。

農業專家的想法很好,要實現這個規劃,需要先解決好上面的問題。還能有想不到問題需要解決。

總之,我支持農業專家們的想法。


農家評述122


土地有序流轉,是中央有關三農問題的重要決策。也是根據當前農村實際情況的一項重要舉措。

到過農村的人普遍感覺到,現在大部分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土地要麼廣種薄收,缺少管理。要麼不種撂荒,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如果將土地通過有序流轉,或者用土地入股,把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集中到種田大戶手裡,便於機械化耕種和管理,提高農資、水利、肥料利用效率。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糧食產量和農民的收入。

農業專家和學者的呼籲不是沒有道理的。

至於糧價問題,這是由政府部門和糧食企業共同推動的結果。國外糧食質優價廉,國內有需求,企業為賺錢大量進口,導致國內糧價下降。一旦國內土地集中連片經營,通過農業科技支撐,加上國家扶持一把,種地賺錢不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