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在老照片修復中,需要把紙質照片轉換成電子版照片修復,很多老照片面臨破損,也需要數字化保存,手機翻拍老照片就成了很多人翻拍的方式之一。但我們目前並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發展到現在,手機從剛開始的10萬像素到目前最高的4100萬像素,近來還有讓我們大為吃驚的5000萬像素插值算法,手機廠商在拍照上費盡了心思。

本來,就手機和相機的拍攝而言,在很多方面並不具備可比性。畢竟對於手機而言,拍照功能只是它的一個附加功能,相機擁有傳感器尺寸和光學變焦的先天優勢,但手機廠商還是想出了各種辦法彌補這個劣勢。比如增加像素算法、優化屏幕和提升處理器等等。那麼,目前的手機究竟能不能勝任老照片翻拍的要求呢?我們用幾張圖片,快速瞭解目前手機在老照片翻拍中的能力。

先看下面這張圖片對比,拍照系統核心傳感器的大小,全畫幅相機有135底片同樣大小的傳感器面積,是手機拍照傳感器的幾十倍。也許廠商覺得數字太小了,所以稱為1/2.5英寸傳感器。

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相機和手機拍照對比

傳感器尺寸大有什麼用?

傳感器大小決定了有多少信息被捕捉,拍照時,傳感器上每一個像素都紀錄信息,尺寸越大單位像素捕捉到的圖像信息就越多,在傳感器技術相同的前提下,畫質基本上是和傳感器尺寸成正比,這直接決定了成像質量的好壞。

數碼拍照系統由鏡頭、傳感器和圖像處理器構成,結合軟件算法,決定了拍照優劣的性能。大尺寸傳感器不僅傳感器本身大,也需要大尺寸鏡頭來覆蓋,所以專業相機都是大塊頭。手機由於體積、成本、定位和外形限制,不可能做的太大。

千萬像素有什麼用?

不同尺寸的傳感器都對應大小的有效像素,有效像素越大,解析度越高,照片細節更清晰。手機傳感器太小,對應的有效像素也小,圖像處理器通過算法插值增加照片像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畫質上的不足,一些旗艦手機的像素甚至超越了單反,擁有5000萬像素的手機通過連拍十張照片,篩選每張照片優秀部分合成為一張超高清照片,但在100%放大後仍然沒有單反那樣的畫質。很多時候,通過插值增加的千萬像素有時候僅僅是尺寸變大,並不代表更清晰。

鏡頭和變焦有什麼影響?

鏡頭的光圈大小,決定了在暗部環境拍照的細節表現力,光圈大,通過的光線越多,照片細節越好。而手機攝像頭的光圈只有米粒般大小。

手機鏡頭以定焦為主,攝遠處景物主要靠數碼變焦。數碼變焦是通過相機的處理器把圖片的每個像素面積放大,產生放大的視覺效果,以犧牲分辨率和圖像質量為代價,這種高像素插值處理容易產生顆粒和像素化情況。而光學變焦是通過調整鏡頭焦距,隨意調節畫面中對象的大小,而且不會影響到成像質量。現在也有不少廠家採用在手機中植入相機鏡頭來實現光學變焦。

我們使用單反相機和手機分別拍攝同一張底片,轉換照片後放大直觀對比。

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手機和相機翻拍底片對比

手機和相機都設置輸出1200萬像素照片,縮小後對比,因為是黑白底片,色溫沒有特別設置,默認。左為手機,右為相機,縮小看,除了顏色區別,手機稍微模糊一些,對比度低一些,當然可以後期調整,其他區別不大。

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手機和相機翻拍對比

反相得到正常照片調整正確對比,手機翻拍的輪廓線條模糊一些,細節也模糊些,對比度差些,再調對比度暗部會出現死黑。如果不對比,手機翻拍的打印小尺寸照片稍微調整也基本可以接受。

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手機和相機翻拍細節對比

考慮到手機顯示只能600多像素,這個圖片可能會被壓縮,放大照片局部,相機翻拍的細節顆粒明顯,手機翻拍的放大塗抹的痕跡嚴重,清晰度、自然程度差的太多,當然,也可能手機拍照內置美顏功能太厲害,放大區別就顯現出來。

為什麼我們不推薦使用手機翻拍老照片

手機和相機翻拍局部對比

百分百放大裁剪局部,雖然同樣是1200萬像素,但這個細節差距不小。在老照片修復中,手機翻拍的可能花費上千也達不到相機翻拍出來的這個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卡片機的傳感器比手機大不了多少,甚至有些手機不比卡片機拍出來的差,所以,重要的照片翻拍也不建議使用卡片機翻拍。

如果還使用鏡頭、傳感器和圖像處理器的系統,手機就有著不可突破的限制,很難超越專業相機。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或許手機能通過其他方法超越專業相機的整體畫質,那就是我們完全放棄單反的時候了。

41圖片老照片修復工作室建議:重要的老照片數字化備份、保存、修復儘量選擇高分辨率掃描或者專業翻拍(照相館幾塊錢就可以掃描或者翻拍),不要嫌麻煩而使用手機、卡片機、電腦攝像頭等非專業設備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