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上一篇文章我们讲了大同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两个方面。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大同,探索大同古都那些神秘而又美丽的民俗文化。

一、曲艺文化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曲艺文化,曲艺起于乡间,古时候,曲艺用来反映民间心声,反映人民疾苦,反映作者对社会的反思,后来被人们广为流传,曲艺一代代传承,到了现在依旧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品德、风俗、思想。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

大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里的曲种特别丰富。多数戏种起源于清朝,成熟于清末。目前在大同依然广为流传的曲艺有以下几种:耍孩儿、罗罗腔、北路梆子、二人台、秧歌等。除了这经常出没在舞台的曲艺之外,还有几乎无人问津的“赛戏”“弦子腔”等。这些曲艺文化有一部分是汉族和蒙古族共同创造的表演形式,还有山西、河北两省文化艺术交流融汇的产物。还有一部分是大同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不同的曲艺,不同的风格,他们千姿百态的存在于大同民间。深受人们的喜爱。

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1. 耍孩儿

耍孩儿,又叫“咳咳腔”是大同的特色地方曲艺,在大同,耍孩儿特别受人们欢迎,因为耍孩儿的发音与其他戏曲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外地很多人很难习惯,但是这个特有的腔调,让人越听越喜欢。戏曲处处洋溢着大同人民的质朴醇厚,和无比浓厚的乡土气息。

耍孩儿折子戏经典代表:

《昭君出塞》主要讲述的是汉元帝时期,汉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得已去抵抗匈奴,但是面对强大的匈奴,汉人也无计可施。就在国家危难的关头,不得已只好采取和番之策,把公主王昭君嫁给了于单。远离家乡的王昭君满眼是无奈和悲伤。

《扇坟》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的事,话说取经路上唐僧被狮子洞妖怪抓走后,猪八戒看情况不妙,觉得不如分行李,还俗,各回各家。孙悟空看不惯猪八戒半途而废的做法,于是变成了一个上坟的寡妇,戏弄猪八戒。正当猪八戒对寡妇有了爱慕之意的时候,孙悟空突然变回原形,吓了猪八戒一跳。最后终于在孙悟空的劝说下,让猪八戒重新有了取经的决心。

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2. 罗罗腔

罗罗腔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前面唱,剩下的人在后台帮腔。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却把后台的帮腔取消了。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台上的人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不用跟后台的节奏。这样就会让表演更加自然。

罗罗腔经典剧《描金柜》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刚考中进士的刘傲,拖家带口去赴任。可是命运不济的刘傲,在路途上被李子明谋杀了。李子明还夺走了刘傲的妻子张巧荣,张巧荣嘴上答应,心里却想着如何报杀夫之仇,就这样张巧荣委屈的在李子明家度过了三年。一天张巧荣的哥哥张九成,奉命调查这件谋杀案。兄妹相见后,张巧荣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了哥哥。不巧李子明突然回到家中,张巧荣就把哥哥藏到了描金柜中,等李子明走后,张九成找机会逃走了。不日李子明被拘捕归案。张巧荣已解心头之恨,不久便跳河自杀了。

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3.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也是大同地区的一个重要剧种。看过北路梆子的人都知道,唱戏全靠喊,粗犷,高亢的声音透露出大同人的豪迈,阔达。体现了大同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

4. 二人台

二人台在大同也非常普及,每逢婚丧嫁娶,经常可以看见二人台的出现。二人台的特征是:内容生动有趣,语调跌宕起伏。既有山西的风格特色,又不失内蒙的情调。

不管怎么说,曲艺给人们到来了文化、欢乐。形形色色的曲艺也正在以不同的方式,风格,不断地传承演化。只是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被传承下去,别让过去的永远过去。

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二、婚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时候,结婚往往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在哪个地方都结婚都十分隆重,而且有很多的风俗讲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讲究也去了不少,但是还有很多习俗仍然伴随着大同人一直前行。

大同的婚俗大概如下:

1.下茶

结婚前一天男方家的人要到女方家,把彩礼等东西全部交付清,大同人称之为“下茶”。一般是男方的长辈和媒人一起去办这件事。他们把彩礼和茶钱酒钱,放进“食盒”中,隆重的送到女方家。

2.毛毯

男方娶亲时要给新娘子准备一条纯毛毛毯。放在车座上,然后新娘坐在毛毯上。等到了婆家,这张毛毯要被压箱底。象征着小夫妻生活厚重。

3.通心长命线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岁数钱,新娘几岁就要给几百,再加二百元,打个比方,新娘20岁结婚,新郎就要给两千二百元岁数钱。

4.放鞭炮

男方家会在娶亲当天五更放三个大鞭炮。其一,为了增添新婚的喜庆的气氛,其二,为了告诉他人,今天我家有喜事。其三,为了告诉各路神仙,今天这家人娶亲,不要来烦扰。

5.迎娶

娶亲的车一般是八辆,第一个车一般是白色的,象征白头到老。其他的车就是黑的。加上摄像车一共九辆车图个“天长地久”。启程前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两瓶红酒(象征着红红火火)上面插着两根芹菜(象征勤快)或一棵子母葱,用红线缠绕,红线不能打结,一块离娘肉,猪肉或羊肉。

到了女方家,首先要点鞭炮。然后新郎抱着穿一身红的新娘上婚车。

新娘在去婆家的路上脚不能沾地,只能让新郎抱着走。娘家人会把拿来的红酒瓶子清空,一个里面放绿豆,另一个放胡麻油。(象征着生根发芽)

女方回品也分为三种,一、将送来的洗漱用品全部带回,二、离娘肉赠五回二,赠七回三,三、绿豆一瓶,上面绑着两双红筷子,双生芹菜一棵(带胡须)红线缠绕,不能打结。

6.翻身饼

新娘要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吃翻身饼和骨头,意味着渴望“翻身”过好日子。

7.堵门

男方的朋友们会在新房门口堵住不让进。会百般刁难这对小夫妻,考验夫妻的亲密度。

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三、生辰文化

1.出生

在大同,婴儿出生后,孩子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要给婴儿送去衣服,被褥、枕头、鞋袜。等一套行李衣服。孩子一个月大的时候,要过满月。一百天要过白天。

2.圆锁

十二岁要过圆锁,关于圆锁有着长远的历史了。圆锁是一种象征,象征着长大,成人。

圆锁的来历

古时候人们都很迷信,认为小孩子在未成年时魂魄是不全的,必须用生肖锁锁命。在古代十二为满,等到孩子十二岁的时候,就意味着孩子已经成年了。过十二岁生日那天要举行开锁仪式。后来演变演变着,就变成了人们对孩子步入青少年的一种祝福。

庆祝方式

小孩在十二岁的时候要举行开锁仪式,就是在家里的族谱前,摆放好贡品,点上香,插在香斗上。全家老少都要前往族谱前,一起烧香、跪拜、磕头。长辈要在开锁的孩子前训示,然后,开锁人向祖宗祷告,被开锁人要在祖宗牌位前跪拜。之后,开锁人(一般由被开锁人的舅舅担任)用钥匙打开事先挂在被开锁人脖子上的锁(锁上有十二层红布围裹的标记,一年一层),这样,开锁仪式即行宣告结束,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摆设一顿家宴,以示庆祝。

历史的变迁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原来的圆锁仿佛也没有那么隆重了。人们只是简单地请亲戚朋友们吃个饭,简单庆祝他一下就完成了。

走进山西大同,聆听你所不知道的大同文化(二)

大同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既有着悠久的民俗风韵,又不缺现代的科技文明。大同会在与时俱进发展的同时,保留最淳朴的传统民俗。希望大同一天比一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