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梨園弟子”最早不是指戲曲演員,而是指樂器演員。《舊唐書·禮樂志》上有這樣一段記載:唐玄宗李隆基喜歡音樂,精通音律,尤其欣賞清雅的“法典”,於是,他就挑選300名樂工在皇宮裡梨園中專門教他們演奏“法典”,李隆基親臨指導,稱這些樂工為“皇帝梨園弟子”,這就是“梨園弟子”一詞的由來。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後來,人們就把樂工通稱為“梨園弟子”,如劉禹錫的詩句“梨園弟子請詞來,瓊枝未識魂空斷”中的“梨園弟子”就指的是一般的樂工。隨著時代的發展“,梨園弟子”的詞義也逐漸轉移,元末明初著名劇作家高則誠在他的“琵琶記”中有一段開場白:“今日梨園弟子,唱演琵琶記”。可知當時這一詞已經不是指演奏樂器的樂工而指戲曲演員了。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中國對戲曲界有另一種稱呼,叫做“梨園”。此稱謂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故事:歷史上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時期的一個皇帝——唐明皇(唐玄宗),他酷愛音樂、舞蹈、戲曲等藝術。他在宮裡養了上千個歌伎、舞伎。皇宮的禁苑裡有一個很大的園子遍植梨樹百餘棵,名叫“梨園”,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果園。

梨園裡有宮殿、酒亭、球場等豪華設施,是供皇室和達官貴人們娛樂的場所。唐明皇就將這些人都集中在“梨園”裡,練習歌舞、戲曲,以備宮中開宴會時來表演助興,也供唐明皇平日娛樂之用。他還親自擔任了“梨園”的崔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這個“梨園”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培訓演員的地方。除了請專門的人士來教習,還請當時有名的文人雅士為他們編撰節目,像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賀知章等人都為梨園編寫過節目。

這裡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戲於一體的練習場所。因此,在“梨園”這個地方培訓過表演行當的都叫“梨園行”。在這裡學習過的都叫“梨園弟子”。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京劇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園”這個地方,於是,就用了“梨園”的名稱,世代相傳,稱戲曲界叫“梨園界”,這一行業叫“梨園行”。戲曲演員們為“梨園弟子”,而有幾代人從事這個事業的家庭為“梨園世家”。過去戲曲界大都是世代相傳,子承父業。這樣世世代代的傳了下來。因為老祖宗曾是“梨園行”的藝人,因此,這個家族就被稱其為“梨園世家”了。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比如京劇界最負盛名的梅蘭芳先生的家庭——梅家。第一代梅巧玲是唱旦角的,第二代梅竹芬也是唱旦角,梅蘭芳的伯父梅雨田為琴師,到了第三代梅蘭芳更是旦角里的名角,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女兒梅葆鑰,前者唱旦角、後者唱老生。再舉一例:梨園界有名的譚家。第一代譚志道是老旦,第二代譚鑫培唱老生,第三代譚小培唱老生,第四代譚富英也是唱老生,而第五代譚元壽則是文武老生,第六代譚孝增又是唱老生的。

“梨園弟子”不指戲曲而是樂器演員?這一稱謂究竟從何而來?

像這樣的例子在京劇界數不勝數,這些都是有名的“梨園世家”,弟子們自然也都是“梨園弟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