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

天津市区有几个以“营门”命名的地名,如“大营门”、“小营门”、“南营门”、“北营门”、“西营门”、“营门东”等。这些“营门”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年间,由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墙,以增强天津城的军事守卫设施。

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

所筑的围墙,俗称“墙子”,围墙中间设14个“营门”(其中包括东西南北四个营门和十个偏营门);围墙外所挖壕沟就是“墙子河”,原长18公里。

1970年因修建地铁已填平,部分道路现名南京路。

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

原墙子河到海河的闸口

河北鸿顺里附近有“操场下坡”,就是清朝天津驻军训练士兵的操场遗址,在地势上稍微向西倾斜成坡状,故名。

红桥芥园大堤到青年路一段,有“教军场大街”,这里是明清两代操练军队的“教军场”遗址。

另外,在天津市区边缘还有几处以“靶”为名的街巷,如河东区的靶档村、靶档道、靶档里等,派生于二十世纪初期英国人设立的打靶场;而南开区的靶档道(后称靶档大街),还有靶档东街等,则派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侵华日军驻津部队的打靶场。

天津旧事,三宗宝的炮台可不在大沽口,靶档街大有来头

后来南开靶档街成了天津有名的“破烂市儿”。

蓟县有“王指挥庄”、“刘总兵庄”,武清有“韩指挥营”,宝坻有“王指挥庄”等以军事长官命名的地名。

武清村镇中有“二百户”、“三百户”、“四百户”、“五百户”、“六百户”,一直到“九百户”、“十百户”等名,这是元代政府为了保护漕运安全,而设立在沿河地段的管理机构。蓟县地名也有“二百户”、“三百户”、“四百户”、“五百户”、“六百户”,一直到“九百户”、“十百户”的村镇名,这些村落形成于辽前鲜质可汗时期,当局以汉俘聚落排列序数得名。二者名同而事异。

武清“南口哨”,在辽运粮河的南岸,历史上曾是为护卫漕粮所设的军事哨所。

宁河东棘坨乡有一村落叫“躲军淀”,传说明永乐年间,一户董姓人家为躲逃兵役迁至此处,故名。

而南开区海光寺西的“炮台庄”,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防清兵在城周建造的7座炮台遗址之一。其他6座炮台分设在今天的马家口、三岔口北岸、河北区窑洼南岸、红桥区西沽、邵公庄东和双庙街。

壮观的炮台和城里的鼓楼、西北城角的铃铛阁(读gǎo)并称为“天津卫三宗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