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被俗称为“大屋顶”的建筑,指的是具有近现代功能的仿古代建筑,也被学术圈称为“传统复兴式建筑”。大屋顶建筑的特点如下:带有曲线和较大出檐的大屋顶;屋檐下有梁枋、彩画和斗拱造型;立面采用传统红柱子竖向分割;基础建有石台基和汉白玉栏杆;建筑材料、结构和功能却是近现代的。

在北京近现代建筑发展史上,经历过三次以“大屋顶”为特征的仿古代建筑高潮。第一次是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典型代表有北京大学燕园建筑群、辅仁大学主楼等;第二次是在1951年至1956年,三里河“四部一会”大楼和友谊宾馆即为该时期作品;第三次是在1958年至1959年,主要作品有北京火车站和民族文化宫。这些建筑早已名声远扬,为人称道。

在中央民族大学美丽的校园内,也有一批建国初期建成的大屋顶建筑,它们被学校师生亲切称之为“民大老建筑”。据查,该建筑群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第一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张开济先生规划设计,于1951年至1954年分批建成。2008年,民大对部分老建筑进行了重新彩绘粉饰,让这批当时已有五十多岁的老房子重放光彩。笔者住在海淀区大慧寺路,与民大相隔一条马路,闲时经常会去校园内逛逛。在此就把对民大老建筑的所见所感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中央民族大学的西大门

民大老建筑主要分布在学校的中轴线上,南边的建筑相对年岁较老,仿古程度和装饰等级较高,越往北则越新,等级越低。我们就大致顺着这条由南向北的线路,逐一慢慢欣赏吧。

大礼堂,民大老建筑中最经典代表,坐落于民大校园中轴线南部,建成于1951年,是见证民大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其充分融汇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设计风格,采用飞翘重檐、雕梁画栋、朱红门柱、白色台基等传统大屋顶建筑手法,再辅之以青松翠柏围绕四周,显得格外清幽古朴、端庄典雅。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此出演过《霸王别姬》,平时是学校举办典礼和召开集会的主要场所。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民大的大礼堂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的正南面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的西侧面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正门的东侧面

大礼堂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11间,重檐悬山式青色筒瓦屋顶,正南面出一个歇山式抱厦,抱厦面阔3间,抱厦下即为大礼堂的正门。整个屋顶的设计效果,既突显了正门的位置,又使得各屋顶之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礼堂的平面分布呈南北向宽、东西向窄,这与我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面阔宽、进深窄的风格相反,毕竟这是用于集会的礼堂嘛。

大礼堂正门的歇山式屋顶的山花向南,红色博风板下挂有悬鱼,悬鱼下别出心裁设计了6窗小窗,这些暗红色小窗非但没有影响山花的整体装饰感,还增加了大礼堂顶部采光和通风功能。屋檐下是一个小的门廊,廊的外侧立有两根半包进墙壁的朱红檐柱,柱上木质梁枋构件依照古建装饰风格描绘了“旋子彩画”,不同枋心上绘制了二龙戏珠、锦纹和花草等图案;廊的顶部装饰有天花,并安有三盏白色现代小吊灯;廊的里侧墙面上开有三扇朱红木门,门上方紧接四层红色窗棂玻璃窗户,门窗一体,古朴大气。

为进一步增加大礼堂正门的装饰效果,在大门的左右侧青色墙面上各有一个鲜红色为底、金黄色描绘的矩形图案。图案的四角是4只蝴蝶,最中间的圆形图案则是5只蝙蝠围绕着中间的寿字,即唐装上普遍采用的“五福捧寿”图。这个装饰构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几乎未见(至少我没看到过),说它像是影壁盒子又差得太远,到像是个大红包。不管如何,毕竟给大礼堂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正门檐柱上的彩绘梁枋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正门檐柱西侧的装饰图案

大礼堂的东西两个墙面,均由青砖砌成,内包12根柱子,上下两层屋檐,檐下的木质梁枋同样绘制了色彩缤纷的“旋子彩画”;顶层屋檐下,通排开红色窗棂玻璃窗,底层屋檐下,上部通排开红色窗棂玻璃窗,下部开两个朱红侧门。这些精心设计、古朴大方的透明玻璃窗,确保了大礼堂具有充分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纵观整个大礼堂各个建筑部位,无不体现着传统建筑风格与近现代建筑功能相结合的设计思想。

大礼堂的北侧墙面,紧挨着现代化的民大舞蹈学院教学楼,那儿经常有体型姣好的靓男美女进出。此外,由于大礼堂造型古朴、周围环境优美,平时早晚都有学生在大礼堂附近或默默读书或轻声弹唱,校内家属或附近居民也会前来游玩。说民大是一所花园式大学,一点不夸张。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的西侧面和侧门一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的西侧面和侧门二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的西北角屋檐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房檐上的垂兽、脊兽和骑凤仙人,或傲然屹立在屋顶,或隐藏在青松翠柏之中。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大礼堂屋檐下的老角梁、仔角梁和仔角梁头上的套兽

紧邻大礼堂西侧的,是16号教学楼(曾用名“第一教室”),同为民大老建筑的经典代表之一,1951年竣工后,一直是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场所。16号教学楼,上下两层,单檐硬山式屋顶,覆青色筒瓦,正脊两端饰有鸱吻,四角屋檐饰有垂兽、脊兽和骑凤仙人。与大礼堂屋顶不同的是,该楼除正门门楼外,屋檐下没有接木质构件,而是接的砖砌山墙,因此没有套兽。朋友们,不要就此以为16号教学楼仿古修饰风格过于简单,我们接着往下看。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6号教学楼的西南面和东南面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6号教学楼的东北侧山墙

走到16号教学楼南面正中位置,可以看到一座既威严大气又炫丽缤纷的门楼,这就是教学楼的正门,也是楼内唯一的出入口。大楼正门处立有4根直径约有一人宽的鲜红大檐柱,支撑起顶部略为前出的硬山式青瓦屋檐。屋檐下为一宽敞的门廊,廊里开四扇同样鲜红的木门,木门左右及上部是白色的现代断桥铝窗户。在楼四周,绿植遍地,环境清幽,尤其是门前的两颗银杏树,枝繁叶茂,高大挺拔,与同框的蓝天、青瓦、红柱和青绿梁枋相映成趣,宛若回到明清;待到深秋银杏叶变黄,飘落满地,将会景色更美、诗意更浓。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6号教学楼的正门。恰逢国庆,孩子们在楼前红旗下“与国旗同框”。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从东西两个侧面,看16号教学楼的正门。

让我们再走近些,把目光放到门楼的屋檐底部与檐柱顶部之间,好好欣赏下装饰最为炫丽的木质构件——鎏金绘彩、描龙画凤的梁枋吧。

在青色的勾头和雨滴之下,整齐排列着一层飞檐椽和一层檐椽,两层檐椽与其上望板均被绘成暗红色,方形飞椽头涂金色万字纹,圆形椽头涂宝珠纹。在椽木之下、立柱之上,依次是整根横跨四根立柱之上的檐檩,以及用于加固各立柱间的大额枋和小额枋。这三层梁枋,被作为一个整体精心绘制了鲜艳的彩画。从藻头、箍头上遍布朵朵旋花、花心采用金粉填充、以青绿为基础色调等图案特征来看,16号教学楼的正门与大礼堂一样,采用的是装饰级别仅次于明清皇家专用“和玺彩画”的“旋子彩画”。具体来看各层梁枋的枋心所绘图案:上层的檐檩,明间画绿色为底的花草,左右梢间画红色为底的二龙戏珠;中层的小额枋,所画图案与檐檩顺序错开,明间画二龙戏珠,梢间画花草;下层的大额枋,明间和稍间画不同锦纹。此外,在两根明柱与门楼墙面之间进深方向、天花板底下,还连接有两根粗短的枋木,其上也描绘了枋心画龙草纹的“旋子彩画”。

按照我国古代宫殿屋顶结构建筑要求,通常在檐檩和额枋之间应该接有斗拱。可能是由于民大的大礼堂和16号教学楼均采用砖木混合而非纯木质承力结构,因此层层叠加、绚丽多姿的斗拱就被省略掉了。从欣赏仿古建筑修饰风格的角度来说,有点遗憾!

再细看正门门廊顶部的天花,其采用“团鹤平棋”样式,即在平棋天花中的大方格表面画出一个圆圈,圈内本应画白鹤,且鹤的形体依圆圈形状成圆形,但在此改成了和平鸽造型,体现了建国初期当时的时代特征(大礼堂正门廊顶采用的也是这种天花样式,就戏称它们为“团鸽平棋”吧。这个改动创意与同期建成的“四部一会”大楼相同,但后者是把屋顶上的鸱吻、脊兽甚至骑凤仙人,统统改成了和平鸽造型)。

民大校园内与16号教学楼建筑风格相类似的,还有1954年建成的2号办公楼楼(曾用名“研究楼”)和3号办公楼(曾用名“行政楼”),其中3号办公楼紧邻大礼堂东侧,2号办公楼则在3号办公楼南面正对位置。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6号教学楼正门屋檐下的彩绘梁枋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6号教学楼正门屋檐下的平棋天花

从16号教学楼往北,建有两幢民大教职工宿舍楼,即14号和15号教职工公寓楼(分别曾用名“第四宿舍”和“第二宿舍”)。这些楼全部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筒瓦屋顶,上下2层,青砖墙面,塑钢或断桥铝窗户、朱红色仿古大门(东西各一侧门,南面三个小门楼),屋顶和门楼顶都饰有鸱吻、垂兽和脊兽,但屋檐不出厦,没有任何木质承力和彩绘构件,整个楼体色调基本为青灰。由此可见,教职工宿舍楼的建筑等级和仿古程度,要低于前述的大礼堂和16号教学楼,这也符合宿舍的功能定位,毕竟只是住人的地方,没有必要搞得古色古香。在这些宿舍楼周围,种了很多枝繁叶茂的柏树和槐树,看上去应有几十年树龄,不仅为宿舍撑起一片绿荫,也增添了几分古朴色彩。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5号教职工公寓楼的西北角屋顶。细看会发现,中间脊兽掉了一个,骑凤仙人的脑袋也已不知去向。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5号教职工公寓楼的小门楼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15号教职工公寓楼的东侧门。门前一株九爪槐树,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再往北走,就是民大学生宿舍区了。我们来看看2号学生公寓楼(曾用名“9号楼”),其大屋顶特征同样明显——歇山式屋顶、金红色山花、屋檐上灰色脊兽,以及屋檐下青绿色梁枋。

2号学生公寓楼,采用单檐歇山式青色筒瓦屋顶,正脊两端饰鸱吻,四条垂脊尾部饰垂兽,四条戗脊尾部饰戗兽、脊兽和骑凤仙人,屋檐下仔角梁头装套兽,可以说是“诸兽齐全,一个不少”。该楼的歇山式屋顶,采用清代惯用的“封闭式”山花,鎏金绘彩、烨烨生辉。屋檐下椽木、檩木和枋木同样被精心彩绘,其中梁枋结构采用的是“一字枋心”式“旋子彩画”图案。2号学生公寓楼,包括一座4层高的主楼,以及东西两侧3层高的配楼。主楼前设门楼一座,上搭青色屋檐,下设白色台阶,而配楼上突出的阳台却有几分苏联式建筑的特点。

对于2号学生公寓楼的整体装饰风格,笔者有点不成熟的看法:该楼屋檐部位的木质构件基本采用青、绿等冷色调修饰,与灰色的屋顶和青色的墙面较好融合在一起,但大屋顶两侧金红色的山花过于艳丽,与下层楼面整体颜色的搭配显得过于突兀,毕竟该楼的楼面不是宫殿式的朱红墙面或门窗。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2号学生公寓楼的主楼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2号学生公寓楼的西南角屋顶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在阳光照射下,2号学生公寓楼屋顶西面的封闭式山花显得烨烨生辉,光彩照人。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2号学生公寓楼的西北屋檐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2号学生公寓楼的西北屋顶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2号学生公寓楼的西配楼

在2号学生公寓楼与田径场之间,是6号办公楼。由于建筑时间较晚,其大屋顶特征基本消失,平面屋顶上既没有覆盖青色瓦片,更没有装饰脊兽,仅在整个屋檐下仿照椽木式样,安装了一圈水泥制石条,远没有彩绘的椽木那般华丽。在四个屋檐角上还饰有3个从大到小相互连接的方形回纹砖,也算给屋顶增加了点朴实感。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6号办公楼的局部细节

寻访中央民族大学老建筑群,赏析建国初期北京大屋顶建筑

行走在民大校园内的师生们

2018年11月,民大老建筑入选了《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笔者真心羡慕在这些现代功能完备且不失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中学习和工作的师生们,也衷心祝愿民大老建筑能够一直保存完好并永远留存下去。

(本文图片均为本人拍摄、制作)


1. 侯兆年,民族形式的探索——北京近百年建筑三次“大屋顶”高潮综述

2. 韩俊飞,如歌岁月中的灰色调明亮——中央民族大学建筑变迁

相关链接:

1.

2.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