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個預言,並且正在應驗著

《神經漫遊者》是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於1984年發表的科幻小說,該小說是第一本同時獲得「雨果獎」(Hugo Award)、「星雲獎」(Nebula Award)與「菲利普·狄克獎」(Philip K. Dick Award)三大科幻小說大獎的著作,此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神經漫遊者》不僅是「賽博朋克」小說的開山之作,它還成功預言了20世紀90年代的電腦網絡世界。

01.

「先知」威廉·吉布森

威廉·吉布森,一個被世人稱之為「先知」的美國作家,可以說他是科幻文學界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派宗師與代表人物。

1948年,威廉·吉布森出生於美國南卡州康威,18歲隨母移民加拿大多倫多市,後來由於父母雙亡,少年時期的威廉·吉布森便十分叛逆。他因為吸食大麻被學校開除,高中還沒有畢業就已經開始在美國遊歷。在這期間,他經歷了美國的反文化革命。

它是一個預言,並且正在應驗著

▲美國著名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1968年,20歲的威廉·吉布森因逃避服兵役,與加拿大籍女友開啟了周遊歐洲與加拿大的旅程。1972年,威廉·吉布森與女友結為連理,同年偕妻子遷居溫哥華,二人後來育有兩名子女。

1984年,正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學位的威廉·吉布森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神經漫遊者》。



它是一個預言,並且正在應驗著

▲1999年3月,由華納兄弟公司發行的系列動作片《黑客帝國》上線,該系列一共有三部電影,分別是:《黑客帝國》《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

威廉·吉布森之所以被稱為先知,是因為他在《神經漫遊者》一書中首次提到了人工智能,互聯網時代,仿生技術等高科技,而當時的人們對此一無所知。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吉布森在書中所預言的高科技成為了人們研究的對象,而電腦網絡時代也已經實現。

那麼,《神經漫遊者》這本書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成為經典的原因何在?

為此,我們邀請到請杭州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詹玲老師講讀這本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

02.

什麼是「賽博朋克」式小說

詹玲老師首先為我們解釋了什麼叫「賽博朋克」?

「「cyberpunk」中的「cyber」一詞出自於美國的數學家諾伯特·維納(Norbert Wiener)在1948年創造的「cybernetics」,意為控制論。

1962年,美國自動控制專家唐納德·邁克又造了一個新詞「cybernation」,意思是電腦化與自動控制。於是這個詞成了與電腦有關的詞彙前綴。

「punk」翻譯為朋克。這個詞原來是上世紀70年代搖滾音樂界的專業術語,指那些穿著古怪,性格叛逆乖戾,具有強烈反叛意識與心懷不滿的城市搖滾青年。現在泛指當代文化的反叛者。

而「cyberpunk」這個詞,它最早出現在布魯斯·貝克於1983年發表在科幻雜誌MAC上的科幻小說。」

它是一個預言,並且正在應驗著

原作名: Neuromancer

譯者: Denovo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

《神經漫遊者》這部小說中所寫的故事發生在未來,主人公凱斯是一個黑客高手,他靠把人們的大腦神經接入網絡盜取別人信息,而後販賣信息為生。但是他因為得罪黑惡勢力,被毀壞了神經之後再也無法用神經來聯網。

後來,凱斯為修復神經來到了日本的千葉城。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名叫阿米塔奇的退役軍人。

阿米塔奇承諾會幫助凱斯修復神經,但前提是凱斯必須幹回老本行。沒想到在阿米塔奇為凱斯修復神經時,給凱斯體內植入了延遲釋放的毒藥。為了得到解藥,凱斯開啟了他的冒險。

恢復神經之後的凱斯與他的搭檔莫莉(一個美女殺手)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去找凱斯之前的黑客師父,並邀請其加入組織。可是師父已經死亡,不過他的意識卻得以保存。

凱斯為了得到這個思想盒,他與莫莉並肩作戰,經過一場混戰之後,凱斯如願以償的得到了思想盒。值得一提的是,當他們拿到思想盒進入一個神秘建築中時,凱斯不僅發現了阿米塔奇的真實身份,還知道了這次任務的最終目的——解放人工智能。

跨國集團製造了人工智能——冬寂,但是擔心其過於強大,就把它囚禁於此。負責制約「冬寂」的人工智能,就叫做「神經漫遊者」。

後來,「冬寂」慢慢有了自我意識,它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策劃了這場解救自我的行動。在整個故事中,「冬寂」是一個可以輕易獲取每個人數據的人工智能,通過各種方式的突然出現跟別人下達指令。

小說中提到凱斯第一次意識到「冬寂」的存在是在機場,凱斯每走到一個電話亭電話就會響,每次接起來都是「冬寂」的聲音。像小說中機場一樣的賽博空間真的存在嗎?

要解答這個疑問,我們需先要了解一下小說創作時期發生的真實背景。

03.

我們需要重讀《神經漫遊者》

對此,詹玲老師解釋到:

「賽博城市空間的出現,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美國的社會背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正處於跨國企業的殘酷競爭,以及多元文化滲透的焦慮之中。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經濟起飛,日本企業一反過去被西方企業壓著打的狀態,到美國狂賺美金,全球化資本的炒作變成了一種無規則的遊戲,以至於當時的美國一下子出現了不少靠資本炒作發財的億萬富翁,但是當時的公共福利卻沒什麼進步,生活在底層的美國民眾遭到嚴重剝削,沒有辦法翻身,這些情況震撼了當時的西方社會。」

這便是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的寫作背景,是其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此外,詹玲老師還指出:

「《神經漫遊者》非常具有開創性,從人物形象到空間景觀,都給我們一種很大的陌生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美學形態——陌生化美學。人類獨特的想象可以脫離我們的現實存在,從而建構一個完全架空的世界,這對於我們的感覺經驗來說是陌生的,而它的美學價值也就在於這種陌生性。當我們讀到這種陌生性的時候,它會帶給我們一種驚異感和興奮感。」

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神經漫遊者》的思考正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和意義,這也是詹玲老師認為我們今天需要再次閱讀這本小說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